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布其沙漠位於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北部,總面積1.86萬平方公里,是我國第七大沙漠。因其曾經是京津冀風沙源,一度被稱為“懸在首都頭上的一盆沙”。上世紀80年代以來,庫布其沙區各族幹部群眾,以頑強的意志和不屈的精神,大力推進祖國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建設,沙漠治理總面積達到6460平方公里,涵養水源240多億立方米,創造生態財富5000多億元,實現了由“沙逼人退”到“綠進沙退”的歷史性轉變,創造了大漠變綠洲的奇蹟,走出了一條生態與經濟並重的中國特色沙漠綜合治理之路。2017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在致第六屆庫布其國際沙漠論壇的賀信中指出:“中國曆來高度重視荒漠化防治工作,取得了顯著成就,為推進美麗中國建設作出了積極貢獻,為國際社會治理生態環境提供了中國經驗。庫布其治沙就是其中的成功實踐。”
一、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生動實踐
30多年來,面對荒漠化挑戰,庫布其人兢兢業業治沙改土,在順應自然、尊重自然,利沙之長、避沙之短的基礎上,成功地走出一條沙漠生態修復和產業發展之路。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指引下,庫布其生態文明建設更是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以“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為本質要求,實現沙區生產生活的根本轉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人類必須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庫布其曾經森林茂密、水草豐美、牛羊成群,後因長期的戍邊屯田、連年不斷的戰爭,大片良田荒蕪,繁華勝景也終究湮滅在黃沙之中。庫布其曾流傳一首民謠:“沙里人苦、沙里人累,滿天風沙無植被;庫布其窮、庫布其苦,庫布其孩子無書讀;沙漠裡進、沙漠裡出,沒水、沒糧、沒出路!”這正是庫布其當時極端惡劣生態的真實寫照。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庫布其人重新審視人與沙的關係,尋找人與沙共生共存的生態平衡點,沙漠治理有了質的飛越,實現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以“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為基本內核,走出一條百姓富、生態美的綠色發展新路。金山銀山和綠水青山的關係,歸根到底就是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的關係。隨著沙漠治理規模不斷擴大,投資壓力與日俱增,如何算好生態賬和經濟賬擺在當地政府和企業面前。30多年來,庫布其已生長出6000多平方公里綠洲,可以大面積種植有機果蔬、中藥材等,為當地群眾提供了幾十萬個就業崗位。黨的十八大以來,庫布其人更加堅定了誓將沙漠變綠洲的決心,並逐漸摸索出治理沙漠與發展沙漠經濟相結合的產業化治沙道路。如今的庫布其,生態環境越來越好,對生產要素的集聚力越來越強,吸引眾多企業進行產業化投資,共治荒漠,共享成果。
以“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體”為系統思維,實現了自然生態綜合治理、系統修復。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山水林田湖草是一個生命共同體。防沙治沙的關鍵在於修復被破壞的生態系統。庫布其通過整體保護、系統修復、綜合治理,將荒漠變成綠洲,以綠洲涵養水源,增加降水,以水量增加保護和豐富生物多樣性,減少沙塵天氣,改善生態環境,完成從荒漠黃沙向綠水青山的轉變,構建起沙、水、林、田、動物、人和諧相處的整體生態系統。
以“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為宗旨要義,帶動沙區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生態環境是關係黨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問題,也是關係民生的重大社會問題。習近平總書記立足發展新階段和人民新期待,提出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過去,庫布其惡劣的生態環境是制約沙區經濟發展和農牧民脫貧致富的最直接原因;今天,在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的指引下,在各級黨委政府支持下,在沙區企業幫扶下,沙區農牧民因治沙改善生活,擺脫貧困,擁有了美麗的家園。
以“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治保護生態環境”為重要抓手,維護生態文明建設成果。習近平總書記反覆強調,在生態環境保護問題上,就是要不能越雷池一步,否則就應該受到懲罰。早在2000年,鄂爾多斯市就明確劃分禁止開發區、限制開發區和優化開發區,開全國之先河,推行禁牧休牧和劃區輪牧政策。全市先後轉移40多萬農牧民整體退出生態保護區域,生態建設實現由分散治理向集中恢復轉變,同時林業、水利等部門加強生態執法,通過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維護生態文明建設成果。
二、中國特色荒漠化防治道路的有益探索
在長期沙漠治理過程中,庫布其人探索出“黨委政府政策性主導、企業產業化投資、農牧民市場化參與、科技持續化創新”四輪驅動的庫布其沙漠治理模式。庫布其沙漠治理模式,突破了以往單純靠政府投入的傳統思維,創造性地引入市場運作和利益共享機制,推進政府、企業、社會三方合作。這正是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政府為主導、企業為主體、社會組織和公眾共同參與的環境治理體系”的生動實踐,是一條生態建設與經濟發展並重、治沙與治窮共贏的中國特色荒漠化防治道路。
