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蘇慧倫的《面面》,她不只顏值能打,音樂品味也依然

聽蘇慧倫的《面面》,她不只顏值能打,音樂品味也依然

蘇慧倫當真是個神奇的存在!

90 年代的“怪潮玉女”是她,最早翻唱 K-Pop 並掀起華語市場第一波“韓流入侵”的是她,兒時我們仰望的偶像是她,青春期寄放心事在文青風格音樂中的歌唱者主角是她,到現在,出道時間近乎快要和三石我年紀相近的也是她。

聽蘇慧倫的《面面》,她不只顏值能打,音樂品味也依然

聽著現在的蘇慧倫,她的新專輯《面面》帶出一點點同齡人般的文字口吻與音樂氣氛,仔細一算,蘇慧倫居然都有快十三年沒發專輯了。

可是陪著她這一路走過來,從 2007 的《左撇子·旋轉門》到現如今的《面面》,熟悉的音樂感撲面而來,你又並不覺得時間如梭,我們也許不再是當初的我們,可,蘇慧倫還是蘇慧倫。

就連二十四年前伍佰的《Last Dance》都最近重又被翻紅上頭,與《Last Dance》同年面世的蘇慧倫的《被動》卻仍在時時陪伴著很多個 80 後,是 KTV 的必唱金曲,從未塵封,從未過時,不像是老歌,流暢的線上旋律感,好過很多正當紅的流行歌曲太多太多。

又如是說,這些年說唱音樂在年輕人當中大行其道,可三石我最早上映的純正說唱歌,是收錄在《鴨子》專輯中,蘇慧倫和任賢齊、羅百吉合唱的《OK? OK! 》

聽蘇慧倫的《面面》,她不只顏值能打,音樂品味也依然

當新專輯定名為《面面》,蘇慧倫希望藉著她最熟悉的流行音樂,展示她生活中的十個情緒切面,我們當這是蘇慧倫這十三年來的一張音樂作品,是她音樂路上的一個結點;

而再往前回看她過往的十五張專輯,《面面》的“精選”式表達,或許也似足蘇慧倫出道這三十年來的的一次自我總結,靜心沉澱,再悉心輸出。

她不急於把這當做是她音樂上再出發的全新起點,我們也就像是邂逅了一位音樂上的摯友,大家好好地,靜靜地,坐下來聽聽歌,聊聊天,就好。

伴隨著《面面》的發行,滾石唱片官宣了要復刻《戀戀真言》黑膠和 CD 的消息。

我不知比我更早 Get 到蘇慧倫迷人之處的歌迷,最愛 Tarcy 是哪一張大碟;但對於曾有點害羞,不善與人群狂歡的我而言,《戀戀真言》就是我最喜歡的 Tarcy 的專輯。

少年時沉浸在《戀戀真言》每一首歌的旋律和歌詞中,那張唱片可播放的 41 分鐘,就是三石我一個人的 41 分狂歡。

所以當半個月之前 HUSH 創作的《安和》曝光時,熟悉的 Brit-Pop 迷幻感一下子就像把我拉回到了十八年前《Final Home》的氛圍當中,思緒隨著蘇慧倫的歌聲從 London 的搖滾樂現場,再到 Manchester 的球場,而後到現在臺北的操場 —— 儘管去過“操場”的人知道,那不過是一家很 Local 的酒吧,是在地好友會去聚的地方。

聽蘇慧倫的《面面》,她不只顏值能打,音樂品味也依然

如《安和》這樣,令蘇慧倫和新的創作人碰撞出新火花又帶著 Tarcy 自有音樂氣息的歌,貫串著整張專輯。

《面面》不同於其他多年不唱的歌手重又回來發一張唱片,而後被歌迷暗戳“新不如舊”的局面;《面面》的整體質感,完美延續了蘇慧倫這一路走來的音樂質量,更延續了蘇慧倫從少女到如今少婦身份及整個心態的自然過渡。



《真面目》是最能代表這張唱片的一首歌,葛大為的詞隨便採擷下來都是金句:

電臺裡 全是陌生的歌曲

當我和歲月短兵相接 回顧還是該往前

平凡不只 習慣素顏 是斷舍離都實踐一遍

……等等等等

這些字句之於蘇慧倫或是葛大為,亦或是聽蘇慧倫這麼多年的絕大多數聽者而言,都帶上了一層看連續劇般的濾鏡,對照蘇慧倫也對標自己在年歲裡留下的成長痕跡,像是被蘇慧倫和她的歌映射出了自己的真面目,真實到戳痛人心。

《真面目》講了什麼?

