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遼、張郃和張飛相比,誰的綜合實力更強?

生活360x


在三國裡面,有不少的同姓名將,這些人的實力也有著不同的差距。張姓作為中國的一大姓氏,古時候也出現了很多的名人。在三國時期,仍然有著大量張姓的名將,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張飛,張郃與張遼三人。他們三人中,張郃、張遼都是曹魏名將,而張飛則是蜀漢著名的五虎將之一。他們三人都靠著自己的實力,在亂世中闖出了一番成績。那麼三人中到底誰的綜合實力是最強的呢?這也存在著一些爭議。



張飛無疑是三人中武力最強的人,他在歷史上有著萬人敵的稱號。而在演義裡面,他可是能和呂布戰百回合的人,自己在三國裡面都是頂級的一檔。

至於張遼、張郃這些人,他們在個人武力上確實是差了些。不過要論綜合實力,自然就不能單單來看武力值了。

張飛在這一項是有著巨大優勢,我認為在其他方面,張遼無疑是更好的人。因此在三人裡面,綜合實力最強的人應該是張遼,只是張飛由於演義的因素,自己的名氣非常大。


可實際上,張飛的很多成績,也是被人們高估的。 張郃肯定是三人裡面實力最弱的一個,論武力與其他倆人不能比,論用兵也不能與其他倆人比。

最直接的體現,就是在三國時期,直接進入到武廟中的人有些少,張飛與張遼倆人都是武廟中的,張郃就沒有這個待遇了。

在張飛與張遼倆人之間的比較,張遼最大的優勢就是自己出道時間非常早,而且很早就趕上了國內的諸多大事。


張遼原本是北人,因此很早就跟著呂布經歷了諸多大事。他非常善於運用騎兵作戰,因此還多次打敗了很多強敵。在曹操的陣營裡面,張遼是為數不多能獨當一面的猛將,他常常被曹操派去來打一些重要的戰事,很多時候曹操非常喜歡用張遼的騎兵來做前鋒。

張飛早期沒有什麼太好的成績,更糟糕的是,他還直接就丟掉徐州,導致劉備等人不得不選擇投降。 張飛真正成名的戰爭,還是在漢中之戰裡面。他的表現非常出色,可那個時候張遼已經有了輝煌的戰績,倆人比起來確實是存在差距。

張遼用兵靈活多變,而且張遼還有合肥之戰,能以少勝多,直接打敗孫權的十萬大軍,這一仗就足夠張遼壓過張飛了。


相比之下,張飛獨當一面的機會較少,他更多也是衝鋒陷陣。可要讓他來獨自領軍,像徐州這樣的事情也有些丟人,因此他的綜合實力稍稍差一些。

在治軍方面,張飛就更不如張遼了。張遼可以把軍隊打造成不怕死的鐵軍,他靠著這樣的軍隊成功就滅掉了孫權主力。 張飛就差了些,自己更是死在了部下手裡。他對待屬下非常嚴苛,這就導致手下很多人都非常恨他,因此他最終死在屬下手中也並不是不能理解的。倆人相比,張遼在個人勇武上是不行的,張飛在治軍,用兵,獨當一面的情況都是不如張遼的。


因此張遼在三人裡面是最強的,像他這樣的猛將,之所以名氣是沒有那麼大,還是由於後來的演義重點是在刻畫劉備陣營。 因此人們就更加關注劉備陣營裡面的人,其實蜀漢有很多人都是由於文學演義,名氣變得非常大。可論能力的話,還真不見得比曹魏、孫吳陣營裡面的人好到哪去,否則蜀漢也不會成為三家裡面最弱的一個。曹操正是靠著張遼這些實力強悍的猛將,這才能順利把北方給統一了。


歲月是一條河流


這個問題有意思,三張相爭,哪位最強?

