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石門:扶貧路上的“打油詩”

常德石門:扶貧路上的“打油詩”

6月13日清早,在石門縣維新鎮政協主任陳志軍的帶領下,維新交警中隊中隊長殷武軍率領我們一同來到了維新鎮峽峪河村走訪貧困戶。

六月剛剛過半,頭頂的似火驕陽和田野間傳來的陣陣蟬鳴,讓人提前感受到了酷夏的氣息。近幾天最高溫度持續30多攝氏度,儘管峽峪河村位於石門縣的偏遠山區,但走在鄉間的小道上,依然能夠感受到太陽的炙烤。

峽峪河村是典型的貧困村,地處大山區,群眾出行非常不便,全村共有建檔立卡貧困戶50餘戶,200餘人。“山區百姓出趟門不容易,上趟縣城要翻山越嶺、長途跋涉,我們一定要將交通安全知識宣傳作為扶貧任務來抓”一路上,中隊長殷武軍反覆叮囑。

大夥紛紛表示要好好利用這次“扶貧”的機會,通過發放宣傳手冊和麵對面宣傳教育的方式,為當地群眾傳授交通安全知識,為摩托車車主提供車管業務便民服務。

上午8點,峽峪河村村部的大喇叭響了起來,村民們陸陸續續來到了村部,他們有的帶著小冊子,有的帶著紙和筆。我好奇地走到一位大叔身邊,翻開了他的小本子,“政府投資來幫扶,養雞養鴨又養鵝,多種多養致富路,交通安全也重要,出行平安保安全。”這些帶著土味的“打油詩”,讓人讀起來忍俊不禁的同時,卻又為他的樸素和善良所感動。

“我可沒有亂港(亂說話),這些都是根據事實寫的,沒有半點加工和編造。”看見我一邊讀,一邊笑出聲來,淳樸的大叔趕緊向我解釋,生怕我誤會他寫的東西不切實際。他告訴我,自打峽峪河村開展脫貧攻堅工作以來,無論是村子的樣貌還是自己的生活,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隨著經濟的發展,村裡的摩托車日漸增多,他曾親眼看到了許多的安全事故在眼前發生,隨著交警中隊持續堅持的下鄉宣傳和進村服務,現在村裡的交通事故也大幅減少,百姓的出行也更加安全。

“寫得不好,讓你們見笑了。”說這話的時候,大叔的眼神裡帶著一絲羞赧,我笑著對他豎起了大拇指。

“打油詩”很短,蘊含的情感卻很長。( 覃青雲 李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