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20是否具備對地打擊能力?性能如何?

yaochenyan


必需的,要不然帶著類似F-35的EOTS系統幹什麼

殲-20自從2011號原型機開始,機首下方有一直有一個多面凸起物,這就是EOTS光電瞄準窗口。

這種系統在美軍F-35戰鬥機上最先裝備,他實際上是裝在在戰機內部偵察/瞄準吊艙。多面寶石玻璃內裝備紅外/微光成像系統,可以偵察判斷地面目標並評估摧毀效果。同時具備激光指示器,可以用來引導激光制導炸彈進行攻。
F-35的EOTS窗口特寫


F-35的EOTS系統由英國BAE系統公司負責研製,可以偵察98公里外的地面目標,同時可以指示攻擊35公里外的目標。

不考慮隱身的三代機普遍使用瞄準吊艙來作為制導武器的指示工具,EOTS實際上就是偵察/瞄準吊艙的功能,只不過內置機內,確保隱身性。


F-22可以投擲500公斤級的JDAM炸彈,但僅限於GPS制導武器,無法使用激光制導武器。同時缺乏對地面觀察設備,無法辨別目標和評估摧毀效果,所以對地打擊效果差。

相比F-22,殲-20的武器艙進深更,容納500公斤級制導武器問題不大,配合ETOS設備,可以有效執行對地精確打擊任務。


除此之外,我們還有飛騰系列北斗制導炸彈和天龍系列的“兔版SBD小直徑炸彈“。這些100公斤級的小直徑,都可以像F-22掛載SBD一樣用在殲-20上面。


五嶽掩赤城


隱身飛機怎麼作戰?對誰都是一個問題,只打空戰,沒有問題,採用對地攻擊,即有暴露的危險,安全性是個大問題,如果用隱身飛機對地攻擊,而達不到隱身攻擊的目的,那麼發達隱身飛機的意義又在哪裡?國際上最強大的美軍作戰,使用小直徑炸彈,欺負一下沒有能力的小國可以,但要對大國作戰,如何有效增強和提高對地打擊能力,也是一個嚴重的問題。配合好了,可以全身而退,而要對大國展開作戰,怎麼使用五代機,能力還需要認真仔細地檢討,因此今天我們的討論,只能說對中等以上強國作戰,如何提高對地打擊能力。現在不少人覺得可惜,只能展開空戰,而無對地打擊之能,只能說五代機設計如此,未來怎麼展開,魂舞大漠發表一點自己見解。

▲美軍如何展開?合成孔徑的雷達,具備探測地面目標能力,並對傑達姆炸彈制導,遠在敵防空兵器射程之內發射,以突入縱深,完成對地打擊任務。然而這隻能對固定目標有作用,電磁輻射會加速暴露自己。美軍想用光電探測系統來完成,只能探測方位,而無遠近。殲-20的辦法,可以採用激光照射,照射時間短,便於更好隱身。這是一個辦法。極限模式下使用,要比EOTS靠譜一些。更比合成孔徑,和光電探測,要好得多。因為合成模式,信號脈衝要在機體以外安裝一根幾何尺寸不小的天線,會使隱形受到很大影響,而光電探測能力又有欠缺,尤其對移動目標,根本起不到精確打擊的作用。為此,裝備五代機國家,都在犯尋思,進行了認真細緻的琢磨。

▲不能浪費。中國五代機從來不是單打獨鬥,則要相對簡單得多,可以四代機配合作戰,充分利用四代機安裝了大功率雷達的特點,利用數據鏈引導對隱身和非隱身目標的攻擊,作戰使用大為靈活,對地攻擊依然。五代機有了就是要用的,不然即會造成巨大的資源浪費,自從五代一生,無不在考慮作戰問題,考慮到現在,還是要靠配合,或高低搭配,才能有效實現對空中或地面或海面目標的打擊。陸地危險,海面同樣不輕鬆,一旦五代機隱身能力成為徹底被戳穿的把戲,大約這一代的命啊,即會嘎然而止。也許隱身有利也有弊,尤其美國花了大價錢,聲言要領先他國一代,當他國五代機一出,變得非常不淡定,隱身也不是一國專利,F-22如此,殲-20一樣。如何展開對地攻擊,沒準正是一問題。

