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最出名的將軍是誰?

小芳香


按時期,我劃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第一開國階段:首推徐達。具體戰績與人物情況見百度百科,此不列舉。

其次常遇春。李文忠。藍玉。付有德。

第二永樂時期:張玉,平安,鐵璇。

第三宣德正統景泰天順時期:孫鏜,石亨。這都是北京保衛戰的功臣。

第四弘治正德年間:王守仁。

第五嘉靖隆慶萬曆年間:戚繼光,俞大猷,楊博,李成梁,李如松,麻貴

第六明末時期(泰昌天啟崇禎):盧象升,祖大壽,袁崇煥,熊廷弼,吳三桂(是個名將,也是小人),孫承宗(是位學者型儒將)。滿桂(蒙古族),趙率教,毛文龍。

南明時期:鄭成功,李定國。


雪澈憶長安


明朝時期最著名的十大名將

徐達(1332年-1385年),字天德,明朝開國名將。洪武十七年病逝,被追封為中山王,諡號武寧。主要成就:與常遇春率軍滅亡陳友諒,張士誠,攻破元大都;多次北伐元朝殘餘勢力。

常遇春(1330年-1369年),字伯仁,號燕衡,明朝開國名將。一生為將未曾敗北,自言能將十萬軍橫行天下,軍中有“常十萬”之稱。洪武二年病卒軍中,死後被追封為開平王。主要成就:與徐達率軍滅亡陳友諒,張士誠,攻破元大都。

戚繼光(1528年-1588年),字元敬,號南塘。明朝抗倭名將,民族英雄。主要成就:南平倭寇,北御蒙古。

李如松(1549年-1598年),字子茂,號仰城,明朝名將,遼東總兵李成梁長子。萬曆二十五年,出任遼東總兵。萬曆二十六年,在與韃靼騎兵的交戰中陣亡。死後追贈少保、寧遠伯,諡號為忠烈。主要成就:平定寧夏叛亂、指揮抗倭援朝戰爭。

傅友德(?-1394年),明朝開國將領。以功封潁國公,封太子太師,後坐事賜死。主要成就:平甘肅、定四川、取貴州、下雲南。

李文忠(1339年-1384年),字思本,明朝著名將領、謀臣,明太祖朱元璋的外甥。戰功顯赫,獲封曹國公。洪武十七年病逝,追封岐陽王,諡號武靖。主要成就:攻克大寧、高州,斬魯王。

王守仁(1472年-1529年),字伯安,別號陽明。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哲學家和軍事家,陸王心學之集大成者,精通儒家、道家、佛家。隆慶年間追贈新建侯,諡文成,故後人又稱王文成。主要成就:平定寧王之亂,平定思田、諸瑤叛亂,剿滅南贛盜賊。

于謙(1398年-1457年),字廷益,號節庵,明朝名臣、民族英雄。天順元年明英宗復辟,受石亨等人誣告,被殺。主要成就:組織北京保衛戰。

李定國(1621年-1662年),字寧宇,南明永曆政權抗清名將。公元1662年,吳三桂殺死了永曆帝。李定國聞訊,悲憤成疾,不久去世。主要成就:殺死孔有德、尼堪,抗擊清軍。

盧象升(1600年-1639年),字建鬥,明末著名將領。崇禎十二年,盧象升率部在鉅鹿賈莊被清軍包圍,高起潛擁兵不救,終因炮盡矢絕,戰死疆場。死後追贈太子太師、兵部尚書。主要成就:抗擊清軍、鎮壓高迎祥叛軍。


花開水不流


說到明朝,那還真是一個將星雲集的朝代!

明朝初年,跟隨明太祖朱元璋將蒙元韃子攆走的,那可都是一群猛人,諸如徐達、湯和、常遇春、藍玉、馮勝、鄧愈、李文忠、朱文正、傅友德、沐英等等,個個都是身經百戰的將帥;之後在老朱家的內戰——靖難之役中,不論是北軍的朱能、張玉張輔父子,還是南軍的盛庸、平安、鐵鉉,他們都算得上是傑出的軍事將領。

及至明朝中葉,又湧現出戚繼光、李成梁、李如松、俞大猷、譚綸、馬芳、麻貴、盧鏜、劉挺等一大批能征善戰的名將;即便是到了大廈將傾的明朝末年,也還是造就了諸如袁崇煥、孫傳庭、洪承疇、盧象升、熊廷弼、趙率教、楊嗣昌、滿桂、曹文詔、李定國、鄭成功等一眾救亡圖存的愛國名將......

總之,縱觀大明276年,期間所湧現的傑出軍事將領,那還真是相當的多!

