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鬼酒:酒鬼醉“鬼”,梳理一下這幾年的“鬼故事”

城市裡面高樓林立,燈火通明,四處繁華,沒有小鬼出沒的場所。可是在農村就很不一樣了,我老家是個小山村,村子西邊靠山是個墳場,不是膽子大的人,通常沒有人敢在半夜時分從那裡經過,據說容易撞鬼。小時候多聽有鬼怪的故事,更有喝醉之人遇上小鬼嚇飛了魂魄之事。

酒鬼酒:酒鬼醉“鬼”,梳理一下這幾年的“鬼故事”

後來到了北京,這種故事慢慢的淡出了記憶,但是鬼神的故事並沒有距離我們遠去。有時候可能還就在身邊。

我今天要說的其實是一家上市公司——酒鬼酒。這是一家地處湖南的上市公司,賣酒為生。今年賣酒的收入有望超過12個億,實現利潤近3億元,這是一家賣高端酒的二線酒企。

就其規模來說,在國內規模居後。但就是這樣的一家公司,歷史上至少鬧“鬼”三次。而且,幾乎總是從酒鬼酒開始,白酒股迎來行業整頓。

故事一:2012塑化劑事件

2012年11月19日,有媒體報道,經上海天祥質量技術服務有限公司檢測出酒鬼酒中的塑化劑(DBP)含量為1.08mg/kg,超標260%。

報道發佈後,酒鬼酒時任副總經理範震用"一頭霧水"來形容得知此事的反應。範震說,我們也在和他們聯繫,把這個情況搞清楚,現在我們也是一頭霧水。

11月21日,國家質檢總局通報了湖南省產商品質量監督檢驗院對50度酒鬼酒樣品的檢測結果,其中DBP(鄰苯二甲酸酯類物質,俗稱塑化劑)最高檢出值為1.04mg/kg。

有了權威的結果,酒鬼酒被迫認錯。當晚23時,酒鬼酒官方微博發佈聲明稱,“對所謂‘塑化劑’超標事件給大家造成的困惑與誤解表示誠摯的歉意”,但聲明中仍堅稱不存在所謂“超標”,消費者可放心使用 。

受到酒鬼酒塑化劑事件因素的影響,白酒板塊普遍遭遇重挫,11月19日市值一天蒸發330億.

酒鬼酒:酒鬼醉“鬼”,梳理一下這幾年的“鬼故事”

酒鬼酒塑化劑事件中最令人感到困惑的是,早在2012年10月底,酒鬼酒就收到了檢測結果。有網友表示,酒鬼酒在“5個工作日之後的10月31日下午,收到了發自天祥集團的檢測報告”,為何18天后才公佈?巧合的是,白酒板塊11月份大幅下跌。

故事二:存款賣酒與1億存款被“盜”

2014年1月27日,酒鬼酒發佈公告,稱其在杭州的子公司銀行賬戶上的1億元存款蹊蹺被盜。大約兩年後,2016年1月,案件被宣判。

大致的事件過程是這樣:2013年11月,案件主犯壽滿江因投資項目亟需資金,於是就資金中介羅某與酒鬼酒簽訂了《攬儲協議書》。羅某還有壽滿江簽訂了《一年企業存款協議書》,約定,一年內不質押、不掛失、不轉讓、不查詢和不開通網絡銀行與電話銀行的“六不協議”。

隨後,酒鬼酒子公司將銀行存款打入壽滿江個人賬戶,名義是材料款。

後來酒鬼酒發現賬戶資金無法核對,遂向警方報案,直至27日公告案件發生。

2016年1月,案件宣判。主犯壽滿江判處無期徒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並沒收個人全部財產,涉案的農行杭州分行華豐路支行行長方振被判處有期徒刑15年,剝奪政治權利3年,並處罰金50萬元。

從法庭宣判看,這其實是一起典型的內外勾結,牟取利益的行為。但是案件宣判後,更多疑點出來了,以至到現在很多人還是搞不明白。

疑點一,為什麼1月6日發現賬戶資金不匹配後,酒鬼酒不是首先向警方報案,而是專程派人到杭州與羅光、壽滿江等人以電話、短信等方式密切聯繫,要求儘快還款。直到還款無果,才向警方報案?

疑點二,到底是“購酒+借款+貼息”運作,還是詐騙?

