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看電影愛較真兒的廖宇。
憨豆先生
《憨豆先生》應該是普天下皆知並且備受大家喜愛的情景喜劇,因為憨豆先生逗笑大家的方式幾乎不需要什麼語言,所以能放之四海而皆準。演員羅溫·艾金森僅憑極盡豐富的表情和誇張的肢體語言,就塑造出了一位思維古怪,喜歡裝腔作勢,看似一根筋實則古靈精怪的Mr. Bean。同時成為了英國電視史上最經典的喜劇符號。以至於被網友們戲稱憨豆先生是與莎士比亞,甲殼蟲樂隊,哈利波特和007並列的英國文化五大代表人物之一。其實這麼說一點也不為過,而且也有一定的依據。因為在2012年倫敦奧運會的開幕式上,分別展現出了這些文化符號。
英國著名的莎翁舞臺劇演員肯尼思·布拉納朗誦了莎士比亞的戲劇《暴風雨》片段;電影《007》的扮演者丹尼爾·克雷格護送女王前往開幕式現場;孩子們的夢境中出現了電影《哈利·波特》中的大反派伏地魔;倫敦交響樂團演奏了英國流行音樂史上的知名歌手或樂隊的名曲,其中包括甲殼蟲樂隊;而交響樂團裡演奏電子琴的就是給全世界帶來無限歡樂的“憨豆先生”,當鏡頭落在一副呆滯神情的憨豆身上時,短短几分鐘讓全世界的觀眾都笑了。
也正是因為憨豆先生的形象過於深入人心,羅溫·艾金森也一直或主動或被動的帶著憨豆先生的影子從事著自己的演員人生,除了衍生出的憨豆大電影外,在喜劇片《憨豆特工》(至今已有3部)中他所飾演一名叫Johnny English的英國特工,雖然從人物上講已經跟Mr. Bean一點關係也沒有了,但從其片名和故事風格上來看,卻依然脫離不了憨豆式的喜劇效果。
其實作為一名優秀的演員羅溫·艾金森也參演過很多正劇,但沒有一部能讓人說出名字或者角色,不信你使勁想想。也許就像國內的一些受大家喜愛的喜劇演員一樣,由於喜劇的烙印太深刻了,大家只要看到他的臉就想笑,又或者他曾飾演過的某個出彩角色在觀眾心裡揮之不去,以至於演員陷入了一種他再演什麼都還是那個角色的境地。
可在現實生活中的羅溫·艾金森可是一點也不“憨”,他不甘心自己的演技僅限於逗笑大家,也不願意靠憨豆這個角色吃一輩子,雖然他早已是“憨豆”的出品公司Tiger Aspect Productions虎紋製作(英劇《浴血黑幫》也是該公司出品)的股東之一,絕對夠吃一輩子了。但他還是決定為自己重新塑造一個絲毫不帶憨豆影子的,甚至與喜劇都不沾邊的全新角色。為此,他必須給自己“換張臉”。於是一位頭戴禮帽,口銜菸斗,穿著整潔考究,語調優雅悅耳,性格沉穩,思維敏銳,正義善良,至情至性的法國探長梅格雷的形象誕生了,當羅溫·艾金森在縈繞的煙霧中,沉默不語的思考案情時,我知道一部徹底讓他撕掉憨豆標籤的作品成功問世了!
