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俠客行》:金庸筆下的俠客島十年一約,為何卻讓人念念不忘?

眾所周知,凡是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凡是有華人的地方,就有金庸的讀者。

因為遇見了金庸,給予我們的生活增添了不少滋味。

《俠客行》:金庸筆下的俠客島十年一約,為何卻讓人念念不忘?

大俠已駕鶴西去,“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終成絕響,然而經典永流傳。

讓人情不自禁地重溫武俠中的那些人那些事,夢迴江湖。

有人曾問金庸先生:“人生應如何度過?”

答曰:“大鬧一場,悄然離去。”

在金庸先生的眾多作品中,《俠客行》中的俠客島便是這樣特立獨行的存在。

每回派人來中原大陸,都會把江湖攪得天翻地覆

聽說,與世隔絕的俠客島十年一約,廣邀各大幫派幫主上島喝臘八粥,如果拒絕的話就會慘遭滅門之災。

聽說,三十年裡有無數的英雄豪傑前往,卻無人生還。

聽說,那是一道充滿噩夢的邀請函,以銅牌為帖,去或不去都是死路一條。

事實果真如此嗎?

為何,認定早已離世的人卻依舊生龍活虎。

為何,龍潭虎穴的俠客島並沒有濫殺無辜,竟是替天行道。

《俠客行》:金庸筆下的俠客島十年一約,為何卻讓人念念不忘?

一邊是賞善,一邊是罰惡,反差如此之大,到底哪個才是俠客島的真面目?

十年一約的俠客島又是怎樣的存在?

三人成虎

十年一約,恐慌十年,這大概就是賞善罰惡令的效果吧。

在武林人士心目中,最大的威脅就是俠客島。

悲催的是,賞善罰惡二使的功夫高深莫測,實在是太厲害了,中原大陸根本沒人可以打敗他們。

打又打不過,那麼應該怎麼辦呢?

於是,對於強勢的俠客島,不同的人採取不同的方式。

有人隱居鄉下,在小地方作惡;有人躲在背後,尋找替死鬼;有人放手一搏,企圖以卵擊石……

只見,鐵叉幫的人上門尋仇,看到飛魚幫被滅門,喜從心來,覺得不費吹灰之力就接手了飛魚幫。

然而卻在看到牆上的賞善罰惡令之後,全都驚慌失措。

《俠客行》:金庸筆下的俠客島十年一約,為何卻讓人念念不忘?

要知道,上次這令牌可是出現在十年之前,可卻依舊讓人心生恐懼。

由此可見,俠客島的威力有多大。

“看來,該是賞善罰惡令復出的時候了!”

“聽說賞善罰惡令是召集各幫幫主前往俠客島,不去的滿門殺掉。那兩位使者十年來一次,神通廣大,中原武林無人能敵呀。”

對於賞善罰惡二使的大名,鐵叉會的人無人不知,尤其是其滅門的本事更是讓人心生恐懼

《俠客行》:金庸筆下的俠客島十年一約,為何卻讓人念念不忘?

即便是鐵叉幫的王老六義憤填膺,認為躲到紅柳漁村是當縮頭烏龜,建議應該拼盡全力反抗,也沒有辦法改變大家的恐慌。

不僅如此,還引起了胡老大的反感,認定王老六是在逞英雄,於是不念舊情地將他一掌斃命。

其實,對於賞善罰惡二使的真實情況和選擇標準,鐵叉幫的人根本不清楚,他們也從未接到過俠客島的請帖,只是從不同的版本中得知賞善罰惡二使的大名。

正所謂,三人成虎,賞善罰惡二使的形象在世人不斷的加油添醋中,變得越發冷血無情,殺人如麻。

偏見在先

前面有各種版本的賞善罰惡二使在前,於是俠客島的每個行為都會被人帶著有色眼光去對待。

其實,鐵叉幫和金刀寨同樣是在逃避賞善罰惡令,結局卻截然相反。

鐵叉幫的人躲在紅柳漁村,處心積慮地想要逃過一劫。

而為了拒絕賞善罰惡二使的鐵牌,他們採取了魚死網破的方式。

《俠客行》:金庸筆下的俠客島十年一約,為何卻讓人念念不忘?