▲未來五代。2018年初,英國發現中國六代機,一款名為“暗劍”的無人機,模樣俏麗至極,自13年前模型亮相之日,即被世間驚呼科幻,現在猝然出現,被認為典型的無人戰鬥機,無人與有人,在六代時開始變得模糊,如果以它為引導,展開攻擊,我們的殲-20,不啻安上了一雙眼睛。這使得他們非常害怕,無人作戰集群,即便成不了六代,正是五代好幫手,中國廣州財富論壇,上千架無人機密集變換字樣,這種規模,這種水平,不是美國所可望其項背的,這種能力使它們害怕,如此發展下去,展開未來空戰,並不是一件好玩的事,所謂無人機蜂群的實現,自中國始。在他們那,操縱幾十架,就是一件相當了不起的能力,而廣州,只是民間一般水平,這非常可怕。


魂舞大漠


這個問題可以分為三個部分來回答,第一部分先說結論:也是也不是;第二部分再說為什麼:為何會回答這樣一個看起來自相矛盾的觀點;第三部分回答展望:下一步怎麼辦。

為什麼說殲-20既是最強的對地攻擊飛機,又不是最強的對地攻擊飛機呢?說它是最強的對地攻擊飛機主要考慮到三個因素,一是具備隱身能力,二是具備極強的超音速機動性,三是有機身彈艙。這三個因素結合起來你想想會造成什麼樣的結果?

殲-20可以在機身彈艙裡攜帶防區外精確攻擊彈藥,然後以外掛乾淨構型在高空以超音速巡航接近強敵的前線機場乃至縱深戰役節點,在非常遠的距離上打開彈艙把彈藥甩出去立刻掉頭返航(防區外聯合攻擊彈藥可以用衛星制導不需要載機插手),使對手的防空系統完全來不及作出反應。這等於是造成了什麼戰場態勢——強敵完全不知道攻擊從哪個方向上來,只能看到精確制導武器幾十甚至上百地掉到自己頭上,手頭的反擊兵力在迅速削弱。這種仗換作是你,你怎麼打?

那為什麼又說殲-20不是最強的對地攻擊飛機呢?主要還是受限於殲20那個要命的小彈艙,珠海航展上展示出來的殲-20只能攜帶4枚PL-15,換作用來攜帶精確制導彈藥,滿打滿算最樂觀的情況下也就能攜帶2-4枚500公斤彈藥。攻擊力嚴重不足,尤其是在攜帶大重量載荷方面相對於既不隱身、外掛構型下也難以超音速巡航的殲16嚴重落後。試想一輛M1A2坦克上只裝了門T-34用的76炮,一艘壓碼頭上主炮是陸軍用的152,就是這種感覺。

那怎麼辦呢?筆者可以很負責任地說有辦法,畢竟美軍自己都提出過FB-22的計劃,我們的辦法611的設計人員已經在做了,相信大家很快就可以看到。現在稍安勿躁地等著就是。


軍武次位面


先來說答案:殲20具備對地打擊能力。儘管殲20屬於一款空優戰鬥機,以奪取制空權為第一要務,但它同樣具備對地、對海的精準打擊能力,這並不矛盾。現代戰鬥機更強調的是多用途作戰能力,比如說我們的殲10系列,雖然始終以“多用途戰鬥機”稱呼,但殲10A實際上就是一款空優戰機,並不具備對地、對海精準打擊能力。



直到發展到了殲10B才強化了它的對地、對海打擊能力,到了殲10C才真正成熟起來,成為了一款性能優異的多用途中型戰鬥機。美國的F16也是由一款空優戰鬥機,逐步發展成了多用途戰鬥機——確保其空戰能力的情況下,加強其對地、對海攻擊能力。根據世界戰機的發展趨勢,如殲20這樣的四代機(我軍方劃代標準)雖以奪取制空權為主,但是對地、對海打擊能力必需具備,這沒什麼可說的。


殲20裝備了光電跟蹤瞄準系統(ETOS系統)、光電分佈式孔徑系統(EODAS系統),這兩者儘管都是光電探測系統,但功能卻大不相同。目前,世界上只有F35、殲20兩款戰機裝備了EODAS系統,連F22、蘇57都未裝備。EODAS通過分佈在機頭、機身上的IR紅外傳感器等,可讓飛行員獲得機身周遭的探測圖像,理論上是360度無死角。EODAS主要用於對空、地目標的搜索、指示、導彈告警、殺傷效果評估等。簡單說就是:EODAS就是搜索並發現目標,主要對空。

