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已老,作為獨生子女的一代,出路何在?

養老問題是一個很大的社會問題,與我們每個人都息息相關。隨著中國步入老年化社會,養老問題日益凸顯,而對於獨生子女這一代被捧著長大的人來說,父母的養老問題更讓他們感覺“壓力山大”,甚至有些難以承受。而對於“雙獨”夫妻來說,雙方父母養老更是面臨更多的挑戰。今日,就讓我們聚焦

獨生子女養老問題,傾聽一下他們的苦悶,探討一下我們將怎樣照顧日益老去的父母,讓他們的晚年過得幸福安樂。


父母已老,作為獨生子女的一代,出路何在?


第26屆全國攝影藝術展覽入選作品,河北省張審軍的《獨生子》引起全社會共鳴,網友紛紛表示這是2018最令人暖心和最令人揪心的攝影獲獎照片。左手是媽,右手是爸,兒子坐在中間,守護著自己的父母。一家三口在醫院的病房裡相互凝視,看起來是那樣的無助和無奈。


養老難題讓獨生子女

愁!愁!愁!


據瞭解,自從1982年我國將計劃生育納為基本國策,已經過去37年了,那些響應國家號召的父母們有許多到了退休的年紀,很多孩子已經成家立業。現在,一個嚴峻的現實擺在眼前,“父母老了,我們該怎麼辦?”作為“獨生的一代”,我們做好了迎接這一艱鉅任務的準備了嗎?記者採訪了多位獨生子女,他們遇到的難題和困惑相信會引起很多共鳴。


林先生:37歲,大學畢業後一直在我市某國企工作,父母在山東老家,妻子是我市人,也是一名獨生子女。


“那天,我正在值夜班,突然就接到了我媽打來的電話,她哭著說,‘你快回來,你爸爸剛剛不小心摔倒了,現在躺在地上一動不動,該怎麼辦?’接到電話後,我覺得天都要塌了,但只能強忍淚水,匆忙給親朋打電話幫忙照看一下,畢竟我當時回不去。第二天,我火急火燎地回到家,看著躺在病床上的父親,我又愧疚又茫然,接下來我該怎麼辦?”說到這裡,林先生難掩激動,幾度哽咽。林先生告訴記者,還好他的母親身體不錯,一直靜心地照料父親,可是看著日漸衰老和疲憊的母親,他也萬分心疼。“想把父母接過來和我們一起生活,但是家中的兩個女兒還小,大的剛上小學,小的還沒上幼兒園,都是岳父岳母幫忙看著,自己和妻子工作都很忙,可以說真的顧不上。李先生說,他現在只能期望父親的病情穩定,母親和岳父岳母身體健康,不然他真的照顧不過來。


張女士:36歲,我市一家三甲醫院的護士,丈夫是鋼廠的職工,夫妻倆都是獨生子女。


張女士說,她自結婚起就感到了他們夫妻二人的養老任務很重。婆婆公公年紀都很大,身體也一直不太好,“所以,孩子都是讓我父母給帶的。”不過,最近,張女士的母親查出患了慢性腎炎,張女士一下子就蒙了,“現在就我父親身體還算可以,我們夫妻一下子要照顧3位老人,真吃不消,主要是護理不過來。”無奈之下,張女士為母親僱了一名護工,但是每天200元的護理費也讓她經濟壓力很大。


李女士:34歲,我市某賓館工作,離異,獨自帶著一個女兒,父母身體還算健康,有一位90歲的外婆跟著父母生活。


“家中不管有什麼事都由我去承擔,所以我一直告訴自己,‘你要堅強,你沒有人可以依靠,你是全家的依靠!’所以,我有時會很怕,我怕自己生病,我怕自己遠行,更怕我的父母和姥姥身體有病。”李女士告訴記者,離婚已經讓她身心俱疲,又有這麼多的老人需要照顧,她只能咬緊牙關挺著。


“一次,我的姥姥生病了,我一個人將她背下4層樓,然後開車送她去醫院,忙前忙後一整天后,累得晚上坐下好半天都沒起來。”李女士告訴記者,她有時會在晚上偷偷地流淚。“我要撫養女兒,所以花銷不少,我真的沒有多餘的錢給老人們僱保姆,眼下只能走一步算一步啦。”


趙先生:39歲,和妻子在外地工作,父母留守唐山。


趙先生的父母身體還不錯,不過因為趙先生是獨生子女,加之他一直在外地上班,父母感覺很孤獨,對趙先生抱怨不斷。“可以說,我是他們的唯一的精神寄託,我幾乎天天和他們視頻聊天,一旦有一天因為外出應酬忘了通話,他們很可能一直等到晚上12點。”趙先生告訴記者,他在外地工作已有近10年的時間,為了養家他不能選擇回唐山。為了照顧父母,他一直勸老人和他一起生活,但是老父親非常固執,“他不肯離開唐山,他說就在唐山待著最舒服,老了老了怎麼能離開故土呢!”趙先生說,固執的父親讓他無能為力,患有輕度阿茲海默症(即老年痴呆症)的母親令他擔憂不已。為了照顧父母,他已經請了好幾個保姆了,但是父母總是有各種理由不滿意,他感覺很苦惱。


  ……


採訪中,談起父母的養老問題,他們大多緊皺眉頭,他們告訴記者,前兩年,並不覺得父母的養老問題很嚴重,不過,隨著時間的流逝,家中的老人突然病倒後,他們就會一下子被逼得要直面這個問題了,而且是猝不及防,這讓很多獨生子女感覺心力交瘁。


獨生子女父母養老困境何解?