梅格雷探長
朱爾斯·梅格雷是比利時法語作家喬治·西默農筆下偵探小說中的主角,與偵探小說中福爾摩斯和波洛這樣如雷貫耳的私家偵探不同,梅格雷是一名真正的執法人員——法國巴黎警局的探長。在中國讀者和觀眾的心中梅格雷的名氣肯定是與前兩者的知名度無法相提並論的,但實際上他在歐美偵探小說中的地位幾乎是可以與二者平分秋色的。主要有以下三個原因:
一是從數量上看,1929年西默農創作了第一部以梅格雷探長為主角的偵探小說《Pietr le Letton》(直譯為“拉脫維亞人皮埃爾”)於1930年也有說是1931年出版。直到1972年在最後一本《Maigret et Monsieur Charles》(直譯為“梅格雷與查爾斯先生”)中向讀者交代梅格雷探長光榮離任。
在43年的時間中西默農共創作了“梅格雷系列探案”小說112部,也有說法是82部,這兩個數據均來源於網絡。而我自己從西默農的作品列表中(法語的)逐個數出來的含有“Maigret 梅格雷”這個名字的有56部,再加上有些屬於梅格雷探案的小說但名字裡卻不含“Maigret 梅格雷”的,所以我認為82部的數據應該還是比較準確的。我們先暫且不管這個數字是否絕對的準確,起碼已經比一共只有7部包含4箇中篇和56個短篇故事的福爾摩斯探案系列以及總共39部,包括2個短篇集的赫爾克里·波洛探案系列多出了不少內容。對於讀者來說能看到更多的破案故事肯定是更受歡迎一些的,要不然讀者也不會在當年柯南·道爾想以第4部《回憶錄》完結福爾摩斯的故事時表示出強烈的不滿,才讓作者又寫了後3部的。簡單來說,梅格雷探案系列小說是以量佔據了市場份額。
二是從人物和故事上來看,在梅格雷探長所偵破的案件中謎題從來都不是重點所在,他的破案過程不像福爾摩斯的那樣神秘莫測甚至是驚悚駭人,也不像是波洛的那樣謎團重重,暗藏玄機。甚至可以說梅格雷探長的案件大多都是犯案手法一目瞭然的普通兇案。罪犯的身份也很少是那些十惡不赦的殺人惡魔,而通常是在不堪某種重壓之下產生嚴重的心理扭曲或是處於危機境遇中被迫採取極端行為而走上犯罪道路的普通人。也正因如此,梅格雷探長的探案過程不僅僅是為了尋找出真兇,更是想要分析出導致這些犯罪產生的心理動機。
所以兇手的身份被揭穿的方式也不是通過類似福爾摩斯在案發現場仔細尋找諸如腳印,指紋,菸灰等細微的物證,然後由此產生超乎常人想像的演繹推理破案。也不像波洛通過物證+證詞+心證的推理,在其中發現某些不同尋常的邏輯後以此為突破口進行嚴密的推理查處真兇。
梅格雷破案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研究對方的心理活動,在他看來只有那些心理不正常的人才會實施嚴重的犯罪。因此,在他的破案過程中總是大量地與案情相關人接觸,不論是犯罪嫌疑人與被害人的親友,還有出租車司機,小店員,酒吧客,郵遞員等等。為了得到與嫌疑人或被害人相關的信息他不惜放過任何的談話對象,有時甚至還會懸賞尋求信息。當他彙總的信息足夠多時,就會點燃菸斗在大腦中仔細緻分析,理出頭緒,從而準確的把握罪犯的心理特徵,為破案找到正確的方向。
換句話說梅格雷的偵探小說是較早把罪犯的心理因素上升到重要位置的偵探小說。因此,西默農的偵探小說又被稱為心理懸念小說,這也是他與福爾摩斯及波洛的最大不同之處。
當然這與社會和技術的進步也密不可分,隨著現代警察制度的逐步成熟,古典偵探小說中那種警察藉助私家偵探的聰明才智破案的故事開始變得越來越少。而警察不僅組織嚴密,裝備精良,並且能得到法醫,痕跡,心理學家等等的專業支持。因而警察小說也開始大行其道,