即然是三位武將的對比,我覺得應該從幾方面進行考慮:1.武藝高低,2.領軍才能,3.功績。




一、先比較三人的武藝,依據就是單挑戰績。

張飛

在《三國演義》中,張飛的單挑戰績如下:





張飛的成績單非常輝煌,他一共參加過26次打鬥 ,其中勝利了21次,斬殺了11人,吼死了1人,打敗過許禇3次,打敗過張郃3次,打敗高順,于禁,刑道榮,馬岱各1次。

張飛有過3次平局:與呂布打平2次,與馬超打平1次。

張飛輸過一次,醉酒後被呂布打跑,但呂布“素知飛勇,亦不敢相逼”。張飛是唯一一個百合以上能與呂布打平的猛將。

張郃

在《三國演義》中,張郃的單挑戰績如下:





張郃應該是《三國演義》
中戰鬥質量最高的猛將了,大家看看他的對手

超一流:趙雲、馬超、張飛、黃忠,蜀漢五虎他拼過四個。

一流:張遼、龐德、關興、魏延,

二流:楊昂

張郃參加打鬥13場,只遇到過一位二流戰將,被他碾殺,其餘全都是硬碴子。就這樣,張郃居然能活那麼久,也是奇蹟。

張遼

在《三國演義》中,張遼的單挑戰績如下:




張遼共參加過9次打鬥,勝利5次,平手算4次,輸1次。還算是不錯。

比較三人的武藝,不用考慮,最強的肯定是張飛,而張郃和張遼有過交手,四五十合不分勝負,平手。而相對來說,張郃遇到的基本上都是硬碴子,比張遼的戰鬥經驗要更豐富,而後三國時代,張郃也曾經稱王稱霸,當過一段時間的天下第一,所以排名靠前。

三人的武藝對比:張飛>張郃≈張遼。

二、再說說三人的領兵能力



張飛的領兵能力還算可以,獨當一面的能力也有。長坂坡獨拒曹兵,名揚四海。西取川蜀,所戰必克,立下大功。而宕渠一戰,把張郃收拾得挺慘,連戰馬都不騎了,翻山越嶺而走。


張郃的領兵才能也不容小覷。雖然他曾經被張飛打敗,但也與他當時只是個偏師的將領有關係,軍事才能無法充分發揮。夏侯淵戰死後,曹魏眾將搞民主選舉,推舉他代理主帥之職,也說明在曹魏眾將中,是相當認可他的軍事才能的,認為他是個帥才。而張郃不負眾望,嚴防死守,阻住劉備,爭取到曹操率主力趕到。

張遼的領兵才能就無需質疑了。張飛和張郃對付的是一個或數個敵人,而張遼對付的是東吳一國之敵。沒讓東吳佔半點便宜,還威震逍遙津,殺得江南嬰孩不敢夜啼,這威風,不亞於關羽水淹七軍。

對比三人領兵才能:張遼>張飛>張郃

三、再來對比三位猛將的功績:

張飛

1.當陽斷後

2.鎮守南郡

3.截江救阿斗

4.收降嚴顏

5.平定兩巴

6.宕渠擊敗張郃

張郃

1.從袁紹破公孫瓚

2.從徵烏桓

3.從服張魯

4.從破馬超

5.攻西川

6.屯守陳倉拒劉備

7.平定羌胡

8.奪街亭,敗馬謖

9.圍攻江陵

張遼

1.隨關羽解白馬圍

2.從討袁譚、袁尚於黎陽,有功,行中堅將軍

3.與樂進拔陰安,徙其民河南

4.復從攻鄴,鄴破

5.招降緣山諸賊及黑山孫輕等

6.從攻袁譚,譚破

7.破遼東賊柳毅等

8.復別擊荊州,定江夏諸縣

9.從徵袁尚於柳城,陣斬單于蹋頓

10.斬蘭、成首,盡虜其眾

11.合肥之戰

12.追擊孫權,幾俘之

13.破呂範

功勞對比:張遼>張飛>張郃


通過對以上資料的分析,比較三位猛將的綜合能力:

張遼>張飛>張郃


饞嘴肥貓鏟史官


大概是我上大學的時候,忘了是《百家講壇》的哪位老師了,評價過三國當世之名將,他總結的是當世名將必須有相當高的統帥力,指揮過一定人數的大規模戰役。小打小鬧的、投機取巧的、武將單挑的這一類特別突出的只能算是演義中不可缺少的一筆,不是當世名將的考量範圍。所以,這位老師講,三國當世名將魏國的曹仁、曹洪、張遼、李典、樂進、徐晃、張郃、夏侯惇、夏侯淵以及後期的司馬懿等;後漢的只有關羽、張飛,至於趙雲更像是一位資深的保鏢,其他的武將畢竟都沒怎麼指揮過什麼大規模的戰役,造成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可能就是劉備集團過於依賴劉備和諸葛亮所造成的;最後說一下吳國,吳國的歷任大都督都是當世名將不用多說,其餘的武將都是戰將,就這麼簡單。

