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克里米亞對烏克蘭意味著什麼?

於無聲處34


克里米亞2014年通過公投宣佈獨立,後被俄羅斯納入本國版圖。繼克里米亞後烏克蘭東部的頓涅茨克和盧甘斯克兩個州也相繼宣佈獨立,但耐人尋味的是俄羅斯卻並未接納這兩個州為俄羅斯領土,這從中也能看出克里米亞的重要性。

▲克里米亞地理位置圖▲

克里米亞位於烏克蘭南部的的克里米亞半島上,瀕臨黑海和亞速海。從地理位置上看,克里米亞易守難攻,對整個歐洲局勢有著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

早在17世紀,沙俄就看到了克里米亞的戰略重要性,先後同土耳其進行了9次戰爭,最終將克里米亞歸入沙俄版圖。自此以後,克里米亞一直歸屬於俄羅斯。直到1954年5月,烏克蘭與俄羅斯聯邦合併300週年之際,為了彰顯兄弟間的偉大的友誼,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大手一揮,將克里米亞州劃歸烏克蘭。蘇聯解體後,克里米亞自然要歸屬於烏克蘭。2014年,克里米亞重新迴歸俄羅斯(目前很多國家並不承認)。因此從歷史上講克里米亞就是屬於俄羅斯,但從法理上將,克里米亞還是應該屬於烏克蘭。

▲歷史上的俄土戰爭▲

克里米亞屬於亞熱帶氣候,有著漫長的海岸線,自然風光怡人,是烏克蘭最大的療養基地。到現在,即使克里米亞已經被俄羅斯吞併,烏克蘭的一些官員依然每年都要到克里米亞去度假。

克里米亞還是天然的優質港口,常年不凍,非常適合作為海軍基地。自18世紀,俄羅斯一直在克里米亞駐有海軍。俄羅斯的四大艦隊之一黑海艦隊就駐紮在克里米亞的南部城市塞瓦斯托波爾。蘇聯解體後,克里米亞從俄羅斯分開,俄羅斯的黑海艦隊一時間沒了東家。為次,俄羅斯和烏克蘭簽訂了租借協議,同意俄羅斯黑海艦隊一直駐紮到2017年,2010年雙方又續約至2042年。

▲克里米亞迷人的自然風光▲

俄羅斯之所以要費勁心思的把黑海艦隊駐紮在這裡,也是看重了克里米亞的戰略地位,自古就有“得克里米亞的黑海”的說法,只要控制了克里米亞,就相當於控制了半個黑海。同時,也讓俄羅斯在南部能夠保留一個出海口,再加上俄羅斯北方的出海口,兩個出海口同時出兵,對歐洲形成夾擊之勢,這對歐洲是一個巨大的威脅。

因此相對於烏克蘭,其實克里米亞對俄羅斯更加重要。在俄羅斯手裡,因為俄羅斯強大的軍事實力,克里米亞能夠很好的發很其戰略意義。但如果克里米亞依然在烏克蘭手裡,卻並不能很好地發揮他的戰略意義,因為烏克蘭的海軍實力實在是太差,連自身都難保,更何況依託克里米亞去控制整個黑海,進而控制歐洲了。因此,克里米亞在烏克蘭手裡,註定只能作為制衡俄羅斯的一個砝碼而已,發揮不了太大的作用。

▲俄羅斯修建的刻赤海峽大橋▲

2017年,俄羅斯在刻赤海峽修建了一條跨海大橋,將克里米亞同俄羅斯本土連接起來,雖然亞速海在法律上還是公海,但是因為大橋的修建,整個亞速海幾乎成為俄羅斯的內海。而可悲的是烏克蘭大部分的海上貿易都要走亞速海,失去了克里米亞,烏克蘭商船從亞速海自由出入都受到了限制。


大國縱橫


導讀:克里米亞半島是從歐洲大陸伸出的一隻手,通過克里米亞可以俯視整個黑海。雖然黑海沿岸有六個國家,但是隻有克里米亞半島的塞瓦斯托波爾地形隱蔽、避風條件優越,是天然優良的深水不凍港。這也是俄羅斯黑海艦隊駐紮地,所以俄羅斯在其他出海口都不太理想的情況下對克里米亞是志在必得。在2014年克里米亞公投後,俄羅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迅速通過了法律上的所有流程。從那兒以後,克里米亞正式併入俄羅斯(即便是西方國家都不承認)。雖然克里米亞在烏克蘭版圖內的時候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但是一旦失去弊端立刻顯現出來。