西默農的偵探(警探)小說梅格雷系列也有別於古典偵探小說,在歐洲文壇獨樹一幟。三是從文字上看,梅格雷系列屬於法語作品,在歐洲說法語的國家中自然比英語作品的福爾摩斯和波洛更佔有一席之地。
當憨豆先生成為梅格雷探長
我們先來看一段結合了幾部小說中對於梅格雷探長的大致描述:
巴黎司法警官,身高1.8米,體壯如牛。為人穩健,樸實,不為小事而計較。年輕時主修醫學,後來往警界發展。剛踏入警界時梅格雷擔任的是身穿制服的自行車巡邏員,之後獲得了提拔,升至兇殺組副組長。從此他平步青雲,屢建奇功,一路從探長,督察,升到督察長,在50多起棘手的案件中屢建奇功。不過大家還是習慣稱他為探長或督察,他最高興的事是與美麗的妻子一起消磨時光。他辦案有主見,對上司唯命是從。除了睡覺,平時菸斗不離口。在破案毫無進展時,就叼著滅了火的菸斗獨自沉思。對守口如瓶的罪犯,梅格雷在審訊時,用騎馬的姿勢跨在椅子上,步步為營,軟硬兼施,終能打開缺口。
不知在看了以上的介紹後,你腦中所浮現出梅格雷的樣子是否跟我一樣完全難以與扮演憨豆先生的演員羅溫·艾金森聯繫在一起。當我在線看《梅格雷的亡者》這部電影時,羅溫·艾金森所扮演的梅格雷剛一出場,彈幕上就出現了“我一見他就想笑”和“完全嚴肅不起來”等諸如此類的評論。
但當故事繼續往下發展,漸入佳境時,彈幕上全部變成了一片讚揚之聲。因為羅溫·艾金森的表演已經讓我們完全忘記了憨豆,而是確信此時站在我們眼前的就是那位菸斗不離口的梅格雷探長!羅溫·艾金森用眼神牢牢的把握住了梅格雷身上那種濃濃的憂鬱氣質,他用自己充滿磁性的嗓音讓沉默寡言的梅格雷一開口,就將滿身的正義感,同情心和個人魅力如冬日暖陽般照進觀眾的心裡。一方面讓我們感受到梅格雷成熟穩重卻又至情至性,另一方面讓我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羅溫·艾金森精湛又細膩的演技,足以支撐起整個梅格雷探案系列。
如果說看福爾摩斯和波洛的電影時,最吸引我的地方在於他們嚴密細緻而又讓人意想不到的推理。那麼在看梅格雷的電影時更吸引我的是梅格雷對於受害者,犯罪者的心理共情與物證分析,這種破案手法比以往的“推理”更科學,也更真實。畢竟以現代的眼光來看,像福爾摩斯和波洛那樣在短時間內靠嚴密的邏輯推理和心理剖析就能破獲案件的例子太少了,更多的則是像梅格雷電影中所展現出的複雜與曲折,缺少物證,缺少目擊證人,錯誤的證詞引導,甚至是抓錯人等情節的刻畫使該故事看起來可信度極高。因而羅溫·艾金森所飾演的梅格雷最大的特色即是辦案的耐心,錯了就重來,一點不會氣餒。這才是一部真正的關於如何偵破案件的電影,主角沒超能力,隊友也不是豬,破案靠大家一起慢慢的磨,一層層的撥開雲霧。
另外,梅格雷對罪犯持有一種悲天憫人的同情心。在偵破案件時他會把自己完全融入到案件裡和罪犯的生活經歷中,儘量讓自己與罪犯感同身受。因而每每在他抓到罪犯時雖然會和手下一起去酒吧喝一杯慶祝,但也難以掩蓋自己表情中所流露出的傷感,羅溫·艾金森將這種矛盾的狀態塑造的淋漓盡致。
羅溫·艾金森在該片中所散發出的氣質,讓他所飾演的梅格雷與其他著名大偵探相比較而言更像是一名“學者”或“作家”,他擁有學者渴望探知人們心理狀態與犯罪動機的執著,同時也擁有作家強烈的好奇心,喜歡去觀察生活中碰到的每個人,與市井小民共情,甘願為罪犯彌補生命中的缺憾,就像在《梅格雷的亡者》中,讓我印象最深的是梅格雷對十惡不赦的罪犯說:“
