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每月有幾千的退休金,如何理財比較好?

陳皮


退休金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安全,所以我們主要選擇安全的理財方式,比如存款、國債等等,每年可以獲得5%左右的收益,同時小額資金投資指數基金產品,堅持幾年,等到時機成熟賣出,獲取高額收益。

第一,穩健理財,安全可靠。

定期存款。定期存款大家最為熟悉,也是接受度最高的理財產品。定期理財從字面意思也可以獲得一個定期的概念,至少三個月起存。由於其最為傳統的理財方式,受眾多,群雄基礎好,利率也是墊底的。一年期2%左右,兩年期2.5%,三年期3%左右,少部分銀行三年期可以達到3.5%的水平。但是由於理財本金不是一大筆,每月可能只有3000元左右,可以採用每月定存的模式。

民營銀行存款。民營銀行存款是相對一般存款來說的,同樣是存款產品之所以把它單出來說主要考慮它收益高、期限靈活、辦理方便的特點。民營銀行存款與一般存款一樣都受到存款保險保障。其利率水平為一年期4%以上,三年期5%,五年期達到5.5%左右的水平,並且可以提前部分支取、靠檔計息等功能。購買民營銀行存款需要通過第三方理財平臺比如京東金融、小米金融等等。

貨幣基金。貨幣基金的收益率比較低,唯一特點就是靈活性高,可以隨時存取。目前餘額寶收益率在2.3%左右,走稍好一些的貨幣基金也不會超過3%的水平。我建議可以每月將剩下的錢暫時放入貨幣基金,等到湊齊一定金額再選擇其他方式。

第二,指數基金,博取高收益。

之所以推薦指數基金這樣一個風險產品,主要考慮到本金是每月有剩餘適合設定一個定投指數基金的計劃。指數基金以股票指數內的產品為投資標的,比一般的基金靠譜很多,因為能進指數的都是優秀的公司。比如每月可以拿出1000元定投指數基金,從長期來看確實可以獲得成本比較低的籌碼,然後等待籌碼價值增值,賣出即可。說起來比較抽象,我們以滬深300指數為例,如果去年的今天你投資了這個基金,現在已經盈利20%的水平。如果採用定投的方式每個月都買入但是價格肯定不一樣有高有低平均下來不是最低的價格但是也不是最高的價格,比如我們的成本是一個平均價格,那我們獲利10%。

我認為對於退休人員來說這個模式是最優模式,即可以穩定獲得利息,又可以通過基金等待牛市到來獲利。


談財論道


父母每月有幾千的退休金,如何理財比較好?

對於題主的這個問題,也就是你提到父母退休金,按照題主講到的這個點,你父母年齡應該是在55歲以上,對於上了一定年紀的老人家來講,最好的理財方式是以保障本金,其次再利用閒置資金增值,增加收益。

那麼,父母每個月有幾千塊錢的退休金,怎麼理財比較好?


一、首要以保障資金安全作為出發點

對於手上有一些積蓄的老人家,他們攢下一些錢不容易,如果說,時不時會從鄰居們的口中聽說哪個理財產品不錯,門檻低,收益高,他們想跟但是又會很焦慮,這一現象表明,老人家手上有閒錢時,處境很被動,但又害怕被騙虧錢。因此對老人家來講,他們會認為最可靠的理財方式就是把錢存在銀行生利息。

老人理財應該以穩健投資為主,比如銀行的定期存款,門檻低只要50元起,或一些低風險類的理財,比如貨幣基金,雖然收益不怎麼高,但是風險低,也是一種不錯的增值理財方式,本金保障是投資首要考慮目的。

二、其次在穩健的前提下,再尋找可提高收益其它理財產品

如果退休金攢積到有一定的數量之後,也可以選擇一些回報率稍微較高的產品,比如年化收益可以實現年化4%以上的理財產品,如定期理財,民營銀行智能儲蓄存款,國債等,這些產品收益相對比較穩定,比如智能存款是保本保息產品,一年期存款利率最高的可達5%,起購門檻只要50元起。