克里米亞對俄羅斯的重要性

克里米亞最早是沙俄經過多次戰爭,付出過慘痛代價後從奧斯曼帝國手中奪來的。後來在克里米亞戰爭中沙俄戰敗,差點引發國內危機。沙皇也是被迫賣掉了龐大的阿拉斯加才使國內形式有所緩和。

再說克里米亞半島的駐紮這俄羅斯的黑海艦隊,在其他大洋的出海口都不甚理想的情況下從黑海進入地中海再輾轉進入大洋的出海口就非常的關鍵了(當然遠東的海參崴雖然不錯但是有冰凍期)。所以克里米亞的塞瓦斯托波爾是俄羅斯維度最低的優良不凍港。

再說克里米亞瀕臨俄羅斯重要的油氣資源重地被高加索,一旦被西方在克里米亞設置軍事基地將極大威脅俄羅斯的高加索地區的側翼安全。所以在二戰時期,蘇德為了克里米亞反覆拉鋸成為絞肉機戰場之一。而克里米亞併入俄羅斯不但彌補的資源重地高加索的安全漏洞,而且可以威脅東南歐的安全(因為羅馬尼亞、保加利亞以及土耳其都是北約成員國,現在的烏克蘭政府也是親西方的)。

而俄羅斯知道雖然有克里米亞公投的結果支持,但是一旦把克里米亞併入俄羅斯版圖一定會收到西方國家的抵制和經濟封鎖。但是俄羅斯還是義無反顧的吞下了克里米亞,是因為這裡對俄羅斯太過重要。當然這不能理解為俄羅斯嗜土成性。因為在克里米亞併入俄羅斯後,烏克蘭東部的兩個州也宣佈獨立了但是俄羅斯並沒有像克里米亞一樣吞併。可能是俄羅斯看來,克里米亞是自己的核心利益值得和西方硬懟。其他方面還是以合作為主,不會主動挑釁對方的底線。



失去克里米亞對烏克蘭的的傷害

克里米亞在烏克蘭人赫魯曉夫執政蘇聯時期,藉助俄烏合並三百週年的噱頭花給了烏克蘭。其實當時大家在蘇聯這個大旗下不分你我,所以基本上沒什麼區別。那是在1954年,所以距離克里米亞公投加入俄羅斯的2014年充其量也就暫時管理了60年。在烏克蘭管理克里米亞的大部分時間裡,克里米亞的經濟政治地位非常普通。在克里米亞看來有點拿著豆包不當乾糧的意思,如果烏克蘭對克里米亞待遇非常優厚的話2014年公投不會呈現一邊倒的態勢。

這就應了那句臺詞:得到的時候你不珍惜,等到失去了才後悔莫及。烏克蘭除了領土和主權遭到挑戰外,其他很多隱性的害處逐漸顯現。


軍事隱患:

克里米亞是個半島,是歐洲大陸通過烏克蘭延伸到黑海的一個半島。所謂半島就是和大陸直接相連的,俄羅斯完成併吞克里米亞後基本上形成了從北、東、南三面對烏克蘭的半包圍。而且是海陸空的全面壓制,一旦爆發軍事衝突分分鐘俄羅斯的軍隊就會攻入烏克蘭。所以別看烏克蘭嚷嚷的很大聲,其實內心裡恐懼大於憤怒。

對於西方國家北約東擴到俄羅斯家門口的情況下,俄羅斯控制了克里米亞就相當於從烏克蘭南部楔進去了一個釘子。主動權控制在俄羅斯手上,俄是進可攻退可守。客觀上緩解了由於北約東擴造成強加在俄羅斯頭上越來越大的壓力。土耳其雖然也是北約成員國,但是埃爾多安執政的這些年土耳其和俄羅斯走的還挺近。土耳其採購俄羅斯產的S400導彈就是一個明證。在說保加利亞前幾天開放領空,允許俄羅斯的運輸機攜帶S400導彈通過去塞爾維亞搞聯合軍演。俄羅斯以克里米亞為核心,在黑海周邊拉攏附近的北約成員國效果明顯。漸漸東擴的北約有背俄羅斯局部破局的可能。這對於與俄羅斯交惡且親西方的烏克蘭可是個巨大的威脅。

經濟損失

找了好久也沒有找到克里米亞獨立後烏克蘭直接損失的經濟數據。根據世界銀行公佈的數字2013年烏克蘭的GDP總量是1833億美元,而2014年的數字是1335億。如下圖所示,在2014年烏克蘭統計各州GDP已經沒有包含克里米亞(也肯能就已經拿不到數據了)。那麼2013年和2014年差值的這將近500億美元很可能是克里米亞的貢獻。如果推測屬實的話,克里米亞的併入俄羅斯使烏克蘭直接的GDP損失就達到了27%。



