幕牆工程施工現場常見主要問題

幕牆工程常見主要問題


1.設計上存在的問題


(1)設計不到位,節點缺少必要的視圖,視圖交待不清,有些工程設計是處於邊設計、邊修改、邊施工,有些圖紙難於用於生產。使施工人員難於按圖施工。


(2)有的工程設計上沒有相關幕牆性能檢測要求;造成有的工程提供的型式試驗報告與工程實際不符或型式試驗報告超過期限(幕牆型式試驗報告有效期為三年;有的邊安裝邊檢測(按要求設計時應進行產品三項性能檢測,檢測合格並提供檢測報告後,方可進行生產安裝);有些測試樣件與現場安裝不完全相符(測試樣件應與加工、組裝、安裝現場相符)。由於沒有及時提供幕牆合格的試驗報告,就不能判斷幕牆為合格產品。


(3)埋件偏差大需進行調整時,預埋件調整處理設計文件不規範:有的補焊轉接板,有的採用膨脹螺栓或化學粘著錨固件(採用膨脹螺栓或化學粘著錨固件時要求應進行計算和拉拔力測試)。


(4)橫豎型材連接處設計鉚釘連接,有的工程採用2個鋁合金拉鉚釘連接,而按標準要求應採用2個以上螺栓或螺釘固定。


(5)鋼轉接件厚度不夠,有的工程設計上用δ5鋼板折彎(而標準要求,底板厚度≥8mm,轉接板厚度≥6mm)。


(6)有些工程設計採用現場打結構膠,這也不符合工程技術規範要求.硅酮結構膠應在工廠內打膠的規定。


(7)防雷系統要求幕牆自成防雷體系並與建築物防雷系統接通。有的工程設計防雷系統沒有自成體系。


2.材料問題


原材料的質量是影響產品質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工程質量的好壞,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原材料的好壞。因此必須在主要材料選材和材料進廠檢驗上加以嚴格控制。


(1)幕牆主要材料指型材、鋼材、玻璃、鋁板、石材、結構膠等。


(2)控制主要材料質量的方法。


① 選擇好主要材料的供貨商,進行供貨評審。對供貨商的生產能力、質量保證能力、供貨能力、價格水平、售後服務等進行評審,確定其是否為合格的供貨商。


② 對材料進行入庫檢驗和驗證,確保材料的質量。


(3)主要材料的檢驗驗證。


① 鋁合金型材(標準GB5237.1-2008--GB5237.6-2008)。


a.型材入庫時,應驗證合格證、材料的化學成份和力學性能證明、氟碳漆噴塗鍍膜層符合JG/T133-2000標準為AA15級三塗兩烤(型材平均膜厚40μm,最小膜厚34μm)。


b.進行外觀和尺寸抽查。


c.對主要受力型材進行化學成份和力學性能複驗。


② 硅酮結構膠、耐候膠。


a.驗證膠的質量證明文件、膠的牌號、批號和有效期。


b.25年質量保證年限證明書。


c.結構膠與相接觸材料的相容性、粘接力試驗報告(按工程試驗)。


d.膠的產地證明和商檢報告(進口膠)。


(4)目前行業中在材料入庫檢驗驗證上存在的問題。


① 入庫檢驗要求驗證材料質量證明文件。目前普遍存在材料質量證明文件提供不及時,嚴重滯後,使檢


驗人員無法判斷材料是否合格。


② 部分工程結構膠沒有提供其相容性、粘接力試驗報告就入庫。有的工程結構膠沒有做試驗,或先打膠後做試驗,可是在稍後提供的試驗報告中,卻要求先打底漆再注膠,這樣工程實際是沒有打底漆就注了膠,造成粘接力不牢,工程存在嚴重的質量問題。


③ 工地現場使用的五金件、螺栓、電焊條等輔助材料質量把關不嚴,有的沒有進行入庫檢驗,辦理入庫手續,因此也沒有質量記錄,特別是電焊條、受力的螺栓的質量入庫檢驗記錄不全,會造成嚴重的工程質量隱患。


