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些人寧願自己孤單也不願主動聯繫別人?

自卑毀人一生


孤單的靈魂會歌唱

我就是這麼個人,寧願自己一個人,靜悄悄地站在白天,站在一棵樹旁,或是坐在夜裡,坐在有月亮的窗前。


總是一個人,做著什麼,或者什麼也不做;想些什麼,或者什麼都不去想,就是不去主動聯繫任何別的人。


我喜歡你是寂靜的......
你就像黑夜,擁有寂寞與群星你的沉默就是星星的沉默,
遙遠而明亮。......(聶魯達)


我為什麼寧願孤單?


孤單的我可以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我喜歡的事物很多,比如植物,各種花草樹木,我認識的不認識的,名貴的花或是無名小草,捫心自問,我對它們的愛勝於人類。它們是我沉默的朋友、心靈相通的夥伴。


對著一朵花,一片樹葉,我可以站上許久,任憑風兒從耳畔劃過,把時間一秒一秒帶走。

我會把大把的時間虛度在這些瑣碎的事情上,例如給花園除草,給樹木剪枝,給菜地澆水,給一朵蒲公英照相。並且在心裡默唸著那句:


我想和你虛度時光......
滿目的花草,
生活應該像它們一樣美好......(李元勝)


孤單的我可以慢慢整理家,好好收拾心情和事情。


不知從何時開始,受了何種影響,我開始養成整理的習慣。每個休息日的早晨都是用來

整理的。


對於無秩序零亂的物品擺放我總是不耐煩,要求衣服要層層疊疊,擺放有序,地板要能當鏡子照,廚房要一塵不染,像沒點燃人間煙火。



做到這程度大致花費三小時以上,眼裡才能容得下了,心裡才不那麼混亂了,靈魂才能安靜下來。


收拾完家,再收拾心情。首先把工作的事情處理完,我是一個工作和生活分得很開的人,工作一般都在工作時間完成,其他必須佔用業餘時間諸如考試、學習的事情優先處置,儘量不佔用太多的時間和空間。


其餘的時間都用來整理心情。


先來思考煩心的事情:佔用一些時間思考周遭的人際關係,比如女兒、上司和親戚朋友。


想一下在最近的交往當中,言行舉止是否得當,是否說了多餘的話,做了畫蛇添足的事情?或是還有哪些事情需要引起注意,哪些需要儘量去做。


然後開始做喜歡的事情:閱讀、寫作、朗誦是我目前最投入的三件事。


就像戀愛中有時也會遇到煩惱,熱衷這三件事也總是喜憂參半。在寫的過程中,會發現自己書讀的越來越少;朗誦的時候會發現,自己讀得就像一杯白開水淡然無味。


總是發現文筆好的,人外有人;朗誦棒的,山外有山;那些沒讀過的書就像天外還有天。

然後,我必須用一些時間,除去心上的雜草,打消炫耀的念頭,清掃自卑的死角,用一顆平常心對待平常之小我。


就像對待每一株花草的態度,不偏不倚,都是我愛的孩子。戒驕戒躁,成長是需要時間的,我對我心裡面那個小孩兒說:彆著急,慢慢來,你就是你,是我的驕傲。


我們稱它為一粒沙。


但它不自稱為粒,也不自稱為沙。
沒有名字,它照樣過得很好,
不管是一般的,獨特的,永久的,短暫的,謬誤的,
或貼切的名字。......(辛波斯卡)


有時,心靜如水,可以寫一首詩。寫詩的時候一定是孤單的時候,孤單的靈魂會唱歌。

不管是獨步的清晨,還是冥想的夜晚,當自己安靜下來,心底的聲音就格外清晰。

那首歌不管唱給誰,歌唱誰,都是那麼婉轉動聽,而我是多麼迷戀來自靈魂的歌唱。


像這樣細細地聽,如河口凝神傾聽自己的源頭。
像這樣深深地嗅,嗅一朵小花,直到直覺化為烏有。......(茨維塔耶娃)


我為什麼不願意主動聯繫別人呢?


沉迷於孤單的世界不能自拔,沉迷於自己一個人才能做的事情無法抽身,除此以外,還有什麼令我不願意主動聯繫別人呢?