黨的堅強領導和政府主導推動是根本保證。我國是世界上荒漠化問題最嚴重的國家之一,始終高度重視荒漠化防治工作。2001年,我國頒佈世界上第一部防沙治沙法。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和“四個全面”戰略佈局,生態文明理念深入人心,庫布其沙漠治理髮生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內蒙古自治區各級黨委始終銘記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內蒙古時提出的“內蒙古要大膽先行先試,積極推進生態文明制度建設和改革”的指示精神,大力構築祖國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持續推進沙漠治理,在發展沙產業、生態移民、禁牧休牧、生態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給予企業和群眾直接支持,有效促進了資金、技術、勞動力等生產要素向生態領域集聚。
以企業為主體的“產業生態化、生態產業化”的生態經濟體系是核心支撐。生態環境問題歸根到底是經濟發展方式問題。庫布其沙漠治理始終堅持產業生態化和生態產業化,讓企業在生態治理中形成可持續的商業模式和盈利模式,有效解決“錢從哪裡來”“利從哪裡得”“如何可持續”的問題。實踐表明,小規模治沙極易被沙漠反噬,固沙治沙必須形成規模、形成系統才能有效遏制沙化。億利、伊泰、東達等治沙龍頭企業因地制宜將產業與治沙緊密結合,使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始終注重生態效益、社會效益,逐步形成以沙漠綠化為基礎的生態修復、生態農牧業、生態健康、生態旅遊、生態光伏、生態工業等融合發展的生態產業綜合體系,沙漠在變成綠洲的同時,也變成了黃金,有效解決了生態治理的可持續性問題。
農牧民的市場化參與是強大動力。庫布其沙漠治理始終堅持生態惠民理念,將治沙與治貧相結合,建立多方位、多渠道利益聯結機制,鼓勵引導廣大農牧民通過植樹造林、發展特色種植養殖項目等渠道,融入治沙和生態產業鏈條,實現在治沙中致富、在致富中治沙。沙區農牧民逐步擁有了沙地業主、產業股東、生態工人等7種新身份。今天,庫布其活躍著232個億利治沙民工聯隊、5820名生態建設工人,人均年收入達3.6萬元,有近1500戶農牧民從事沙漠旅遊業,戶均年收入超過10萬元。從前,老百姓為了生存而治沙;現在,嚐到甜頭的群眾是庫布其治沙事業最廣泛的參與者、最堅定的支持者和最大的受益者。
持續的科技創新是不竭源泉。沙漠變沃野,靠的是尊重自然、科學治沙、持續創新。從最初的點片治沙到現在的系統化治理,從傳統植樹到微創植樹,從人工種植到無人機種植,30多年來,庫布其人探索出一整套科學成熟的治沙方案。此外,他們還根據當地生態條件,研發了1000多種植物種子,建成我國西部最大的沙生灌木及珍稀瀕危植物種質資源庫,建立了旱地節水現代農業示範中心、智慧生態大數據示範中心等一系列世界先進的示範中心。如今,億利的技術團隊走進新疆塔克拉瑪干沙漠、甘肅騰格裡沙漠、內蒙古烏蘭布和沙漠,並取得了初步成果。
三、偉大民族精神的集中體現
為了實現綠色中國夢,庫布其人打破“沙漠不可治理”的堅冰,創造了沙漠變綠洲的世界奇蹟,孕育出“守望相助、百折不撓、科學創新、綠富同興”的“庫布其精神”。寶貴的“庫布其精神”,為沙漠治理提供了不竭動力,為新時代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注入了正能量,是對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以“偉大創造精神、偉大奮鬥精神、偉大團結精神、偉大夢想精神”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的生動詮釋。
守望相助。面對惡劣的自然環境,庫布其人沒有拋棄自己的家園,沒有放棄播種綠色的希望。他們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幾十年如一日,守望相助、相互扶持,積極防沙治沙,共同守衛祖國邊疆,共同建設美麗家鄉,共同創造美好生活。這正是中華民族偉大團結精神的真實寫照!
百折不撓。30年治沙過程中,庫布其人始終信念堅定,意志頑強,努力克服生態環境難題,一年接著一年幹,一步一步往前推,在一次次與沙漠的抗爭中奪取勝利。不論是被譽為“黃金通道”的穿沙公路的成功修建,還是烏冬巴圖、王雙喜、烏日更達賴這些治沙標兵的集中湧現,都凸顯了一代一代庫布其人不畏艱難、艱苦創業、誓將沙漠變綠洲的堅定決心和信心。這正是中華民族偉大奮鬥精神的生動體現!
科學創新。面對沙漠治理這一世界難題,庫布其人從零開始,負重前行,以科技研發為鑰,打開沙漠寶庫的大門;以科技創新為劍,劈開沙漠治理的坎坷荊棘。從一張白紙發軔,在不斷失敗中倔強前行,興沙之利,避沙之害,變沙為寶,取得了從“生命禁區”到“沙漠綠洲”的歷史性鉅變。這正是中華民族偉大創造精神的有力印證!
綠富同興。走向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新時代,建設美麗中國,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重要內容。從成活一棵樹到建設一條路,從沙漠到綠洲,從貧瘠到富有,庫布其人始終心懷綠色希望、綠色夢想,把曾經的不毛之地變成了希望的田野,實現了祖祖輩輩企盼的幸福生活。如今,庫布其人正將這份綠色的希望送到南疆、帶到西藏,造福更多的沙區人民,共同實現綠富同興。這正是中華民族偉大夢想精神的完美詮釋!
荒漠化是嚴重的全球性生態問題。庫布其作為世界唯一被整體治理的沙漠,成功創建了聯合國認可並寫入決議的庫布其沙漠治理模式,在全球荒漠化治理中樹起了一座豐碑。今天,庫布其沙漠治理模式已走出庫布其,走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東南亞國家開展森林退化地帶的生態修復,與上合組織國家討論甘草治沙扶貧,與蒙古國共商荒漠化治理。庫布其沙漠治理模式已經把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思想帶給世界,為全球生態文明建設和可持續發展貢獻著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成為中國走向世界的一張“綠色名片”。
閱讀更多 求是網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