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小學生的作業情況,各位家長怎麼看?

JunCR7


我正好是一位小一生家長。我家作業不多。我來說說我的想法。

今天正好是週六。下面圖片裡的是我們的語文作業,雙休日兩天寫這些:



每個字抄寫一行,拼音一行,組詞一個。如下圖:

孩子用漢語拼音的本寫了8頁零兩行。兩個多小時。中間還喝點酸奶休息一下。

數學作業是數學書95到99頁。孩子花不到一個小時完成。中間有幾個字告訴一下,膠棒的膠,筆袋的袋,她要自己出題用。別的沒有求助過大人。

對於兩天的作業量來說,真的不多。畢竟知識需要鞏固複習,溫故知新。

我們家的孩子就在普通小學,和別的名校,好的私立學校沒法比較。別的附近小學是這樣的畫風:

老公同事家的小學娃就寫到很晚,老師被吐槽得不行。

娃的創意美術特長班老師家的孩子,在另一所小學,是二年級小姐姐,也是普通小學,優勢是離家近。孩子也寫作業到10點多。原因是5點放學後吃飯,晚7點到9點練習兩個小時的鋼琴。媽媽全程陪練。練完琴才寫作業。還有課外閱讀時間。想必作業不是很多吧。

小姑子家娃六年級。工作日有三天放學後的網課學習,然後才寫作業。沒聽她們抱怨孩子老師留的學校作業多。反而是小姑子自己加好多額外的內容。大語文,英語,奧數,都是必須學的。否則沒有安全感啊。

以上都是個例。不具有代表性。但是好多媽媽表示,學校不留作業家長很焦慮。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孩子的能力需要慢慢積累,需要大量時間的練習。那麼針對作業的多少應該怎樣處理呢?我是這樣想的:

如果作業少,媽媽在保證戶外運動的情況下,多做一下課外拓展。語文、英語的大量閱讀,數學方面的趣味遊戲,科學實驗,百科知識等等,都是美好的親子時光。

如果老師留的作業多,問問同班同學是不是都能完成。如果是全班都沒能完成,那就和老師、和學校交涉,只是要注意方法。如果同班別的孩子能完成,只是個別孩子有困難,那就找孩子自己的原因,幫助孩子提高效率。是寫字慢,還是磨蹭,都找找原因,克服一下困難,應該完成,而且要保質保量的完成。

總之,作業問題是我們一定要處理好的,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作業習慣,按時完成,還要精益求精。老師的作業也要高質量的佈置。師生和家長都要重視作業。


睿成聊教育


編者按:關於學生的作業問題,教育部都有很明確的規定:低年級不留作業,高年級作業不超過一個鐘。但是,教育部的文件規定在學校裡就像垃圾文件一樣沒多大用處,不會被學校和教師所遵守和重視。

(這樣的家長是不會怪教師佈置作業多的)

為何學生的作業會成為教育部和家長們都關注的一個問題?原因很簡單,學生的減負依然只是一個空號。俗話說,有壓力就有動力。那麼,學生的壓力難道就是作業量大嗎?我覺得不是。但是,為什麼家長會感到學生的壓力來源於作業呢?這是因為他們發現自己的孩子每天做作業到很晚。

問題來了,事實上學霸永遠不覺得作業會成為壓力,反而他們覺得作業永遠不夠寫。相反是一些學渣和一些厭學的學生覺得作業會成為他們一種負擔。可怕的是,這些學渣的家長往往又是以前學習不好,現在又賺到錢的這麼一個群體。正因為他們有錢,所以他們就會覺得自己孩子很累。

他們覺得自己孩子因為寫作業累,眼裡也只能看到表面的現象。事實上,他們也沒有看到自己孩子是學渣,反而怪教師佈置的作業多。

難道佈置作業多,是教師的錯嗎?不是,教師也是自作多情,教師也有很多無奈。但是,這些無奈是學渣的家長看不見也不願意看的。為什麼他們只看到自己孩子作業多,沒有看見教師批改作業更多的事實呢?

教師一邊被罵佈置作業多,一邊又覺得教書累,一邊又變本加厲的佈置更多作業,難道是教師作賤自己嗎?不是,因為教師的壓力來源於學校和教育部的管理制度。教育部和學校只會在文件上喊減負學生,卻沒有想過減負教師。

教師的壓力最終還是傳導到學生身上,這就出現了一個死循環:教育部喊減負,教育局喊提高教育質量,學校喊提高(成績),教師無奈只能喊(多做作業),學生(學渣)寫作業到很晚,家長(有錢文化不高的家長)罵教師佈置作業折磨孩子。

這是一個多麼矛盾的事情,誰來解這個難題?我覺得解鈴還須繫鈴人,到底誰才是“作業多的繫鈴人”,你懂的,如果不懂我也不敢明說,教師只不過是背黑鍋。


孖無悔觀教育


現在孩子作業太多了,本子上寫的,手機軟件上的作業,太多了。孩子每晚上都寫到10點鐘


快樂的慢跑蝸牛


個人認為只要有考試都還是要做作業的!作業的多少還不是根據考試的難易決定?如果出題很簡單那麼作業可以少做。如果很難信息量又大。那麼就得多看多練!我們都是過來人!誰不希望自己的兒女擠過那千軍萬馬的獨木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