這還是直接的損失,如果算上間接損失那就更多了。因為俄羅斯在克里米亞的刻赤海峽修建了大橋,這就相當於把亞速海封閉成了一個內陸湖。而烏克蘭東部的州的進入口、運輸都受到俄羅斯的極大制約。俄羅斯控制克里米亞以後,加強了在克里米亞的防禦,並且在刻赤海峽和亞速海地區設立檢查站對過往船隻登船檢查。雖然還是沿海但是今時不同往日,烏克蘭的海運船隻能不能從刻赤海峽進入黑海那得俄羅斯說了算。我們都知道物流成本在產品競爭力中往往起到關鍵的作用,經過俄羅斯這麼一整烏克蘭貨物不但成本上升而且影響到烏克蘭東部的投資狀況。烏克蘭東部的貨物需要出口的都得運輸到西部的敖德薩港才能海外運輸。這就給本來就孱弱的烏克蘭經濟雪上加霜,所以烏克蘭經濟基本每況愈下。

小結

所以雖然西方國家還不承認俄羅斯對克里米亞的戰領,但是在既成事實的情況下烏克蘭還要逐漸適應現實來發展經濟。


我是歷史縱橫帝,歡迎您的關注;如有瑕疵,勞煩斧正。


歷史縱橫帝


正所謂:擁有時不懂得珍惜,失去了才追悔莫及。

克里米亞歷史上本就屬於俄羅斯,為了守住克里米亞,俄羅斯還付出巨大的代價,然而赫魯曉夫在任時,大手一揮就把幾萬平方公里的克里米亞送給了烏克蘭,當然那會還是蘇聯時期,大家都姓共,一家人就不見外了。但你烏克蘭這兩年在親歐的道路上越走越遠,這是普京大老闆所不允許的 ,於是在2014年藉著克里米亞宣佈全民公投,重新將克里米亞納入了俄羅斯領土。

這一下子,烏克蘭慌了,克里米亞失去的弊端瞬間顯現了出來。

首先,克里米亞位於黑海邊,是一塊兩萬多平方公里的半島,佔烏克蘭國土的三十分之一,人口約兩百多萬,佔烏克蘭全國的二十分之一。在當今世界主格調是和平發展的基調前提下,烏克蘭一下子損失這麼大一塊領土,基本沒什麼機會再奪回來。

其次,克里米亞位於黑海,是大陸延伸出的一塊半島,它將黑海分割為亞速海和黑海,本來在沒公投之前,烏克蘭擁有漫長的海岸線,眾多的港口支撐著烏克蘭的對外貿易,而克里米亞一公投獨立,瞬間就把亞速海隔離起來成了大湖,為於亞速海邊的烏克蘭港口想要出海,現在必須看俄羅斯的眼色,只能通過俄羅斯把手的刻赤海峽。而整個黑海最好的深水港就位於克里米亞和亞速海這一側,等啥時候俄羅斯把艦隊港口建好,估計烏克蘭幾乎沒幾天安神日子過了。

不光如此,烏克蘭這幾年逐漸疏遠俄羅斯,在向美國靠攏,想要加入北約組織,而黑海沿岸的俄羅斯、格魯吉亞、烏克蘭、土耳其、保加利亞、羅馬尼亞,這六個國家中就有三個已經加入北約,尤其是烏克蘭也在向北約靠攏,形式對於俄羅斯越來越不利。

克里米亞的獨立瞬間破了北約在黑海地區的合圍之勢,克里米亞和俄羅斯之間僅隔一個刻赤海峽,最近俄羅斯已經著手修建跨海大橋,將來俄羅斯金科通過克里米亞深入烏克蘭,退可從容回到本土。克里米亞就如同插入烏克蘭的一把利刃,需要發揮威力時,必定給烏克蘭帶來慘重代價。

總之,克里米亞公投獨立,對於烏克蘭之一說是致命性的打擊,不論經濟、軍事、國家統一,都造成非常嚴重的破壞。失去克里米亞,烏克蘭也就失去掣肘俄羅斯的一張王牌,同樣的在美國人眼中烏克蘭的重要性也相應的降低了。


大侃聊歷史


根據2001年烏克蘭人口普查的結果,克里米亞總人口數為2,033,700。全部人口中民族構成為:俄羅斯人58.32%,烏克蘭人24.32%。其他為克里米亞韃靼人12.10%,白俄羅斯人1.44%,韃靼人0.54%,亞美尼亞人0.43%,猶太人0.22%,意大利人0.015%。總面積2.55萬平方公里。