不過,要在這芸芸將星之中,選一個最為閃耀的,小編個人覺得,“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的戚繼光將軍,應該說才是最負盛名的。

首先,簡單和大家簡單說下,戚繼光身處的時代,明朝究竟有多悲劇!明朝中葉的嘉靖年間,由於嘉靖皇帝的昏庸,寵信奸相嚴嵩禍亂朝綱,致使朝政腐敗,國勢衰退。這段時期,北方的韃靼和東南的倭寇趁機而起,使得明朝陷入內憂外患,南北雙線作戰的危機之中。

公元1550年(嘉靖二十九年),更是發生了恥辱的庚戌之變(庚戌虜變),俺答率軍一路打到北京城下,在京郊大肆燒殺搶掠。而在此期間,拱衛京師的數十萬明軍竟然堅壁不戰,坐視韃靼兵殺戮百姓,掠奪財物。北方戰線明軍精銳雲集尚且如此,東南的抗倭一線,明軍就更是不堪一擊。甚至被區區幾十名倭寇,一路輾轉殺到了南京城下。而戚繼光正是在明朝軍隊被況日下的時代背景下,憑藉個人的努力,南平倭寇,北拒韃靼,團練新軍,改革戰法,讓大明軍隊重振雄風。

不同於明初徐達、常遇春、藍玉等一眾崛起於草莽的名將,戚繼光可是將門出身,自幼研習兵法,世襲登州衛指揮僉事。與其他明朝時期的名將相比,戚繼光可謂是一名多棲將才,不光武力驚人,精通十八般武藝,而且具備極高的軍事指揮能力。

在東南沿海能夠以一場場漂亮的攻堅仗,徹底掃清了肆虐沿海多年的倭寇;到了北方戰場,又能以一場場大規模的殲滅戰,打得韃靼毫無招架之力,從此不敢南下犯邊。

此外,戚繼光在軍事理論、治軍練兵、兵器戰陣等諸多軍事領域都有很高的造詣,留下了諸如《紀效新書》、《練兵實紀》、鴛鴦陣、車營等軍事著作和戰法戰陣,還創造了戚氏軍刀、狼筅、虎蹲炮等武器裝備。

戚繼光除了懼內這個小小的缺點之外,幾乎就是完美的將帥。因此,若是從軍事成就和綜合能力來看,戚繼光乃是明朝眾多名將中,最為出眾的一位!



這些歷史要讀


恕我直言,這種問法有點無聊。

大明朝橫跨200多年曆史,名將數不勝數,“最”出名如何判斷?

他們也不能彼此之間打上一仗來一決雌雄。

但,幸虧科技在不斷進步。

現在是大數據時代,把一切交給搜索引擎。雖然談不上絕對客觀,但也可以做一個參考。

從百度搜索指數可以看出,大多數時候,戚繼光是被網民搜索最多的名字。尤其在2016年1月,戚繼光更是有絕對優勢。

那麼為什麼在網民心中,戚繼光最出名呢?

1、最近100多年來,中國和日本之間的瓜葛、糾紛最多。尤其是21世紀以來,日本右翼勢力抬頭、軍國主義復甦,導致中國民間反日情緒高漲。明朝最出名的兩位抗日名將,一個是戚繼光,一個是戚繼光的學生李如松(二人並無師徒之實,但李如松很崇拜戚繼光,拜讀了他所有著作,而且戚繼光的親密戰友徐渭是李如松的授業恩師)。所以,戚繼光作為最出名的抗日英雄,自然也會最容易被網民銘記。

2、其他諸位將帥,雖然也很厲害,但大多體現在實踐上,沒多少作品流傳下來。古代又沒有紀錄片,後人只能通過史書上的描寫來意淫諸位將帥的操作,揣摩他們的用兵方法。

但戚繼光不一樣,他不僅帶兵打仗了得(三十年間,先後南北、水陸、大小百餘戰,未嘗一敗),還著書立說,留下了不少兵法,比如《紀效新書》、《練兵紀實》、《蒞戎要略》、《武備新書》。縱觀古今,能聞名天下,且以將領的名字命名的軍隊只有兩支:戚家軍和岳家軍。

曾國藩後來就是借鑑了戚繼光的兵法,練就了一支勇猛無比的湘軍。

蔣介石也曾為《合印紀效新書、練兵實紀》撰序,稱讚這兩部書:為孫吳而後言兵者最切實用的工作。有清一代,曾知兵者,莫不奉此為治軍準繩······餘從事軍旅,荏苒數載,於戚氏遺書,寢饋與俱,心得之益,獨深且多。

這些兵書即便放在今天來研究也不過時。換句話說,戚繼光的肉體雖然消失了,但他的抗倭精神與方法永存!