④ 按標準要求,金屬材料和零附件除不鏽鋼外,鋼材應進行熱浸鍍鋅處理。實際上部分工程鋼型材、鋼轉接件沒有熱鍍鋅,有的採用冷鍍鋅,有的採用塗防鏽漆。


3.構件加工組裝的質量控制


(1)型材的下料要求(標準JGJ102-2003和JGJ133-2001)。


(2)目前加工組裝的主要問題。


① 複合鋁塑板加工折彎工序中折彎處產生裂紋或裂痕。產生問題的主要原因是:a.開槽的槽型和尺寸控制不符;b.拆彎時板材的跟進速度不合適;c.板材的折彎半徑太小。


② 純鋁板組件中的螺樁焊接的質量保證。


a.要確定其螺樁焊接拉力的檢測標準及檢驗方法。


b.如何保證質量:控制焊接參數;操作人員培訓上崗。


③ 預埋件的焊接質量問題。


平板或槽形預埋件中的鋼筋及T型件的焊接質量要進行焊縫的內在質量檢查並進行拉拔試驗(目前一般企業僅進行外觀質量檢查)。


④ 表面噴塗的質量:主要問題是批次之間的色差。


⑤ 現場的板塊加工(複合鋁塑板)加工沒有加工組裝工藝,也未進行技術交底,檢驗記錄不全。


(3)組裝工序的質量控制。


① 幕牆組件是幕牆的構成單元,它的質量直接影響幕牆的整體質量。


幕牆組件檢查主要是:板塊的幾何尺寸(形位偏差),外觀質量等。如:板塊組件的尺寸檢查框的長、寬尺寸偏差,接縫高低差,對角線差,拼縫間隙、組件平面度和表面的擦、劃傷等。


② 玻璃板塊的打膠。


a.打膠的主要工序:準備→表面淨化→打膠→固化→出廠。


b.準備:


組件準備;


膠的準備:檢查膠的牌號、批號、有效期;


根據相容性和粘接性報告要求,打膠前是否需要塗底漆;


打膠前進行膠的試驗(雙組份膠進行蝴蝶試驗、小樣剝離試驗、拉斷試驗。單組份膠僅進行小樣試驗)。


c.表面淨化:對與膠接觸的表面進行淨化,表面要求乾淨、乾燥、無汙染/貼雙面膠帶保護,保證打膠的寬度和厚度;貼保護膠帶,保護非打膠表面;根據試驗報告決定是否打底漆。


d.打膠:打膠環境條件:環境溫度宜15℃以上,30℃以下,在施工中經常為16~29℃之間。相對溼度不宜低於50%,清潔無塵 ;採用專用打膠機打膠(雙組份)或氣動打膠進行打膠(單組份),不宜採用手動打膠;膠的表面要求平滑、均勻、密實無鼓泡。


e.固化:初步固化時間均為7天(環境溫度宜25℃),完全固化時間約為14~21天(雙組份膠固化時間可以縮短)。


要求:初步固化可搬動,完全固化後才可上牆安裝;板塊出廠前要進行實物剝離試驗。


③ 目前玻璃板塊打膠存在問題。


a. 有的工程沒有做結構膠的相容性和粘接力試驗報告(或不能及時提供試驗報告),就進行打膠,當得到的試驗報告要求打底漆時,板塊已經打膠完畢,結果影響到結構膠的粘接力。


