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人宁愿自己孤单也不愿主动联系别人?

自卑毁人一生


孤单的灵魂会歌唱

我就是这么个人,宁愿自己一个人,静悄悄地站在白天,站在一棵树旁,或是坐在夜里,坐在有月亮的窗前。


总是一个人,做着什么,或者什么也不做;想些什么,或者什么都不去想,就是不去主动联系任何别的人。


我喜欢你是寂静的......
你就像黑夜,拥有寂寞与群星你的沉默就是星星的沉默,
遥远而明亮。......(聂鲁达)


我为什么宁愿孤单?


孤单的我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我喜欢的事物很多,比如植物,各种花草树木,我认识的不认识的,名贵的花或是无名小草,扪心自问,我对它们的爱胜于人类。它们是我沉默的朋友、心灵相通的伙伴。


对着一朵花,一片树叶,我可以站上许久,任凭风儿从耳畔划过,把时间一秒一秒带走。

我会把大把的时间虚度在这些琐碎的事情上,例如给花园除草,给树木剪枝,给菜地浇水,给一朵蒲公英照相。并且在心里默念着那句:


我想和你虚度时光......
满目的花草,
生活应该像它们一样美好......(李元胜)


孤单的我可以慢慢整理家,好好收拾心情和事情。


不知从何时开始,受了何种影响,我开始养成整理的习惯。每个休息日的早晨都是用来

整理的。


对于无秩序零乱的物品摆放我总是不耐烦,要求衣服要层层叠叠,摆放有序,地板要能当镜子照,厨房要一尘不染,像没点燃人间烟火。



做到这程度大致花费三小时以上,眼里才能容得下了,心里才不那么混乱了,灵魂才能安静下来。


收拾完家,再收拾心情。首先把工作的事情处理完,我是一个工作和生活分得很开的人,工作一般都在工作时间完成,其他必须占用业余时间诸如考试、学习的事情优先处置,尽量不占用太多的时间和空间。


其余的时间都用来整理心情。


先来思考烦心的事情:占用一些时间思考周遭的人际关系,比如女儿、上司和亲戚朋友。


想一下在最近的交往当中,言行举止是否得当,是否说了多余的话,做了画蛇添足的事情?或是还有哪些事情需要引起注意,哪些需要尽量去做。


然后开始做喜欢的事情:阅读、写作、朗诵是我目前最投入的三件事。


就像恋爱中有时也会遇到烦恼,热衷这三件事也总是喜忧参半。在写的过程中,会发现自己书读的越来越少;朗诵的时候会发现,自己读得就像一杯白开水淡然无味。


总是发现文笔好的,人外有人;朗诵棒的,山外有山;那些没读过的书就像天外还有天。

然后,我必须用一些时间,除去心上的杂草,打消炫耀的念头,清扫自卑的死角,用一颗平常心对待平常之小我。


就像对待每一株花草的态度,不偏不倚,都是我爱的孩子。戒骄戒躁,成长是需要时间的,我对我心里面那个小孩儿说:别着急,慢慢来,你就是你,是我的骄傲。


我们称它为一粒沙。


但它不自称为粒,也不自称为沙。
没有名字,它照样过得很好,
不管是一般的,独特的,永久的,短暂的,谬误的,
或贴切的名字。......(辛波斯卡)


有时,心静如水,可以写一首诗。写诗的时候一定是孤单的时候,孤单的灵魂会唱歌。

不管是独步的清晨,还是冥想的夜晚,当自己安静下来,心底的声音就格外清晰。

那首歌不管唱给谁,歌唱谁,都是那么婉转动听,而我是多么迷恋来自灵魂的歌唱。


像这样细细地听,如河口凝神倾听自己的源头。
像这样深深地嗅,嗅一朵小花,直到直觉化为乌有。......(茨维塔耶娃)


我为什么不愿意主动联系别人呢?


沉迷于孤单的世界不能自拔,沉迷于自己一个人才能做的事情无法抽身,除此以外,还有什么令我不愿意主动联系别人呢?