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想法,就像沒有兩片一樣的樹葉,沒有兩條相同的河流。


我不覺得我聯繫別人,別人會和我有一致的想法,我不想去迎合別人,也不想別人遷就自己。



除了我喜愛的植物朋友之外,後來我又有了一條狗,一條非常忠實於我的小狗。


它雖然如同植物一般的沉默,但它會和我眼神交流,告訴我它的喜怒哀樂,告訴我它的所思所想,陪我散步,伴我寫作,安靜地聽我心裡面的歌。


它還帶我走向更遠的花園,走向更友善的寵物世界,走近那些更溫暖的人群中間。

看看吧,我已經不再覺得孤單了呢,我為什麼還要去主動聯繫別人呢?


幸生


也許以下答案可以改變很多人的看法:我們可以給這種“寧願自己孤單也不願主動聯繫別人的人”定義為“內向者”,但此處的“內向”並不是我們平常所說的“內向”(害羞/自卑/不善言辭等),它是一個人格特徵。

榮格在1921年提出了外向(Extrovert)和內向(Introvert)的概念後,這一概念逐漸為大眾所知。他認為,這兩種特質區別在於:心理能量指向的方向外向者的能量指向外部,因此他們更活潑健談,愛社交,待在一大群人中間;內向者的能量指向內部,因此他們對內心世界更感興趣,更安靜,喜歡獨處,喜歡閱讀、寫作,自省和思考。

隨後有研究者發現,在生理層面,內/外向的人對外界刺激的敏感性存在差異。這些差異與生俱來,並在一生中保持相對穩定,難以被真正改變。而內向者對刺激更敏感。當置身於刺激中,內向者感受到的喚醒更為迅速和強烈,這可以解讀為什麼內向者會更傾向於獨處,因為他們更容易被刺激干擾而分心。但內向不等同於社交焦慮/恐懼,不參與活動是他們的自主選擇,多數情況下,獨處讓他們感覺更舒適;內向的人也不一定是自卑、孤僻、不善言辭、缺乏幽默感的,相反,他們可能非常適合擔任領導者。

(如果你覺得自己不一定完全符合其中一種,也很正常。因為幾乎沒有人是完全內向或者外向的,只能說有的人更偏外向,或者更偏內向,以及某一方面更極端一些或者二者更平均一些。)

對於這種“寧願自己孤單也不願主動聯繫別人”的“內向者”來說,他們在社交時的確容易遇到一些障礙,比如,更難從社交中真正感到滿足;比如,他們能夠為了長期更大的利益,拒絕掉眼前的誘惑,而社交場合有時是愚蠢而歡樂的,所以他們往往是人群中那個“有點掃興”、“玩不起來”的人。另外,內向者更敏感,因此在社交環境中容易受到干擾;他們也不太願意談論個人成就,所以總是不能有效地“自我推銷”。他們喜歡深度溝通,因此他們不喜歡也不善於應付社交中的表面寒暄。

|但內向者在社交中也有這些很明顯的優勢:

1. 內向者不太會給人錯誤的信號。

研究表明,在溝通中內向者和外向者有著不同的語言風格:

外向者的表達往往更加抽象、靈活、帶有感情色彩,而內向者的表達則更具體、客觀、偏向描述性。比如在評價一個人的時候,外向者更可能會說“ta很不友好”,而內向者更可能會說“ta對某人大吼大叫了”。這可能是因為,內向者在說話時更審慎,更傾向於經過周密思考後發言,因此也不容易讓人產生錯誤的理解。

2. 內向者更瞭解自己。

相比於外向者而言,內向者更喜歡深入思考並善於自省,因此,他們對自己的優勢、劣勢往往更加了解,這會幫助他們在社交中表達自己,並找到適合自己的社交對象。

3. 更容易有深度的交流和關係。

內向者不喜歡寒暄和表面的對話,而是喜歡深度的交流。這也使得他們雖然可能朋友總量不多,但容易和人建立起長時間的、穩定而深刻的關係

4. 內向者更善於觀察細節。

儘管內向者的敏感往往使他們在外界刺激面前不堪重負,但這也使得他們對外界的觀察更加細緻,會注意到一些其他人注意不到的細節。神經科學研究發現,內向者的大腦在處理視覺信息時表現出了更強的活動。因此,內向者腦中吸收的這個世界的細節更為豐富,而這些都可以作為很好的社交素材。

所以,如果有些人寧願自己孤單也不願主動聯繫別人的,他們很有可能就是“內向者”,但是內向並不是一種性格缺陷

,它只是與外向相對應的另一種特質傾向。

世界是多樣的,人也是複雜而獨特的,對人的劃分與描述只是為了讓我們更瞭解自己,而並不意味著這些分類有“好”和“不好”之分。

如果你是內向者,也不需要為無法融入人群而困擾,因為人人都有自己喜歡的生活方式。你的確可以將生活和工作分開,在私人生活中更多地在人數較少的熟識小圈子裡,將會見地點選在安靜或熟悉的場合,圍繞感興趣的話題展開談話。