還有年化收益6%以上的,如中低風險的債券型基金,不保本類的浮動收益理財產品,短期具有一定的波動,適合持有時間3個月以上的投資者選擇,長線持有回報率還是不錯的,特別是在股市行情不好的時候,債券受影響比較小,或反方向走。

綜上所述

如果以我個人的出發點來講,首先要考慮父母對這筆錢的用途l,然後結合資金流動需求與回報率進行配置,即要做到不要讓父母太過於擔心,這筆錢買了理財產品會不會虧的前提,讓錢增值有穩定的回報率。


謎桔


朋友們好,明確回覆:父母退休每月有幾千元退休金,低風險,保本理財,比較好。這是由多種因素所決定的。


首先,來分析,父母退休金理財的特點:

1,低風險。到了退休年齡大,退休金相對固定,一旦出現損失很難彌補,因此在理財時要把安全性,放在重要的位置。

2,要考慮多種需求。例如,臨時應急用錢的需求,日常開支的需求,健康娛樂的需求等等。

小結:父母每月有幾千元退休金,投資理財,以穩為主,保障流動性,靈活性。

其次,來分享,非常適合,退休金理財的產品:

1,電子式儲蓄國債。按年付利息,國家信譽保障,銀行代理銷售購買諮詢便捷,還可以自行網上手機購買。一百元起購,票面利率三年4%,五年更是高達4.27%。低門檻,安全,高息。


2,大額存款。保本保息,剛性兌付,又有存款保險的,額外最高50萬元保障。前門檻已經降到20萬。三年利率可以達到4.125%。特別是按月付息的大額存單,更便於安排日常開支,相當於多了一份“退休金”,好。


3,銀行智能存款。可以隨時諮詢,按實際連續存期,靠檔計算利息。既方便退休老人,消費支付,又可作為應急資金。

小結:這些理財產品,非常適合退休金理財。

最後,來做總結分析:

父母每個月有幾千元退休金,投資理財,兩個字:要穩。

友情提示:退休金理財存款,組合起來能夠滿足更多需求,並且分散風險。同時,儘量做好備忘記錄,更有利於投資理財,資金安全。


理財迦


[馬哥同學]觀點:退休老人理財目的是本金安全第一。在確保本金安全的前提下才去理財,不能去冒險投資存在風險高的理財產品,因為理財一旦虧掉本金了,就沒錢養老了。所以建議老年人理財,首先一點就是不能追求高收益,細水長流就可以了,因為高收益總會是有高風險對應的,千萬不要輕信別人吹噓的什麼產品收益有多高,購買後能獲取高額回報的謊言,因為這也許就會掉入非法理財的陷阱之中,一定要選擇安全、正規、低風險的方式來管理自己的錢財。

考慮以下購買理財產品的方案:

  • 一是選擇存錢到銀行,留出一部份平時急需的錢款存活期(收益率很低,只有0.3%左右),或者是放在活期類的理財,如餘額寶(2.30左右),零錢通(2.66%左右),零錢寶(3.45%-4.55%左右)等網絡理財,利息天天到賬看得見,風險性又非常低,流通非常強,隨用隨取,非常方便。剰下大部分錢款存三年定期,收益率在3.5%左右。

  • 二是購買一部份國債,國債是以國家信用為擔保發行的債券,安全性極高,現在三年期的儲蓄國債利率為4%左右,比銀行定期還高,國債不可以按年取息,除了急用資金放活期理財外,其他的資金拿來購買國債,一年到期後再這樣循環購買,通過這樣操作每年可以獲得4%的利息收入。

  • 三是存大額存單,因為大額存單的利息比三年期的定期存款還要高,三年期大額存單可以達到4.18%收益率,大額存單是20萬起存,如果資金量充足,可以通過這個方式來理財。對於資金充足的退休老人存大額存單是首選方式。

另外老年人理財還要關注理財產品的流動性,就是說急需資金在需要的時候能隨時取出來,不能全部存定期,要分散投資,否則一旦用錢時只能按活期利率結算提前取款的話,定期存款資金的收益率就會變得很低了。

結語:退休老人手中的現金理財是追求安全,不需要跑贏通脹率。只要通過注重考慮理財流動性功能,採取以上三種理財方式,退休老人就可以穩妥的管理好自己的錢財,不用太擔心資產縮水,合理的配置和規劃生活開支,晚年的生活必定過得愉快、開心。