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想法,就像没有两片一样的树叶,没有两条相同的河流。


我不觉得我联系别人,别人会和我有一致的想法,我不想去迎合别人,也不想别人迁就自己。



除了我喜爱的植物朋友之外,后来我又有了一条狗,一条非常忠实于我的小狗。


它虽然如同植物一般的沉默,但它会和我眼神交流,告诉我它的喜怒哀乐,告诉我它的所思所想,陪我散步,伴我写作,安静地听我心里面的歌。


它还带我走向更远的花园,走向更友善的宠物世界,走近那些更温暖的人群中间。

看看吧,我已经不再觉得孤单了呢,我为什么还要去主动联系别人呢?


幸生


也许以下答案可以改变很多人的看法:我们可以给这种“宁愿自己孤单也不愿主动联系别人的人”定义为“内向者”,但此处的“内向”并不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内向”(害羞/自卑/不善言辞等),它是一个人格特征。

荣格在1921年提出了外向(Extrovert)和内向(Introvert)的概念后,这一概念逐渐为大众所知。他认为,这两种特质区别在于:心理能量指向的方向外向者的能量指向外部,因此他们更活泼健谈,爱社交,待在一大群人中间;内向者的能量指向内部,因此他们对内心世界更感兴趣,更安静,喜欢独处,喜欢阅读、写作,自省和思考。

随后有研究者发现,在生理层面,内/外向的人对外界刺激的敏感性存在差异。这些差异与生俱来,并在一生中保持相对稳定,难以被真正改变。而内向者对刺激更敏感。当置身于刺激中,内向者感受到的唤醒更为迅速和强烈,这可以解读为什么内向者会更倾向于独处,因为他们更容易被刺激干扰而分心。但内向不等同于社交焦虑/恐惧,不参与活动是他们的自主选择,多数情况下,独处让他们感觉更舒适;内向的人也不一定是自卑、孤僻、不善言辞、缺乏幽默感的,相反,他们可能非常适合担任领导者。

(如果你觉得自己不一定完全符合其中一种,也很正常。因为几乎没有人是完全内向或者外向的,只能说有的人更偏外向,或者更偏内向,以及某一方面更极端一些或者二者更平均一些。)

对于这种“宁愿自己孤单也不愿主动联系别人”的“内向者”来说,他们在社交时的确容易遇到一些障碍,比如,更难从社交中真正感到满足;比如,他们能够为了长期更大的利益,拒绝掉眼前的诱惑,而社交场合有时是愚蠢而欢乐的,所以他们往往是人群中那个“有点扫兴”、“玩不起来”的人。另外,内向者更敏感,因此在社交环境中容易受到干扰;他们也不太愿意谈论个人成就,所以总是不能有效地“自我推销”。他们喜欢深度沟通,因此他们不喜欢也不善于应付社交中的表面寒暄。

|但内向者在社交中也有这些很明显的优势:

1. 内向者不太会给人错误的信号。

研究表明,在沟通中内向者和外向者有着不同的语言风格:

外向者的表达往往更加抽象、灵活、带有感情色彩,而内向者的表达则更具体、客观、偏向描述性。比如在评价一个人的时候,外向者更可能会说“ta很不友好”,而内向者更可能会说“ta对某人大吼大叫了”。这可能是因为,内向者在说话时更审慎,更倾向于经过周密思考后发言,因此也不容易让人产生错误的理解。

2. 内向者更了解自己。

相比于外向者而言,内向者更喜欢深入思考并善于自省,因此,他们对自己的优势、劣势往往更加了解,这会帮助他们在社交中表达自己,并找到适合自己的社交对象。

3. 更容易有深度的交流和关系。

内向者不喜欢寒暄和表面的对话,而是喜欢深度的交流。这也使得他们虽然可能朋友总量不多,但容易和人建立起长时间的、稳定而深刻的关系

4. 内向者更善于观察细节。

尽管内向者的敏感往往使他们在外界刺激面前不堪重负,但这也使得他们对外界的观察更加细致,会注意到一些其他人注意不到的细节。神经科学研究发现,内向者的大脑在处理视觉信息时表现出了更强的活动。因此,内向者脑中吸收的这个世界的细节更为丰富,而这些都可以作为很好的社交素材。