最後,祝每個人都能活得更像自己。

以上。

歡迎關注頭條號 KnowYourself,宇宙中最酷的心理學社區,人人都能看懂,但只有一部分才會喜歡。


知我心理學


我本來就比較內向,而且不善言辭,不會拐彎抹角的人,是一個比較傻的人,又是一個小平民,沒有錢,家中也是一個沒有地位的人,同學也不聯繫我,也失去了聯繫,我也不想求人,在單位也是經常遭人算計,有個朋友,可能也是看我傻,經常找我借錢,我有就借給他了,300,500,但這個人很搞笑,沒錢借錢旅遊,有次和我借1000,我沒借,便很久沒聯繫,有一次耍麻將輸了,又找我借500,我實在也是手頭不多,就拿了200給他,這之後再沒聯繫,我也不要了,這200也是塊試金石,讓我瞭解了這個人的本質,我覺得朋友不在多,真心朋友有一個也不算少,再有不是你寧願孤單也不聯繫,是看你有用沒用,你沒權沒錢誰找你,我萬般無奈也不找人,我是真心待朋友,但是換回來的是什麼,有次同事生病了,我又是給它買藥,又是把羽絨衣脫下給他穿,換來的是收了停車費私吞後汙告我收的,可幫人了,心寒啊


大李的日常生活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馬克斯威爾·馬爾茲說過:能與自己娓娓而談的人決不會感到孤獨。

其實,我們眼中看到的別人的孤單,往往並不是我們看到的、想象的那樣。你認為別人孤獨,從不聯繫他人,其實未必如此。雖然不跟他人交流,但是會與自己的內心對話。從這個角度來看,他們只是在世俗眼裡是孤獨的,但是他們的內心是豐盈的。

一般來說,喜歡自己孤單獨處而不聯繫別人,有三種性格。

第一種是比較內向,不善於與人交往,與其與大家一起狂歡,不如靜靜的坐在角落享受獨處的那份寧靜。

第二種是孤芳自賞的清高,他們厭倦那種世俗虛偽的人際交往,所以寧可孤單也不願意虛情假意地迎合別人。

第三種是為人深沉,他們心深似海,喜歡一個人靜靜的思考,所以不願意把時間浪費在一些無效社交上。

無論是哪種性格,喜歡獨處的人,他們的內心都是豐富的,性格也是豐滿的。獨處,在旁人看來是性格的缺陷,而在他們看來,則是心靈的樂園。正如古人所說,子非魚,焉知魚之樂!

溫馨提示:1.閱後如果喜歡,請不要忘記添加關注,歡迎大家關注、點贊、評論、轉發。

2.每天掰開了揉碎了給你講講職場和管理那點事,如果感興趣,請閱讀本頭條號相關文章。



管理那點事


為什麼有些人寧願孤單也不願主動聯繫別人?我就是這樣的人,但我要告訴你,我 一 點 都 不 孤單!我很享受獨處!



我自娛自樂已經達到“出神入化”的境界了!看完下面的,估計你也能理解,原來世界上果然有不怕孤單的人。

我喜歡一個人逛公園,爬山,散步,甚至一個人騎車到山裡去玩。


有一天,我剛好去公園爬山,在路上遇到兩個女朋友,寒暄幾句後,她們兩就約我以後一起去爬山。當時我就嚇壞了,感覺以後再也不能享受一個人運動的美好時光了!後來,我發現我和她們運動時間段不一樣,真是好開心。

我又繼續我獨自運動的每一天。一個人運動好處真多,我可以邊聽音樂邊爬山,還可以肆無忌憚地傻笑,甚至聽到好聽的曲子,還可以手舞足蹈一番。我還常常找個安靜無人的角落,跳跳“廣場舞”。一個人看花看草看各色樹葉,聽歌聽鳥兒歡唱,真的很美好!要是有人和我一起,那可不同了,我得搜話題和她們聊,完全沒心思欣賞音樂和美景。


因為我有一陣子總是去逛同一個公園,結果就有人打招呼。別人一打招呼我就緊張,心想糟了,以後要換路線了?