最後,回到我們現在的這個問題,三張誰更強,我個人認為,張遼>張郃>張飛,因為,張遼畢竟在逍遙津對抗的是整個吳國,張郃在司馬懿的後三國時代也同樣扮演著重要作用,而張三爺在我們的意識裡更多的是三國初期的武將硬剛,而缺少大軍和大規模戰役的統帥。在那樣動亂的年代只有足夠的統帥能力才是當世名將的體現,也真是孫劉聯盟導致了曹操集團必須要應對更多的戰役,只有這些更多的戰役才使得該集團的名將層出不窮。

個人觀點,不喜勿噴。


李咩咩63135196


按《三國演義》裡的描寫:張飛,猛將無雙,張頜,看見張飛就想跑;張遼,對關二無比敬重,對張飛應該也是惺惺相惜的。

《三國志》:張飛,曹操手下謀士稱關張二人皆為“萬人敵”,敵人給他的稱號,大家應該不會反對吧。

張遼,張頜,曹營五子良將,帶兵打仗都是一把好手,可惜這兩人,一個得到曹操重用,奈何死的早了,一個早年受夏侯節制,晚年受司馬節制,最後死在諸葛亮箭下,是五子良將死的難看的,也是才能沒有完全發揮的。

張飛,世之虎將,萬人敵,忠義無雙,粗中有細,生前為人,死後封神。可惜死在小人之手,可悲可嘆!

張遼,國之干城,曹操生前第一個獨立帶兵的外姓將領,在曹氏集團地位尊崇,鎮守南方,送給孫權一個綽號“孫十萬”,重病彌留之際,孫權都不敢起兵奪取合肥。

張頜,昔日河北四庭柱之一,官渡之戰時陣前投降曹操,封偏將軍,亭侯,長期跟隨曹操,隨夏侯淵鎮守雍涼,受其節制,其軍事才能沒有發揮出來,後受司馬節制,直接成了政治犧牲品。史書評價其“巧”。


一隻熊貓壓海棠8899


這個問題問得好,三國一流武將裡面的“張氏三雄”到底哪一個更強,那咱們就來分析一下到底三人裡面哪一個更厲害。

首先,咱們來看看三人的榮譽:

張飛 張翼德


張飛應該是三個人裡面武力值的巔峰,這一點毋庸置疑,身為蜀漢五虎上將之一,張三爺虎牢關三英戰呂布的時候,第一個上的,打了五十多個回合不分勝負。


是《三國演義》裡面唯一一個讓呂布忌憚的人。

張飛大怒,慌忙披掛,綽了丈八蛇矛;才出府門上得馬時,呂布軍馬已到,正與相迎。張飛此時酒猶未醒,不能力戰。呂布素知飛勇,亦不敢相逼。十八騎燕將,保著張飛,殺出東門,玄德家眷在府中,都不及顧了。

赤壁曹操大敗之後,張飛奉命去截殺曹操,大戰曹營三將。

諸軍眾將見了張飛,盡皆膽寒。許褚騎無鞍馬來戰張飛。張遼、徐晃二將,縱馬也來夾攻。兩邊軍馬混戰做一團。操先撥馬走脫,諸將各自脫身。張飛從後趕來。操迤邐奔逃,追兵漸遠,回顧眾將多已帶傷。

之後大戰馬超,殺得天昏地暗,足見其勇。

至於戰績,張飛和兩個人比起來也絲毫不虛,跟著劉備東擋西殺,戎馬一生,立功無數。

當陽坡前,斷橋做疑兵之計,嚇得曹操不敢上前;

兵進西蜀,巧計騙出嚴顏,大敗劉璋部隊,直搗成都;

閬中惡戰,奇計百出,屢戰屢勝,大敗張郃。

入選武廟六十四將,實至名歸,這三人裡面,張三爺第一名至實歸。

張遼 張文遠

被後人稱為“遼神”,名列五子良將(時有良將,五子為先)

起先跟隨呂布,位列呂布帳下八健將之首。(張遼、臧霸、郝萌、曹性、成廉、魏續、宋憲、侯成)

投降曹操之後,深受重用,駐守合肥抵禦孫權,八百兵士大敗孫權,威震逍遙津!

