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時刻刻》:你不能通過逃避生活來得到安寧


“我獨自一個人在深淵裡,在深不見底的黑洞裡掙扎,這些只有我自己清楚。

這是我的權利,這是人人都有的權利。

我寧願在鱗次櫛比的大都市中感受震撼,也不願在郊區的一片寧靜中麻木自己。

這是我自己的選擇,病重的人甚至快死的人都有權利,選擇自己是否繼續活下去。

我也希望自己可以在這一片寧靜中尋找到快樂,

但是如果非要我在留下和死亡之間選擇,我寧願去死。”


——弗吉尼亞 · 伍爾芙


這世界有一部分人是跟世俗生活格格不入的。他們生來就無法體會普通人的快樂,他們可能不是異性戀,他們不安於柴米油鹽的生活,他們對家庭沒有責任感,他們為了擺脫世俗生活甚至願意獻出生命……

那到底什麼才是生活?生活的本質是什麼?有沒有一種正確的生活供世人去過?

《時時刻刻》是一部講述英國女作家弗吉尼亞伍爾芙的傳記片。但是和一般的傳記片不太一樣,它通過伍爾芙的最後一部著作《戴羅薇夫人》,將作者本人、二戰末期看《戴羅薇夫人》的洛杉磯家庭主婦(可以看作是平行世界裡的戴羅薇夫人本人)和在90年代紐約過著戴羅薇夫人式的生活的女人串聯了起來。跨越時空的三個女人命運交織,又相互映照。從不同的角度去詮釋了面對生活裡的時時刻刻,逃避,掙扎,抗爭?應當作何選擇。

《時時刻刻》:你不能通過逃避生活來得到安寧


1

生活是什麼的問題,私認為其實羅曼羅蘭已經側面回答過了:“世界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後依然熱愛生活。”從這句話可以看出,生活的真相併不是什麼好東西,否則根本不用上升到英雄主義,如此悲壯。面對不好的真相還能依然熱愛,這又是一種怎樣的精神呢?我覺得剛好也非常符合本片的主角女作家弗吉尼亞伍爾芙的選擇。她的選擇是自殺。也許這時我們要犯糊塗了,她都自殺了,怎麼能說是熱愛生活呢?但恰好這就是熱愛生活的表現。

伍爾芙在自殺前在留給丈夫的信中寫道:“親愛的倫納德,要直麵人生,永遠要直麵人生,瞭解它的本質。最後,認清它,熱愛它的本質。然後,從中得到解脫。”這段話其實也是對自己說的,表明了她對人生的態度。正是因為認清了生活的本質,遵從了自己的內心,熱愛它,覺得自己不適合現在的世界,

死亡才是自己的真正歸宿。這就是她熱愛生活的表現。應該說沒有人比她更誠實,更熱愛生活了。


《時時刻刻》:你不能通過逃避生活來得到安寧


2

“逃避生活不是尋求內心平靜的方法”。某天伍爾芙偷跑到車站,被丈夫找到後逃離未果,一番爭吵之後,她對丈夫說了這樣一句話,可以看作是整部影片的文眼。

伍爾芙的精神狀態在其他人看來是非常不好的,因為她曾經住過療養院,情緒失控,出現過幻聽,甚至兩度自殺未遂。她的丈夫為了給她創造一個好的療養環境,搬到了英國的一個小鎮上。他說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她,為了不讓她繼續傷害自己,為了她有事可做而開了印刷廠。

從伍爾芙的角度來說,從倫敦搬到小鎮,她沒有一天開心過,被醫生、管家監視,跟坐牢沒什麼分別,這根本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而這一切成立的理由是為了她好。

從一個原本屬於自己的地方到搬到另一個自己不喜歡的地方,問題只是被逃避了,問題本身並沒有消失。一個人為了另一個人好而委屈求全,同時導致另一個人失去了對自己生活的掌控權。一個逃避生活,一個無法掌控生活,對兩個人來說都是悲劇。

一個人不可能通過逃避生活來得到安寧,逃避問題的所在正是無法得到安寧的原因。所以她勸說丈夫不要逃避,自己也沒有逃避,並走向了自己的歸宿——熱愛生活的本質,從中得到解脫(對她來說是放棄生命,對其他人來說是不同的表現)。

《時時刻刻》:你不能通過逃避生活來得到安寧

大多數人的生活就是在逃避生活本身的。為了逃避思考自己真正的生活是什麼,我們追星,打遊戲、刷偶像劇、買買買……甚至努力工作,結婚生孩子對很多人來說都是在逃避直面生活的真相。這麼說或許略顯殘酷,但它又代表了某種程度上正確的生活。

為了不偏離正確,我們大部分人都是如此,沒什麼異樣。可是這讓少部分人就看起來不那麼正確了,甚至生存空間被壓縮得越來越小。它讓他們不被理解,不是為了正義而犧牲的死亡不值得被歌頌;同性戀的人簡直是怪胎;你應當走上娶妻生子的正常道路;你應該去上班努力工作;你應當成為一位好妻子好兒媳好母親……