我們在努力探尋!


面對如此困境,我們該怎麼辦?如何突破這些困境呢?採訪中,記者瞭解到,無論是政府還是社會,都在積極探索解決問題的辦法。


獨生子女家庭作為特殊政策下的產物,他們為國家計劃生育放棄了很多,所以在這批家長的養老福利方面,國家其實已經有了相應的傾斜。比如,獨生子女獎勵扶助補貼,主要針對農村戶口的家庭,憑獨生子女證每年能領取960元的補貼。此外,還有獨生子女父母獎金補貼、獨生子女家庭傷殘扶助補貼、獨生子女人員死亡補貼、獨生子女教育補貼等。現有的補貼項目種類繁多,雖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減輕獨生子女的負擔,但因為

一則補貼不是普惠性的,二則補貼金額比較有限,事實上很難有效滿足獨生子女家庭的養老需求。另外,在個人所得稅方面,獨生子女享受的稅率優惠也比較多,繳稅比例較少。而且,目前我國多個省市已經推出了”護理假“,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子女沒時間照顧生病老人的難題。


如今,養老已經成為了一項產業,很多商家及社會團體已經加入到養老服務行業之中。據記者瞭解,我市很多民辦養老院發展已成熟,一些老年公寓甚至已經開辦了多家分院。因為在設施、用地、稅收等多方面有優惠措施,所以很多機構和個人願意投身這項產業。而養老護理、管理人員培訓等相關行業也迅猛發展。記者採訪中得知,服務好、條件優越的民辦養老機構常常是“一床難求”,部分醫養結合的養老院也頗為搶手。“很多情況下,我們是需要預約的,有床位空下來,我們才會接納新成員。”一家養老機構的負責人告訴記者,因為他們這裡醫療條件比較好,很多老人會選擇定期去他們那裡保健修養。“也有一些子女不在本地的老人會每隔一段時間就到養老院住一段,“省去了自己做飯、打掃的麻煩,許多老年人在一起,身心會很舒暢,而且老人身體有狀況,我們會第一時間發現並送醫。”


除了國家和社會的努力,很多獨生子女及其父母也在想盡辦法解決這一難題。近幾年,“候鳥式養老”和“信息化養老”也愈發火熱。“候鳥式養老”就是隨著季節變化,選擇不同的地方旅遊養老。這種養老集健康服務、旅遊休閒、文化娛樂為一體,在遊玩中健康快樂地享受生活。不過這種養老方式對家庭條件因素的限制比較大。“信息化養老”是利用互聯網、移動通訊網、物聯網等手段建立系統服務平臺,通過整合公共服務資源和社會服務資源來滿足老年人在安全看護、健康管理、生活照料、親情關愛等方面的需求。只是以上兩種養老方式並未普及,而且也需要一定的經濟實力。而今,很多人特別希望能把“社區養老”服務儘快普及。“我特別希望社區居家養老服務能儘早到來,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務、精神慰藉、法律援助等服務。社區養老服務能滿足老年人不願意離家和便於子女經常探視的需求,也為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就近提供機構養老服務。”市民張先生感嘆地說。


在記者的採訪中,一些獨生子女家庭提出了很多關於養老服務政策願望,主要是希望政府出臺鼓勵子女與父母就近或者共同居住的政策;對於隨獨生子女落戶本地的老年父母,建立更加完善快捷方便的養老金異地支取、醫療保障異地轉移的運行機制;對獨生子女家庭的失能、半失能的老年人給予一定護理補貼;建立獨生子女家庭老人住院護理假制度,“希望獨生子女家庭老年人生病住院期間,工作單位給予‘獨生子女照料陪護假’”。也希望制定出臺獨生子女家庭老年人入住養老機構優惠政策,對獨生子女家庭老年人入住養老機構的給予一定優惠。對“失獨”家庭、獨生子女傷殘家庭老年人入住養老機構的,根據家庭經濟狀況,由政府免費供養或減免部分費用。


獨生子女父母養老問題迫在眉睫,希望各個方面積極地應對,相信在各方的努力下,這個棘手的問題能夠儘早地妥善解決。


父母已老,作為獨生子女的一代,出路何在?


延伸閱讀:日益嚴峻的老齡化趨。當自己酒店勢和源源不斷的政策紅利正在催生一個規模龐大的藍海市場——中國養老服務市場。


在產業結構調整升級、供給側改革穩步推進的時代背景下,中國每年都有數以萬計家企業進軍養老服務市場這片廣闊的藍海。有鑑於此,厚朴養老歷時一年編撰了本研究報告。


父母已老,作為獨生子女的一代,出路何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