孫權在舟中望見,急令董襲棹舟接之,乃得渡回。呂蒙、甘寧皆死命逃過河南。這一陣殺得江南人人害怕;聞張遼大名,小兒也不敢夜啼。

一戰威名遠揚,被後人列位武廟六十四將,享後人百年香火!

張遼的武力值不低,足以躋身三國一流武將,之前打官渡的時候,和當時尚在袁紹手下的張郃大戰五十回合不分勝負;駐守合肥,對陣孫權的時候,和孫權手下大將甘寧、淩統打的難解難分。

能文能武,戰績超神,能獨當一面,佔個第二。

張郃 張儁乂


曹魏後期的神將,在人才凋零的三國後期,儼然一派頂級名將的存在,厲害的丫匹!

曹魏五子良將之一,河北四庭柱之一。

在將星璀璨的三國前期,他對陣的都是一流武將,顯得不算很出彩,但是不代表他能力不足,這個在之前我回答過一個類似的時候問題,裡面詳細的說過張郃,有興趣的大家可以關注一波,看一下我之前的問答,謝謝!

張郃在諸葛亮北伐的時候,可以算的上是諸葛亮除了司馬懿之外最棘手的對手。

張郃戎馬一生,以用兵巧變、善列營陣,長於利用地形著稱

雖然位列第三,但是也不是說他能力不濟,而是對手太強大了,畢竟武廟六十四將啊,中國文明上下幾千年,無數朝代更迭,就出了這六十四位名將,張郃敗給他們,雖敗猶榮!

附武廟十哲和六十四將的名單:

武廟十哲

左列:秦武安君白起、漢淮陰侯韓信、蜀漢丞相諸葛亮、唐尚書右僕射衛國公李靖、司空英國公李勣。

右列:漢太子少傅張良、齊大司馬田穰苴、吳將軍孫武、魏西河郡守吳起、燕昌國君樂毅。

武廟六十四將

越相國范蠡,齊將軍孫臏,趙信平君廉頗,秦將王翦,漢相國平陽侯曹參,左丞相絳侯周勃,前將軍北平太守李廣,大司馬冠軍侯霍去病,後漢太傅高密侯鄧禹,左將軍膠東侯賈復,執金吾雍奴侯寇恂,伏波將軍新息候馬援,太尉槐裡侯皇甫嵩,魏徵東將軍晉陽侯張遼,蜀前將軍漢壽亭侯關羽,吳偏將軍南郡太守周瑜,丞相婁侯陸遜,晉徵南大將軍南城侯羊祜,撫軍大將軍襄陽侯王濬,東晉車騎將軍康樂公謝玄,前燕太宰錄尚書太原王慕容恪,宋司空武陵公檀道濟,梁太尉永寧郡公王僧辯,北齊尚書右僕射燕郡公慕容紹宗,周大冢宰齊王宇文憲,隋上柱國新義公韓擒虎,柱國太平公史萬歲,唐右武侯大將軍鄂國公尉遲敬德,右衛武大將軍邢國公蘇定方,右衛武大將軍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韓國公張仁亶,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中山公王晙,夏官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朔方大總管王孝傑。以上為一列,以下為另一列。齊相管仲,安平君田單,趙馬服君趙奢,大將軍武安君李牧,漢梁王彭越,太尉條侯周亞夫,大將軍長平侯衛青,後將軍營平侯趙充國,後漢大司馬廣平侯吳漢,徵西大將軍夏陽侯馮異,建威大將軍好畤侯耿弇,太尉新豐侯段熲,魏太尉鄧艾,蜀車騎將軍西鄉侯張飛,吳武威將軍南郡太守孱陵侯呂蒙,大司馬荊州牧陸抗,晉鎮南大將軍當陽侯杜預,太尉長沙公陶侃,前秦丞相王猛,後魏太尉北平王長孫嵩,宋徵虜將軍王鎮惡,陳司空南平公吳明徹,北齊右丞相咸陽王斛律光,周太傅大宗伯燕國公於謹,右僕射鄖國公韋孝寬,隋司空尚書令越國公楊素,右武侯大將軍宋國公賀若弼,唐司空河間郡王李孝恭,禮部尚書聞喜公裴行儉,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代國公郭元振,朔方節度使兼御史大夫張齊丘,太尉中書令尚父汾陽郡王郭子儀。

