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經問道系列之《茶經》(二)

尋經問道系列之《茶經》(二)

二、立志茶事

從火門山上下來之後,年僅十九歲的少年陸羽已是才華橫溢,遠近聞名的文人。當時,正值禮部郎中崔國輔貶為竟陵司馬,崔國輔是開元進士出身,是盛唐一位頗負盛名的詩人。他是一位性情中人,好交文人雅士,一次機緣結識了陸羽,兩人一見如故,從此成為忘年之交,常一起出遊,品茶鑑水,談詩論文,同時陸羽又結識了不少社會名流,就這樣一晃三年過去了。後來陸羽立志潛心研究茶事,決心寫一部關於茶學的專著,就決定出遊巴山峽川,考察茶事。行前,崔國輔以白驢、烏犁牛及文槐書函相贈。

尋經問道系列之《茶經》(二)

當時正遇“安史之亂”, 竟陵是回不去了,於是陸羽就隨關中難民,一路順江而下,繼續考察茶事,遍歷長江中下游和淮河流域各地,一路之上,他逢山駐馬採茶,遇泉下鞍晶水,目不暇接,口不暇訪,筆不暇錄,錦囊滿獲。蒐集了大量第一手的茶葉產製資料,並積累了豐富的品泉鑑水的經驗,撰下《水品》一篇,可惜今已失傳。但同代文人張又新在《煎茶水記》裡,曾詳細地開列出一張陸羽品評過的江河井泉及雪水等共二十品的水單。如廬山康王谷水簾水第一,無錫惠山寺石泉水第二,蘄州蘭溪石下水第三。而把揚子江中心的南零水列為第七品。有意思的是張又新還記下了一個真實的故事:州刺史李季卿在揚子江畔,遇見了在此考察茶事的陸羽,便相邀同船而行。李季卿聞說附近揚子江中心的南零水煮茶極佳,即令士卒駕小舟前去汲水。不料士卒於半路上將一瓶水潑灑過半,偷偷舀了岸邊的江水充兌。陸羽舀嘗一口,立即指出“此為近岸江中之水,非南零水。”李季卿令士卒再去取水,陸羽品嚐後,才微笑道:“此乃江中心南零水也。”取水的士卒不得不服,跪在陸羽面前,告訴了實情,陸羽的名氣隨後也就越發被傳揚得神乎其神了。關於品泉鑑水的能力,當代的高級品茶師都能夠做到,對茶聖來說更是不難分辨。

公元757年,陸羽南遊到了太湖之濱—無錫。

(未完待續)

尋經問道系列之《茶經》(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