你謀殺的被害人雖然是個碌碌無為的人,但即便這樣他依舊比你成功,因為他是個好人。”雖然他說的話對故事中的罪犯來說並不能對他們的人性和人生有所改變,但卻能讓看電影的我們從中獲得一些感悟。反過來梅格雷又真誠的勸說受害人的妻子收養罪犯留下的嬰兒,雖然很多人不是太理解梅格雷這樣的做法,其實我認為這正是他內心悲天憫人的一種寫照,不願無辜的嬰兒受到犯罪父親的牽連而被送進孤兒院,在缺少愛的環境中成長,最後又成為自己父親那樣的惡徒,讓罪惡延續下去。因而他更願意嘗試去勸說受害人的妻子用以德報怨的方式,用愛去融化了罪惡,這就是梅格雷的個性。
羅溫·艾金森除了用眼神,聲音,表情,全身心的投入到梅格雷的表演外,他還利用了一樣道具讓它在全片中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就是梅格雷手中永遠握著的菸斗。在案情陷入膠著時他會慢條斯理的用火柴點燃,然後一絲不苟的抽上兩口。
有時就那麼靜靜的叼著,羅溫·艾金森讓菸斗在梅格雷的手中時不像是福爾摩斯的菸斗那樣更多的只是一種標誌,而是充分利用菸斗的一燃一滅向觀眾們傳達出這是梅格雷正在努力思考的效果。
我認為這也是羅溫·艾金森通過仔細的思考和分析後而盡力突出梅格雷與福爾摩斯和波洛那種天才,高傲,特立獨行的私家偵探所不同的地方。
他對上司的施壓會去用溫和的方式化解,對屬下像對自己的孩子一樣愛護,對女士也是細心體貼卻又絲毫不會越界,而最喜歡的做的事情就是回家陪老婆,簡直是個完美男人的形象。我想羅溫·艾金森通過梅格雷的這種張弛有度也是想向觀眾傳達出因為梅格雷是一名“體制內”的偵探吧。讓我十分喜歡羅溫·艾金森所塑造的梅格雷這個形象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在電影中除了驚心動魄的破案情節,最多的就是梅格雷回家陪老婆,老兩口秀恩愛的畫面。
在羅溫·艾金森的表演下,所展現出的不是年輕人那種乾柴烈火式的秀恩愛,而總是能給人一種歲月靜好白頭到老的感覺。梅格雷的太太雖然是個家庭主婦,但她精明能幹,不管多晚總是等著丈夫歸來,不管多危險只要丈夫開口,自己就一定誓死追隨。甚至在《梅格雷的亡者》中太太的關鍵分析還為梅格雷指明瞭破案方向。我認為在偵探電影中增添了大偵探妻子的戲份是一個與眾不同,甚至絕妙的手法,讓電影充滿了更多的溫情與愛情,同時也讓梅格雷系列在其他偵探電影中獨樹一幟。
總之,看完羅溫·艾金森所塑造的梅格雷探長,簡直要超越福爾摩斯和波洛成為我心目中最愛的偵探,因為在“偵探”這個身份之外,羅溫·艾金森完完全全演繹了一個充滿正義感的好男人形象。
到目前為止梅格雷探案系列已經有了四部電影,也可以說是長一些的英劇,分別是《梅格雷的陷阱》(2016年,7.2分),《梅格雷的亡者》(2016年,7.5分),《梅格雷的十字路口之夜》(2017年,7.6分),《梅格雷在蒙馬特》 (2017年,7.3分)。可能是知道和看過的人比較少,所以分數偏低但卻很穩定。雖然每一集都是不到九十分鐘,但羅溫·艾金森的英式風格混合著巴黎的法國情調彷彿有一種讓人想一口氣看完的魔力,在我看來絕對是偵探推理迷們必看的偵探類佳片。
閱讀更多 廖宇探案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