所以,如果有些人宁愿自己孤单也不愿主动联系别人的,他们很有可能就是“内向者”,但是内向并不是一种性格缺陷

,它只是与外向相对应的另一种特质倾向。

世界是多样的,人也是复杂而独特的,对人的划分与描述只是为了让我们更了解自己,而并不意味着这些分类有“好”和“不好”之分。

如果你是内向者,也不需要为无法融入人群而困扰,因为人人都有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你的确可以将生活和工作分开,在私人生活中更多地在人数较少的熟识小圈子里,将会见地点选在安静或熟悉的场合,围绕感兴趣的话题展开谈话。

最后,祝每个人都能活得更像自己。

以上。

欢迎关注头条号 KnowYourself,宇宙中最酷的心理学社区,人人都能看懂,但只有一部分才会喜欢。


知我心理学


我本来就比较内向,而且不善言辞,不会拐弯抹角的人,是一个比较傻的人,又是一个小平民,没有钱,家中也是一个没有地位的人,同学也不联系我,也失去了联系,我也不想求人,在单位也是经常遭人算计,有个朋友,可能也是看我傻,经常找我借钱,我有就借给他了,300,500,但这个人很搞笑,没钱借钱旅游,有次和我借1000,我没借,便很久没联系,有一次耍麻将输了,又找我借500,我实在也是手头不多,就拿了200给他,这之后再没联系,我也不要了,这200也是块试金石,让我了解了这个人的本质,我觉得朋友不在多,真心朋友有一个也不算少,再有不是你宁愿孤单也不联系,是看你有用没用,你没权没钱谁找你,我万般无奈也不找人,我是真心待朋友,但是换回来的是什么,有次同事生病了,我又是给它买药,又是把羽绒衣脱下给他穿,换来的是收了停车费私吞后污告我收的,可帮人了,心寒啊


大李的日常生活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克斯威尔·马尔兹说过:能与自己娓娓而谈的人决不会感到孤独。

其实,我们眼中看到的别人的孤单,往往并不是我们看到的、想象的那样。你认为别人孤独,从不联系他人,其实未必如此。虽然不跟他人交流,但是会与自己的内心对话。从这个角度来看,他们只是在世俗眼里是孤独的,但是他们的内心是丰盈的。

一般来说,喜欢自己孤单独处而不联系别人,有三种性格。

第一种是比较内向,不善于与人交往,与其与大家一起狂欢,不如静静的坐在角落享受独处的那份宁静。

第二种是孤芳自赏的清高,他们厌倦那种世俗虚伪的人际交往,所以宁可孤单也不愿意虚情假意地迎合别人。

第三种是为人深沉,他们心深似海,喜欢一个人静静的思考,所以不愿意把时间浪费在一些无效社交上。

无论是哪种性格,喜欢独处的人,他们的内心都是丰富的,性格也是丰满的。独处,在旁人看来是性格的缺陷,而在他们看来,则是心灵的乐园。正如古人所说,子非鱼,焉知鱼之乐!

温馨提示:1.阅后如果喜欢,请不要忘记添加关注,欢迎大家关注、点赞、评论、转发。

2.每天掰开了揉碎了给你讲讲职场和管理那点事,如果感兴趣,请阅读本头条号相关文章。



管理那点事


为什么有些人宁愿孤单也不愿主动联系别人?我就是这样的人,但我要告诉你,我 一 点 都 不 孤单!我很享受独处!



我自娱自乐已经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了!看完下面的,估计你也能理解,原来世界上果然有不怕孤单的人。

我喜欢一个人逛公园,爬山,散步,甚至一个人骑车到山里去玩。


有一天,我刚好去公园爬山,在路上遇到两个女朋友,寒暄几句后,她们两就约我以后一起去爬山。当时我就吓坏了,感觉以后再也不能享受一个人运动的美好时光了!后来,我发现我和她们运动时间段不一样,真是好开心。

我又继续我独自运动的每一天。一个人运动好处真多,我可以边听音乐边爬山,还可以肆无忌惮地傻笑,甚至听到好听的曲子,还可以手舞足蹈一番。我还常常找个安静无人的角落,跳跳“广场舞”。一个人看花看草看各色树叶,听歌听鸟儿欢唱,真的很美好!要是有人和我一起,那可不同了,我得搜话题和她们聊,完全没心思欣赏音乐和美景。


因为我有一阵子总是去逛同一个公园,结果就有人打招呼。别人一打招呼我就紧张,心想糟了,以后要换路线了?