這樣的正確是誰來規定的呢?生活的本質對所有人來說都是一樣的嗎?不盡然吧。那麼,為什麼怪胎不是看起來才正常的那個人,為什麼不是代表正確的大多數人才是不正常的呢?正確從來都不是以數量來決定的,但我們把自己都變成了過同一種生活的人,逃避思考以上為什麼,加入了“正確”的大軍。


3

生命的終局是死亡。伍爾芙的小說《戴羅薇夫人》中的角色命運亦是如此。角色的命運體現在生活在二戰末期洛杉磯的家庭主婦勞拉布朗和後一代生活在紐約的詩人理查德身上。他們是母子關係。

《時時刻刻》:你不能通過逃避生活來得到安寧

勞拉在外人看來有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丈夫深愛著她,她有一個聰明可愛的兒子,自己此時懷孕6個月。丈夫在自己生日當天,一大早買了鮮花回來,給兒子做好早餐後才去上班。他在努力營造一個幸福的家庭生活,同時又樂在其中。可是這個家的女主人勞拉卻覺得無所適從,倍感壓抑。她知道回應的正確做法是做一個蛋糕等丈夫回來慶祝。可從她的臉上你都能感受到,悲傷快要溢出到屏幕之外了。

她心裡的悲傷雖然用語言被掩蓋了,年幼的兒子卻能敏銳地覺察到。她跟兒子一起做蛋糕,但屢試屢敗。此時,一個女性朋友來串門對她說做蛋糕是最簡單不過的事了,寒暄中把自己患病即將住院的事情告訴了勞拉。這件突如其來的事情是壓彎勞拉的最後一根稻草。送走朋友後,她拿了幾瓶藥放入包中,跟兒子重新做蛋糕,這次蛋糕大功告成。接著她開車把兒子送往別處託管,自己去旅店訂了一個房間決心在那兒自殺。

《時時刻刻》:你不能通過逃避生活來得到安寧

做蛋糕這件事安排得非常巧妙。她並非不會做蛋糕,而是開始她並不是真心想做。一旦她下決心要做成一件事,她就會了。這是死亡之前的鋪墊,她想把一切安排妥當,包括送兒子去託管。孩子可能天生對母親有特殊的心靈感應,小理查德似乎意識到這一別可能再也見不到自己的母親,百般不願意留下,一邊追車,撕心裂肺地呼喊著母親,可是母親並沒有回頭。

勞拉最終並沒有死,她接回了兒子,蛋糕也派上了用場,和丈夫一起度過了一個美好的生日派對。但那並不是她最終的選擇,她的選擇是在生下第二個孩子之後離開了自己的家庭。直到兒子詩人理查德自殺後,她才出現。

《時時刻刻》:你不能通過逃避生活來得到安寧


4

影片中伍爾芙的丈夫曾問起她,“在你的書裡,你說有人必須要死。這是為什麼呢”?伍爾芙說,“有人必須要死是為了讓剩下的我們更加重視生命。這是一種對比”。“那麼,誰會死?”“詩人會死,那個心懷夢想的人”。

《時時刻刻》:你不能通過逃避生活來得到安寧


勞拉的兒子成為伍爾芙筆下那個死亡的人。頗有意思的是一開始在作者筆下,死的應該是理查德的母親。可以說詩人之死換回了母親的生,但終將有人要死去這個結局不會改變。作者動了惻隱之心,即便安排角色死去,讓人物去決定自己的命運,但是也不希望一個幼小的生命還未出世就胎死腹中。

理查德長大後成為了詩人。其實從其童年經歷,從小敏感的性格就可以看出端倪。母親棄之而去的經歷讓他一生都處於極沒有安全感的境地。他交同性戀人,他患艾滋不能自理,他將他的生活事無鉅細寫進了作品中。很多人覺得他的作品十分晦澀,但只有被寫進小說的人才真正懂他。

《時時刻刻》:你不能通過逃避生活來得到安寧

由此,引出了第三位“戴羅薇夫人”,由梅麗爾斯特里普扮演的理查德的至交(前女友)克拉麗薩。她年少時愛上了理查德,但她也明白,她和他終究是兩個世界的人,這點令她非常痛苦。以致於多年後當她見到理查德的前男友,回憶從前時忍不住失聲痛哭。她或許明白她是一廂情願,不被愛的那個。他才華橫溢,而自己只是一個平庸的編輯,過著普通人的生活。

她十年如一日照顧著生活不能自理的理查德,可是理查德並不是十分領情。他獲得了詩歌領域的至高榮譽終身成就獎,她想為他辦個派對慶祝。矛盾也就此展開。詩人覺得這個獎之所以會頒給他是因為他患病即將行將就木,他不認為有什麼值得慶祝的,無論克拉麗薩如何百般勸說。