用內地很多人愛講的一個比喻,這首歌在講“活明白”這件事,“活明白”三個字說來容易,做起來太難,代換成流行歌曲之後,能不顯得像喊口號,而是流露出表達的真切感,這更難上加難。

可是蘇慧倫和她的《真面目》就是做到認真講清楚了“活明白”這件事,並且不令人產生排斥感。

然好的歌者,並不只展示她一面的音樂表達。《面面》當中蘇慧倫以自我氣場,帶動不少線上音樂人都為她而更深深挖掘她不同面貌的影響力,不容小覷。

和魏如萱合唱的《氣溫 37 度的遐想》輕盈地恰到好處,兩個母親重回少女時代對戀愛的幻想不顯得輕浮和幼稚,而是一種熟女能熟練操控自我情感流動向的坦蕩與自如;與 YELLOW 黃宣合作的《遠行》,音樂之中當真就奏出了一幅揹包客的畫面;

兩首搖滾味的歌《為你變成他》和《與生俱來的黑》是蘇慧倫展現出了難得的“失控感”,這種失控並非指她在音樂裡不能自已的演繹,而是她超乎以往的非理性面,輔助到專輯概念更多元的呈現。

聽蘇慧倫的《面面》,她不只顏值能打,音樂品味也依然

表人性“恐慌面”的《量力而為》出自艾怡良的詞曲,不安與自省全程交織著,感性地表達著、也理性地總結著,給人似乎能聽到如同曾經破敗不堪的自己,敢於挑戰又不敢全然面對的矛盾感,看到艾怡良想嫁但恐婚的創作動機,便懂了這首歌的內核與初衷。

如果不會變 永恆多無味 ”的詞很有玩味性,因為多變與有悔,人生一直前行才充滿了未知的吸引力和令人產生恐慌的那一面,聽到《量力而為》,我甚至腦海裡浮現出電影《一代宗師》中宮二對著葉問說“人生如果無悔,那該多無趣啊”的對白。

所以每個看似變得富有的現在或以後,無不是時間和空間交錯衝撞下的有味日常,怕,也要面對,不怕,可能別有收穫。

黃韻玲編曲並製作的 Ending 曲目《你會想念我嗎》很知性,蘇慧倫如自敘般的語氣唱著,如同對歌手身份以外的自己講話,也像是對歌迷在講話,一代玉女或就此要華麗轉身嗎?

這不好說,只希望蘇慧倫在這之後,仍能認真地唱下去,或者發片,或者參加一些音樂活動,都好。

再度回到開頭提及“蘇慧倫是個神奇的存在”這件事,她的唱功不算完美,但在引領新潮元素和探進自我內心這外在與內在的兩個層面,蘇慧倫總能和音樂交融出最恰當的姿態,甚至超越純粹的演唱能力,令人更忠實於她與音樂一同譜寫的歲月之歌中。

再循環回《真面目》一曲的 Ending 句,未免不是蘇慧倫一早看透了自己與音樂之間的關係“欣賞自己的不完美,這是我生為人的愉悅 ”,嗯,這挺蘇慧倫。

聽蘇慧倫的《面面》,她不只顏值能打,音樂品味也依然

輯發行前看到微博上有發起 #蘇慧倫居然50歲了# 的 Tag,倒是沒覺得奇怪,畢竟劉若英剛進入滾石唱片工作時,蘇慧倫已是發過片並且海報被高高掛起激勵了劉若英的“前輩級”歌手了。

《面面》這張專輯會令人驚覺到蘇慧倫除了顏值依然在線,音樂品味與表達質感,也同樣很有與當下市場接軌的品味,以及別人都沒有唯 Tarcy 獨有的又純粹又有閱歷的文字內容。

如果誰還有說歌手到一定年紀審美就和市場脫節的看法,我想我會丟給她聽蘇慧倫這張《面面》,以擺正這種偏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