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军大杀器:水下喷气动力,时速138公里,8枚击沉美国航母

从空中打击海上目标是一个国家制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濒海的军事强国都有几种航空武器,用于保卫数百甚至上千公里范围内的海洋势力范围,专门在战时执行对海上目标进行空中突击的任务。一贯重视空中对海突击,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就从苏联引进了一种喷气鱼雷,用于配装轰-5轰炸机,这鱼雷的国产化型号为鱼-2型空投反舰鱼雷。


海军大杀器:水下喷气动力,时速138公里,8枚击沉美国航母


  二战结束之后,火箭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海军新型武器装备的发展。1945年末,根据苏联海军航空兵的要求,当时承担水下武器研制任务的苏联第400中央设计局开始着手研制RT-45-2型高速火箭发动机鱼雷。最初苏联计划把RT-45-2型高速火箭发动机鱼雷装备在图-2双发螺旋桨轰炸机和鱼雷快艇上,鱼雷动力装置是以硝酸和煤油为燃料的火箭发动机,直径为450毫米,战斗部的当量相当于250公斤TNT炸药,水下航行速度75节,水下射程2000米,后来由于性能没达到苏军要求而停止研制。

  随着喷气化时代的到来,苏联开始投产和服役伊尔-28喷气式轰炸机。苏军发现伊尔-28轰炸机的高速性能很适合作为一种对海突击轰炸机,于是专门研制了投放反舰鱼雷的伊尔-28T型鱼雷机和RAT-52型高速反舰鱼雷。新鱼雷以RT-45-2型为基础研制,1951年定型并装备苏军,成为50年代苏联岸基航空兵攻舰作战的主要武器。

海军大杀器:水下喷气动力,时速138公里,8枚击沉美国航母


  RAT-52型高速反舰鱼雷采用火箭发动机作为动力,雷体后部有很大的弹翼,适合在空中飞行及水下滑行稳定弹道。每架伊尔-28T轰炸机可携带2枚RAT-52鱼雷,能够在1000米高空投下鱼雷投,鱼雷在空中先打开小减速伞,使鱼雷由水平下落的滑翔弹道转为垂直下落,由副翼和稳定环稳定。在距离海平面约500米时再次打开大减速伞,使其入水速度降到75米/每秒。鱼雷垂直或近似垂直入水,与降落伞脱离,在雷头两片操纵面的作用下改为水平航行,靠雷头操纵面和副翼在入水后保持空投时的瞄准航向,到达5米定深后,启动火箭发动机,以70节的恐怖航速冲向敌舰。
  RAT-52型火箭推进空舰鱼雷用以配备海军航空兵的伊尔-28轰炸机。喷气鱼雷的研制又重新开始,1969年9月在旅顺鱼雷试验场进行投放试验,取得初步成果。由于工业基础薄弱,尤其是鱼雷工业更是毫无基础,喷气鱼雷的研制历程充满坎坷,直到1974年4月才完成整个定型试验,五年间共试射鱼雷80多枚,证明该雷性能符合使用要求,定型编号为鱼-2型空投喷气反舰鱼雷,随后投入小规模生产,装备了海军部队。

海军大杀器:水下喷气动力,时速138公里,8枚击沉美国航母



  苏联海军曾在1953年进行实弹演习,由伊尔-28T轰炸机大机群携带RAT-52型高速反舰鱼雷,针对大型海上目标进行鱼雷突击,证明在当时的防空武器水平下,高速反舰鱼雷具有极强的突防能力。苏联和中国军队的研究结果也表明,8枚鱼-2型鱼雷就可击沉一艘5万吨级的美国航空母舰。不过,要让一艘航空母舰命中8枚鱼雷,需要30架以上的轰-5轰炸机投放60枚鱼雷才有可能达到这一概率。这还是已经突破美国航母的防空圈,能够对目标投下鱼雷的飞机数量。
  七十年代,除了航空炸弹以外,这是唯一的空射反舰武器。由于鱼-2鱼雷的有效水中射程只有2公里,而且需要中高空水平投弹,70年代的时候,在理论上已经不可能突破美国水面舰艇的防空网。所以只是小规模生产了大约200枚,到1985年终止订货。


海军大杀器:水下喷气动力,时速138公里,8枚击沉美国航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