結果顯而易見,鐵叉幫落得了滅門的悲劇。

反觀金刀寨,極其慫的安奉日採取了裝死的方式,試圖瞞天過海,結果被賞善罰惡二使當場戳穿,直接將牌子釘在了棺材上。

一番強買強賣,達成了一致。

被逼無奈的安奉日只好同意了,而賞善罰惡二使也就這樣飄飄然而去,根本沒有任何大動作。

《俠客行》:金庸筆下的俠客島十年一約,為何卻讓人念念不忘?

其實,賞善罰惡二使採取滅門的標準根本就不是接不接銅牌,而是幫派有沒有做了什麼窮兇惡極之事。

只不過大家都先入為主,認為這些被滅門的幫派是因為當初沒有接銅牌,這才導致了悲劇的發生。

不僅如此,白自在看見俠客島的人把斷腸蝕骨腐心草等毒草放入粥中,於是認定俠客島的人不懷好意,想要將武林人士一網打盡。

值得一提的是,各位幫主喝完俠客島的臘八粥之後的反差,正是偏見在從中作梗。

對於俠客島誠意滿滿的美酒和臘八粥,那些懷著偏見的人都不願意嘗試,害怕被毒死。

其實,對於練武之人,這些都是絕佳的輔助,可以幫助他們更好地適應俠客島的生活。

真相大白

在貝海石熬過了初八,認為武林中的高手都盡喪黃泉,自己已經無人可擋了,於是開啟一統武林的計劃。

殊不知,此刻的俠客島上也發生了一件大事。

那些他認定已經死在俠客島上的人,非但沒有被俠客島的人毒死,反而獲得一個難得一遇的機緣,得以修煉《太玄經》。

不僅如此,山東八仙劍的掌門溫任厚、陝西八卦蓮花掌的舵主劉可定等,那些早些年上俠客島的人尚在人間,並沒有丟了性命。

《俠客行》:金庸筆下的俠客島十年一約,為何卻讓人念念不忘?

原來,俠客島並非是大凶大惡之處,賞善罰惡二使所殺的都是最有應得之人,並沒有哪個名門正派、行俠仗義的幫會因不接鐵牌而被誅滅。

不僅如此,俠客島請人來喝臘八粥,全憑一番好意,是邀請武林人士共同學習。

出乎意外的是,俠客島來去自如,根本沒有限制大家的自由,然而卻沒有一個人願意回去。

困住那些武林人士的並非是外力,而是對武功的痴迷,是那一個個上島的武林人士,自己不願意離開罷了。

道聽途說,焉能盡信。

南柯一夢

因石破天將這《太玄經》學會了,神功有了傳人,這石壁上的武功秘訣自然也就功成身退,俠客島的任務也就完美結束了。

只見,石壁上的文字一點點脫落,那些武林人士心心念唸的功法也不復存在。

俠客島已經不復存在了,那麼人留著也沒有多大用途了。

有趣的是,當初這些武林人士不願意上島,離島的時候也是極其不願意的。

《俠客行》:金庸筆下的俠客島十年一約,為何卻讓人念念不忘?

即便俠客島內的石室都已被震碎,再無功夫可學,那些執迷不悟的武林人士依舊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他們認定,即便是沒有秘籍了,但俠客島依舊有著強烈的吸引力,留著就可以學習更厲害的武動。

最後只能由賞善罰惡二使出面,一邊開導,一邊威脅,這才讓勉強讓他們同意登船離開。

只見,等大家登船之後俠客島的火山也爆發了,燒紅了半邊天。

在大家一聲聲可惜中,那個神秘的俠客島就這樣在眾人面前沉沒了。

《俠客行》:金庸筆下的俠客島十年一約,為何卻讓人念念不忘?

俠客島之行如同南柯一夢,來得神秘,去得也再無蹤影,卻給予所有人一場別開生面的體驗。

只見他大鬧一場,悄然離去。

世間再無俠客島,但依舊有屬於他的傳說,讓人念念不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