我还喜欢一个人逛街买衣服,喜欢就喜欢,不喜欢马上走。甚至一个人去餐馆,真的不要太爽。

我还一个人在电脑上看电影,一个人看书。总是有好多事都是一个人做的,还做的很开心。


甚至我一个人花了半个月的时间,走了北京十几个景点。一个人爬长城,一个人逛故宫,一个人逛北海,颐和园,圆明园等,全是一个人逛的。感觉好极了。偶尔我会跟一下子旅游团后面,听导游讲,但基本都听不过十分钟,我就没耐心了,赶紧一个人走了。

好吧,我还一个人过年,并且觉得很好,至少比回家一大帮亲戚好,比过年天天拜年好。

所以,这些不主动联系的宝宝,大概都和我一样,很享受独处呢!


剧评社


首先感谢头条,让我们这些志同道合的人聚在了一起。这里的人大都有一种共性,就是喜欢一个人待着,不想主动联系别人,怕打扰到别人,但只要有人找自己聊天会很高兴并且真诚的与他相处。说到底就是被动,怕自己主动了会失望,这是自尊心太强的表现,我就是这样的人。

这样好不好?至少我认为不好!如果你想事业有成,那这样的性格肯定会成为你成功路上的绊脚石。人是群居动物,就像狼一样,单打独斗很难有所建树,天才除外。特别是在当心中国,做什么都要关系,关系是怎么来的?关系就是今天我麻烦你,明天有苦难用的上我,才好意思来麻烦我。后天我再请你吃个饭,洗个脚。时间一场,关系就有了。各种关系,不过如此。记得看过一句话很是赞同:关系就是麻烦出来的!

所以说,同志们,如果有所建树又家庭条件一般的话,走出去吧,大胆的和人交往,我想大部分人都是善良的,乐观的。因为我们是男人,有义务为老婆孩子创造好一点的生活条件。(这是我内心的想法,也不确定自己能不能改变,求共勉!)


子明的生活


1.避免受伤。


比如,很多人,未必是内向者,他们也可能曾经就是一个外向者,但是,频繁的遭到了社交上的受挫,包括家庭,包括社会的打击,导致他们性格越来越偏执,攻击性也变强,或者,自己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攻击性,这样就很可能和别人交往,总是受到攻击,贬低。那么,这个时候,内心会变得越来越脆弱,到另外一个极端,就可能变成,孤僻,抑郁方向发展。


所以,为了避免,在社交上遭到的挫折,和进一步对心灵上的打击,他们就慢慢对社交丧失了信心,也慢慢的失望了。他们,更多的需求和打算就是,宁可忍着,也不想再一次受伤。


2.怕浪费时间。

有一种,是比较功利化的社交。很可能,自己确实也有需求,但是呢,周围的人,可能他认为都很无趣,都很浪费他的时间,他还不如自己独处,自己去做点他认为有意义的事情。也可能确实是他的圈子已经不能满足他的需求,也有可能他没有比较好的能力,去从他人那里获取他想要的东西。


如果说能够在关系中获得幸福,高质量的信息,我相信大多数人呢还是愿意的,只可惜,每个人条件所限。


猫黍说


我就喜欢安安静静的生活,不喜欢打扰别人也不喜欢别人来打扰我,上班好好工作,下班回家好好休息,上网听歌看书是我的爱好,不喜欢出去逛,买东西直奔主题,走到沙发跟前躺沙发上,走到床前躺床上,坐着感觉累。


现在的人太现实了,不是深交的,另愿孤独也不想烦别人,孤独也是一种享受。当你看透了人情冷晚,社会现实,自然也就看淡了所谓的社会人际关系。还倒不如图个清静。现实生活就是这样,互相利用吧!等你没有价值了,也就清静了!忘恩负义的人还是多的!现在的人很现实.不在一个水平线的人.高的人你够不着.也不原再去打扰别人.所以选择孤单。时间长了孤独成了安静.也就习惯了。赤条条来到这个世界,然后在静悄悄的离开这个地球,不是想孤独,因为没有依靠,看清了现实,读懂了社会,只能静静的享受着自己安逸!

