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行業的未來,BIM會取代目前CAD的地位嗎?

BIM與CAD的概覽

建築信息模型(BIM)目前的發展可謂是如火如荼。神州大地的工程建設行業內也得到了廣泛的關注與應用,無論是業主、建設方還是設計方對於未來BIM的重要作用都有深刻的認識。

而對於CAD,全稱為:計算機輔助設計(Computer Aided Design)指利用計算機及其圖形設備幫助設計人員進行設計工作。CAD技術已經廣泛地應用在機械、電子、航天、化工、建築等行業。尤其對於建築工程設計,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幾乎是每一位工程師的必備技能。

時代與科技的進步

出現之前的年代工程設計人員是手拿尺規低頭伏案一筆一劃的勾勒出一棟棟建築的藍圖,CAD的出現極大的解放了設計人員的勞動力,而今BIM的出現註定也是另一場重要的變革,但BIM將來會不會成為像目前CAD一樣具有不可撼動的統治地位,甚至像CAD一樣是從業者必須掌握的基本技能,恐怕沒有人能夠給出明確的答案。

 CAD與BIM的差異

首先我們要明白的一點,無論年代如何變化,工具如何的層出不窮,我們做事情的本質目標是一成不變的:那就是利用合理經濟的現有條件,造出更好的建築物。無論在哪個時代,基本的工作流程還是大同小異的,比如我們要繪製圖紙、統計工程量、進行各專業的計算、查詢相關設計資料等等,只不過隨著工具的不斷進步,達成這一目標的方法和得到的結果在不停的進步。而目前BIM與CAD究竟有多大的差異呢?

以目前最為廣泛應用的辦公軟件為例,WORD與EXCEL可能同樣都能夠打出來一張完全相同的表格,但WORD表格內的數據是靜態的,是鎖定的;而EXCEL卻大為不同,每一個表格內的數字背後可能是許多個數據經過一系列複雜的運算得來,當任意改動其中一個數字的時候,與之相關聯的所有數據都會隨之改動,牽一髮而動全身。還有個更直觀的比喻是:CAD像是在拍照片,而BIM卻是在拍核磁共振(MRI),可以從任意角度、位置對身體進行掃描,所有數據瞭然於顯示屏,清晰明瞭。

但目前大家提起BIM,總會立馬會想到Revit,想到將施工藍圖進行三維轉換(翻模),進而進行碰撞檢查,隨後就是不停的進行修改,彷彿BIM的作用如此而已,豈不知這乃是BIM冰山一角。Revit不是BIM的全部。能夠達到信息化目的的都是BIM的一部分,Bentley、Revit、Rhino、Dynamo……都能納入BIM.包括像國內自主研發的廣聯達、魯班、柏慕、天正等都是BIM的一環。BIM的參與方也絕不僅僅是設計:業主,勘察,設計,施工,預製加工商,設備供應商,物業管理,維修。一個工程項目裡所有的參與方,都能應用BIM,來優化自己的工作,提升自己的工作質量。也就是說,BIM是可能滲透到整合項目裡的每個參與者身上,通過提高每個參與者的效率,來現實提高工程項目的總效率。

時代仍要解決的問題

就目前來講,BIM時代的全面到來還有以下幾個突出需要攻克的問題:

1、硬件的欠缺,BIM所用軟件以及相應的計算機配置要遠遠高於傳統CAD,甚至需要建立大型的工作站和數據中心,但初期大手筆的投入在短期難以達到很好的經濟效益,勢必會有許多的反對聲。

2、上下游的軟件不成熟,目前CAD平臺開發出的軟件已經琳琅滿目,所有人都可以根據需要選擇自己想要的配套軟件,但BIM在相關設計、施工、管理、運維、協同等專業化應用匱乏,無法為應用推廣提供工具支持。從而沒有創造更多價值。

3、觀念的顛覆:正如前文所提到的BIM系統涉及的應用方是幾乎囊括了所有與建築相關的參與方,這樣也就要所有人的思想認識能夠統一到一起,做到有條不紊,總攬全局,任何一個環節的差錯都有可能造成連鎖反應。

微言及展望

產生升級,綠色環保是中國經濟發展的基調,BIM技術作為“智能建造”的支撐核心,將是國家發展需要,是社會迫切需求。從立法到標準,國家在未來將有持續性的支持。可以預見, BIM在將來呈現爆發式增長。隨著這方面成熟,BIM技術將替代CAD目前的地位。

總結而言:長江後浪推前浪,一代總比一代強!但時代的改變總伴隨著不適,BIM的時代正在趕來,正在進行中,各位從業者努力提高自我,迎接新時代的到來,也是國家發展所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