ETOS系統,簡單說就是:它就相當於裝在戰機內部的偵察/瞄準吊艙,將傳統的光電雷達、前視紅外成像吊艙、目標指示瞄準吊艙的功能集於一身。可探測地面目標,具備激光指示器,引導激光制導炸彈對目標實施攻擊,並能夠評估毀傷效果。從2011號驗證機開始,殲20的機首下方就多了個多面凸起物,這就是ETOS光電瞄準窗口。三代機使用瞄準吊艙,而F35、殲20為確保隱身性,就是用EOTS系統來實現瞄準吊艙的功能——以確保擁有對地、對海的精準打擊能力。


殲20的EOTS光電跟蹤瞄準系統

ETOS系統就是為了加強殲20的對地、對海探測能力,用於發現、跟蹤、指示地/海面目標,並指示精確制導武器對敵方目標實施攻擊。殲20的內置彈倉是否能夠攜帶空地導彈、精確制導炸彈等,現在還沒有官方的消息能夠證實,但其即便是採用外掛的方式,同樣擁有對地、對海精準打擊能力。F-22可以投擲500公斤級的JDAM炸彈,殲20的彈倉空間並不比F22小,攜帶500公斤級的精確制導炸彈、空地導彈也應該沒任何問題,更何況我們還有“體型更小”的制導炸彈。

F35的EOTS光電跟蹤瞄準系統


儒道之主


殲20是具備對地攻擊能力的,只不過殲20的主要任務為制空作戰,不是對地攻擊能力,這只是次主要的任務,殲20的設計首先是一款制空型戰機,如何制空作戰任務才是它優先考慮的問題。

殲20的彈艙可以加掛各類彈藥,包括:打擊地面目標的各種炸彈等,這沒什麼意外,但是打擊地面目標不是主要任衣,至少在大量入役之前,還沒有讓它執行對地攻擊的迫切任務,只是作為設計角度來說,已經具備了這個能力,實際使用不作為主要任務來執行。

目前來說,殲20不是一個專業的對地攻擊者,也不是先天上的攻擊機,在使用內置掛架時,造成載彈量有限,所加掛武器的型號有限而,如果採用外置掛架,雖然解除了限制,但是代價是隱身性能的下降,這不是一個好選擇,在目前階段來說,還是以制空作戰為主的時期,更是不會過多的考慮。

相比之下,殲16,目前的對地攻擊的主要型號,在設計上更強調對地攻擊,它可以與殲20進行合作,一起協同作戰。


麥田軍事觀察


對於中方空軍列裝的各型戰鬥機而言,具備對地打擊能力這是最起碼的基本要求,其中萬年不變的保留節目就是廣大中方軍迷們耳熟能詳的“空射火箭彈打地靶”。從殲7、殲8,到強5、殲轟7,再到殲10、殲11,都要打過火箭彈以後,才能算是正式加入了中方空軍的行列。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最新型的殲20五代機自然也不會成為例外。

於是大家難免產生兩個較大的疑問:第一,為什麼在精確制導武器大行其道的今天,中方空軍還要堅持苦練發射無制導火箭彈這種看上去感覺很low的對地打擊方式呢?這是因為表面上很簡單的東西卻往往蘊涵著深刻的內容,戰鬥機打火箭彈就是如此。相對於高度依賴機載設備的精確制導武器,無制導火箭彈更加強調飛行員對戰鬥機操控性能的掌握。

只有充分達到人機合一的境界,才能將飛行散佈極大的無制導火箭彈準確地命中小小的地靶,所以空射火箭彈打地靶是中方空軍入列戰鬥機形成作戰能力的必修科目。第二,殲20怎樣攜帶火箭發射器呢?主要使用內置彈艙的五代機攜帶火箭發射器是很不方便的,除非採取破壞隱身性能的外掛方式,這樣又明顯不符合以實戰為要求的練兵原則。

因此美軍的F22、F35都沒有見過它們打火箭彈的英姿(戰鬥機打火箭彈並非是我軍的專利),其實我國的設計人員早就已經想到這個問題了,也有解決困難的妙招。殲20的翻蓋式側彈艙就是神來之筆,不僅可以發射格鬥空空導彈,換裝火箭發射器同樣也毫無違和感。只見殲20一個俯衝,翻出兩個火箭發射器,一陣猛烈掃射打完收工,再把火箭發射器收入側彈艙飄然而去。

殲20的兩個主彈艙肯定也不會閒著,從主彈艙的尺寸深度以及掛架佈局來看,掛載我軍現有的空地導彈和巡航導彈不大現實,不過容納無動力的制導炸彈和有動力的撒佈器還是絕對沒有問題的,大型彈藥可以裝載兩枚,中小型彈藥可以裝載三枚。殲20充分利用自身的高空高速能力和隱身能力,在上萬米的高度以超音速狀態投放無動力的滑翔炸彈,也能輕鬆達到近百公里的射程。