馬哥同學


路人蟻:聊社保,侃商保,說財經,多多關照我的頭條哦

1 父母每月退休金幾千塊。如果沒有其他儲蓄的情況下,這筆錢除了解決基本的退休生活保障外,剩餘也不多,小額閒餘資金理財,特別是老人理財來說,本金保障,存取靈活才是關鍵,收益是第二的位置。老人的有退休金養老,但也要做好基礎的健康保障,培訓基本的醫療和意外保險,加入老人的大病互助社群,配置一個老人防癌險,全面做好健康保障,然後才是理財規劃

2幾千的退休金,解決基本養老花費,剩下的資金每月也是千元的範疇,那麼可以選擇的理財產品,首先是國債,國債也是老一輩比較喜歡的理財選擇,國家信用背書,千元就可以投資,門檻低,本金安全有保障,5年期國債現在的利息也在4%以上。第二個選擇是銀行的定期存款,門檻低,本金保障,利息固定,3年期定存利息4%以上。靈活性高,週轉方便,或者買入準存款屬性的貨幣基金,週轉也是靈活,本金保障,但是現在收益方面偏低2%左右,最後的選擇是長期理財,比如做基金定投,每月剩餘的小資金,定時定量買入一個基金產品,等待時間換空間的週期性回報,規劃一個2-3年的定投計劃,可以實現強制儲蓄和抵抗通脹。獲取較高的長期理財回報。

對於退休父母來說,賺錢和理財收益不是關鍵,身體健康,做好保障規劃才是關鍵


路人蟻


如果你讓你父母去理財,到最後連養老錢都沒有了。梁宏達說理財是富人對窮人的第二次掠奪。所以窮人不要去理財,還是老老實實存銀行存款,保值了才能增值。


用戶8504628967274


現在都怎麼了,理財這個詞時髦?動不動都是理財,什麼錢都去理財。父母幾千塊退休金,除去日常消費,還能剩幾個錢,還理財存個定期存款就行了。


用戶9550615833006


父母每月數千元的退休金,如果進行理財,應當以穩健、安全為主要考慮因素,在此基礎上適當增值。

一、父母的退休金是主要是用於父母退休後生活的。

父母退休後,大多不能獲得退休金以外的收入了,退休金就成了他們日常生活的保障。當然,若退休金不足,估計就要動用積蓄、向兒女伸手,或者再謀其他收入了。

若在保障日常的生活、學習、玩樂、醫療(不是大病)後,退休金仍有餘,可以考慮進行保本的理財。

二、理財以保本為主,適當增值

老人家的退休金應該以穩為主,不宜激進,切忌風險高的理財,如投資P2P理財、民間理財等。而且,父母退休後,隨著年齡增長,動作不如以前敏捷,記憶力減退,身體也逐漸變弱,不太適合複雜的投資或理財了。

在此基礎上,建議可以選擇銀行定期、國債、貨幣基金以及銀行理財產品。這些餘錢要做好分配,比如存多少時間,每筆的款項期間,要考慮不時之需。

三、不建議退休人員購買人身保險

父母退休後,已接近或超過被保險人人的年齡了。無論是人身壽險,還是意外險,一般被保險人的年齡超過70週歲就被保險公司拒了。一是投保風險大,保險公司不給保,二是即使能投保,個人交的保費要超過保額了。

舉個例子:人身險公司有個生命週期表,人身險在保險金額相同的情況下,不同年齡段的保費是不一樣的,基本上是隨著年齡增長的。某款人身保險產品,同樣的10萬元保險金額,10年期限繳納保費。一個30歲的人,每年交5000元。而一個50歲的人,可能每年需要交10000多元,連續交10年後,繳費總額超過保險金額了。

買人身險的保險要趁早,越早買保費越便宜,得到的保障期間更長。

四、不建議兒女代退休父母理財

如果兒女拿著父母的這些養老錢,不如父母自己拿著方便。父母自己拿錢使用起來方便些,不用看兒女臉色。何況,許多成家的子女不但不給父母養老錢,而且還覬覦父母的養老金。甚至啃老,還有可怕的巨嬰。

五、多陪伴父母,多和父母交流

父母退休後的生活,需要兒女的陪伴和交流,享受天倫之樂,安度晚年。如果兒女不常陪伴父母,或和父母較少溝通。父母,可能今天參加個講座,購買了保健品;明天又參加個活動,認了個乾兒子或幹閨女......