說的不好,希望大家多多指正,如果大家有興趣的話,希望大家點一下關注,多多點贊,我會不定期的推送關於三國的小文章,謝謝!


暮雨夜行歸何處


在演義中是張飛比較出彩,羅貫中安排他兩次跟呂布進行了對決,又跟馬超進行了一場巔峰對決,無形中拔高了張飛的形象。而在正史中的張飛卻遠不如張遼,連張郃的戰績都不如,

張遼跟隨曹操以後,不斷的展現出他過人的勇武和軍事天賦,在跟隨曹操征討烏桓的時候,他身先士卒,白狼山一戰,陣斬烏桓的塌頓單于,擊潰烏桓主力,在征討郗昌叛軍的時候,他敏銳的發現了郗昌抵抗的意志並不堅決,於是臨機決斷,單人匹馬闖入郗昌的軍營,說服了郗昌投降曹操,最能體現張遼智勇雙全的戰例是流傳千古的“張遼威震逍遙津”,孫權以十萬大軍,水陸並進,包圍了合肥城,張遼僅有七千人鎮守合肥,在全城驚懼,人心惶惶的時候,張遼本著先殺孫權的銳氣的想法,精選800壯士出城突襲孫權,“平旦,張遼被甲執戟,先登陷陳,斬二將,殺數十人,大呼自名,衝壘而入,直至孫權麾下,權走登高冢,以長戟自守,遼叱權下戰,孫權終不敢動”。張遼殺得孫權膽戰心驚之後,乘勝突圍回到合肥城下,見到還有一部分士兵在吳軍的重圍之中殺不出來,張遼又翻身殺入重圍,救出被圍的士兵,一起返回合肥城,吳軍為之氣奪,魏軍“眾心乃安”。不僅如此,在孫權攻打合肥不利而撤軍的時候,張遼又乘勝追擊,如果不是淩統,周泰拼死力戰,張遼差一點就活捉了孫權。這一戰殺得江東人人膽寒,聞張遼之名連小兒都不敢夜啼,從此張遼就成了江東的陰影,即使到了張遼重病纏身,只能坐著轎子上前線的時候,孫權聞張遼之名都立刻撤軍,張遼的勇武在三國時期實在是無出其右。遠勝於張飛。





狼的影子716


張飛、張郃、張遼都是三國名將,應該說都很厲害。至於說張飛、張郃、張遼誰更厲害一些,那要做全面的對比和分析。

張飛(約166-221),字翼德,幽州涿郡(今河北涿州市)人氏,三國時期蜀漢名將。因其勇武過人,被稱為"萬人敵"。張飛在虎牢關大戰武力值第一的呂布,表現驚豔,堪稱逆天。208年,劉備兵敗長坂坡,被曹操追殺。張飛僅率二十騎斷後,大呵一聲,河水倒流,曹軍無人敢逼近,劉備因此得以脫險。張飛十餘合刺死袁術大將紀靈,在瓦口關大戰錦馬超,殺的天昏地暗,又有高光表現,被稱為經典。而這一時期,張郃、張遼表現平庸,沒有驕人的戰績,不能和張飛相比。

張遼(169年-222年),字文遠,雁門馬邑(今山西朔州)人。三國時期曹魏名將。下邳之戰後,歸順曹操,東征西討,戰功累累。最高光的表現當屬濡須之戰。張遼領命,與李典、樂進共守合肥,多次擊退孫吳進攻。在建安二十年(215年)的合肥之戰,他率800將士衝擊孫權的十萬大軍,打到了孫權的主帥旗下,令孫權聞風喪膽,吳軍披靡潰敗。後以七千之眾大破十萬大軍,差點活捉孫權。經此一役,張遼威震江東,聲名大噪,“張遼止啼”也成為民間流傳的傳奇典故。 也因些,張遼稱為古代六十四名將之一。

