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當下,致敬每一個默默守護北京的人!感謝

  現在的北京,仍然密切關注著新冠肺炎疫情的話題。新冠肺炎患者的新情況,藥物研發的進展,新增患者的活動軌跡,都是人們最為注意的內容。

疫情當下,致敬每一個默默守護北京的人!感謝

  全市有12個區已連續14天以上無新增確診病例,具體為平谷區自有疫情以來無報告病例,延慶區46天,門頭溝區36天,懷柔區32天,順義區30天,密雲區27天,石景山區25天,大興25天,房山區22天,昌平區21天,西城區19天,通州區19天。

疫情當下,致敬每一個默默守護北京的人!感謝

  全北京的人們都行動起來,主動佩戴口罩出門,積極配合各項防疫工作。

  在今時今日的北京,往日裡三三兩兩聚在一起大侃世界風雲的衚衕口大爺近乎絕跡,親朋好友之間,關於新冠疫情內容的交換與討論也改為通過小小的手機屏進行。

疫情當下,致敬每一個默默守護北京的人!感謝

  路上的行人神色匆匆,絕不慢走一步,也不多停片刻。擦肩而過的時候,偶爾目光交錯,也只在對方面部輕輕滑過,便重新移開注意力。

  在這種沉默而略帶壓抑的節奏下,北京城一時間變得空蕩、安靜。

疫情當下,致敬每一個默默守護北京的人!感謝

  有人說,這樣的北京其實也挺好,道上敞亮,不堵車,早高峰不再人擠人,地鐵上還總能有座。偶爾出門,道路也寂靜得讓人陌生,彷彿走進了另一個時空。

  二環、三環的道路上,往日車輛川流不息的景象不再,只有稀落的幾輛車偶爾開過,彷彿連車輛之間都奉行起了“北歐距離”。

疫情當下,致敬每一個默默守護北京的人!感謝

  出了門,陌生人之間遠隔一米以外,無形之中少了很多摩擦和是非。人們的社交行為也失去了聲音,朋友之間,對話框的文字代替了見面暢談,成為互相關心的新模式。

  上班的那趟地鐵裡,人與人之間隔出了很長的間距,讓人第一次意識到,原來不同線路的地鐵座椅也有五彩繽紛的顏色。

疫情當下,致敬每一個默默守護北京的人!感謝

  這一場景甚至讓人想起了80年代的北京地鐵。那時候,地鐵還像公交一樣是一把把椅子豎向排列,車廂里人也不多,後來,懷揣夢想的年輕人擠滿了地鐵,就把車廂變成了沙丁魚罐頭。

  由於快遞、外賣的不便,很多年輕人學著父輩的樣子,認認真真研究起菜譜,擺弄起廚房裡嶄新的鍋碗瓢盆。一日三餐又規律起來,做飯、吃飯、洗碗的流程嵌入生活裡,自如得彷彿它們本就該是生活必備的一部分。

疫情當下,致敬每一個默默守護北京的人!感謝

  疫情之下,這座城市似乎仍舊維持著一種古老的體面,使得北京雖然慢了下來,卻仍然井然有序,一切仍舊默默按照不必明說的規則運轉。

  然而,北京在新冠肺炎疫情下表現出的這種安穩、沉靜的軌跡,並不是因為城市倒退回了80年代,也不是因為很多人的離開。

  恰恰相反,這是因為很多人沒有離開,仍然留在這座城市裡,沉默地支撐著這座城市的生機與力量。

  許許多多我們平時注意不到,甚至幾乎不曾在北京留下過痕跡的人們,成為這座城市最堅定的守護者。

疫情當下,致敬每一個默默守護北京的人!感謝

  站在最前方的人,是北京的醫生。

  北京協和醫院、北大醫學三家綜合醫院、北京友誼醫院、北京朝陽醫院、北京天壇醫院、北京安貞醫院、宣武醫院、北京中醫醫院等許多醫院先後分批次向武漢派出各科室的優秀醫護人員,走向救治新冠肺炎患者、從根源上防禦疫情的第一線。

