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車安全這個難題,如何在智能後視鏡上找到解法?

行車安全這個難題,如何在智能後視鏡上找到解法?

本期產品 / 米家智能後視鏡

近些年,隨著科技水平的飛速發展,車載設備越來越豐富,大家對駕駛汽車的安全性和娛樂性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我們今天的主角,集行車記錄儀、多媒體、語音智能交互等多重功能為一體的米家智能後視鏡,也隨著這股科技浪潮,誕生在了大眾的視野裡。


行車安全這個難題,如何在智能後視鏡上找到解法?

新鮮事物的出現往往伴隨著未知的風險,多功能輔助和行車安全天生相斥還是事半功倍?


行車安全這個難題,如何在智能後視鏡上找到解法?

它能使駕駛員保持專注嗎?

關於“智能”,最終給用戶帶來的感受如何?

“智能”真的就意味著好嗎?

今天,我們找到了後視鏡的界面設計師安然和謝焱,跟他們聊聊怎麼通過設計這件事,找到平衡安全性與娛樂性的解法。


Q1

相信對於普通人來說,後視鏡的主要還是用於探察後方路況,在變成顯示屏後,可能會造成安全隱患。你們是如何打破這一傳統觀念,建立用戶信任的?

A:我們在日常行車中不管是駕駛員還是乘客都會有一些剛需,需要通過一個媒介來達到我們的目標。

所以,我們希望後視鏡在保持原有功能的同時,通過安全,便捷的操控方式解決用戶在行車中的一些需求,於是就有了這個產品最大的亮點:

行車安全這個難題,如何在智能後視鏡上找到解法?

我們將語音AI功能加入其中,做到真正解放了大家的雙手。

因此,我覺得我們這個產品能解決用戶這方面的需求,自然也能輕鬆建立起與用戶之間的信任。

Q2
你自己平時開車嗎?設計中有沒有一直都想解決的痛點?

A:會開車,有的時候也會選擇坐車。

產品的形態都是根據我們收集的結果推導並測試得出結論的,設計裡有一些自己做為駕駛者的經驗總結,也有身為乘客角度的心得體會。

坐車時能以觀察者的角度去記錄司機的駕駛習慣,結合兩者,最終配合用戶調研去尋找產品的解法。

行車安全這個難題,如何在智能後視鏡上找到解法?

我發現汽車中控一直是個讓比較讓大家頭疼的問題,基本都被當成擺設,利用率不高。

大多數人還是選擇用手機來解決導航、聽音頻的問題。開車路上這些功能也算是剛需了,然而它的屏幕就那麼大,很容易分散注意力、影響駕駛安全。

我們需要另一塊“屏幕”,一塊能保證司機安全的“屏幕”,最後想到了後視鏡這個載體。

行車安全這個難題,如何在智能後視鏡上找到解法?

事實上,把屏幕放在後視鏡上這件事不是沒有人做過,在車載後裝市場上,所謂的智能產品一直就存在。但作為一款以“安全”為第一要素的產品,真正好用的智能後視鏡,它在滿足各項功能的基礎上,最重要的是讓駕駛員專注駕駛。

因此,在一開始立項小米米家智能後視鏡的時候,我們就很清楚,要為這個細分的產品領域樹立新的標杆。

Q3

跟市面上眾多行車記錄儀+後視鏡組合的產品相比,我們的後視鏡最大的競爭優勢在哪裡?

A:有了“在操作時最大程度的保證安全”這個前提,意味著產品的設計方向也變得十分明確了。我們需要在安全性與娛樂性兩者間找到平衡,著重在產品操控的準確性和便捷性上下功夫。


行車安全這個難題,如何在智能後視鏡上找到解法?

