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姐到幼師兩起滴滴事故,究竟是不是“滴”血的滴?

聚航工程機械


短短几個月的時間,滴滴就接連出了兩起悲劇,兩個年輕的花季女孩就這樣離開了人世。應該說滴滴作為運營監管平臺,對這兩起事件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關於滴滴的漏洞以及形同虛設的監管流程,我這邊就不重複說了,最近幾天的媒體已經把滴滴的內褲都扒開了。


這裡面重點要說的是,滴滴從一開始創立之初,就是一個被資本挾持高速發展的一個畸形巨嬰。滴滴從成立的第一天到現在,從來不是真心地來解決交通出行的問題,以及致力於創造一個安全、舒適的出行系統。滴滴所有管理層和核心團隊都是看通過怎樣的一個故事前景,獲得更多的資本助力,從而講出更動聽的故事,爭取更大的資本化。從一開始的畸形補貼,到合併快的和Uber,都是為了能夠確定自己的壟斷地位,獲得更大的資本利益而已(最終目的無非上市、前面的資方和創始人團隊退出)甚至劍走偏鋒做所謂的社交(順風車最開始就是奔著男女邂逅的社交來做的),包括和美團在外賣領域的交手,等等所有行為背後的推手就是資本。至於出行的環境和安全(這裡面不但包括乘客,也包括司機的安全,其實滴滴司機的遇害也早已經屢見不鮮,只不過報道沒有這麼強烈而已),這些從來就不是滴滴的重點。這也會導致在上次空姐遇害之後,滴滴只不過象徵性地處理了一下,就不管不問了(甚至網友還扒出來滴滴連道歉的微博都刪除了)


很客觀地說,由於滴滴在出行領域的絕對霸主地位,很多時候我們是沒有辦法避免不用滴滴的。包括現在大家憤然卸載滴滴,但是在未來,很可能又會重新使用滴滴。所以說除非以後還有一個和滴滴體量相當的競爭者,才會有可能改變這一切,在此之前,只能寄希望於相關部門的嚴格監管以及滴滴是否會“良心發現”了。我個人覺得滴滴基本不可能主動去改變這一切,只能看看在相關部門的高壓下,是否有可能改變吧。


最後我建議相關主管部門,不要去光去抓所謂的滴滴黑車了,這個真不是最重要的。網約車已經是不可逆轉的趨勢,還是要看如何設定合理的制度來規範和約束。好好保障老百姓的出行安全是最重要的。


周偉濤老師


我昨天剛剛更新了一篇關於滴滴事件的文章,就是想警示各位一個道理:如果社會體質下產生的現代化企業置用戶體驗和人身安全於不顧的情況下,不管它賺再多錢,再便宜,也是一家失敗的企業。滴滴就正好滿足了這些條件。就您這個問題詳細的說一下吧。

其實早在3個月前的空姐事件前。2016年之際,深圳一名教師乘坐滴滴順風車被搶劫遇害,敲響了滴滴公司的第一個警鐘。當時因為該事件的負面影響,滴滴公司向全國發出告示,對受害者以及家庭道歉賠償。本來在這件事情結束之後滴滴公司應該就對整體的運營模式進行改革。但是沒想到在2年後的5月,滴滴順風車又發生了空姐被姦殺的案件。這件案件才是將滴滴公司推到了風口浪尖。輿論的衝擊都在指向滴滴公司,要求給全國人民一個合理的交代,這一次滴滴公司雖然對順風車以及原生業務進行了一系列的整改。大概分為,對用戶姓名頭像進行保護,車主人臉識別,及時報警器等。在這次事件中,姦殺空姐的兇手也投河自盡。經調查,兇手存在精神疾病,也許是早有預謀,正好碰上了這名無辜的空姐。在這件事情當中,我們不難看出,滴滴公司企圖使用肉眼能夠看得見的改革方式來安撫民心,對滴滴順風車進行了停運整改。並對受害者進行了賠償,還是同樣的方式,對外發出公告,進行了公開道歉。其實受害者不需要這樣的方式,人已經沒了,不可能死而復生。留下的只有無盡的傷痛,這種傷痛不是簡單的道歉和賠償就能夠撫平的。

滴滴公司目前存在的問題實在是太多了,如果在深圳教師案件發生後就能真正的重視起來,拿出實際的解決方案,是否就能夠避免這兩件悲劇的發生?在事件發生後,被爆出的武漢滴滴官方群裡都是些什麼樣的內容?滴滴司機難道一點門欄標準都沒有嗎?試問這樣的人車上載著誰誰不害怕?裝私人攝像頭,偷拍,遮擋號牌。難道都沒法建立一個良好的客戶和車主的服務關係嗎?換個角度來說,如果你們的家人去乘坐嫌疑人這樣的順風車出行,你們會不會擔心?滴滴公司,換位思考一下如何?

這次事件中,又一名年輕的生命被殘忍殺害。而這次滴滴公司的處理態度,讓民眾無法接受,也不願意接受同樣的公開道歉。如果早一點確認車牌信息出警救援,是否還能有挽回的餘地,人命關天的事情,為什麼還要考慮所謂的秩序和制度?難道用戶的生命比所謂的工資,所謂的制度還要重要嗎?

從今天開始不再使用滴滴,各位可以一起進行抵制。一個企業如果接二連三發生命案,那真的就無法再博取用戶的好感了,也希望滴滴能夠在這次的事件中得到一個教訓。一個真正的教訓。從根源抓起存在的問題。不再是隻做表面功夫。

望採納!


唐靈羽


以我之前做滴滴的角度來看,我覺得滴滴好比是一把雙刃劍。既對乘客有潛在危險 對司機也有潛在危險。

因為司機對乘客是未知!司機對乘客也是未知。司機也可能是犯罪的一方,乘客也是如此。

只是誰起的歹徒心!誰有是傷害著而已。不過滴滴對司機的真實身份管控實在不敢恭維。他們完全掌控不了司機的舉動。只要身份合法 車輛合法就可以上路攬客。這就是為後期的種種事件埋下伏筆。因為平臺只認合法的證件和車輛;司機是個什麼人 他們不知道 也不想可能知道!

網約車可以很私密的去接觸到一個人,犯不犯罪完全是他說了算!

不建議 獨自一人打車。多個人最多也是吵吵嘴。不至於傷人害命!

前車之鑑 勿重蹈覆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