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小狗比大狗活得久?這個謎團也曾讓科學家們摸不著頭腦

儘管你可能對進化論沒有半點概念,但你一定知道,在動物王國裡,大型動物的壽命普遍比小型動物長很多。

比如大象的平均壽命是80歲,加拉帕戈斯陸龜的平均壽命是176歲,而小型動物的中的老鼠,它們的自然壽命一般不會超過3年。更有甚至,蜉蝣這種昆蟲在進入成蟲期後,活不過24小時,有個別種類的蜉蝣甚至活不過5分鐘。

為什麼小狗比大狗活得久?這個謎團也曾讓科學家們摸不著頭腦

即使是同一種類的動物,觀察的結果也是正確的,比如大型鳥類往往比小型鳥類活得更長。一般鸚鵡的壽命能達到30至60年,老鷹的平均壽命有50年,而麻雀這種小型鳥類只能活3年左右。

但是,以上的這個“定律”,在狗的世界裡似乎卻截然相反。普遍來說,狗的體型越大,它們的壽命越短。像聖伯納德犬這種大型犬,壽命只在5到8年之間,還曾一度面臨滅絕的危險。但體型較小的品種,通常能活到12到15年。

為什麼小狗比大狗活得久?這個謎團也曾讓科學家們摸不著頭腦

聖伯納德犬

來自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生物科學學院的進化生物學家馬克·埃爾加教授(Professor Mark Elgar)說,狗在壽命方面的“逆勢而行”,製造了一個生物進化謎團。在很長一段時間裡,科學家們也難以解釋這個現象。

如今,馬克·埃爾加教授認為:“進化生物學中有一套強有力的理論,我們稱之為‘生命史理論’——關於動物將資源分配給不同功能的方式。”歸根結底就是,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生物在生存中總得遵循一定的平衡。

為什麼小狗比大狗活得久?這個謎團也曾讓科學家們摸不著頭腦

大型動物,比如大象,它們的壽命非常長,但它們的繁殖速度卻相當慢。母象的妊娠期長達20至22個月,它們哺乳大象寶寶的時間長達一年半,也就是說,大象的繁殖週期長達3到4年。然而,老鼠的壽命雖然短,但是它們每隔幾個月就能繁殖一次,它們生得快卻死得早。這就是壽命與繁衍之間的平衡。

埃爾加教授說,關於狗的壽命之謎,答案可以在繪製物種老化率“時間表”的數據中找到。這些數據反映了一種生物的年齡與死亡的易感程度之間的關係。因此,雖然較大的物種通常比較小的物種活得更長,但在一個物種中,較小的個體可能比較大的個體活得更長,它們的壽命可能跟某些方面存在平衡關係。

為什麼小狗比大狗活得久?這個謎團也曾讓科學家們摸不著頭腦

(注意,上面所說的所有鳥類,並不屬於同一個物種。但世界上絕大部分的狗都是屬於同一個物種,它們都是由狼進化而來的。在生物學中,物種是自然界能夠交配、產生可育後代,並與其他種存在有生殖隔離的群體。很明顯,很多鳥類之間存在生殖隔離,但狗之間生殖隔離卻很模糊,很多不同品種之間的狗交配可以生出後代。)

對於狗來說,人類一千年的馴化,可以讓最小型的狗與最大型的狗的體型大小相差50倍。埃爾加教授說,這項比較狗的體型和年齡相關的研究表明,體型較大的狗的年齡增長的速度比體型較小的狗要快。一項對北美74個犬種的研究得出結論:體型和壽命之間權衡的驅動力顯然是體型和老齡化率之間的一種強有力的正相關關係。

為什麼小狗比大狗活得久?這個謎團也曾讓科學家們摸不著頭腦

“我們的結論是,大狗的壽命較短主要是因為它們衰老的速度更快。埃爾加教授說,一隻體型較大的狗,由於它的體型,可能會給它的生理過程帶來更大的壓力,這意味著它們往往會更快地消耗生命。

另一方面,狗的死亡率也會受到生活方式的影響。就像18到25歲的年輕人更容易死於意外一樣,像牧羊犬這樣的比較大型的工作犬也更容易死於意外。而體型較小的狗往往不可能被用於搜救或導盲工作,它們只需待在主人家裡賣萌。

為什麼小狗比大狗活得久?這個謎團也曾讓科學家們摸不著頭腦

埃爾加教授說,經驗法則是“相當大的狗的平均壽命大約是7年,而較小的狗的平均壽命是14年。”

綜上所述,根據進化生物學家馬克·埃爾加教授的說法,在同一個物種中,體型較大的品種衰老的速度更快。另一方面,大型的狗活動範圍更廣,更有可能被人類安排去做繁重的工作,因此它們發生意外的概率更大。所以,你知道為什麼小狗的壽命,往往比大狗的壽命要長了。

為什麼小狗比大狗活得久?這個謎團也曾讓科學家們摸不著頭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