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日本繪畫文化中的浮世繪?

信陵君無忌


浮世繪是日本17世紀開始興起的一種繪畫形式,19世紀時對西方繪畫有深刻的影響,尤其是印象派。最著名的例子發生在1865年,法國畫家布拉克蒙從日本茶葉罐的包裝紙上看到了日本畫家葛飾北齋的浮世繪,並把它介紹給了印象派的友人們。很快,馬奈、莫奈、德加‘卡薩特等人都從中得到啟發,畫出了不少新穎之作。

對於西方畫家而言,浮世繪的各種元素都是全新的。線條、色彩、構圖、透視、題材等,都給西方畫家帶來衝擊,提供創新的借鑑。從浮世繪中受益最多的是梵高,他買了600多張浮世繪來研究和臨摹——深色線條、明亮的色塊以及簡潔的構圖均得益於此。同時也可見,當時的浮世繪價格很低,連窮畫家也完全買得起。

(右圖是浮世繪畫家歌川廣重的作品,左圖是梵高的臨摹。)

浮世繪的價格便宜,主要原因是它們大多數為版畫,甚而是相當粗糙的印刷品。手繪的也有,但是不多,價格也高了不少。梵高收藏的浮世繪中沒有葛飾北齋的作品,因為那時候北齋早去世了,畫價在西方炒得很高。

其實一開始浮世繪就是很廉價的東西,明眼人一看就會發現,它們肯定深受中國年畫的影響。放一張桃花塢的木版年畫給大家看看,自會明白。只是西方畫家先接觸了浮世繪,而不是中國年畫。

就文化屬性而言,浮世繪跟年畫也很相似,都是普羅大眾喜歡的風俗版畫。不同的是,中國的年畫到後來題材狹窄,全是福祿壽喜早生貴子之類的東西。浮世繪卻不一樣,題材越來越廣泛,風景、人物、日常生活以及情色,無所不包,簡直稱得上日本社會文化的百科全書。從這一點看,浮世繪的境界和水平都比年畫高。隨著印刷技術的發展,套色的浮世繪(日本人稱“錦繪”)在18和19世紀取得很高的藝術成就。當然,浮世繪終究不是年畫,它還從其他藝術中汲取了多重營養,到後期甚至吸收了包括荷蘭、葡萄牙在內的某些繪畫技法和文化元素。

不過,如果不是西方人的推崇,浮世繪在日本人眼裡根本上不了檯面,他們覺得這些東西低賤庸俗。浮世繪畫家的地位也很低下,可能連普通的工匠都算不上。日本的上層人士,包括貴族和知識精英喜歡的是“南畫”,即中國文人畫的翻版。就像下面貼的那樣。而今,南畫早被日本人遺忘,浮世繪卻是日本人的至寶,西風東風,人的觀念更易,真是奇妙啊!


西閃


日本繪畫其實有一個漫長和複雜的形成過程,他們的繪畫起源於原始社會時期,具有兩千多年的歷史。這是它的一個特點,還有一個特點就是日本繪畫在古代和近代都受到我國繪畫和西方繪畫的影響。

日本繪畫形成經歷了幾個時期。

第一是奈良時期,因唐朝繪畫的影響而產生了唐繪。

第二是平安中期以後形成了大和繪。

第三就是江戶時代產生了描繪現實生活的浮世繪,並對於西方的印象主義和後印象主義都產生了深遠影響。

今天要說的就是日本繪畫中的浮世繪。浮世繪是日本江戶時代興起的一種民間藝術,是典型的花街柳巷藝術,反映的是日本民眾的現實生活。

這就是日本典型的浮世繪畫作。


浮世繪有著很強的寫實技巧,在亞洲和世界的繪畫史中,它綻放著光彩,十九世紀歐洲從古典主義到印象主義都深受這種畫風影響。


(古典主義)

西方很多的畫派都受到浮世繪畫風的影響,可見浮世繪在寫實方面是一定意義上的先驅。正是這種描繪日常生活情景的表現方式,讓浮世繪得以廣泛地傳播。
(浮世繪插畫)




那麼對此你有什麼看法呢?你覺得日本的浮世繪能登大雅之堂嗎?歡迎留言,感謝關注!


存希齋書法


《從浮世繪看中國文化對日本文化的影響》從大唐和宋朝的文化進入日本後,日本文化中的的繪畫藝術深受影響,開始是山水花鳥,然後是勾線的木版佛像畫藝術,後來是明朝的木版套色水印,包括各種抵篷式冊頁,還有各種繪畫的宣和式裝璜裱法,由其受明朝的各種木板彩色春宮畫的影響,這點可以從近二十年,在索斯比和倫敦拍賣的多夲浮士繪春宮畫冊看出來。還有幾年前我買的幾夲英國出版的日本浮士繪畫集,都能看出浮世繪的文化淵流,關於日本文化和浮世繪繪畫,我想從以下三條分折。