3、戚繼光的綜合素質最強。除了以上兩大優點外,他竟然還很擅長搞工程(修築長城)和搞發明(戚氏軍刀、虎蹲炮、狼筅),可以說是全能型選手。


感謝耐心閱讀,若您對歷史文化和電影娛樂感興趣,敬請關注本號,謝謝!


四象八卦


明朝(1368-1644)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族建立的王朝,統治了276年。朱元璋於1368年稱帝,年號大明。李自成於1644年入侵北京,崇禎皇帝上吊為國捐軀。明朝的宗室在江南建立了南明王朝。然後,清朝利用混亂進入海關,並擊敗了大順,大西和南明政權。1662年,李詠皇帝被殺,南明滅亡。1683年,清軍攻佔臺灣,鄭明的明正朔宣告結束。300多年來,內部和外部的麻煩不斷,從農民起義開始,到農民起義結束。在中國歷史上,著名將領的數量僅次於唐朝。

一、徐達

徐達(1332-1385)出生於明朝一個農民家庭,在元末加入了朱元璋領導的起義軍。23年,他參與了陳友亮的滅亡。24年,他被任命為左相國。鄭智在位二十七年,他和常遇春率領軍隊消滅了張士誠。洪武元年,常遇春入侵元朝,元朝滅亡。此後,它連續幾年派兵攻打元朝的殘餘勢力。洪武17年因病去世,死後被封為中山王,諡號武寧。

二、戚繼光

戚繼光(1528-1588),字元敬,號南塘。明朝抗倭將軍,民族英雄。戚繼光在東南沿海與倭寇海盜戰鬥了十多年,消滅了在沿海折磨多年的海盜。此後,他與北方的蒙古部落戰鬥了十多年,捍衛了北方領土的安全。他寫了18卷《紀效新書》和14卷《練兵實紀》和其他著名的軍事書籍。同時,戚繼光也是一位傑出的武器專家和軍事工程師。他改革併發明瞭各種火器。他建造的戰艦和戰車使明軍的水路設備比敵人的好。他創造性地在長城上建造了一箇中空的敵臺,這是一個極具特色的、可以攻擊和防禦的軍事工程。

三、于謙

于謙(1398-1457)是明朝著名的大臣和民族英雄。永樂十九年,于謙升至新州分科最高科舉,宣德初授科舉。他跟隨明朝宣帝鎮壓朱的叛亂。叛亂被鎮壓後,他被提升到訪問江西的職位。在正統的第11年,他被他的黨羽誣陷,因為他來北京觀禮時沒有給王鎮送禮。他被監禁並被判處死刑。後來,兩省的官員甚至諸侯王都力勸他接管。經過14年的正統民間堡壘變革,明英宗被瓦拉抓獲。他推進了向南遷移的討論。他堅持不懈,被提升為軍事部長。後來,中國軍隊帶領22萬人在北京9號門外排成一列,打敗了瓦拉軍。天順元年明應宗復辟,被石亨等人誣告殺害。


故作吟詩


歷史的發生,為歷史發聲!


明朝最出名的將軍莫過於戚繼光,他抗倭衛國的事蹟流傳千古!

將門之後世襲罔替

戚繼光的祖上戚祥跟隨朱元璋出生入死,遠征雲南的時候不幸陣亡,朱元璋給了戚祥後人世襲罔替的職位-明威將軍、登州衛指揮僉事。所以說戚繼光生下來就是個官N代。

戚繼光與其他官宦子弟不同,他勤學苦讀,想要考取功名。後來俺答來犯,戚繼光不得已上了前線,從此一發不可收拾。

倭寇襲擾東南沿海,民不聊生,為朝廷一禍事。戚繼光到了浙江就職,招募義烏兵訓練,他又鑽研武器、陣法,配備了鳥銃、火炮,戚家軍狂虐倭寇,全戰皆勝,一舉蕩平東南沿海倭寇,從此海波平。



一代名將也怕妻

戚繼光身經百戰,練就了錚錚鐵骨,俗話說一物降一物,再英勇的戚將軍也敵不過戚夫人。戚夫人王氏,也是將門之後,通曉武藝,性格潑辣。

一次,戚繼光率大軍抗倭,城內只剩少量士兵和老弱婦孺,王氏排兵佈陣,戰法得當,終將倭寇擊退,旁人刮目相看。

王氏孩子夭折,戚繼光揹著她先後納了三房小妾,生了幾個孩子,王氏知道後差點活劈了戚繼光,而戚繼光不敢與之硬來。



沒了後臺晚年淒涼

戚繼光受到了張居正的提攜,在軍事上屢屢升遷,再者他軍事才華橫溢,親手打造的戚家軍戰無不勝,戚繼光的事業如日中天。

天有不測風雲,首輔張居正死後,萬曆皇帝對張居正展開了清算,戚繼光也受到了牽連。給事中張鼎思上書萬曆皇帝,戚繼光不應該放在北方,隨後被調往廣東,也失去了戚家軍的指揮權。三年後給事中張希皋彈劾戚繼光,萬曆皇帝將戚繼光罷免,他回鄉後鬱鬱寡歡最後病逝。