克里米亞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是俄羅斯從黑海進入進入地中海、印度洋、大西洋的重要出口。俄羅斯緯度較高,很多港口冬季結冰,無法正常進出。但克里米亞港口是不凍港,非常利於海運。毫不誇張地說,誰控制了克里米亞,誰就控制了黑海。

前蘇聯時期,將克里米亞劃歸烏克蘭,享有高度自治權,擁有自己的議會和總理,但是烏克蘭在克里米亞擁有駐軍,擁有對克里米亞的實際控制權。

2013年11月21日,烏克蘭宣佈暫停與歐盟簽訂聯繫國協定,繼而引發了“橙色革命”。2014年2月18日,持續3個月的反政府示威遊行升級,示威人員在基輔與警察發生大規模衝突,最後將總統亞努科維奇逼得去俄羅斯避難。烏克蘭內亂後,2014年3月16日,克里米亞親俄勢力組織公投,決定繼續留在烏克蘭,還是加入俄羅斯。結果,克里米亞人選擇了加入俄羅斯。

當時,烏克蘭當局和西方國家紛紛表態反對公投。但木已成舟,烏克蘭只能眼看著克里米亞被俄羅斯接管。哪麼,失去克里米亞對烏克蘭意味著什麼呢?

第一,從軍事角度說,烏克蘭不僅失去了一塊領土,更失去了一個出海口。從地圖上可以看出,克里米亞半島突出在黑海內,島上的賽瓦斯托波爾港四通八達,是個要塞港口。烏克蘭失去克里米亞後,進出地中海將受到極大限制。準確地說,烏克蘭失去克里米亞後,從海上就被人掐住了脖子。只要烏克蘭還和俄羅斯保持敵對關係,烏克蘭的軍艦想出海,就時刻暴露在俄羅斯的炮口下。

第二,從經濟角度看,從海運方面看,沒了克里米亞,亞速海就成了俄羅斯的內海,烏克蘭東部的海岸線等於沒有。只要俄羅斯不同意,封鎖刻赤海峽,烏克蘭就無法將亞速海邊的港口同黑海連接起來。

烏克蘭東部亞速海邊是渡假勝地,沒有了克里米亞,外國人想去哪裡渡假,只能走陸路,影響很大。我們知道,海岸線地區一般都是經濟較發達地區,沒了克里米亞,出海口被封鎖,亞速海岸線的經濟將一落千丈。這對烏克蘭的經濟發展將是致命的!

第三,從政治角度看,一個國家丟了領土,其實就是丟了主權。烏克蘭丟了克里米亞,其實就是丟了主權。雖然,克里米亞是通過公投形式選擇加入了俄羅斯,但如果自己國家不亂,克里米亞不會進行公投。一個國傢什麼最大?主權最大,領土最重要。正象普京說的,俄羅斯面積非常龐大,但沒有一寸是多餘的。丟失了領土,就意味著執政當局的無能,是最沒面子的事。可憐哪些烏克蘭的並西方派,丟了克里米亞也沒什麼反應,對執政當局沒有怨言,現在還親西方呢。

歐盟真就哪麼好?為了加入歐盟,過上了苦行僧的生活也毫無怨言。烏克蘭在內亂沒發生前,生活過得還是蠻不錯的。自從發生內亂後,經濟一落千丈,成為歐洲第二貧困國家。據統計烏克蘭現在國內工人的工資水平非常低,月工資僅有1500元人民幣左右。去年冬天,烏克蘭因為拖欠天然氣費的問題,差點讓俄羅斯級停氣。今年冬天的供氣費不知道有沒有著落,以烏克蘭冬天的嚴寒,沒了氣無法供暖,估計得凍死好多人。

正是知道這些,克里米亞公投後,烏克蘭一直不承認公投的合法性,一直試圖收回克里米亞。去年曾發生烏克蘭人硬闖克里米亞、烏克蘭軍艦硬闖刻赤海峽事件。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也把歸還克里米亞做為改善烏克蘭和俄羅斯關係的先決條件。但以戰鬥民族的性格,吃進去的東西,是不可能吐出來的,這應該也是烏克蘭人瞎折騰的代價吧。所以,一個國家千萬不能發生內亂,一旦亂了甚至領土也會丟失。這種事,在很多國家發生過,包括我們身上也發生過,當年因為內亂,導致外蒙古獨立,還有很多領土至今沒有收回。