《時時刻刻》:你不能通過逃避生活來得到安寧

理查德把克拉麗薩喚作“戴羅薇夫人”,事實上,他們二人的關係類似相互禁錮又相互依存。“戴羅薇夫人”以為自己能掌控生活,其實她不能。克拉麗薩扮演的角色跟伍爾芙、勞拉不一樣,她是庸常生活的代表,扮演的是伍爾芙和勞拉的丈夫這樣的角色。在這段關係中,真正的戴羅薇夫人其實是理查德,他最終做的是跟她母親一樣的選擇。本來理查德妥協會去參加派對,然而在最後他選擇跟克拉麗薩坦白:他現在之所以還活著,是為了對方而活,為了報答她。“戴羅薇夫人。你必須放我走,也放了你自己。”最後,詩人選擇縱身而下從窗臺墜落結束了自己的生命。他選擇拿回生活的主動權離開世界,她被迫迴歸現實,面對這段共生關係的結束。

《時時刻刻》:你不能通過逃避生活來得到安寧

5

影片一共有四位戴羅薇夫人:伍爾芙本人,勞拉,理查德和克拉麗薩互為對方的戴羅薇夫人。他們為了遵從自己的內心選擇自己想要的生活,無可避免地給他們身邊的人帶來了痛苦。他們會後悔嗎?影片最後勞拉因為兒子的死來到克拉麗薩的家,她對克拉麗薩說,“如果我說我後悔,那麼我會輕鬆一些,好過一些。但是後悔有什麼意義呢?當你已別無選擇。”此時,克拉麗薩應該能理解理查德的選擇了。他和他的母親一樣,即便拋夫棄子不被世俗認可,但別無選擇,這是他的人生。

對他們來說,生活是無法去逃避的。逃避的短暫歡愉抵不過痛苦的時時刻刻。這是一件沒有選擇的事。普通的“正常”人,他們或許有的已經發現了生活的真相,有選擇永遠不去面對,逃避一世的天賦;有的從心智上關上了那雙眼睛,他們天生能和世界相融合,如魚得水,活得好不自在。誰能說這不是一種幸運?

《時時刻刻》:你不能通過逃避生活來得到安寧

四位戴羅薇夫人的一天,即是一生的縮影。我想提醒的是其中兩位雖然選擇了死亡,但並不是說一旦你認清了生活的真相,就要去死。而是就如同伍爾芙所說,你不能通過逃避生活來得到安寧。一旦你認識到了真正的自己,你明白你同周遭的一切格格不入,你沒有逃避一世的天賦,就必須要去直面自己的命運。因為你要面對接下來的時時刻刻啊,你是逃不過去的。死亡只是直面生活的其中一個與自己和解的結果,看起來很震撼,但絕不是常態。對有些人來說,他會選擇更加熱愛生活。勞拉哪怕知道自己會遭受世人的唾棄,她還是生活了下去。

《時時刻刻》:你不能通過逃避生活來得到安寧

三個女人,一個男人。很多人會把《時時刻刻》看作是一部講女性覺醒,女權主義的作品,我覺得有些片面。詩人理查德不就是男人嗎?它的格局遠不止於此,生活是全人類需要面對的共同命題,性別之分早已淪為次要的存在。影片有一條若有似無的同性暗線,詩人之前有同性伴侶,克拉麗薩現在和同性伴侶生活在一起,詩人的母親有親吻同性友人的情節。作為暗線而存在,沒有大談特談,說明性別之分並不是需要去強調的東西。無論男人還是女人,他們唯一的共同之處就是心懷夢想。它所叩問的是我們的內心:假如有一天你認識到了真正的自己,你認清了生活的真相,你敢不敢不計代價坦誠面對?

《時時刻刻》:你不能通過逃避生活來得到安寧


6

這是一部二十年前的作品,二十年後,戴羅薇夫人並沒有從這個世界消失。我們身邊的戴羅薇夫人是否成為了我們眼中的異端?這個世界上懷有英雄主義的人畢竟是少數,即便認識到了真正的自我,逃避的人仍然佔絕大多數。看起來這是這一道選擇題,但實際上沒得選。回到片名,逃得了一時,逃不了漫長的“時時刻刻”。

認清自我到做出選擇,這個過程並不是一蹴而就的,影片的主角經歷了彷徨、掙扎、痛苦,甚至不惜傷害了身邊的人,才做出了選擇。我們同樣如此。只是我希望,二十年後,文明逐步前進的今天,能夠包容更多少數人的存在。我們沒有權利去指責任何一種生活,因為每個人只能自己去面對自己的生活,對自己的生活負責。

《時時刻刻》:你不能通過逃避生活來得到安寧

你是這個世界的異類,你無法同自己和世界和解。直麵人生,瞭解它的真諦,愛它的本質,然後能夠得以解脫很難。這終是一種精神追尋,甚至有些烏托邦,但人之所以為人,仍是不能放棄這種追尋:面對真實的自己,接納自己,哪怕有一天我們發現自己是個同性戀、異裝癖,我們都不能逃避,因為這就是我們的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