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监督方式 助力脱贫攻坚

——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就推进精准脱贫攻坚工作情况进行专题询问

7月25日下午,内蒙古人民会堂,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对自治区政府推进精准脱贫攻坚工作情况的专题询问正在进行。

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工作的根本措施,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在调研中了解到,有的旗县没有找准找对好的扶贫项目,也缺乏合适的经营主体和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请问自治区政府在产业扶贫方面下一步将采取什么措施?”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委员包满达问道。

“我们正在加快扶贫项目库建设;下一步还将适当放宽扶贫资金使用范围,加快资金拨付进度,自查清理闲置扶贫资金,由盟市根据脱贫攻坚实际调剂使用;加大农村牧区致富带头人培训力度;继续推进扶贫龙头企业认定工作。”自治区扶贫办党组书记、主任么永波的回答铿锵有力。

自治区农牧业厅副厅长赵永华补充回答道,下一步我们要帮助贫困旗县因地制宜选好扶贫主导产业和优势特色产业,培育差异化比较优势明显、生产适销对路的农畜产品,把贫困地区农畜产品产销对接作为大事实事,下功夫抓实抓好。

防止陷入一边脱贫、一边返贫的“怪圈”对我区打好脱贫攻坚战至关重要,张仑委员就此提问:如何进一步细化强化政策措施,切实解决好这一问题?

“认真落实攻坚期内脱贫不脱政策、脱贫不脱帮扶的政策要求,做到扶上马、送一程,确保贫困户稳定脱贫。”么永波的答案十分清晰,建立防范返贫的长效机制,对贫困户脱贫后进行针对性后续扶持和跟踪监测,建立贫困群体标准化测算体系,及时研究解决新情况新问题,建立产业扶持为主导,住房、教育、医疗等措施为一体的综合性保障体系。

……

经过近3个小时严肃认真、精准细致的询问和诚恳实在的回答问题后,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那顺孟和要求,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指示,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自觉把专题询问成果转化为做好脱贫攻坚的思路举措。要牢固树立以贫困户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要坚持标准、回归标准,既不降低标准,也不吊高胃口;要把产业扶贫作为头等大事、治本之策;要把激发内生动力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自治区人大常委会要树立强烈的问题导向意识,加大跟踪监督力度,对这次专题询问采取问题清单销号制,自治区政府有关部门整改一个,销号一个,确保整改到位、落实到位。

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自治区党委工作的重中之重。这场特殊的问政就是自治区人大常委会贯彻落实党中央和自治区党委的部署要求开展的2018年重点监督工作。

为了做到情况清、底数明,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坚持问题导向,把调查研究作为做好这次监督工作的重要基础,通过调研真正查找出了我区脱贫攻坚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4月份,自治区人大常委会提前派出6个调查组,深入6个盟市的6个嘎查村开展了“解剖麻雀”式入村入户调查。5月份,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各位副主任带队,组成6个调研组,分赴6个盟市的国贫旗县开展了周密细致的调查研究。调研组深入31个贫困旗县、66个苏木乡镇、99个嘎查村,走访了1726户贫困户和非贫困户,召开不同类型的座谈会47次,先后形成17个调研报告。在掌握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自治区人大常委会提出了问题清单,最终形成了调研总报告。

让我们把目光重新聚焦到询问现场。专题询问结束时,自治区副主席张韶春代表自治区政府作了表态发言。他表示,对全区脱贫攻坚情况进行专题询问是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依法对自治区政府及承担脱贫攻坚任务部门的有效监督,也是对脱贫攻坚工作的高度重视和有力推动。自治区政府将把会议审议成果运用好,对询问的问题作出进一步深入研究,完善政策措施,从根本上加以解决。

询问是监督,不只“问事”,还要“问行”,更要“问效”。本次专题询问会后,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和农牧业工作委员会还将及时梳理常委会组成人员的意见建议,形成正式的“审议意见”交自治区政府研究办理,并适时进行跟踪监督;自治区政府要将审议意见的办理和落实情况以书面形式向自治区人大常委会报告。

“这次专题询问,是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创新监督模式、改进调研方式的具体举措,聚焦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凝聚共识,完善思路,强化措施,必将进一步促进我区脱贫攻坚工作深入开展。”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波在专题询问结束后如是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