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人真誠能在這個社會上立足嗎?為什麼?

有一顆積極向上的心


誠實守信,就是遵守諾言、不虛偽欺詐。“言必信,行必果”、“一言既出,駟馬難追”這些流傳了千百年的古話,都形象地表達了中華民族誠實守信!中國有句古話:“吃虧就是佔便宜”這被人們奉為金玉良言,人生沒有永遠的佔便宜,也沒有永遠的吃虧,如果你佔了一時的便宜,最後得到的可能是永遠的吃虧,相反,如果你為了自己的信譽吃了一點虧,你可能因此而得到更大的收益。

  一個人有沒有誠信,只要看他能不能實現自己許下的承諾。一個人能輕易許下承諾的人未必就是有誠信者,因為通常這些人在承諾之前時是沒有經過周全考慮的;而每個誠信的人必定是在慎重考慮過自己能力所及之後才會許下承諾,因為對於有著一言九鼎,一諾千金的誠信者來說,一次失約、一次遲到都是不誠信的表現。

  信譽的基礎是尊重客觀事實。實事求是地表達事物的本來面目,是誠實守信的出發點。為人處事,與人交往,要講究譽,“誠”就是誠實無欺、誠實做人、誠實做事,實事求是;“信”即有信用、講信譽、守信義、不虛假,恪守信用落實到具體行動上,即表現為一種積極負責的態度。不要輕易許諾:承諾是一件嚴肅的事情。

  與人相交往,自己首先要保持誠信。然而,正常的、和諧的人際關係的維持則需要雙方或多方都講誠信。信字還包含同心相知、彼此信任的意思。如果雙方當面說一套,背後搞另一套,友好的關係不可能得到維持,兩人更不能成為朋友。彼此以誠信相待,不因偶然事件而動搖,不因時光流逝而褪色,才算得上是真正的誠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