總結起來說,烏克蘭丟失了克里米亞損失是全方位的。有軍事的、有經濟的、有政治的,另外還有一個國家民眾的信心。在失去克里米亞事件上,烏克蘭表現的哪麼軟弱無力,肯定要在烏克蘭老百姓心中留下陰影。(完)


無事說天下


失去克里米亞相當於烏克蘭整個國家失去了魂魄,對於烏克蘭全民精神上的打擊甚於國民經濟,國家安全方面的損失。



馬拉多納為什麼這麼有名?球技高超並率領阿根廷奪得世界盃是一個因素。但是,他作為隊長,在英阿馬島戰爭阿根廷失敗後,帶領阿根廷隊在球場擊敗仇敵英格蘭,進而又奪取了世界盃,這一勝利,振奮了阿根廷全國,讓阿根廷全民從失敗之後被壓得喘不過氣的失敗情緒中逐步走出來。



其實,就在一百多年前,我國也經歷了多次這種屈辱。

先是鴉片戰爭失敗,割讓邊遠小島香港,之後又在甲午戰爭中再次慘敗,被迫割讓臺灣。雖說那時候的臺灣只是我國一個邊遠落後的島,論經濟,軍事,文化等等各方面遠不如內地那些個關鍵大省重要。但是對全國上下心靈上卻是極大的衝擊,全國陷入失敗情緒,萎靡不振。整個民族彷彿從那一刻起陷入迷茫之中。



那個時候,國內的普通百姓渾渾噩噩,精英階層開始思考。思考的結果是開始懷疑我們這個國家,懷疑我們這個民族,懷疑我們民族的歷史,認為我們就是不如別人。

第一次鴉片戰爭失敗之後,清政府認為英國的海軍比我們強大,所以我們失敗了,但是對於陸地上滿蒙騎兵還是信心滿滿。



可是,第二次鴉片戰爭的八里橋之戰,僧格林沁的蒙古騎兵面對英法聯軍的槍炮被打得全軍覆滅。這時候,一些官員一些精英意識到我們在技術方面在工業化方面落後了,於是搞了洋務運動。

甲午戰敗北洋水師全軍覆沒,洋務運動失敗,這時候一些人開始思考,認為是我們的制度出了問題,於是開始了維新變法,甚至連光緒皇帝都積極支持君主立憲。

再之後,變法失敗,於是革命黨人決定另起爐灶搞革命,實行共和。辛亥革命成功,推翻帝制實現了共和。



然而,巴黎和會上的外交失敗,讓人開始懷疑制度也不能救中國,於是,開始把中國的衰弱歸結到我們的文字,歸結到文言文,歸結到中醫,歸結到我們的歷史,歸結到我們過去引以自豪的文化,於是出現了新文化運動,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號。



可以看出,中國的精英階層儘管偏激,但是起碼每次失敗後還在找尋失敗的原因,試圖東山再起。但是不可否認的是,面對失敗,大部分人已經喪失了自信,開始了自我否定,開始變得逆來順受,對於中國的未來已經徹底失去了信心。

所以,我們要感謝那些勇敢無畏的探索者,先行者。

然而,烏克蘭會有這一批人嗎?

就現在來看是沒有。甚至看看阿根廷,也是沒有。

雖然阿根廷逐步在心理上從馬島戰爭失敗的陰影中走出來,但是整個民族沒了精氣神,就那麼每天在世界上混日子。已經失去了重新戰鬥奪回馬島的雄心。

烏克蘭議會,還是亂



雖然,從歷史上說克里米亞原來屬於俄羅斯,是蘇聯時代劃入烏克蘭的,那裡的人民也大多是俄羅斯族。但是,不管怎麼說,在烏克蘭獨立時克里米亞是在烏克蘭境內。因此,失去了克里米亞對於烏克蘭來說就等於國家遭受了失敗,這會像一塊沉重的大石頭一樣壓在每一個烏克蘭人的心頭,時刻提醒著他們:我們失敗了,我們不中用,我們不行。


我淡如菊


烏克蘭失去克里米亞相當於烏克蘭整個國家失去了魂魄,對於烏克蘭全民精神上的打擊甚於國民經濟。

從歷史上說克里米亞原來屬於俄羅斯,是蘇聯時代劃入烏克蘭的,那裡的人民也大多是俄羅斯族。但是,不管怎麼說,在烏克蘭獨立時克里米亞是在烏克蘭境內。因此,失去了克里米亞對於烏克蘭人民來說就等於國家遭受了失敗,這會像一塊沉重的大石頭一樣壓在每一個烏克蘭人的心頭,時刻提醒著他們:我們失敗了,我們不中用,我們不行。