我還喜歡一個人逛街買衣服,喜歡就喜歡,不喜歡馬上走。甚至一個人去餐館,真的不要太爽。

我還一個人在電腦上看電影,一個人看書。總是有好多事都是一個人做的,還做的很開心。


甚至我一個人花了半個月的時間,走了北京十幾個景點。一個人爬長城,一個人逛故宮,一個人逛北海,頤和園,圓明園等,全是一個人逛的。感覺好極了。偶爾我會跟一下子旅遊團後面,聽導遊講,但基本都聽不過十分鐘,我就沒耐心了,趕緊一個人走了。

好吧,我還一個人過年,並且覺得很好,至少比回家一大幫親戚好,比過年天天拜年好。

所以,這些不主動聯繫的寶寶,大概都和我一樣,很享受獨處呢!


劇評社


首先感謝頭條,讓我們這些志同道合的人聚在了一起。這裡的人大都有一種共性,就是喜歡一個人待著,不想主動聯繫別人,怕打擾到別人,但只要有人找自己聊天會很高興並且真誠的與他相處。說到底就是被動,怕自己主動了會失望,這是自尊心太強的表現,我就是這樣的人。

這樣好不好?至少我認為不好!如果你想事業有成,那這樣的性格肯定會成為你成功路上的絆腳石。人是群居動物,就像狼一樣,單打獨鬥很難有所建樹,天才除外。特別是在當心中國,做什麼都要關係,關係是怎麼來的?關係就是今天我麻煩你,明天有苦難用的上我,才好意思來麻煩我。後天我再請你吃個飯,洗個腳。時間一場,關係就有了。各種關係,不過如此。記得看過一句話很是贊同:關係就是麻煩出來的!

所以說,同志們,如果有所建樹又家庭條件一般的話,走出去吧,大膽的和人交往,我想大部分人都是善良的,樂觀的。因為我們是男人,有義務為老婆孩子創造好一點的生活條件。(這是我內心的想法,也不確定自己能不能改變,求共勉!)


子明的生活


1.避免受傷。


比如,很多人,未必是內向者,他們也可能曾經就是一個外向者,但是,頻繁的遭到了社交上的受挫,包括家庭,包括社會的打擊,導致他們性格越來越偏執,攻擊性也變強,或者,自己沒有意識到自己的攻擊性,這樣就很可能和別人交往,總是受到攻擊,貶低。那麼,這個時候,內心會變得越來越脆弱,到另外一個極端,就可能變成,孤僻,抑鬱方向發展。


所以,為了避免,在社交上遭到的挫折,和進一步對心靈上的打擊,他們就慢慢對社交喪失了信心,也慢慢的失望了。他們,更多的需求和打算就是,寧可忍著,也不想再一次受傷。


2.怕浪費時間。

有一種,是比較功利化的社交。很可能,自己確實也有需求,但是呢,周圍的人,可能他認為都很無趣,都很浪費他的時間,他還不如自己獨處,自己去做點他認為有意義的事情。也可能確實是他的圈子已經不能滿足他的需求,也有可能他沒有比較好的能力,去從他人那裡獲取他想要的東西。


如果說能夠在關係中獲得幸福,高質量的信息,我相信大多數人呢還是願意的,只可惜,每個人條件所限。


貓黍說


我就喜歡安安靜靜的生活,不喜歡打擾別人也不喜歡別人來打擾我,上班好好工作,下班回家好好休息,上網聽歌看書是我的愛好,不喜歡出去逛,買東西直奔主題,走到沙發跟前躺沙發上,走到床前躺床上,坐著感覺累。


現在的人太現實了,不是深交的,另願孤獨也不想煩別人,孤獨也是一種享受。當你看透了人情冷晚,社會現實,自然也就看淡了所謂的社會人際關係。還倒不如圖個清靜。現實生活就是這樣,互相利用吧!等你沒有價值了,也就清靜了!忘恩負義的人還是多的!現在的人很現實.不在一個水平線的人.高的人你夠不著.也不原再去打擾別人.所以選擇孤單。時間長了孤獨成了安靜.也就習慣了。赤條條來到這個世界,然後在靜悄悄的離開這個地球,不是想孤獨,因為沒有依靠,看清了現實,讀懂了社會,只能靜靜的享受著自己安逸!