市面上的產品雖多,但大多都拿著方案商的方案,重複地做功能雷同、體驗糟糕、品質低劣的產品,不但沒有給用戶提供價值,反而傷害了消費者對這一類產品的信心。每個產品都有自己的使用邏輯,手機的使用邏輯不能生搬硬套地挪過來,駕駛過程中還在滿屏app圖標中找功能顯然是危險且不合時宜的。

要做減法,把不必要的功能統統剔除,留取精華。比如下面這些,出於安全考慮,我們還是含淚砍掉了。

行車安全這個難題,如何在智能後視鏡上找到解法?

除了刪減整體功能集,因為車載場景的特殊性,我們也做了大膽的功能模塊內部刪減或重新定義,來呈現簡潔優雅的用戶體驗。

一個典型的例子就是藍牙電話。市場上的同類產品,無一例外是把手機的電話三件套搬過來。


行車安全這個難題,如何在智能後視鏡上找到解法?

但是在駕車場景下,這些feature基本毫無意義,沒有人會在開車的時候在後視鏡屏幕上做這麼複雜的操作。

停車之後,用戶會很自然地是拿起自己的手機撥打電話。


行車安全這個難題,如何在智能後視鏡上找到解法?

所以,我們做了一個很大膽的決定,把這三件套全部刪掉,用戶點擊桌面電話圖標,直接就是語音詢問用戶要撥打的聯繫人名稱或號碼。


行車安全這個難題,如何在智能後視鏡上找到解法?

類似這樣的例子,在小米米家智能後視鏡中很多,不過這些都還不夠。

如何設計一個更加人性化的界面,把繁雜的信息簡化,將內容以最合理的方式排布,這也是我們需要思考的問題。

最終,“卡片式,大色塊”這一設計,就是我們的答案。

Q4

這次的界面設計確實讓人印象深刻。既然聊到了這一點,能說說在設計這些色塊時,顏色的選擇和排布的思路嗎?

A:後視鏡的定位決定了它屏幕不能太大、不能干擾駕駛。這對操作區的要求也變得更高了,要讓用戶在安全駕駛的前提下,能夠準確識別、快速操作。

屏幕大小的限制,也就決定了我們“在有限的空間內,呈現最核心的內容”這一設計方向。

所以,這次我們在視覺設計上使用了“卡片式,大色塊”的設計元素,卡片與內容緊密聯繫並保持功能的獨立,高對比度的大色塊,使每個功能入口都清晰可辨。


行車安全這個難題,如何在智能後視鏡上找到解法?

色彩與功能的強綁定關係能讓用戶在潛意識裡快速定位,用戶可以快速識別並輕鬆記憶各個入口,不需要在首頁花費時間找尋某項功能。


行車安全這個難題,如何在智能後視鏡上找到解法?

設計中我們提煉了多種信息元素來達到用戶快捷命中功能,比如色彩對應關係,卡片大小,每個功能的位置排布等等,都非常有講究。

打個比方:位於屏幕最左側的麥克風,離駕駛位更近,會讓用戶從潛意識裡覺得“”的更靈敏。


行車安全這個難題,如何在智能後視鏡上找到解法?

最右側的顯示區域,則是駕駛員最不易點擊的部分,只需展示,無需操作。

Q5

這樣高對比度的色塊在夜間行車也適用嗎,會不會太刺眼了?

A:我們有“夜間專屬配色”,為了讓用戶在夜間也能輕鬆使用,系統會根據光線變化自動開啟夜間模式,將屏幕背景降為深灰色。


行車安全這個難題,如何在智能後視鏡上找到解法?

高亮圖標,保證了視覺顯示清晰的同時也減少高亮度對用戶視線的干擾,輕鬆捕捉到駕駛信息。配合後視鏡高精度傳感器,在夜晚也能清晰記錄路上的關鍵影像。每一個細節都從安全駕駛的角度出發,進行設計和優化。

Q6

有一個事我挺好奇的,導航應該是駕駛過程中使用頻率最高的功能了,怎麼讓大家在查看導航的同時還不影響開車,咱們有什麼黑科技嗎?