據案件審理細節,“購酒+借款+貼息”模式在當時的酒企中是公認的秘密。一些龍頭酒企賬面往往趴著大量現金,尤其是上市公司,融資、貸款都很便利,但是資金利用率極差。有些酒企經銷商在簽署購酒協議時要求酒企向指定銀行存入鉅額存款,自己貼補高額利息,而資金事實上被借作它用。這種方法既能做好銷售業績,也能獲得高額貼息,不少酒企採納。

庭審時也有被告人表示,事先與酒鬼酒公司約定了明確的貼息利率、方式和要求。在酒鬼酒公司還未將資金轉入開戶銀行前,他們便作為資金貼息方,先將“回報”打入了酒鬼酒公司指定賬戶,先後三次共計1940萬元。

法庭上,羅光稱,這種“非陽光”融資好多酒企都在做,出事後都是好好協商的,不像酒鬼酒馬上就抓人的;陳沛銘稱,“我是借款借到這裡來了”;壽滿江稱,“我的項目現在都荒廢了,我當時就向公安機關表明,給我兩個月時間,我兜底還清”;唐紅星當庭向法庭請求,“是騙是借,只要給我們辦理取保候審,六個月能還進去就是借,否則就是騙,用事實證明”。

幾個月後,另外一家知名白酒上市公司瀘州老窖也鬧了這麼一出“存款賣酒”,存款飛走的鬼故事。

故事三:甜蜜素還是毒素?

從投資者角度,酒鬼酒真甜!今年以來146%的漲幅,位居19家白酒上市公司第三位。

酒鬼酒:酒鬼醉“鬼”,梳理一下這幾年的“鬼故事”

酒鬼酒涉嫌添加的甜蜜素,屬於非營養型合成甜味劑,甜度為蔗糖的30倍,而價格僅為蔗糖的三分之一。因此,它是一種常被用到的食品甜味劑,也是糖尿病患者、肥胖者的代用糖。但過量攝入會對人體肝臟、神經系統造成危害。根據《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GB2760-2014),甜蜜素在白酒行業被禁止添加

舉報人石磊向多家媒體及監管部門提供了3份報告,內容為國內有檢測資質機構對54°500ml老酒鬼酒的檢測結果,均顯示酒內含有“甜蜜素”。湘西州市場監督管理局於18日表示已接收相關舉報材料,正式受理舉報事項。

酒鬼酒:酒鬼醉“鬼”,梳理一下這幾年的“鬼故事”

酒鬼酒:酒鬼醉“鬼”,梳理一下這幾年的“鬼故事”

酒鬼酒對此堅決予以否認。這讓人一下子就想到了2012年塑化劑,當時酒鬼酒表示對於塑化劑“一頭霧水”。

這次的甜蜜素事件,還有待進一步的調查和結果。不過,至少目前來看,呈現出與2012年塑化劑事件相同的特徵。

首先時間上接近,都是歲末4季度,11-12月份

,正好是春節之前經銷商白酒備貨之際,這個事件發生肯定對酒鬼酒的銷量產生重大負面影響,無論甜蜜素事件的調查結果如何。

其次,從市值角度來看,都是酒鬼酒市值階段性高位之際。看下圖:

酒鬼酒:酒鬼醉“鬼”,梳理一下這幾年的“鬼故事”

站在白酒指數的角度同樣如此,都是階段性高位。

酒鬼酒:酒鬼醉“鬼”,梳理一下這幾年的“鬼故事”

上述的事實說明,白酒板塊未來一段時間很可能面臨巨大的回調訴求,幅度甚至不淺。我前幾天剛在公號說了白酒板塊的估值,存在泡沫。從好的方面來說,這可能為後續的佈局提供了絕佳的機會。類似五糧液、茅臺這樣的白酒股,回調到位,是很好的機遇。

如果非得說第三點,那就是中國酒類流通協會的回應,措辭都如出一轍。

塑化劑發生時,新京報報道:


酒鬼酒:酒鬼醉“鬼”,梳理一下這幾年的“鬼故事”

甜蜜素事件後,澎湃報道:


酒鬼酒:酒鬼醉“鬼”,梳理一下這幾年的“鬼故事”

為什麼酒鬼酒愛鬧鬼?

從2012年至今,7年時間,三次大的白酒行業內重大危機事件,都是從酒鬼酒開始。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最簡單直接的邏輯就是這家公司的內部控制存在重大問題。內控不嚴,導致了“存款賣酒”事態的擴大,並給公司造成了重大損失。儘管2016年的法院判決將罪行定給了壽滿江等人,但是酒鬼酒在事件中透露出的激進擴張,漠視內部控制,重大資金變動,甚至一個億以上的資金動用,都未經過嚴格的審批程序,這是重大內控程序問題,最終釀成大錯。

從這次的甜蜜素事件來看,本身也是內控問題。為什麼經銷商有問題沒有跟公司取得很好的溝通;如果甜蜜素真的存在,那麼誰來決定添加,是否經過必要的審議?還是個人決策?