平時生活裡很少有人主動聯繫我,我也不去聯繫別人,慢慢的自己才適應孤獨,不是我做人不行,其實我很大方,只是沒人記得,只是現在沒錢了,所以看輕了,有錢的時候再約上幾個曾幫助過自己的人吃吃喝喝,聊聊。情投意合吧!酒逢知已千杯少,話不投機半句多!換句話說,就是在良好的環境裡能講共同興趣的話的人相處才會主動,而與你口味一致的人並不多,即知已難求。所以孤獨成為了許多人的優先擇!現在的人真正有情感的人很少,浮花的人很多,很難遇到心目中的朋友,交不朋好的朋友還不如不交的好。


公職考試一點通


因為掛了電話還是一個人的孤獨,與其總所周知還不如安靜學習

1、沒有共鳴點

現在很多人越來越孤獨,喜歡跟陌生人交流,因為陌生人跟自己的磁場相符合,有共同的愛好觀點因此一拍即合,身邊的朋友漸漸的疏遠了,不是不想說而是說了,最多得到一句你好好的照顧自己,別無其他,剩下的路還是你自己再走,沒有人替你,說出的觀點無法得到他們的認可,你的內心仍舊孤獨,因為傾訴過,思維觀念存在很大差異,得不到真正的理解,反過來還會一味的把責任拋向自己,本以為是想期待找到一份心靈上的慰藉,但常常都會自討沒趣,與其自討沒趣,還不如自己一個人去靜一靜。


2、骨子裡缺乏安全感

沒有人可以陪伴,一個人的世界習慣了孤獨,久而久之也就習慣什麼事情都自己解決,一個人流淚,一個人買菜做飯,一個人逛街看電影,一個人的世界不希望第二個人參與,孤獨深入骨髓,儘管出事了,也是一個人,因為不想麻煩別人


3、沒有值得自己信任的人

可能身邊的朋友也不少,但是真正走進自己內心的朋友幾乎沒有,都是形式上的酒肉朋友,或者只有一面之緣,還沒有到那種可以交心的地步。

4、性格孤僻

有些人生的性子比較安靜,不喜歡跟人打交道,很喜歡獨處,什麼事情埋在心底,內向的人一般身邊沒有幾個朋友,即使有盆友,也不願意講自己的內心世界,因為他們一般比較自閉。


滿滿的日記


談到這個問題,我覺得還是要分情況討論吧。首先,為什麼你會覺得孤單?或許是因為朋友太少了,或許是遇到了什麼煩心的事,想找人傾訴下。

可是又為什麼不願意聯繫別人呢?我想每個人都有自己考慮的點吧,但是大多數人一般是考慮下面這幾種情況。

1、怕打擾

說真的,有時候心裡不知道為什麼就突然有點堵,好想找人聊聊天,或出去走走。但是翻遍自己的朋友圈,發現能聊天的也就一兩個吧,不過這也夠了。

可是又開始考慮,要不要跟對方傾訴呢?他會不會嫌我煩?或覺得我太傷感或悲觀了?想著也就不想去打擾了,還是自我療傷吧。

2、自尊心

我們擔心自己聯繫別人,別人不回怎麼辦?或者沒有共同話題怎麼辦?尤其是聯繫異性朋友的時候,我們會考慮對方,他會怎麼想呢。

在得不到回應的情況下,或對方不能及時回覆你的情況下,我們往往會想入非非,從而自尊心也會受到一些傷害,之後也就不想主動聯繫了。

3、圈子不同

曾經是朋友,可能是因為工作的原因,彼此間聯繫越來越少,也都有了新的朋友圈。突然的聯繫,或許是一種打擾,也不願再去聯繫了,除非有什麼特別重要的事。

有時候可能覺得別人很優秀吧,自己也不想去高攀,畢竟平時也沒什麼交接,突然的聯繫,也容易讓別人多想。

4、享受孤獨

並不是每一個人都喜歡熱鬧,也不是每一個都喜歡結群。有些人性格喜靜,喜歡獨處,享受一個人的時光。她們在獨處時,可以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比如閱讀,寫作,畫畫,唱歌等等。

在獨處中,她們容易進行思考,也沒必要考慮別人的感受,可以安安靜靜地做自己。

慢慢地,我們都會發現,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做,除了一些平時還聯繫的朋友,也不願再去聯繫其他人了。


其實是我們突然間就明白了很多事,很多道理,我也就不細說了,大家也都明白。不過,與其花時間忍受孤單,不如行動起來,做自己感興趣的事,努力提升自我。


——END——



你對這個問題有什麼看法呢?歡迎在下面留言和評論。

職場技能掰開揉碎講給你聽,歡迎關注【霸王課】頭條號,一起加速成長,成為一名優秀的職場精英~如果你喜歡我的回答,不妨點贊、轉發、收藏一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