而且殲20機頭下方的EOTS光電跟蹤瞄準系統,也足以支持超視距對地精確打擊的目標信息獲取,不需要採用外掛吊艙的方式對自身的隱身效果造成破壞。按照外貿型產品EOTS86的公開數據,可以用於對空/對地/對海晝夜搜索、精確跟蹤和瞄準以及武器制導,有效探測距離不低於200公里,殲20自用型號的性能絕對只強不弱,再加上專門為內置彈艙配套的小直徑靈巧彈藥,對地打擊能力的發展潛力不可限量。


晨曦談兵


殲-20戰鬥機肯定具備對地打擊能力!現代戰鬥機早已不是像早期時根據功能需求不同劃分為攻擊機、殲擊機,甚至更早期的魚雷機、俯衝轟炸機、截擊機等等。從三代戰鬥機開始,隨著機載探測系統、機載武器等相關技術的進步,空中攔截/對抗、對地/對海攻擊等多功能均可集成在一架飛機上,也就多目前常說的“全天候多功能戰鬥機”!
珠海航展上殲-20三機編隊與國慶相映生輝!

殲-20是我國自主研發的第四代戰鬥機,也是世界上第三款批量裝備的四代戰鬥機,具備高度隱身、高機動性、超音速巡航等典型特徵,當然,也必不可少的集中了我國在軍用飛機方面最先進的技術,包括有源相控陣機載雷達、數字化電傳飛控系統以及與之配套的對空、對地攻擊武器。就像之前一直有人在問055萬噸驅逐艦具不具備對地攻擊能力一樣,作為最新研發的主力作戰裝備,如果連最起碼的多功能目標都達不到的話,還如何緊跟世界武器發展潮流、實現追趕和超越呢?!我們的軍方決策層和軍工科技人員也絕不會沒有這個遠見和能力!


殲-20機腹處設有大型內置武器艙!
殲-20戰鬥機有沒有對地打擊能力與055具不具備對地攻擊能力的問題一樣,感覺炫耀的成分更多一些!😄

殲-20戰鬥機按照一般的作戰定位,應該是執行空中突防、憑藉自身隱身優勢撕破敵方防空網,對地戰略/戰術縱深重要目標實施致命打擊,同時,為後續轟炸機、地面部隊提供空中掩護等任務!雖然對地攻擊可能不會是其最突出的能力,但是絕對不會沒有這個能力。根據公開的信息顯示,殲-20機腹擁有大尺寸的內置彈倉,其尺寸比其他國家類似戰機還要大,雖然目前沒有證據表明該內置彈倉是否能夠掛載空地導彈或者精確制導彈藥,但是殲-20翼下4個重型外掛點掛載對地彈藥肯定是沒有問題的!


殲-20戰鬥機機翼下掛在4個重型副油箱進行飛行試驗,這4個副油箱其實就是4個重磅炸彈!😂

其實對於絕大多數現代戰鬥機而言,即使最初設計時沒有考慮對地攻擊能力,但是通過升級機載設備,或者搭載不同的作戰功能吊艙及機載武器,也可以具備對地攻擊能力!例如,我們的殲-10戰鬥機的早期型號,優於機載設備功能相對單一,對地攻擊能力很差,但是通過升級換代,最新的改進型號殲-10B/C已經具備了完善的對地/對海打擊能力,殲-20難道還不如殲-10?絕對不會!
連我們與“巴鐵”聯合研發的“梟龍”戰鬥機都擁有對海/對地打擊能力,殲-20戰鬥機怎麼會沒有!

由於採用升力機體設計,殲-20戰鬥機機身結構豐滿,在剛面世時甚至有聲音說殲-20是一款戰術轟炸機!當然,目前可以明確的是殲-20確實是一款空優設計戰鬥機,但其技術水平不會比目前任何一款戰鬥機差,那麼也就可以肯定的判斷殲-20擁有對地打擊能力那是必須具備的能力之一!
殲-20這炫酷範兒也是沒誰了!

