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和無錫哪個城市大?

執而不惑


蘇州原來就那麼大的地方,代管縣級市比無錫多一半,地域面積多近一半,人口近一半,評估報告中的比例應該有所不同,要有合情合理的一面。蘇州建成區面積比無錫大,大出的部分就是吳江市變成區域的建成區面積。最最合情理的評估結果就是按總人口和總面積進行計算,這就在情理之中。這兩座城市的繁華程度不比而喻。無錫在十幾年前,受到太湖藍藻的影響,經濟有所下降,這是不爭的事實。尤其是數千家太湖邊上的化工企業大搬遷,經濟滯後,大市經濟略有回落。在這種情況下,經濟總量仍然保持逐年增長。這在全國來看,也許是同類城市不比似的!無錫還有上升空間和潛在能力。在此,為無錫鼓勁加油💪!欲窮千里目 ,更上一層樓!


如春大爺


無錫比蘇州小的多,不論總面積、建成區面積、人口,和蘇州都不是一個量級的。

蘇州:

總面積8488.42平方公里;

建成區面積458平方公里;

人口1068萬;

下轄5區4市。

無錫:

總面積4628平方公里;

建成區面積329平方公里;

人口493萬;

下轄5區2市。

在經濟規模方面,蘇州目前的領先優勢也比較大,經濟總量以17319億傲居江蘇榜首,同時也是全國地級市經濟總量之首。無錫數據雖然也是萬億俱樂部成員,但是10511的總量只能位居蘇州之後。不過人均GDP方面,兩者差距微乎其微,都是吊打北上廣的水平。

人均可支配收入方面,這兩個城市都位居全國十強行列,蘇州以人均50603元領跑江蘇,無錫46453元排在南京之後位列省內第三位。

蘇州和無錫都是令人欽佩的城市,以普通地級市的身份與一眾副省級城市競爭,並且取得了傲人的成績,從曾經默默無聞的地位一躍成為新一線城市,成都、南京、武漢、杭州同框,尤其蘇州的經濟規模更是直逼一線城市。無錫則是一如既往地低調,即便今年榮升新一線也沒有多少話題和炒作,是一座非常務實的城市。


城市發展報告


一個外鄉人的看法:

總體上,目前現狀是蘇州大,而曾經的歷史:改革開放初期是無錫大。

其實,無錫以如此體量能擁有現今的“江湖地位”很值得自豪,在充當“綠葉”的同時,也能說明江蘇整體發展的均衡性。

縱觀無錫幾十年的發展進程,個人覺得最可惜的可能是:江陰港的臨港經濟發展沒有上升為全市的戰略主導地位!

為啥這樣說?因蘇州超越與壯大至今,表象上首先感覺依靠的是:張家港、太倉等臨港經濟的牽動作用!

當年身居北方常到江陰發貨,卻處處感覺港口的地域封閉意識。想想看,貨在江陰卻到張家港、太倉配運,那麼將來引發啥狀態?會隱藏啥危機?那麼這是否也是“為何當時眾多世界500強更多落戶蘇州”的原因之一呢?是否也說明因當時無錫經濟決策者對臨港經濟缺乏重視而引發的如此現狀的後果呢?

至於地域大小、人口多寡,個人認為也不是問題,若當年正確發展引入快車道,鯨吞周邊也不難吧?

……

局外人的旁觀看法,不足可萬炮齊轟:畢竟個人被噴事小,蘇南強大事大……

另外,希望蘇錫能減少地區隔閡,增加共榮協作,這也是提升江蘇整體經濟品位的一道必邁鴻溝。


溢昇感慨


蘇州下轄5個市轄區、代管4個縣級市,全市面積8488.42平方公里。剔除代管的常熟、崑山、張家港和太倉後,面積為2722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458平方公里。

無錫下轄共5個行政區,面積1643.88平方公里,另有太湖水域397.8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329平方公里。

所以,無論是從總面積還是建成區面積來說,蘇州的面積要大一些。


越來越沉靜


無錫、蘇州二個都去過,要論兩個城市誰大?那現在是蘇州大。無錫轄五區二個縣級市,蘇州轄五區四個縣級市,無論是GDP總量還是人囗和城區面積,蘇州都比無錫高大上。近幾年蘇州變化比較大,有工業園的外企拉高了蘇州的GDP,在全國排名第七位。無錫在江蘇建市早於蘇州,是省內第二大城市,蘇州早期不如徐州、常州大,排名江蘇省第五位。無錫俗有小上海之稱,市區裡高樓大廈要多於蘇州。蘇州城區面積大而分散不集中,給人感覺像個大農村。無錫城區比較緊密,市中心商業街高樓林立,給人有種大都市的感覺。總體來說不比經濟只觀市容,無錫要好於蘇州。





揚帆5685


論面積蘇州大。論人均GDP,無錫大。


巨旺塑化吳顯慶先生


建國初期上交國庫稅收的,全國就四五個城市其中就有無錫。歷史上無錫是工業為主,商業為輔。蘇州則以輕工業和消費為主。


6201431934


我同事是無錫人,他說怎麼蘇州不是高峰期馬路上還那麼多車那麼堵,地鐵也坐滿人了,無錫高峰期都沒這麼多車這麼多人啊


執念1672488


不要老拿無錫和蘇州做比較!兩個城市就不一個級別!無錫算什麼?無錫再追10年也只能給蘇州提鞋!


空間337


蘇州大也好,無錫差也罷,有什麼好比的,本來江南人家都是不相攀比的,只過好自己,信奉比上不足比下有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