平时生活里很少有人主动联系我,我也不去联系别人,慢慢的自己才适应孤独,不是我做人不行,其实我很大方,只是没人记得,只是现在没钱了,所以看轻了,有钱的时候再约上几个曾帮助过自己的人吃吃喝喝,聊聊。情投意合吧!酒逢知已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换句话说,就是在良好的环境里能讲共同兴趣的话的人相处才会主动,而与你口味一致的人并不多,即知已难求。所以孤独成为了许多人的优先择!现在的人真正有情感的人很少,浮花的人很多,很难遇到心目中的朋友,交不朋好的朋友还不如不交的好。


公职考试一点通


因为挂了电话还是一个人的孤独,与其总所周知还不如安静学习

1、没有共鸣点

现在很多人越来越孤独,喜欢跟陌生人交流,因为陌生人跟自己的磁场相符合,有共同的爱好观点因此一拍即合,身边的朋友渐渐的疏远了,不是不想说而是说了,最多得到一句你好好的照顾自己,别无其他,剩下的路还是你自己再走,没有人替你,说出的观点无法得到他们的认可,你的内心仍旧孤独,因为倾诉过,思维观念存在很大差异,得不到真正的理解,反过来还会一味的把责任抛向自己,本以为是想期待找到一份心灵上的慰藉,但常常都会自讨没趣,与其自讨没趣,还不如自己一个人去静一静。


2、骨子里缺乏安全感

没有人可以陪伴,一个人的世界习惯了孤独,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什么事情都自己解决,一个人流泪,一个人买菜做饭,一个人逛街看电影,一个人的世界不希望第二个人参与,孤独深入骨髓,尽管出事了,也是一个人,因为不想麻烦别人


3、没有值得自己信任的人

可能身边的朋友也不少,但是真正走进自己内心的朋友几乎没有,都是形式上的酒肉朋友,或者只有一面之缘,还没有到那种可以交心的地步。

4、性格孤僻

有些人生的性子比较安静,不喜欢跟人打交道,很喜欢独处,什么事情埋在心底,内向的人一般身边没有几个朋友,即使有盆友,也不愿意讲自己的内心世界,因为他们一般比较自闭。


满满的日记


谈到这个问题,我觉得还是要分情况讨论吧。首先,为什么你会觉得孤单?或许是因为朋友太少了,或许是遇到了什么烦心的事,想找人倾诉下。

可是又为什么不愿意联系别人呢?我想每个人都有自己考虑的点吧,但是大多数人一般是考虑下面这几种情况。

1、怕打扰

说真的,有时候心里不知道为什么就突然有点堵,好想找人聊聊天,或出去走走。但是翻遍自己的朋友圈,发现能聊天的也就一两个吧,不过这也够了。

可是又开始考虑,要不要跟对方倾诉呢?他会不会嫌我烦?或觉得我太伤感或悲观了?想着也就不想去打扰了,还是自我疗伤吧。

2、自尊心

我们担心自己联系别人,别人不回怎么办?或者没有共同话题怎么办?尤其是联系异性朋友的时候,我们会考虑对方,他会怎么想呢。

在得不到回应的情况下,或对方不能及时回复你的情况下,我们往往会想入非非,从而自尊心也会受到一些伤害,之后也就不想主动联系了。

3、圈子不同

曾经是朋友,可能是因为工作的原因,彼此间联系越来越少,也都有了新的朋友圈。突然的联系,或许是一种打扰,也不愿再去联系了,除非有什么特别重要的事。

有时候可能觉得别人很优秀吧,自己也不想去高攀,毕竟平时也没什么交接,突然的联系,也容易让别人多想。

4、享受孤独

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喜欢热闹,也不是每一个都喜欢结群。有些人性格喜静,喜欢独处,享受一个人的时光。她们在独处时,可以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比如阅读,写作,画画,唱歌等等。

在独处中,她们容易进行思考,也没必要考虑别人的感受,可以安安静静地做自己。

慢慢地,我们都会发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做,除了一些平时还联系的朋友,也不愿再去联系其他人了。


其实是我们突然间就明白了很多事,很多道理,我也就不细说了,大家也都明白。不过,与其花时间忍受孤单,不如行动起来,做自己感兴趣的事,努力提升自我。


——END——



你对这个问题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下面留言和评论。

职场技能掰开揉碎讲给你听,欢迎关注【霸王课】头条号,一起加速成长,成为一名优秀的职场精英~如果你喜欢我的回答,不妨点赞、转发、收藏一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