張郃(?-231年),字儁乂,河間鄚人。在官渡之戰中歸降曹操。此後,隨曹操南征北戰,屢建戰功,任蕩寇將軍。曹丕稱帝后,升左將軍,封鄚侯,奉命從曹真擊平安定羌胡,後與夏侯尚圍攻江陵。228年,隨曹真西拒諸葛亮,在街亭大敗蜀軍,迫其退回漢中,因功升徵西車騎將軍。張郃戎馬一生,以用兵巧變、善列營陣,長於利用地形著稱。231年,領兵追擊蜀軍,至木門中箭身亡。

沒有比較就沒有鑑別,張飛和張遼沒有直接交手PK的記錄,二人各有千秋,難定優劣勝負。張飛在與張郃的角鬥中大獲錢勝,高下立判。張郃與都護將軍夏侯淵留守漢中。215年,率軍進攻巴西宕渠,被張飛擊敗。但此一時,彼一時,張郃堪稱三國將領中的“常青樹”。在三國後期,人才凋敝,一流名將,老的老,死的死,張郃儼然無敵的存在,蜀漢諸將經常被其挫敗。

總體來說,張飛、張郃、張遼,在不同的的爭戰時期各有自己不同的高光表現,都留下了膾炙人口的經典。至於誰更厲害一些,既要做橫向的比較,也要做縱向的比較,不能簡單地判斷。


大唐文苑


個人看法,在正史裡這三個人比較,張遼排第一,張飛居其次,而張郃相比要弱一些,只能排第三。

首先說張郃,其實在三國時張郃也是一員名將,表現出色。張郃在袁紹和公孫瓚的戰爭中就多次建功。官渡之戰時張郃又多次提出正確建議。在曹操手下後,張郃參加了平定河北、戰馬超、據劉備等多次戰鬥,也有不錯的表現。而在魏國中期張郃表現更加搶眼,特別是街亭之戰,張郃以輕騎閃擊街亭,大破馬謖,奠定了勝局。

不過張郃在宕渠之戰被張飛殺的大敗,本著有直接戰績取勝者的原則,張郃只能排在張飛之後。

張飛因為劉備開始實力有限,所以史書上記載的戰績不多,他和關羽一直以萬人敵出名,可見也是一員勇將。當陽之戰張飛率二十騎兵據水斷橋,阻擋住了曹軍的追兵。入川時張飛義釋嚴顏,被稱為有國士之風。而最重要的就是前面所說的宕渠之戰,張飛大敗名將張郃,而且殺了對方一個全軍覆沒,張郃只帶了10幾人逃跑。

張飛的缺點是“不恤小人,暴而無恩”,最終被人所暗算,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很大的毛病。

張遼跟隨曹操之後也是屢建戰功,從一箇中郎將一直做到了前將軍,特別是合肥一戰,張遼以七千人守城,孫權率呂蒙、蔣欽、淩統、甘寧、陳武、宋謙、徐盛、潘璋等東吳大將和十萬大軍圍攻合肥。張遼決定主動出擊挫傷吳軍銳氣,於是率八百騎兵主動出擊,大破吳軍。此後張遼長期鎮守合肥,東吳大軍不敢輕犯,以一將敵一國,即使考慮吳軍陸戰能力腳朝,張遼這個表現也是非常出色的。

而且在正史裡張遼基本保持了全勝的戰績,可以說沒有明顯的缺點。

三人相比,張遼保持了全勝的戰績,在陳壽的《三國志》裡排名就高於張郃,又和張飛一起入選武廟六十四將,張飛有直接擊敗張郃的記錄,所以張郃第一個出局。張遼和張飛相比張遼以少勝多,張飛則是一舉擊敗名將,應該說各有所長,不過考慮張飛最後被人所殺,缺點比較明顯,所以張遼排名靠前一些。


不沉的經遠


張遼,張郃和張飛都是三國時期的著名將領,論三人的綜合實力強弱,我們不妨從領軍能力,功績以及武藝高低三個方面做個對比。拋開演義只論正史,這裡我所得出的結論是張遼勝於張飛,張飛略勝張郃。

