清明上河圖中暗藏玄機,你看出來了嗎?

我們都知道國寶《清明上河圖》,是北宋翰林圖畫院的畫師張擇端,向當時的皇帝宋徽宗進獻的一副界畫。這幅畫長約530釐米,寬約25釐米,汴京城的盛世景象盡入眼中。畫卷從汴京城的郊外風光開始,一直記錄到城門的繁華景象。八百多個各色人物、各種商鋪、以及攤販上陳列的貨物,市招上的文字,都被惟妙惟肖的刻畫在這幅長卷當中。清明上河圖這幾個字是宋徽宗親自提上去的,書法便是他自創的瘦金體。現在在故宮博物館延禧宮內展出的清明上河圖是高仿版本,真正的畫儲藏在一個恆溫恆溼的環境中。

清明上河圖中暗藏玄機,你看出來了嗎?

畫中的汴京城到底有多繁華?當時歐洲很多地方還沒有開發,汴京城已經是一個繁華的城市了,八十多萬常駐人口,以現在的計算方式統計,北宋時期的人均GDP最高時期將近3000美元,而同時期西歐的GDP僅為400多美元,北宋的國民生產總值已經佔到當時世界的百分之六十。

但是清明上河圖中展示的真是汴京城的繁華景象嗎?當時汴京城究竟是什麼樣的?有專家指出,清明上河圖看似繁華的景象中實則隱藏著不和諧因素。比如街道上幾頭豬在亂跑,城門下外族的駱駝悠然進入城內,衣不蔽體的小孩正在乞討,這些場景隱藏在這繁華盛世中,都是張擇端刻意為之的地方,他進獻這幅畫並不是要歌頌宋徽宗治國有方,國家海晏河清,相反,圖中指出了北宋政府的很多矛盾所在。

比如消防,圖中的望火樓(古代消防站,有人執勤,發現火情發信號報告)卻沒有一個人在執勤,下面的兩排兵營也被改成飯館,《宋史·五行志·火》記載了兩宋三百多年間的二百多次大型火災,其中汴京城的火災達到四十四次,位居第一。消防為什麼如此懈怠,這其中透露的是官員的腐敗和瀆職以及對消防的輕視,此處是張擇端故意透露的弊病之一。

清明上河圖中暗藏玄機,你看出來了嗎?

比如城防,圖中官衙門口有一些士兵懶散的坐著,城牆上下沒有一個守衛,土牆上面也沒有任何的城防工事,本應該有重兵把守的城防機構的所在位置也變成了商鋪,可以看出,當時的北宋政府已經將防衛工作棄之腦後,防範意識很弱,對進出的外族人員沒有任何檢查,後來宋徽宗被擄也應證了這一點。可是為什麼宋朝的軍紀如此渙散,瞭解宋史的朋友都知道,宋朝是一個重文輕武的朝代,因為宋太祖趙匡胤特殊的奪權方式,他擔心日後武官擁兵自重,因此宋朝對武官是有所抑制的,這也是張擇端為宋徽宗敲響的一個警種。

清明上河圖中暗藏玄機,你看出來了嗎?

另外圖中還出現了文官武官在橋上爭道的場景,兩家的家奴揮手對罵,互不相讓,這也暗示了宋朝緊張的的文武官員關係,說的重一點,就是宋朝的朋黨之爭已經很嚴重了,黨政之爭對宋朝的政壇和社會風氣造成負面影響,嚴重干擾政務的正常運行和革新的順利推進,進而演化成黨派傾軋和惡鬥,成為令人詬病的痼疾。

清明上河圖中暗藏玄機,你看出來了嗎?

我們還知道,宋朝的商業體系很發達,也是中國資本主義開始萌發的時期,張擇端對此並不看好。圖中還有一些細節就不一一列舉了,圖中一些違法狩獵、非法兜售、迎街對罵、帶有坑騙性質的商品兜售的場景都是在暗示宋朝的重商政策使社會人心不古。

雖然張擇端苦心孤詣的暗示了宋朝的諸多弊病,但是宋朝依然是一個光輝的朝代,高超的造橋、造船術,發達的手工業,對文化、貿易的開放和包容都將宋朝推到了一個歷史新高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