b.部分工程為了搶進度,結構膠未完全固化就運到工地安裝。


c.組裝廠的環境要求(淨化、溫溼度等)難以保證。


d.板塊打膠質量記錄不全,無法進行質量跟蹤。


4.安裝工序的質量問題


(1)預埋件的問題。


① 預埋件的埋設要求。


預埋件應在主體結構施工時埋設;埋件應牢固,位置準確;起防雷導通的預埋件要求預埋件鋼筋與主體結構的避雷主鋼筋有效連接。


② 目前預埋中存在的問題。


a.預埋件位置不準確,部份預埋件需要進行調整、加固(採用的方法通常為加鋼板,用穿透螺栓加以固定。若採用膨脹螺栓或化學粘著錨栓,要進行拉拔力試驗)。


b.預埋件嵌入牆體時,應採用加墊轉接板的方法與牆面找平。特別是採用槽形預埋件時,部份工程轉接板與原來預埋件留有很大間隙。


c.有的工程沒有進行預埋件埋設,或部分牆面預埋件採用膨脹螺栓或化學粘著錨栓時,沒有進行計算和拉撥力試驗(最好使膨脹螺栓或化學粘著錨栓受剪力狀態)。


d. 採用平板預埋件時,受力鋼筋種類、直徑、數量、長度不符合規範要求,預埋件埋設不牢固。


(2)轉接件(幕牆與主體)連接。


① 標準要求固定支座與預埋件不得點焊,焊縫高度和長度必須滿足設計要求,固定支座與主柱有兩個以上螺栓固定。


② 安裝中存在的問題。


a.在大部分圖紙上都沒有標明焊縫的高度和長度,使現場施工和檢驗沒有依據。


b.支座與立柱固定的螺栓大都採用M12不鏽鋼長螺桿,但墊片仍是普通墊片,此處應加大鋼墊片40×40×4mm。


c.螺栓偏離立柱中心(形心)太多,應該加大轉接板高度方向尺寸,以使螺栓接近立柱中心。


d.螺釘尾部低於螺母端面,使螺紋旋入長度不夠(按標準螺釘尾端應高出螺母2-3螺紋扣。


(3)橫樑和立柱的連接


① 技術要求:


a.接觸面有伸縮縫並加減震墊。


b.連接處採用二個螺釘或螺栓固定。


② 存在的問題:部份工程採用二個拉鉚釘固定,不符合要求。


(4)幕牆的密封處理。幕牆的防水密封主要問題:


① 按要求密封膠厚度應控制在3.5mm以上,4.5mm以下,表面光滑、平整。密封膠厚度太薄對保證密封質量和防雨水滲漏不利,但也不能太厚,當膠受到拉力時容易拉斷,使密封和防滲漏失效。


② 密封膠的厚度沒有很好控制,厚薄不均、有鼓泡、不光滑。有的工程為趕進度,採用夜間施工,無法保證密封膠質量。


(5)防雷系統問題。


要求立柱與立柱、立柱與橫樑、立柱與轉接件之間採用導線跨接,以形成防雷體系,此體系與大樓的防雷系統相連通。有的工程幕牆防雷沒有自行完整的防雷體系,有的工程導線採用鋁質抽釘固定,連接不牢,應採用螺釘固定。


5.成品保護問題


(1)運輸中型材、板塊發生變形,磨損,螺釘脫落等等。


(2)工地的型材汙染嚴重。


6.工程質量保證資料的問題


(1)幕牆工程資料是整個工程建設項目檔案資料的重要部分,是反映工程質量的重要依據,是幕牆工程從設計、加工組裝、施工安裝全過程的真實記錄,也是日後幕牆維修、擴建、改造和更新的重要參考資料。


幕牆工程竣工驗收首先驗收工程質量保證資料,資料不完整、不齊全,就不能進行工程交付。


2)幕牆工程保證資料的內容(標準JGJ102-2003)


① 設計文件。


② 材料質量證明文件。


③ 檢驗記錄。


④ 幕牆組件的出廠合格證。


⑤ 幕牆產品物理耐用年限質量證書(10年)。


(3)目前在幕牆工程質量保證資料存在的問題。


① 質量保證資料不完整,不齊全,無法形成完整的竣工資料進行工程交付。


② 質量保證資料不真實。有的質量資料沒有很好保存、歸檔,造成資料丟失;有的沒有作質量記錄,工程交付時才補的記錄,而造成質量資料不真實,也資料前後出現不一致不協調。


③ 有的工程保證資料不是提供資料原件,外文資料應譯成中文。按要求:質量保證資料應該是原件,若不能提供時,應在複印件中註明:原始資料存在何處,並在複印件上簽字(提供複印件的單位及責任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