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點》:什麼樣的人適合創業?羅永浩告訴你答案

《燃點》:什麼樣的人適合創業?羅永浩告訴你答案

看完《燃點》,印象最深的是創業人羅永浩說過的一句話:“如果你創業,只是覺得做這個能發財,我的忠告是建議做別的吧;如果這是你的夢想,你下半輩子就想幹這件事,那就沒什麼好猶豫的。”

羅永浩通過自身的體驗告訴我們,適合創業的人需要具備三個要素:夢想、執著、專注。

1,有夢想的人,往往都具備熱情,而熱情是能堅持創業的前提條件。

古典在《拆掉思維裡的牆》中說:如果你有一個夢想就去捍衛它。

夢想是創業成功的前提條件,因為有夢想的人往往都具備熱情,熱情能激發出巨大的能量。

美國作家愛默生說過一段話:“一個人如果缺乏熱情,那是不可能有所建樹的。熱情像糨糊一樣,可以讓你在艱難困苦的場合裡緊緊地粘在這裡,堅持到底。

它是在別人說‘你不行’時,發自內心的有力聲音——‘我行’。這就是一種積極的心態,它能幫助你在平凡的生活中建立起自信的力量,在無數困境的面前始終保持一種積極昂揚的精神狀態,樂此不疲地去創造屬於自己的財富。”

深以為然,熱情是創業的基礎,也是動力。只有對我們對所做的事情,投入巨大的熱情, 才能在一次又一次的失敗中, 仍然不氣餒,仍然想再來一次。熱情也是創業成功的基礎,缺乏熱情的人往往都無法長久堅持。

《燃點》:什麼樣的人適合創業?羅永浩告訴你答案

就拿我寫作來說吧,從18年至今,我堅持寫了兩年,寫過的字數至少有幾百萬了吧,因為寫作,熬夜已是常態,但我並沒有取得相應的成績,反而經常遇到挫折被拒搞。但我仍然堅持寫,因為寫作是我的夢想,我對寫作懷有熱情。所以,在一次又一次的失敗中,仍然願意堅持寫下去。

英國政治學家丘吉爾說過一句話:成功就是從失敗到失敗,依然不改熱情!

因此,我認同羅永浩的說法,夢想是創業者應該具備的元素之一,找到夢想所在,也就找到了熱情。

2、在某一個領域專注努力,不做樣樣精通的全能人

小夏決定今年做個副業,於是, 他報了一堆的課:寫作、簡筆畫、英語、演講、情商、短視頻,學習六個月之後,他的副業並沒有做起來,反而整個人都非常焦慮,主業也做得不好。

多而惑,少而專。對於創業者而言,多並不是最好的。什麼都想做的結果是往往什麼也做不好。每個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我們應該把有限的精力專注在某一個領域。

喬布斯就曾說過:人生中最重要的決定,不是你要做什麼,而是你不能做什麼。真正的專注,並不是把精力放在必須重視的事情上,而是要對另外100個好主意說“不”。

確定自己最想做的那件事,堅持持續地長期地去做。廣撒網不如死磕一片海。

《燃點》:什麼樣的人適合創業?羅永浩告訴你答案

日本有一家做磨姜器的公司,只生產磨姜器,提供給餐廳的大廚們使用。可以說是一款非常小眾的產品。

但他們聚焦於工藝,採用純銅材料,手工雕刻,質地堅硬不易磨損,一款產品可以使用三四十年,刀片磨損還可以拿回公司重新打磨。

按理說這麼小眾的產品,銷量應該非常窄才對,恰恰相反,因為聚焦一款產品,專注工藝質量和售後服務,這家公司的產品反而,成為很多知名料理店的專用產品。

專注是稀缺的競爭力,也是創業者必備的元素之二。

3、堅持把一件事情做好的執著

紀伯倫曾說:“再遙遠的目標,也經不起執著的堅持。”

餃子導演棄醫做動漫,頂著外人不理解的眼神,在做第一部動漫的三年多時間裡,每個月靠母親的一千多元退休金生活。花費3年零八個月,在2008年製作出第1部動畫作品《打,打個大西瓜》,獲得好幾項獎項。之後他又沉寂了十年時間,帶著《哪叱》出現在大眾面前。


《燃點》:什麼樣的人適合創業?羅永浩告訴你答案

郭帆導演也用行動證明了執著的力量,對科幻的熱情和執著,讓他開創了我國科幻電影的先河。在科幻電影不被看好的情況下,他堅持做一部科幻電影。

《流浪地球》的製作過程中遭遇很多困難,投資方撤資,預算不夠,技術困難等。郭帆和他的團隊,克服一切困準,將《流浪地球》搬上了熒幕。如果沒有郭帆對科幻電影的執著,可能我們就看不到《流浪地球》了。

《哪叱》和《流浪地球》的高票房,就是追夢人執著做出成績的最好證明。

除了有夢想和專注外,還要有執著精神。所謂執著就想把一件事情做好,不管能不能賺到錢。我覺得這才是創業者應該擺正的態度。如果總想賺錢,在創業之初或者遭遇挫折的時候,會非常的焦慮。 如果目標只是想把事情做好,就會不斷的從失敗中總結經驗,從而獲取勝利。

就像餃子和郭帆導演,他們執著於用心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而不是要靠一部電影賺多少錢。

《燃點》:什麼樣的人適合創業?羅永浩告訴你答案

4、基於《燃點》談談我對創業者的理解

有夢想,並願意執著於自己的夢想,專注為夢想努力的人 ,是創業者具備的三個元素。除此之外,我認為,創業者還應該具備兩點。

001,理性看待創業這件事。

傅盛在《燃點》中說過一段話:理性看待創業這件事,把公司看成一個生命體。困難也好,挫折也好,都是公司必經的一個過程。

傅盛因研發出360安全衛士,創辦獵豹而成功,然而從2016年開始,獵豹的業績增長率開始下滑。

後來當他改變了思維從生物學思維模型去看待創業時,能理性的接受失敗,明白創業是一個有成功也有失敗的過程。

最終他開始對公司進行新陳代謝,十年創業,實現三次突破。從傳統軟件公司到移動互聯網,再到進軍AI領域。

用生物學思維來看待創業,才能更好的適應創業。

002,適應變化和優勝劣汰法則,不斷提升自己。

市場是不斷變化的,時代也一直在不斷的進步,要讓自己適應優勝劣汰的法則。不因一時的挫折和失敗沮喪而停步。也不以一時的成功而得意、止步。

不戀過去的成敗,學會反思總結成功和失敗的原因,不斷通過學習和思考提升自己,讓自己保持核心競爭力。也就是擁有反思力,總結力和學習力。

創業是從0到1的累加過程,不能全憑一時的頭腦發熱,還應該具備專注,執著,理性和對夢想足夠的熱情,保持反思力,總結力和學習力。

以上,就是我認為適合創業的人,應該具備的元素。你對創業是怎樣理解的呢?

《燃點》:什麼樣的人適合創業?羅永浩告訴你答案

阿薇:專注個人成長和認知提升,做一個熱愛學習的終身成長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