疫情當下,致敬每一個默默守護北京的人!感謝


  2015年被評選為北京榜樣的朝陽醫院主任醫師唐子人,這一次又成了武漢協和醫院西院重症病區的榜樣。

  馳援武漢一個月的時間,北京醫療隊已累計收治患者257例,多為重症和危重症患者,在保證自身零感染的同時,幫助43名患者康復出院。

  更多的醫護人員投入北京的日常工作,或是努力救治感染新冠肺炎的每一位北京患者,或是為其他就診病患做好治療。

疫情當下,致敬每一個默默守護北京的人!感謝

  默默守護著這座城市的人,是北京的環衛工人。

  他們是北京城的清道夫。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在北京不少行業延長假期的時候,環衛卻在節假日和疫情期間從未停工,保障城市垃圾及時清運處理。

  北京是一個擁有2100多萬人口的超大城市。全市生活垃圾清運量從2012年的648萬噸,增長到2018年的929萬噸,6年間增長了43.4%。

疫情當下,致敬每一個默默守護北京的人!感謝

  與日俱增的垃圾產生量,在侵佔了大量土地的同時,還極易形成二次汙染。可是,疫情期間,當我們偶爾出門,走在城市的大街小巷裡,目之所及依然乾淨整齊,生活垃圾彷彿從這座城市裡隱身了。

  在我們深睡的夜裡,這座城市的清潔與體面,由環衛工人默默守護。

疫情當下,致敬每一個默默守護北京的人!感謝

  維持著北京城裡無形生機的人,是隨處可見的快遞員、外賣員。

  疫情爆發以來,市民閉門不出,商場、飯館紛紛打烊,往日裡人流如織的王府井、西單還原了冬日的蕭瑟氣質。在這座略顯冷清的城市裡,是快遞員、外賣員讓空城的心臟仍在持續跳動。

疫情當下,致敬每一個默默守護北京的人!感謝

  和以前北京的擁堵相比,現在的北京無論何時幾乎都是一路暢通。對於送外賣、送快遞的他們來說,大部分時間,路上跑的都是同行。

  但是,由於絕大多數小區採取封閉措施,拒絕快遞員、外賣員進入,配送的效率反而大大降低。有時,快遞小哥要在外面等上很久,才能將一個快遞送進住戶的手裡。

  正是因為他們仍然在路上不停奔波,北京的住戶們才能夠安心宅在家裡,只要走過從家門到小區的一段距離,就能解決生活裡的諸多需求。

疫情當下,致敬每一個默默守護北京的人!感謝

  當然,北京的守護者還有很多。他們是路口執勤的交警,是站在門口拿著體溫計檢測住戶的社區工作者,是維持公共交通如常運轉的檢修員,也自覺在家隔離的住戶,是復工的工作黨,是配合防疫減少出行的居民。

  北京城裡的每一個人,都在努力守護著這座城市。

  每個北京人心裡,都住著一座真正的北京。這樣的北京應該是安靜的、不吵鬧的,是不堵車、不擁擠的。人們懂規矩,知分寸,生活平凡而安寧。

  但是,真正的北京其實也可以是熱鬧的。春天有百花爭豔、百鳥爭鳴,夏天有靜夜流螢、鳴蟬陣陣,秋天有皓月當空、天高雲淡,冬天有銀裝素裹、北風呼嘯。

  截然不同的四季景色會拼湊出一幅充滿生機與活力的長卷,而四時的人也充滿了歡聲笑語。

疫情當下,致敬每一個默默守護北京的人!感謝

疫情當下,致敬每一個默默守護北京的人!感謝

  清晨,相識或不相識的人在公園裡晨練、練習合唱、跳廣場舞;傍晚,人們會聚集在巷口下棋、聊天,交換生活裡的點滴快樂。

  北京從來不是一座緘默的城市。厚重的歷史底蘊為他賦予了寧靜致遠的品質,而欣欣向榮的生活氣息則為這片土地帶來了延綿無盡的生命力。

  北京的意義不僅是一座展示六朝故事的博物館,對於那些生於斯、長於斯的人來說,這裡更是精神意義的家園,是此前生活著、此後也將繼續生活下去的城市。

疫情當下,致敬每一個默默守護北京的人!感謝

  疫情帶來的沉默固然使這座城市一時給人帶來悠閒的錯覺,以為生活彷彿可以退回到記憶中的過去。

  然而,這座城市的血液仍然在奔流,北京的歷史與現實都使這座城市註定不會安靜得太久。

  安睡了一季的植物正從冬日裡甦醒,北京的年輕人也漸漸回到日常的工作與學習中。

  生機盎然的春天,就快來了。

疫情當下,致敬每一個默默守護北京的人!感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