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賦能金融尚處初期 專家稱應加強政府引導

中新網上海9月19日電 (汪青)人工智能在金融領域的應用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中。然而,應用過程也暴露出原生性創新不足的問題。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會長李東榮在2018年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指出,比如數據開放共享不充分,以及個人信息保護體系不完善等短板。總體而言,不論在中國還是在世界其他國家,人工智能本身還處在不斷髮展演進的過程中,其在金融領域的應用尚處於相對初級的階段。

近年來,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等新興科技在全球掀起了一場智慧革命,不僅被各國科技公司競相追捧,也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話題。2017年,人工智能也被首次寫入中國政府工作報告中,這意味著人工智能發展正式上升到國家戰略。

當前,人工智能的三大要素主要包括算法、算力和數據。而這正為中國人工智能快速發展提供可能性。

“AI不僅僅是計算機科學,更多是數學、統計學、經濟學。而中國在數學方面和統計學方面一直都做得非常好,要堅持下去。”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教授MichaelI.Jordan(邁克爾·歐文·喬丹)在上述會議上表示。

就中國而言,憑藉全社會豐富的數據資源,巨大的應用需求,以及加速積累的技術能力,人工智能在金融領域的應用規模和發展速度已位居全球前列。但是仍然存在原生性創新不足,數據開放共享不充分,個人信息保護體系不完善等短板。

對此,李東榮認為,在推進人工智能在金融領域應用和發展時,需要堅持服務實體經濟、切實加強風險防控、有效夯實基礎設施、持續完善標準規範、做好金融消費者保護。

“人工智能的目的與價值,是把大數據加工成智慧數據,為經濟發展提供新能源,為科技創新提供新依據,為管理決策提供新信息。”普林斯頓大學教授範劍青指出,當前中國大數據徵信的挑戰是體量較大,貸款較難。其原因主要是由於分佈比較零散,業務不規模,盈利不明朗,信用比較難構建。基於此,除市場引導之外,政府對人工智能、大數據、金融科技等新興產業的積極引導也顯得非常重要。

談及人工智能在金融領域的實踐應用,範劍青認為,金融最基本的作用把投資者的錢投放到生產的地方去,生產的地方錢又安全送回到投資者,實現該過程的載體是金融市場,而智慧數據則可以提高信息效率。

“我們作為分析師或者作為整個市場和社會,很可惜的是我們沒有擁有所有的數據,每個人只是擁有一小部分,數據共享變成是金融市場,提高金融效率的很重要的方面,數據擁有者對數據貢獻和交流的意願比較低,數據孤島現象經常出現,監管也難以開展。有些金融機構和監管部門,有數據不能用,有數據不會用,有數據不敢用,這樣的情況也經常發生。”範劍青認為,怎麼樣構造一個機制,使得大家能夠達到數據共享,這顯然應該是提高信息效率的一個很重要的方面。(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