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國畫改良容易在人物畫上找到突破口?

千千千里馬


中國畫改良容易在人物畫上找到突破口,那是因為受到歐洲文藝復興西方藝術大師由於人體畫而一舉成名的影響,導致中國那些藝術家的自尊心、好強心被激發,而主動去尋求突破口;

還有一方面原因就是,人體藝術讓千百年來的封建人文思想像江河一樣突然決堤,創作思想變得更加自由,從而人物作品也顯得更加傳神,這可以歸結於是人性慾望的驅動,所以中國畫的改良重心會是人物畫,也容易在人物畫上尋得突破口便是這樣。




詩夜城主


中國畫有改良嗎?中國畫需要改良嗎?網絡朋友淨喜歡在網絡上瞎嚷嚷、淨喜歡睜眼說瞎話。最近在網絡上常見的西方畫實際上與中國傳統文化格格不入、儘管一些“磚家”們極力鼓吹西方畫、西方文化依然衝擊不了中國傳統文化。不信的話、放下你手中的手機、到各城市鄉鎮走走看看、到各家各戶走走看看、看看中國畫改良了沒有?

中國人酷愛中國傳統文化、中國人酷愛中國畫。無論是中國的古風古韻、無論是中國的現代風韻、中國人只喜歡中國畫、一些“磚家”們再怎麼對西方畫搖旗吶喊也是白搭、中國人最喜歡的依然是中國畫。











跟進2020


如果從中國美術史發展的脈絡來看待這個問題的話,就不難理解這100餘年來中國人物畫為什麼會發展得如此迅猛,並且取得了相當高的成就。

中國人物畫雖然起步很早,在距離現在約3700多年前的商周時期就出現了壁畫,從壁畫中就能看到人物畫的雛形。壁畫基本上描繪的是中國上古時代的大神,如鴻鈞老祖、伏羲、盤古、神農、女媧等,他們往往具有人的形象。畫法洗練飄逸,具備一定的藝術價值。

女媧造人

但比起人物畫,中國山水畫和花鳥畫的雛形出現得更早。山水畫和花鳥畫在距今約5000年的新石器時代末期就已經出現,是原始人描摹大自然和美化生活的產物。原始人為了裝飾陶罐、陶盆等器皿,把山川,湖海,魚蟲,樹木,飛禽走獸等東西畫在器皿上,燒製出來後,具有較好的裝飾效果。

何家英工筆人物《霓裳》

我國文化史上,對大自然十分敬畏,一直把個體的人看作是大自然的組成部分,因此,觀照大自然要比觀照人類自身的情況多得多。表現在藝術上,就是畫家大多喜歡描繪美麗而豐富的大自然,即使在畫中出現人,人也是作為大自然的配景來出現的。這也導致了山水畫和花鳥畫一直髮展得比較迅速,人物畫發展得相當緩慢。

敦煌飛天仙女筆畫

到宋元時期,山水畫和花鳥畫已經發展得相當成熟,宋元時期留名的繪畫大師,基本上都是畫山水畫或花鳥畫的,如張擇端、郭熙、宋徽宗、王希孟、李唐、劉松年、夏圭、黃公望、趙孟頫、王蒙、倪瓚、蘇軾等人,把山水畫和花鳥畫在那時就已經推向了高峰。這情形跟歐陽詢、顏真卿、褚遂良、柳公權等人把楷書在唐代推向高峰的道理一樣。

半坡彩陶

可以說,這些大師依靠聰明才智,把山水畫和花鳥畫能創造出來的畫法都用上了,僅僅山水畫的皴法,如披麻皴、捲雲皴、雨點皴、大斧劈皴、小斧劈皴、牛毛皴、魚鱗皴、錘頭皴等等,就有幾十種,相當豐富和完善,後人只需按照這種既定的技法程式來認真畫,就完全可以畫出好畫。

何家英工筆人物

相對來說,這時期的人物畫發展很緩慢,幾乎沒什麼變化和發展。從另一個角度講,就是人物畫還有許多畫法有待探索,在技法上還有不少創新空間,這就給後人進行改造和創新留下了機會。

直到清末民初,中國人物畫的發展真正迎來了真正的轉機。那個促成轉機的標誌性人物無疑是徐悲鴻。

李世南寫意人物《石魯像》

大家都知道,中國畫向來以寫意為主,尤其人物畫,在造型上是一種平面構成形式,不主動追求立體感和陰影效果,對形象的準確性也不是要求高,只要畫出的人,感覺到像就可以了。正如同時期的齊白石總結的那樣:中國畫貴在似與不似之間。

徐悲鴻早年在歐洲留學8年,學得了紮實的油畫功底,他看到了油畫那些突出特徵,如,有雕塑般的立體感,有結構嚴謹的造型,有豐富絢爛的色彩,有亮暗分明的光影效果。既然油畫人物可以這樣畫,為什麼國畫人物不可以這麼畫呢?

徐悲鴻人體素描

於是,以徐悲鴻為首的一批留洋畫家,以中西合璧的方式,對中國人物畫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這也是中國人物畫第一次面臨這麼徹底的改造。經過幾十年的探索,中國人物畫取得了比較大的突破,跟之前所有朝代的畫風截然不同。

徐悲鴻·人體

用今天的眼光看,100餘年前的那場人物畫改造,有其積極的意義,為中國畫的探索提供了一個方向。時至今日,隨著中國畫家對個體生命意識的重新審視,越來越多的人走向了人物畫的創作,可以說,當代是中國人物畫大力發展的一個時代。


鴻鵠迎罡


傳統中國畫人物是一個短板,包括一些大師之作,千人一面,彎腰曲背,到了當代,這個現象有所改進,但人物拿捏不準,五官雷同是中國畫的通病,這與西畫從骨骼學習不無關係。中西文化的交流和交融,讓我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改良或改革是題中應有之義。中國畫的人物不像山水,花鳥草蟲已經相當成熟,畫家得心應手,另外,傳統中國畫以線條為主的技法塑造人物,稍嫌單薄,畫出的人物不那麼豐滿靈秀,中國畫人物力戒孤芳自賞,抱殘守缺。當然改良不是簡單的拿來主義,用光線和明暗去解決,這需要中國畫家去探索和創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