A:考慮到行駛安全的重要性,我們專門為不同的使用場景設計了不同的導航頁面。

1、全屏地圖導航,方便用戶查找確認位置信息。


行車安全這個難題,如何在智能後視鏡上找到解法?

2、屏保狀態的簡潔導航,只提供給用戶行車中最需要的信息,減少用戶辨識過程,專注駕駛。


行車安全這個難題,如何在智能後視鏡上找到解法?

也有白天模式和夜晚模式,讓用戶在不同的光線下能保證安全行駛。甚至可以關閉後視鏡顯示,通過語音播報來進行導航。這些使用方式能滿足大多數司機的駕駛需求。


行車安全這個難題,如何在智能後視鏡上找到解法?

在行車記錄頁面,我們同樣簡化了各種內容。

把主要視覺位置留給實時監控頁面,在這個頁面中我們會提醒用戶駕駛中出現的各種情況。比如和前車距離過近時,頁面中會清晰標記出前車位置及預計碰撞時間。如果車輛偏離了當前車道,頁面也會明顯提醒用戶。


行車安全這個難題,如何在智能後視鏡上找到解法?

及時預警潛在的危險,讓用戶養成良好的習慣,安全駕駛。

至於大家最關心的問題,屏顯到底會不會影響觀察路況呢?這個請大家放心,它最為原始的功能肯定是通過鏡面反射使駕駛員直接獲取汽車後方、側方等外部信息。保障後視鏡的基本功能是非常重要的。

我們使用了光學鍍膜銀鏡,平衡反射率與透過率,兼顧屏顯界面與鏡面。

行車安全這個難題,如何在智能後視鏡上找到解法?

同時,我們還設計了沉浸式的屏保界面,使整個界面和後視鏡融為一體,不僅車內車後,都清晰可見,保障行車安全。

Q7

看來一切皆可小愛,真是妙啊。當初怎麼想到給後視鏡搭載小愛同學的?

A:視覺方面的問題優化後,如何讓用戶在流暢使用這些功能的同時又能保障安全駕駛? 我們首先想到的就是用語音代替手指操作。語音操作更直接、更自然、更能使用戶專注於駕駛。這也是小米米家智能後視鏡最大的特色。


行車安全這個難題,如何在智能後視鏡上找到解法?

所以我們給這款後視鏡搭載了小米智能語音控制系統——小愛同學。

通過“小愛同學”,可以操作後視鏡90%以上的功能,基本可以替代手動操作。


行車安全這個難題,如何在智能後視鏡上找到解法?

需要導航時只需要說出地名,打電話、聽音樂、查天氣、報路況都是“一句話的事”。

還可在遇到緊急情況時,通過語音操作快速進行抓拍,及時記錄關鍵瞬間。

智能語音交互的便捷性,讓用戶只需將注意力集中在駕駛上,有效保證了駕駛安全性。


Q8


最後一個問題,現在科技發展得這麼快,順便也跟大家透露一下以後的設計方向唄,5G的應用肯定少不了吧?

A:未來是5G和互聯互通的時代,我們希望我們做的產品不僅僅是一個獨立的產品,他將是一個媒介,能夠串聯起用戶的生活。


行車安全這個難題,如何在智能後視鏡上找到解法?

它不僅僅滿足用戶在當前行車中的使用需求,還可以解決比如辦公司,家裡一些工作和生活的需求。

其次,我們希望未來的設備更加智能,具備主動判斷、主動學習的功能。

在學習用戶的興趣偏好、行車場景後,能夠在用戶發起需求之前,主動猜測用戶的需求,為用戶提供個性化的內容、導航推薦。


行車安全這個難題,如何在智能後視鏡上找到解法?

目前的需求還需要我們喚醒或通過操作來執行,我們希望之後的設備能夠自己發現用戶的需求,並第一時間執行解決方案,真正達到自動化功能,這樣行車也將更加安全。


行車安全這個難題,如何在智能後視鏡上找到解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