然而對於喜歡自廢武功腐敗無能的烏克蘭政府來說,得到與失去克里米亞都沒有多大意義,自蘇聯解體後,獨立的烏克蘭政府,憑藉著接受繼承蘇聯在烏克蘭境內的強大的軍工製造體制,完全可以走一條獨特的經濟發展壯大之路,烏克蘭擁有船舶製造,飛機制造和發動機製造的尖端科技人才隊伍,而其在船舶飛機發動機方面的製造領先於世界水平,但獨立後的烏克蘭歷屆政府沒有過多的去考慮國內的民生問題,一廂情願的巴結美國西方緊抱著美國西方大腿,前期被美國西方忽悠廢了,還不吸取教訓,顏色革命以後更是死心塌地的追隨美國西方,甘願充當美國西方對抗俄羅斯的棋子馬前卒,結果是造成了烏東地區的分裂,並丟掉了克里米亞地區。如果烏克蘭繼續走親美反俄路線,失去克里米亞是小事,也許更大動盪分裂還會發生。

克里米亞還在烏克蘭的控制中的時候,當事的俄羅斯還不得不租用克里米亞的軍港。因為克里米亞是黑海沿岸甚至是俄烏兩國的南方中,戰略位置最好的地區。

歷史上,俄羅斯與奧斯曼帝國反覆爭奪過對克里米亞的控制。甚至不惜與英國、法國、奧斯曼帝國等多國聯盟爆發長久的戰爭,也要保住克里米亞。蘇聯建立以後,克里米亞成為了蘇聯最主要的軍港之一,現在也是俄羅斯最主要的軍港,可見克里米亞的重要性。

其實,克里米亞就是東歐大陸伸向黑海的一個楔子,只要佔據了克里米亞,則向南可以威懾中東,向西可以遏制東歐,向東可以逼迫高加索,向北可以拱衛烏克蘭或俄羅斯。如果在克里米亞佈置軍事基地,進,可以出地中海,遠涉重洋;退,可以控制黑海,拱衛大陸。

因此,克里米亞的戰略位置,無論是在俄羅斯或烏克蘭手上,都是非常重要的。尤其對於烏克蘭而言,完全就是烏克蘭的咽喉要地。如果克里米亞尚在烏克蘭手上,其戰略位置甚至有可能成為遏制俄羅斯的前沿要地。這種區域,對於烏克蘭來說是絕無僅有的。








經常用了


大家好,我來回答下這個問題,如有回答的不正確的地方希望條友們多多提出意見,共同進步。

烏克蘭離上帝太遠,離俄羅斯太近,打開地圖可以看到烏克蘭跟俄羅斯和歐洲國家接壤,同時又是西方和俄羅斯對抗的前線位置,橋頭堡,真可謂是夾心餅乾,裡外不是人,而位於烏克蘭南部突出一塊的克里米亞半島更可謂是兵家必爭之地,地理位置重要,地緣優勢明顯,從地圖中可以看到克里米亞半島幾乎佔據了黑海的一半位置,像一個抓手一樣俯視和扼守著黑海,軍事意義明顯,而克里米亞半島的塞波爾斯托港口又是黑海的天然港灣,不凍港,對於俄羅斯/蘇聯/沙俄心念唸的不凍港可以說是重中之重了,誰控制了克里米亞半島意味著在控制了黑海的大部分和南下進入巴爾幹半島和中東的通道,這個對於一直有心南下的俄羅斯而言簡直不要太重要,控制了克里米亞也意味著黑海上面的亞速海徹底變成了俄羅斯的內湖,也意味著烏克蘭對外出口的減少,必然對其經濟產生很大的影響,這個也可以從烏克蘭自2014年失去克里米亞半島後經濟下滑看出,同時也讓俄羅斯可以在和北約對抗的過程中增加了砝碼,從側翼/南部威脅北約及歐洲。


失去了克里米亞首當其衝的影響就是烏克蘭的領土面積減少,這個對於任何一個國家及領導來說都是很屈辱的事情,同時呢還對烏克蘭的經濟造成打擊,克里米亞上的港口就無法為烏克蘭所用,這個對於烏克蘭進出口貿易,航運,海洋等工業都是連鎖反應,也使得烏克蘭的海軍只能望海興嘆,自2014年後,烏克蘭的GDP和人民的收入不斷在下降,跟這個也有一定關係,同時,失去克里米亞地區的連鎖反應是導致了東部的一些地區有了獨立的傾向,比如頓巴斯和盧甘斯克地區長時間處於衝突動盪中,而烏克蘭再想拿回來那可以說是天方夜譚了。