(一)浮世繪和中國的木版水印

浮士繪藝術版畫的構成,與我國古代版畫的畫印方法相同,由畫師、雕板師、拓印師按順序分工合作來完成。首先由畫師作畫,再由雕板師刻版,最後由拓師按照畫面不同的色彩分別拓印成畫。這種在木板平面上刻出複雜而又精緻的線條,再彩拓成畫的高超技術,曾被西方畫家視為一種不可思議的技藝。日本的繪畫藝術浮世繪,成為江戶時代最有特色的繪畫,可看喜多川歌磨畫的風俗人物畫《母與子》,這些作品由於它對西方現代美術的推進作用而聞名世界,在西方甚至被作為整個日本繪畫的代名詞。只是到了近代明治時期,許多日本畫家西渡學習,帶回西方油畫畫種,看圖2和6的西畫,這才使日本的浮士繪在西風東進下顯得沒落了。

(二)浮世給的製作方法

從製作方法上看,浮世繪分為兩種:木版畫和肉筆畫。前者是刻制印刷而成,後者是手繪而成。江戶時代的人們更珍惜比版畫產量小的肉筆畫,也留下許多優秀作品。但是,浮世繪之所以能在長達兩個世紀以上的時間內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在木版畫迎合了世俗和民風的藝術需求,浮士繪追求了中國木版套色水印的新技法和新形式,從只有黑色雙勾到丹紅色,再到三色和多色的各種嘗試。因此,浮世繪變的豐富多彩,從當初是採用紅和綠及其他少數色彩,日本畫家奧村政信、西村重長很早就吸取了中國這種新方法,製作出了許多優秀作品。

(三)浮士繪與‘’大和畫‘’

浮士繪的淵源來自原有的“大和繪”。“大和繪”是專供日本的貴族鑑賞的一種藝術,當時日本上層社會中盛行的一種帶有濃厚裝飾性的繪畫,而浮世繪是表現民間日常生活和情趣的一種藝術形式。浮世繪最初以“美人繪”和“役者繪”(戲劇人物畫)為主要題材,後來逐漸出現了以相撲、風景、花鳥以及歷史故事等為題材的作品。我們看前些天頭條發的《水滸》浮士繪,就是那時浮世繪畫家的作品,當時畫面的著色已十分豐富多彩,但浮士繪繪剛開始時只有黑白兩色,逐步發展為簡單兩種色彩,最後才成為多姿多彩的藝術。隨著浮世繪藝術的發展,湧現出許多著名畫師,除了創始人菱川師宣外,比較著名的還有揭開浮世繪的黃金時代帷幕的鈴木春信,美人繪大師鳥居清長與喜多川歌磨,看圖1給孩子餵奶的母親,還有喜多川歌磨畫的系列青樓女子圖5,戲劇繪巨匠東洲齋寫樂,還有寫實派大師葛飾北齋,以及將風景繪技巧推向頂峰的一立齋廣重等名師看圖5,以上六人被稱為日本“六大浮世繪大師”。

浮世繪藝術佔據日本畫壇近三百年,直至明治維新,西方油畫走入曰本畫家筆下,浮世繪才逐漸沒落消退,但也不是全部退出日本畫壇,許多日本新派畫家重塑浮世繪的輝煌,已在大量日夲酒店家裝藝術殿堂等推出新浮士繪,看圖7和9,這顆跨越三個世紀的東洋藝術明珠,一定在世界美術史上散發新的光輝的。











長江39563631


我是黃皮膚、黑眼睛的中國人,由於某種原因,對日本的所有藝術不便作評論,日本繪畫浮世繪也不例外,

至於是什麼原因,事情還得從一九三七年開始,細細說來萬把字都不夠,為了避免內心情感真情流露在文字上,只能簡單的概括“藝術雖然無國界,藝術家有國家,所以某種情況下某些藝術欣賞者便選擇沉默,讓無聲勝有聲,”





詩夜城主




眾所周知,日本文化包括繪畫受中國的影響很大,日本浮世繪繪畫也是這樣。

浮世繪是日本江戶時代(1603一1867)興起於日本民間的一種獨特的繪畫藝術。



浮世繪的題材內容非常廣泛。主要描繪人的日常生活、風景,以及其它一些方面的內容。有社會時事、民間傳說、歷史掌故、戲曲場景和古典名著圖繪等,幾乎是江戶時代民間生活的百科全書。許多作品中表現為普通平民的感情生活、追求自由戀愛和諷刺封建禮教的思想,在民間流佈極廣。



在亞洲和世界藝術中,浮世繪以其特有的色調和豐姿,歷經300多年,影響到亞洲歐洲的許多地方。十九世紀歐洲從古典主義到印象主義諸流派大師特別是印象派後印象派如莫奈、馬奈、梵高、塞尚等都受到過浮世繪畫風的啟發和影響。因此說,浮世繪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



到十九世紀中後期,浮世繪逐漸被現代印刷品所取代,但它豐富的藝術成果依然為世人所珍視,在世界美術史上留下絢麗的一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