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花筒:浮生漫長,是什麼信念支撐?《浮生一日》

年少時,為賦新詞強說愁,想不到有什麼信念堅強到能夠支撐起浮生漫長,覺得老去是某一個瞬間發生的事情,像曠野中被一道閃電擊中,而那時的閃電,無非就是某一段求而不得的戀情。後來才明白,除了愛,世界還有一千種顏色,哪怕是最簡單的喜怒哀樂,唯有真切地體會才能知其真味,一切試圖超越時間規律的成長都是虛有其表。兒時聽聞多次的道理和故事,待到真正經歷的時刻,依舊會衍生出無限的思緒。緩慢的苦痛磨礪人的靈魂,快樂正因短暫難得才顯得珍貴,經歷了這些,才會明白時間的緩慢或迅疾,都有它的良苦用心。

萬花筒:浮生漫長,是什麼信念支撐?《浮生一日》

人類,一個生在食物鏈最頂端的複雜種群,從500萬年前南方古猿直立行走開始,就在經歷著膨脹墮落毀滅重生的輪迴,而人類的文明,也在審視我們生存的空間到自我的審視的轉變中,漸漸走上了進步的道路。

萬花筒:浮生漫長,是什麼信念支撐?《浮生一日》

兩大奧斯卡金像級導演聯合YouTube,攜手全球網民(顯然沒有中國),在2010年7月24日這一天,以人類的“怕”和“愛”為主題,集體創作了近4500小時的影片,經過剪輯,於是有了我們現在看到的這部《Life in a Day》。

以往,看電影,是為了看他人的生活,可是這一次,我們看到的,不再僅僅是某個人的故事,而是作為整個人類的一生。2010.7.24,隨機選擇的一天,整個世界,從年輕到衰老從生到死。也就是說,我們將很難單純地做一個置身事外的觀眾,因為我們每一個人,幸或不幸,都是屏幕裡這些人類中的一份子。

萬花筒:浮生漫長,是什麼信念支撐?《浮生一日》

對於這個世界來說,沒有任何的一天會是平凡的一天,每一天,甚至是每一分鐘,都有出生和死亡,每一天都有可能是生日或忌日。《浮生一日》想要表達的,就是這樣的主題。

影片中一個鏡頭,一句話,就足夠引起共鳴,在這些快速閃過的面孔上,我們比以往任何一次更加容易看到自己的模樣,在談到愛,談到怕,無論膚色或是生活環境,我們迸發出的都是相同的喜悅和恐懼。愛很模糊,愛自己,愛女人,愛一輛蘭博基尼或是一種早已失傳的生僻語言,愛一隻安心窩在你臂彎裡的貓咪,還有那個深愛著一個姑娘卻連著被拒絕兩次的宅男,這看上去很反勵志不是麼,但你必須要接受,一切都帶來負面的能量,包括愛。

What do you fear? 一個尖銳的問題,很多人,他們終其一生都沒有勇氣直視自己的勇氣,所以當看到鏡頭下的人們堅定的說出自己的恐懼時,是很感動的。害怕長大的女孩,害怕失去愛人的男生,害怕再次被捲入戰爭的老人,害怕被丈夫拋棄的家庭主婦,害怕貓害怕狗害怕孤獨,給我印象最深的,是那個害怕上帝並不存在的姑娘,她說:“我信仰他,可萬一他不是真的呢?那樣我們只能躺在泥土裡,永遠死去?”看起來,人的怕總要比愛來的更具體實在一些,遺憾的是,在這個世界裡,你愛的人和物,總有一天會離你而去,而你所害怕的東西,總有一天會來臨。

其實大多數的時間,我們是沒辦法感受到這個地球上有64億人正和我們分享著相同的情緒和感受的,《浮生一日》帶給觀眾的,正是一種前所未有的來自人類的集體認同感,感到自己並不孤獨,感到這道路上並不是獨自一人,即使不同的種族、膚色、信仰,都無法改變我們面對愛微笑面對恐懼流淚這一種本能的反應。

作為一個紀錄片,《浮生一日》其實是柔和的,它看似通過上帝視角解構了生命,但每一個視角中的上帝,卻又是我們自己。所以,我們看到更多的,是人類美好和無害的一面,但其實,在這個世界上,發生的更多的,卻是戰爭、殺戮、歧視、疾病和死亡,所以,導演特意選擇了一個由遊行引發的踩踏事件放在影片的最後,人類的盲目狂熱,是引起一切災難的元兇。

萬花筒:浮生漫長,是什麼信念支撐?《浮生一日》

太宰治臨終前留下遺言:“生而為人,抱歉。”而我卻覺得,生而為人是一種運氣,因為人可以選擇,即使是在極小的限度下,還是能夠決定自己的生活,選擇積極或消極,抗拒或是順從。影片裡那個妻子得了癌症的丈夫說:“一開始,我害怕你的癌症,後來你得了。之後,我害怕你復發,可你又復發了。現在,你正在康復,而我再也無所畏懼。”是這樣的,人無法戰勝恐懼,卻能同它和解,而人生,正是一個不斷妥協的過程,如果你有鼓起勇氣走到盡頭,那時,你也能毫不心虛地說,你從此再也無所畏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