戚繼光一手打造的戚家軍並沒有隨著戚繼光的去世而一蹶不振,反而成為明朝後期的中堅力量。


歷史的發生


戚繼光,字元敬,號南塘,晚號孟諸,卒諡武毅,山東蓬萊人,明朝抗倭名將,傑出的軍事家、書法家、詩人、民族英雄。曾在東南沿海抗擊倭寇,在北方抗擊蒙古部族內犯。著有十八卷本《紀效新書》和十四卷本《練兵實紀》等兵書,還有《止止堂集》及各種奏疏傳世。同時他改造了城防設施,發明了各種火攻武器,極大地提升了明軍戰鬥力。






亂世佳人en


明朝公認第一猛將是徐達,第一先鋒常遇春,這兩人是黃金搭檔。當然不能少了朱正文,他曾用三千人擋住了陳友諒六十萬大軍。還有李文忠(排名一般認為僅次於徐達)以及湯和,這是朱元璋時代的。後面有朱隸,雖說是皇帝,但是那個時代公認的第一騎兵將領、藍玉,被認為是最後一位名將,滅了元朝。中期不能漏的有王守仁、戚繼光、李如松,後期有被稱為明朝第一戰略家的孫承宗,盧象升。至於樓主問的最著名,明朝第一戰將徐達吧。




波波視屏


大家好,我是混跡於廚房但熱愛歷史文化的家庭主婦。明朝最出名的將軍是誰?我覺得應該是于謙。最早知道于謙,是因為小學課本里的那首古詩。

《石灰吟》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閒。

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這首膾炙人口的詩篇,每次讀後都感覺滿腔熱血,心潮澎湃。

于謙(1398~1457年),字廷益。歷任御史、兵部尚書等職。于謙任兵部右侍郎兼都御史時,巡撫山西、河南前後19年,為官清正廉潔,深得百姓擁戴。于謙不僅在政治上有建樹,在軍事上更有卓越才能。

1.北京保衛戰

正統十四年(1449年)秋,瓦剌也先大舉侵犯邊疆,宦官王振建議英宗親征.八月英宗在土木堡之變被瓦剌俘虜,京師震動.皇弟郕王朱祁鈺監國,將於謙擢為兵部尚書,全權負責籌劃京師防禦.當時朝廷中有些人主張向南遷都避敵,于謙挺身而出,駁斥了各種投降主義的論調,提出“社稷為重,君為輕”,堅持保衛北京,繼續抗敵。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京城保衛戰”。在這場戰役裡他力挽狂瀾,使明王朝轉危為安。

2.軍戰連坐法

在堅守德勝門事件中,于謙頒佈了一條眾人聞所未聞的軍令. “凡守城將士,必英勇殺敵,戰端一開,即為死戰之時!” “臨陣,將不顧軍先退者,立斬!” “臨陣,軍不顧將先退者,後隊斬前隊!” “敢違軍令者,格殺勿論!” 這就是明代歷史上著名的“軍戰連坐法”。這一舉措鼓舞了士氣增加了軍隊的戰鬥力。

于謙為人正直,剛正不阿,為官清廉,兩袖清風。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在很多戰役中立下汗馬功勞,多次幫助明朝轉危為安,是不折不扣的大將軍,民族的大英雄。

以上是我淺陋的見解,因為我欣賞于謙的才能更驚歎於他的高風亮節。所以我認為于謙是明朝最出名的將軍。如果你有不同的想法和理解,歡迎大家留言,我們一起交流學習和。


美食阿怪


明朝有著卓越貢獻的將軍不佔少數,每一位能讓歷史銘記的將軍都有著自己的過人之處,他們對於每個時代、每個領域的奉獻都不一樣。每一位對歷史發展做出了貢獻的將軍都在最有名的,我自己最喜歡的明朝將軍是戚繼光:字元敬,號南塘。明朝抗倭名將,民族英雄。戚繼光在東南沿海抗擊倭寇十餘年,掃平了多年為虐沿海的倭患;後又在北方抗擊蒙古部族內犯十餘年,保衛了北部疆域的安全,寫下了十八卷本《紀效新書》和十四卷本《練兵實紀》等著名兵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