領軍能力對比

個人認為在領軍能力方面當屬張遼最優,“張遼威震逍遙津,江東小兒未敢啼”。據《三國志》記載:

“合肥之役,遼、典以步卒八百,破賊十萬,自古用兵,未之有也。”

張遼鎮守合肥時,曾以八百步卒退孫權十萬雄兵,或許有些誇張,然屢次領軍大敗孫權,使得孫權北伐無望卻是個不爭的事實。值得一說的特別是當年孫權還差點被張遼生擒,張遼大敗孫權一事震驚吳國,《三國志·吳書》中關於此事的列傳記載更多達七篇。

後來在張遼病危之際,孫權再度派軍攻打合肥,時有言:“張遼雖病,不可當也,慎之。”,足見孫權對張遼的忌憚,而那次吳軍的北伐也因張遼尚在而無功而返!

其次當屬張飛,受演義影響,張飛在我們心中一直是一個勇猛無敵的形象存在,然歷史上的張飛絕對堪稱一個智勇雙全之人。張飛的領軍能力在取西川一戰中最能看出,公元213年,劉備與劉璋決裂,繼軍師龐統死後,劉備命留守在荊州的諸葛亮,張飛,趙雲等人入川支援,時三人兵分三路掃蕩西川,張飛領軍平定了巴郡,巴西兩郡,並義釋了西川名將嚴顏,僅僅半年的時間不到,便來到了成都與劉備會合,從中足見張飛之智。

值得一說的便是張飛和張郃之間曾爆發過一場大戰,據史料記載,張飛用計將張郃大軍引到狹長的地帶,使得張郃軍前後難以救應,由此大敗張郃。《三國志.張飛傳》記載:

“飛率精卒萬餘人,從他道邀郃軍交戰,山道迮狹,前後不得相救,飛遂破郃。”

張郃雖說曾敗於張飛手下,然勝敗乃兵家常事,不能由此說明張郃的軍事能力不行,自曹劉漢中大戰後,張郃逐漸成為了曹魏的柱國之臣。

公元220年,張郃於江陵大敗吳軍,公元228年,張郃於街亭大敗蜀將馬謖,使得諸葛亮首次北伐無功而返。曹魏名臣陳群曾評價張郃:“郃誠良將,國所依也。”

功績對比

張遼最大的功績莫過於鎮守合肥成功抵禦了孫吳的北進。再有便是曾隨曹操南征北戰立下了赫赫戰功,如與關羽同解白馬圍,降昌豨,攻袁尚,平遼東柳毅、淮南梅成、陳蘭等等。

張飛早年追隨劉備,一路走來也是戰功赫赫,當陽長阪橋前退曹軍,鎮守南郡,定取西川平兩巴,義釋嚴顏,宕渠敗張郃,此皆張飛功績。

張郃的功績也不少,隨曹操徵烏桓,降張魯,破馬超,江陵破吳,街亭敗馬謖,抵禦諸葛北伐直至戰死沙場。

武藝對比

武藝方面張遼與張郃不相上下,然張飛確實是高於二人一籌的,演義將張飛描述成萬人敵的形象是有歷史依據的,曹魏名臣程昱,郭嘉,劉曄皆曾有言張飛乃“萬人敵”,勇冠三軍。東吳名臣周瑜亦曾言:“關羽、張飛熊虎之將。”,張飛之勇,當世少有。

綜上所述,故個人認為張遼勝於張飛,張飛略勝張郃!

“品歷史人文,悟真理人生。”專注歷史文化的探索,我是靈魂的感觸!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我的頭條號哦!


靈魂的感觸


以1000兵力總攻,總帥單挑,1000兵力突襲,1000兵力防守,1000兵力攻城。對比。

總攻:1張遼2張合3張飛

單挑:1張飛2張遼3張合

突襲:1張合2張飛3張遼

防守:1張遼2張合3張飛

攻城:1張遼2張合3張飛

統帥:1張遼2張合3張飛

洞察:1張遼2張合3張飛

武將適合張飛,帶兵掠奪適合張遼,張合適合武將,

這是我中學2001年班級籌集買的歷史名人,名人錄1000人物裡總結的。都是人物自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