總而言之,父母的退休金應該保障安享晚年生活、預防不時之需為主,理財“穩”字當頭,保本為根本。


東嶺財經


你好,我是菲菲七!

關於你的問題,我的看法如下:

父母每月幾千的退休金,扣除日常開銷後,剩餘的錢,可以這樣安排:

1、留夠1到2年父母的開支入貨幣基金,貨幣基金存取方便,很適合把應急資金放在裡面。

由於父母年老了,所以多留一點應急資金是很必要的,這部分資金就不要想賺多少錢了,能有賺就不錯了,這部分錢主要是為了急需用錢的時候準備的。


你如果不這樣做的話,一旦需要用錢,很可能會虧著把投資產品賣掉,很不划算。

2.多餘的錢,才能考慮到理財投資。

既然是理財投資那麼我們的目的就是為了增值,這個增值是不光是跑贏通貨膨脹,還能有剩餘的。

那麼這時,就很有必要進行資產配置的投資方式。

因為這種方式是非常適合普通人的,考慮到二老年齡的關係,承擔風險的能力較弱,所以建議配置百分之七十的債券基金和百分之三十的股票基金。

想要跑贏通貨膨脹,股票基金的最低比例不能低於百分之三十,否則這很難達到目標。

其他理財產品我沒有推薦也是因為跑不贏通貨膨脹而且長期看風險也不低。


剩下的事情就是怎麼選擇適合的債券基金和股票基金了。

只要是時間久規模大的債券基金就行,這個收益差別不是很大,我國的長期債券平均年化收益率在百分之六左右,即使是債券基金也很難跑贏通貨膨脹,最好的時候也就持平。

股票基金最好選擇寬基指數基金,可以考慮紅利指數、上證指數、中證500等,當然了指數基金可以自由組合,這個怎麼組合全在你自己,可以參考下我之前寫的5篇關於指數基金的文章。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助到你!


菲菲七


在理財之前先想清楚這幾個問題:

1、父母每月的開銷留出來沒有?

2、父母年事已高,萬一生病住院,有沒有保險或者應急準備?

3、這筆錢打算投資多少年?(或者是這筆錢著不著急用)

4、預期收益率是多少?

5、能承受的波動範圍是多少?

理財前的準備

首先,鑑於是父母的退休金,所以要把日常開銷留出來,而且還要再留一部分錢以備不時之需,比如生病開藥、人情往來等,這部分錢放入活期賬戶,或者餘額寶就好。

第二,保險準備。除了社保,最好再給父母買一份商業保險,醫療險或重疾險,應對疾病風險。

怎麼理財

做好以上兩點,我們才能專心談理財。

結合題主的實際情況,我推薦的理財方式是基金定投或者指數定投。定投的標的是滬深300指數基金。

原因如下:

1、每月有幾千元的現金流,資金量雖然不大,但穩定,符合指數定投的策略;

2、留出日常開銷和應急的錢後,這部分錢不著急用,不用擔心指數短期下挫帶來的心裡不安;

3、目前指數正處於低位,適合定投;

4、定投是最適合普通散戶的投資方式,長遠看絕大多數散戶都跑不贏指數。

如何定投

定投需要的是執行力,到了定投日期無腦買入。

如果資金量比較大,可以每週定投或者每半個月定投一次,比如每週三,或每月1號和15號定投,記住是每次買入的金額相同,不是買入的數量相同。

如果資金量比較小,可以每月定投一次,比如每月25號買入2000元。

最後,定投的精華是低位播種,高位收貨,所以要記住:

1、到了定投日期無腦買入,不要看到跌了或漲了就不敢買了;

2、定投就像種地,埋下種子不可能立馬就長出苗。


如果有沒說清楚的地方,或者有不同意見,歡迎留言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