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消“四萬億”等重走老路的幻想

總理在3月10日國常會提出:只要今年就業穩住了,經濟增速高一點低一點都沒什麼了不起的。這便是發送了淡化經濟目標,把穩定就業放到比保增長更重要的位置上的信號。


為什麼要淡化增速目標?因為疫情衝擊國內消費、生產,海外經濟風險加大外需衝擊,完成增速翻番目標存在客觀實際困難。去年淨出口拉動經濟增長0.67個百分點,海外疫情必然衝擊外需,淨出口貢獻將下降。一季度消費受衝擊較大,疫情結合後會有所彌補,但消費增長彈性不大。如果堅守翻番目標,也即GDP要實現5.6%或以上增速,重擔將落在投資上,但仍然難以完成:我們用AR模型模擬壓力測試發現,假定一季度消費0增長,2季度大幅反彈至10%,三四季度保持8%,再假定一季度固定資產投資下滑10%,那麼要完成5.6%增速,後面三個季度固定資產投資增速要從去年的5.4%回到14%左右,全年固定資產投資平均10%。而製造業投資更偏市場化,疫情衝擊後要強勁增長較困難。去年房地產投資增速達到9.9%,基數相當高,投資在一季度銷售及開工雙衝擊過後大幅度增長到10%以上非常困難。基建逆週期作用無疑需要加強,我們估算理想情形下基建增速可升至10%左右。但總體上,投資難以達到我們前述壓力測試所需要的增速。增速目標淡化後,相關壓力可以減輕。


淡化增速目標不代表放任經濟增速無限下滑,還要守住穩就業的底線。前文我們已經分析了,保增長意味著GDP要實現5.6%去完成翻番目標,這個比較難實現。而穩就業的核心是三個方面:一是存量的就業;二是進入社會的大學畢業生;三是沒有固定就業的農民工。今年有874萬大學生畢業,這是今年穩就業的核心。根據近年1個GDP百分點對應200萬人新增就業的體量,把接近900萬進入社會的大學畢業生穩住,基本上5%左右就可以了,哪怕再低一點點問題也不大,但如果明顯滑落到5%以下也是不行的。因此,淡化目標是將對增速的要求適度降下來,而不是說沒有要求。當然,經濟中始終會存在就業不平衡,摩擦性失業、結構性失業始終可能給存在。


如何穩住就業?穩住存量就業要求儘快推動企業全面復工復產,目前進展良好。同時,國家配合採用積極財政、貨幣政策,尤其是支持民營經濟、中小企業(民企創造了80%的就業),

保持經濟全年仍然擴張,從而吸納新增就業。此外,國家還在擴招、鼓勵創業、鼓勵企業延遲招聘等方式上助力穩就業。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總理在國常會上還特別提出“改革開放之初,當時整個國家面臨的就業壓力不是今天能夠想象的。但當時很多地方開了口子,創造了大量靈活就業的形式。”這就說明,改革開放、放管不僅符合高質量發展要求,也符合穩定就業的要求。按照前文測算,今年基建增速會比去年抬升,從而基本可以穩定農民工就業。上週我們已經提出,為支持中小企業,定向降準宜早不宜遲。本週定向降準落地,這也與穩就業相輔相成,為3月繼續營造寬鬆的流動性環境。我們此前報告測算了3月的流動性環境,認為受節後資金迴流、財政投放等利好影響,流動性仍然充裕,全面降準必要性不強,但為抗擊疫情、支持中小企業,定向降準宜早不宜遲。3月13日,中國人民銀行發佈通知,決定於2020年3月16日實施普惠金融定向降準,對達到考核標準的銀行定向降準0.5至1個百分點。在此之外,對符合條件的股份制商業銀行再額外定向降準1個百分點,支持發放普惠金融領域貸款。
以上定向降準共釋放長期資金5500億元。在海外市場恐慌加劇,流動性危機加大的背景下,央行為國內營造了寬鬆的流動性環境,避免出現危機傳導。更重要的是,定向降準主要定向於支持中小企業,這在當前穩就業的目標下不僅合理,且有必要。


總體上,增速目標淡化後,我們對“四萬億”等重走老路的幻想就可以打消一點。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總體要求,不會因為疫情衝擊發生轉變,改革開放、科技強國、釋放消費潛力還將是經濟生活中的主題詞!


風險提示:國內疫情二次波動;海外疫情擴散引發經濟危機

證券分析師:沈新鳳 執業證書編號:S055051804000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