(文中圖片均源自網絡,侵刪)


威吶解析


殲20是我國自主研發的第五代隱身戰鬥機。相對於其他戰鬥機,它算是比較厲害的存在了。可能人們的普遍心理都是強者多勞,能者多勞。於是就派給了殲20很多任務,比如說殲20能不能上艦?殲20能不能擔任反潛艇的任務?殲20能不能在近距離進行空中格鬥?殲20能不能對地攻擊?拜託啊,殲20只是一款戰鬥機,並不是多用途飛機。哪怕是第五代戰鬥機,他也沒有能力把轟炸機,反潛機,偵察機的任務全擔任起來。殲20的主場是空空作戰,而且那種超視距的空空作戰。因為殲20具有隱身能力,在第四代戰機並沒有發現他的情況下給予目標打擊。所以希望別再給殲20新的任務了,他只是一款戰鬥機。

回到本題。殲20是否具有對地作戰能力?回答是殲20確實具有對地作戰的能力。但是他的對地作戰能力並不比強擊機要強。殲20作為隱身戰鬥機,為了確保其隱身能力不可能使用外掛導彈,而且其導彈艙的空間有限,也就限制了導彈的體積。只允許殲20掛載一些輕型的空對地導彈。

雖然擁有對地作戰能力,但其傷害範圍比較小,而如果想要取得更大的對地傷害,只能使用大型的空對地導彈,導彈不能裝進導彈艙裡,只能採用外掛的方式。這樣就和殲20的隱身性能相背而馳,還不如使用常規的戰鬥機進行對地作戰。對地攻擊殲20最理想的用途就是遠程控制,或者是將自己偵查到的信息同步給同一編隊的戰鬥機。由統一編隊的戰鬥機發動進攻。

殲20只是一款先進的隱形戰鬥機。別再讓他承擔更多的任務了。


沐風談兵論道


當然可以,殲20一個主要的作戰任務就是依靠隱身性能突襲敵人縱深打擊防空雷達陣地和防空導彈陣地,以奪取制空權。


七品絃音1


2018年11月11日,既是人民空軍成立69週年紀念日,又是第12屆珠海航展閉幕式,上午4架殲-20戰機以編隊形式,低空飛過航展現場,作了精彩的通場表演,展示此型戰機優異的機動性能。

其中,有2架殲-20戰機,在表演時突然打開了隱藏的機腹彈倉,亮出了4枚霹靂-15超視距空空導彈,以及翼根處側彈艙2枚霹靂-10近距格鬥空空導彈,從而震驚了現場的所有觀眾。

殲-20當初研發的目標,就是為了對付空中的隱形戰機,憑藉其高空高速和隱形性能,打掉對方的預警機、加油機、反潛機等空中高價值目標,同時掃清空中航道,掩護已方戰轟機實施對敵精確制導打擊。

因此,殲-20是妥妥的空優戰鬥機,這從第12屆珠海航展閉幕式上殲-20打開機腹和翼根側彈艙即可判斷,機腹彈艙由於隱蔽以及深度、尺寸等原因,不具備掛載體積較大重量較大的空地(艦)導彈等能力。

當然,在必要時殲-20具備對地(艦)打擊能力,從網絡上流出的殲-20外掛了4只碩大的副油箱照片即可判斷,即在犧牲隱形能力的前提下,殲-20至少可以掛載4枚空艦(地)導彈,實施對地(艦)精確打擊,因此殲-20的作戰能力相當可觀。

但空軍不會將殲-20用於對地(艦)打擊,自殲-20在2018年春節前正式服役空軍後,就已經將其和殲-16搭檔,兩者成了戰時的最佳拍檔。

殲-16,是空軍最新戰鬥轟炸機,裝備有自動電子掃瞄的相控陣雷達,具備遠距離超視距空戰能力和強大的對地、對海打擊能力,最大外掛12噸的載彈量,有“空中炸彈卡車”之美譽。

殲-20和殲-16兩者搭擋,非常明顯由殲-20負責掃清空中航道,殲-16有跟進實施對地(艦)毀滅性打擊的態勢,兩者可謂強強聯手,戰鬥力爆增,是任何敵對勢力都畏懼的戰鬥組合。

綜上,殲-20是空軍的制空型隱形高性能戰鬥機,具備強大的超視距空戰能力,400公里先敵發現,200公里空空導彈打擊能力。

未來的霹靂超遠程空空導彈射程,將達到驚人的400公里,殲-20雷達發現目標即可發射,而無須將戰機接近目標再打擊,提高了載機在戰時的生存能力。

作為空優戰鬥機,殲-20在設計時,就考慮到了對地(艦)打擊能力,設計了4個重載外掛架,看來在掌握制空權的背景下,必要時犧牲隱形性能,殲-20能外掛4枚空地(艦)導彈,因此具備對地(艦)打擊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