那克里米亞這麼重要,為何烏克蘭卻不懂得珍惜,白白給失去呢?手握這麼好的牌卻生生把它打爛了,能怪誰呢? 主觀因素肯定得烏克蘭政府背鍋,曾經的烏克蘭可以說是歐洲面積第二大的國家了,先天條件簡直不要太好,工農業發達,軍事工業突出,因為地區東歐平原,農業資源豐富,號稱歐洲糧倉,再加上在蘇聯時期,對烏克蘭的大力扶持,很多軍事工業都放在烏克蘭境內,軍事實力不俗,國境內擁有世界先進的軍事工業,我們所知的遼寧號航母的前身瓦良格號就是從烏克蘭購買的,而最近中國收購的馬達稀奇動力公司也是屬於烏克蘭的。


克里米亞問題的爆發,緣於烏克蘭親西方國家勢力反對親俄總統亞努科維奇強化俄羅斯關係,說白了背後是俄羅斯和歐美國家的博弈,烏克蘭只是棋子罷了,當時親俄的總統亞努科維奇試圖強化和俄羅斯的關係,必然引起西方國家的強烈反對,不願意烏克蘭倒向俄羅斯,這意味著北約東擴的止步,無法低進俄羅斯的家門口,對俄羅斯的戰略擠壓將止步烏克蘭,這個是西方應該說是美國所無法忍受的,2014年初,亞努科維奇政府無法穩定局勢,政府倒臺,導致親西方的波羅申科上臺,烏克蘭一時變天,意味著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將利用烏克蘭這一個跳板,更精準的制裁和圍堵俄羅斯。2014年3月,俄羅斯上議院通過總統普京對克里米亞出兵的決議,之後不到半個月的時間克里米亞地區就落入俄羅斯完全控制之中,普京決定也解決了烏克蘭危機以來被動局面,所以說烏克蘭的今天還得本國人民來買單,本身夾在兩個勢力集團的中間,更需要思考如何討好兩邊,保存自身,奈何自己作死。失去克里米亞也成了烏克蘭的恥辱。


安迪青年


沒啥區別,就算克里米亞留在烏克蘭也是不受烏克蘭待見的一個,屬於被家暴的小媳婦兒,就算沒有併入俄羅斯獨立也是早晚的事。自己心裡沒有人家就別怪別人狠心想要離自己而去!

烏克蘭人排俄情緒很嚴重,經常欺辱俄羅斯人以及俄烏混血人。有朋友就是克里米亞的俄羅斯族人,他們是黑海造船廠外派到我們這邊造船廠工作的,他們說他們早年在基埔求學的時候經常會被當地的烏克蘭人打,烏克蘭警察也會不分青紅皂白當街抓捕俄羅斯族人,扔進監獄裡就是一頓暴打。所以呢,他們的在烏俄羅斯族人根本就不想待在烏克蘭,他們想回俄羅斯母國。

在烏克蘭國內,烏俄兩民族的民族矛盾非常深。烏克蘭族人認為俄羅斯人是外來的殖民侵略者,他們分走了烏克蘭人的土地,所以他們想要把俄羅斯族人趕走;而俄羅斯族人則認為是自己把烏克蘭人從波蘭人手裡解救出來的(烏克蘭早先是波蘭的殖民地),自己是一個解放者烏克蘭人就是白眼狼,所以雙方經常因為種族問題幹仗,這是發生在沙俄時期乃至蘇俄時期就長期存在的問題。所以才會出現赫魯曉夫為了安撫烏克蘭人就把歸屬俄羅斯的克里米亞劃給了烏克蘭管轄。


優己



克里米亞被稱為黑海的“定海神針”,而黑海又是通往中東和巴爾幹地區的必經水道,歷來乃兵家必爭之地。所以,從戰略上講,失去克里米亞就限制了烏克蘭的發展空間;從生存規則來講,失去了克里米亞體現了烏克蘭在“弱肉強食”生存法則下的無奈。從情感上來說,失去克里米亞是烏克蘭的屈辱。而這個屈辱也有烏克蘭自己的一份“功勞”。直白的說,烏克蘭之所以失去克里米亞,它自己也要承擔三分之一的責任,北約也應承擔三分之一,而另外三分之一的責任理應由俄羅斯來承擔。