我個人認為第二個問題是這家公司的文化出現問題了:過於追求銷售規模的擴張。塑化劑的添加,是讓白酒的口感更好,擴大銷售;存款賣酒,也就是擴大銷售;這次的甜蜜素事件如果最終查明也是真實的,那麼背後也是指向了銷售的擴張。

急於擴大銷售肯定是因為銷售不理想。目前19家白酒上市公司,剔除掉經營不正常的ST皇臺,今年前三季度,銷售額不足10億的有三家,酒鬼酒就是其一。酒鬼酒對外打的一直是高端酒的旗號。但是其前三季度銷售額不及茅臺的六十分之一,不及汾酒的九分之一,排名嚴重居後。

銷售規模的排名,反映了消費者對酒鬼酒的認同程度。某種程度上,暗示了酒鬼酒的整體業績並不算很理想,亟需擴大銷售規模。

第三個潛在的問題是,酒鬼酒對於經銷商的利益可能一直沒有理順,背後是戰略執行力存在問題。本次甜蜜素事件的出現,由經銷商爆料,本身說明酒鬼酒與經銷商的矛盾裂痕加劇。

據券商研報,酒鬼酒為了提振銷售,解決其品牌與規模的矛盾,2019年起開始調整經銷商政策,大力推動高端內參酒的銷售,並加大費用推廣力度,相應的壓縮了次高端酒的投放,這損害經銷商利益。我們看招商證券一份研報,一針見血:

酒鬼酒:酒鬼醉“鬼”,梳理一下這幾年的“鬼故事”

結語:酒鬼酒未來不樂觀

酒鬼酒始建於1956年,第一大股東為中皇有限公司,隸屬中糧集團旗下,實際控制人為國務院國資委。公司位於湖南省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酒鬼酒:酒鬼醉“鬼”,梳理一下這幾年的“鬼故事”

酒鬼酒過去一度發展成為全國性著名酒企,其高端的內參酒售價甚至超過茅臺,旗下“內參”、“酒鬼”、“湘泉”三大品系,是中國馥郁香型白酒領袖品牌。不過,塑化劑事件的出現,改變了這一切。

銷量滑坡

塑化劑事件出現之後,酒鬼酒的銷售出現了重大滑坡。以至於現在的銷售量僅為2012年的一半。

酒鬼酒:酒鬼醉“鬼”,梳理一下這幾年的“鬼故事”

銷售放緩銷量滑坡,必然導致銷售收入增長的放緩。在2012年達到銷售額歷史最高16.52億元之後,酒鬼酒的銷售額開始急劇萎縮,2018年全年僅實現銷售額不足12億元,僅為2012年高峰時期的70%。

酒鬼酒:酒鬼醉“鬼”,梳理一下這幾年的“鬼故事”

(注:上述2019年預測數據為今年前三季度線性平均得到)

從上圖不難看出,經過了塑化劑事件之後,酒鬼酒4年時間恢復增長,但是目前依然沒有恢復到塑化劑之前的狀態。

這樣的表現在市值上得到了最好的反映。迄今,酒鬼酒的股價沒有超過2012年59.77元的最高點。最新交易日總市值127億元。

酒鬼酒:酒鬼醉“鬼”,梳理一下這幾年的“鬼故事”

一個食品安全事件的發生,一度個別高端品牌白酒售價都超過茅臺的上市公司,業務發展受到嚴重衝擊,也嚴重影響了投資者利益,目前酒鬼酒連茅臺市值的零頭都不夠。

這兩年酒鬼酒也是積極營銷,希望重振酒鬼酒雄風,但是除了收入快速增長,收入增長速度排名在白酒企業中居前,但是酒鬼酒的整體盈利能力並未提升,這部分是由於過高的銷售費用損害了盈利。


以毛利率來算,酒鬼酒78%的毛利率在白酒企業中排名第4,但是其營銷費用率太高了,近30%的費用率意味著真正能夠形成企業利潤貢獻的空間只有48%,最終的結果是其銷售淨利率只有19%,排名第12名了。衡量股東盈利能力的核心指標,淨資產收益率更是隻有11%,19家企業中排名第15名。

從地域分佈來看,酒鬼的前景也不樂觀。迄今以湖南為主的華中地區銷量佔據公司營收的60%,這部分顯示其全國性品牌佈局進展不算順利。品牌商只依賴高端酒,也必然意味著犧牲份額和規模。


酒鬼酒:酒鬼醉“鬼”,梳理一下這幾年的“鬼故事”

從市值來看,127億的總市值排名12,遠遠不及茅臺、五糧液、洋河股份的估值。這一市值表現與其一貫宣傳的高端形象形成鮮明對比。

酒鬼酒:酒鬼醉“鬼”,梳理一下這幾年的“鬼故事”

由於白酒激烈的市場競爭,再加上這次甜蜜素事件因素的影響,未來酒鬼酒在全國的佈局將會進一步被擠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