剛從蘇聯解體中獨立出來的時候,烏克蘭是個工農業發展很均衡的國家。西部水系發達,灌溉便利,素有歐洲“糧倉”之稱。東部煤炭工業自成體系,擁有世界上最大的煤礦。並圍繞著煤炭資源建立起了“立體式”的產業鏈。軍工業更是居世界前五位。尤其是製造大型軍工武器和設備的能力甚至在當時可以排在世界前三位。且航天工業也是楚翹之國。蘇聯解體時還留下部分核武器。而恰恰就是這些核武器成為了烏克蘭命運的轉折點。當時的情況是,蘇聯解體等於世界上又多出了一個有核國家,而烏克蘭的體量又不大,國家定位也不穩定。這樣的國家如果擁有核武器的話,是包括美國和俄羅斯在內的核俱樂部成員所不能接受的。而那時的美俄關係正處於二戰以後的最好時期,於是,在美國和俄羅斯的合力忽悠下,烏克蘭人“自廢武功”,銷燬了核武器。也就等於將自己命運交到了別人的手裡。


事實證明,在這個世界上,只有自己最可靠!為了使烏克蘭能夠銷燬核武器,美國和俄羅斯都信誓旦旦的要保證烏克蘭的安全。烏克蘭的精英們就是沒有想到自己恰恰就是被保證它安全的國家揍了!其實,換作美國也一樣。如果美國和俄羅斯換個位置的話,美國也一樣會揍它。這就是烏克蘭的悲哀之處。假如烏克蘭現在還有核武器的話,即便是常備軍力再弱,俄羅斯也不可能這樣肆無忌憚的揍它,它也就不需要像現在這樣死乞白賴的求美國和北約保護它了!這個道理其實很簡單,所有擁核國家都不會直接開戰。美俄不會打,以色列有了核武器後,阿拉伯國家紛紛都不再以國家的建制和以色列幹了,現在只有真主黨和哈馬斯這種小組織在騷擾以色列。而以色列轟炸伊朗在敘利亞的基地時,伊朗也就是嘴硬而已!它為什麼不向以色列境內發一枚導彈試試?而印度和巴基斯坦因為克什米爾問題不得不打時,它們心照不宣的只限於克什米爾地區。所以,季莫申科感慨說:如果烏克蘭還有核武器的話,烏克蘭絕對不是現在這樣任人欺凌。遺憾的是,烏克蘭的精英們感悟的太晚了!


烏克蘭選擇什麼樣的道路,那是烏克蘭人民的自由。但是,政治制度的選擇和戰略安全的選擇還是有所區別的。烏克蘭在沒有能力保護自己的前提下,選擇了一條錯誤的安全戰略。錯誤就在於把安全問題寄託在了美國和北約身上,錯誤在於當自己還沒有被北約吸收的前提下過早的脫離了和切割了與俄羅斯的安全關係。錯誤就在於自己主動的成為了美俄博弈案板上的“魚肉”,任人宰割也就不足為奇了!再者,精英們為了權力內鬥不止,也忽略了與克里米亞的感情融合,導致克里米亞的“一紙公投”成為了藉口和依據。所以說,在某種程度上,失去克里米亞也是烏克蘭的咎由自取。

失去克里米亞,對於烏克蘭來說,是戰略的重大損失,也就註定了烏克蘭的未來發展必然會受到地理位置上的限制。對於烏克蘭來說,失去克里米亞也是重大的且長遠的經濟損失。克里米亞是個度假和旅遊勝地,對烏克蘭的潛在經濟影響是深遠的。再者,克里米亞的本身價值更是不可估量的。更重要的是,失去克里米亞是烏克蘭人永遠的恥辱。以它們的國家體量來說,只要俄羅斯不解體,它們就永遠都不會有洗雪恥辱的機會。


卞競婉


失去克里米亞 烏克蘭的亞速海將成為內海 徹底被俄羅斯鉗制 這就是刻赤海峽俄烏衝突對於烏克蘭的意義

如果烏克蘭擁有克里米亞,那麼烏克蘭亞速海港口可以通過和俄羅斯共有的刻赤海峽進出黑海;而俄羅斯擁有克里米亞,刻赤海峽就完全被俄羅斯控制,烏克蘭亞速海港口被封鎖在亞速海里,沒有進出黑海的權力。

如圖:

其次,烏克蘭好多優良港口都是在克里米亞。如塞瓦斯托波爾港、雅爾塔港、費奧多西亞港、刻赤港、葉夫帕托里亞港等。

失去克里米亞,不但失去了塞瓦斯托波爾港等優良港口,還讓烏克蘭在亞速海的港口直接報廢。


結論:

無論是在國家安全,還是在經濟發展上,烏克蘭都不能失去克里米亞。退一萬步來講,寧遠讓克里米亞獨立建國,也不能讓克里米亞成為俄羅斯的一部分。


每天原創,給你有價值的觀點!隨手關注,你的支持才是動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