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人自己修車是家常便飯,為什麼在國內就不行呢?

手機用戶67014964553


我是汽車配套廠家的,個人認為兩個因素,一個是動手能力,向換機油,火花塞,剎車油,電瓶,雨刮,都是自己搞定,而把車當成身份象徵的不屑自己動手,



重慶de大叔


記得來美國後第一次鑽在車底下把破損的消音器管子補好了,那種成就感是國內人很難理解的。連我太太都在笑我一下午趴在車下,搞得渾身髒兮兮的,就為省那一百刀的修車費?

回答題主這個問題時我細想了一下,覺得我之所以喜歡自己鑽研修車主要原因就是,汽車象是男人大玩具,自己修好了非常高興。而這點在中國可能就做不到。別說工具不全配件不齊,也別說居家地方或修車知識不普及,最重要的是不僅可能毫無快感,甚至鄰居都會另眼看你,貶你買得起車修不起車。

在美國,不僅沒有人會笑話你自己修車,反而會誇獎你修車技術好。如果見到你擺開攤子在自家車道上修車,平時從來沒說過話的鄰居都會走近來與你交流修車心得。

在這裡,不太有什麼社會公認的低檔活高檔消遣等區分。只要你自己覺得快樂就可去做。大家都很尊重別人的選擇。至少也不會有什麼群體壓力覺得這事好那事不好。

綜合以上提到的工具配件等多種原因,所以,美國人自己修車的很多。


ningwang98


修車其實很簡單的!除發動機。需要是配套設施貴!一般能用千斤頂維修的故障基本都是很容易的,如換機油,換輪胎,換燈泡,清醒空調網,空調壓縮機,水箱風扇等等這些都是眼見功夫,稍微有點動手能力都是可以自己搞定的。自己親身經歷!富迪探索3柴油版,出現開空調就唧唧叫,去4s店修,調了一下皮帶就可以了收30人工,半個月又唧唧響了,具體故障是一般早上或者冷天開空調不叫,中午開立馬叫,上高速只要不堵車一直都不會叫,堵車速度一將下來再加油就唧唧叫了!再次去4s最後皮帶換上故障不變,說是壓縮機壞了需1800。苦於沒錢就放棄維修了。19年夏天特熱再網上淘了一二手壓縮機180包郵自己換上故障一樣!以為自己沒裝好畢竟第一次!連續幾天考慮發現開空調唧唧叫發現發動機轉速錶上不來!踩油門再發動機轉速再2000時開空調發動機轉速錶也會隨著唧唧叫降到800左右!再仔細觀察才發現原來是發動機和水泵發動機的皮帶少了兩顆齒,最後發15元買了一條裝上故障排除!簡單吧!但是要是有人天天看你再修車就會有異樣的目光看你!說明你是沒錢天天鼓搗自己的車!面子過不去!畢竟各行各業都要發展!什麼事都做了社會就發展不起來了!


維修專家76804436


早晨出門辦點事,後輪胎一隻沒氣了。2年多沒換過輪胎了。沒法子自己換吧。70歲了力氣大不如前換了1個多小時才換上備胎。到修理鋪子輪胎工發現紮了一下釘子給修補了一下。給我說前幾天有一年輕人輪胎紮了釘子,發現後硬沒換備胎走了2公里多來補輪胎,不但輪胎報廢了,聯帶鋼圈也變形損壞了,花了小一千元才修好。國人還是要用心好好學點保養、修理愛車的本事。對自己有很大的益處。跑在路上膽也大一點。


高原野貓


對我這個能不開車則不開、一分鐘也不願多的女司機來說,回答這個問題似乎不專業,但是我家有“司機”,愛車也愛修車的男主,問了他,加上我的觀察,回答如下:


在美國,周邊的朋友中有些喜歡自己修車,從機油到換配件,有華人、白人、黑人、墨士哥人都這樣。開始我也很吃驚,在國內誰還幹這個,誰還幹得了這個。

時間長了,也瞭解了,究其原因,由客主觀等多方因素決定:

一、首先是硬件:修車的地方

在美國,基本上都是別墅,無論是連體別墅還是獨棟,甚至公寓,都有自己家的車庫,這樣就有地方了。

二、其次是買配件方便

在美國,很多超市,包括沃爾瑪,更不用說汽車配件連鎖商店,如Auto Zone, Auto Parts 等,遍佈各城區,像超市一樣普遍,有各種各樣的配件,跟普通超市買個牙膏一樣方便。

三、配件易買,而且不可無條件退換

在美國,幾乎任何商店買大多數東西,都是無條件退貨,如何配件不合適,即使試過,都可以無條退加,這樣買者就沒有後顧之憂了。

四 車輪上的國家,對汽車的理解深廣

美國是一個車輪上的國家,人均擁車量幾乎跟自行車一樣。對汽車的瞭解,像我們對自行車的瞭解一樣,修個車,不就是修個補個自行車胎?!

五 軟件方面—修車知識的獲取渠道多

美國人從小愛動手,很多人把這種DIY作為一種生活樂趣,比如全家人一起刷油漆,做蛋糕等,修車對於男生也一樣吧。

即使不會,只要你有興趣,網上Youtube也有一些教你修車的視頻,更有一些付費網站,加上電話指導,很多小問題都能解決。

六 美國修車人工貴

眾所周知,美國人工貴,有些人修車純粹是出於省錢考慮。

我先生師妹的老公,去美國前是蘇州一家醫院的醫生,在芝加哥開了一家修車行,這跨界跨得也太大了,在我們看來,有些可惜,可是他喜歡,收入也不錯。

我是外行,還有什麼原因,請大家說說看


方立在加州


應該很多原因,反正我自己換過一次機油,花費了一個多小時吧!

1,首先美國人居家以Townhouse為多,類似我們的小別墅,有獨立車庫有小院子,我們的住宿以高樓大廈居多,我們的車位多麼緊張,以廣州為例,停車位缺口達50萬,哪有地方Diy修車!



2,美國的汽車歷史比較長,絕大多數人基本掌握保養小修的應知應會知識,對汽車沒有什麼神秘感,本來小保小養也不是什麼技術活,而我們國家絕大部分人是首次購買汽車,把車看得金貴,也不敢動手去做!

3,還有一個就是美國人的人工太貴了,又喜歡超前消費,美國人的口袋實際上沒有多少現金的,自己動手的話可以節約一大筆費用,而且整個的工作節奏不像我們,空閒時間多,閒著也是閒著,不如自己動手弄車!



4,還有一個就是文化的問題,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我們長期不注重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理論灌輸的多,認為動手修車的人地位低!


5,實際上喜歡動手的人,基本上是好奇心很重的,也間接說明有探索精神,自主判斷能力比較強,說得更遠一點,我們的芯片設計及製造工藝為什麼上不來?以至於美國敢於制裁中興通訊,封鎖芯片供應?包括驚歎美國好萊塢科幻電影豐富的想象力和前沿性!我們重商主義嚴重!

車友會群主,玩越野,玩飄移,利用休息的時間親自碼字,用通俗易懂的文字回答車主的各類問題,認為有用的請點贊並關注,想發私信提問的也可以一對一解答!


車問診


中國也行只是現在沒到時候,中國人現在可以在家裡,修理摩托車,電動車,自行車,托拉機了,用不了幾年修汽車也不是什麼難事。


蘭花草143286162


美國人自己修車是家常便飯,為什麼在國內就不行呢?

美國人自己修車絕對不是家常便飯,至少對於上世紀70年代後出生的美國人來說,基本上沒有自己修車的,更不用說家常便飯了!自己修車並不是什麼值得羨慕的事,術業專攻才是最正確的事、才能最有效的提高生產效率,白話將就是社會的分工不同,做好自己的本質工作就是最好的選擇,自己會修車就能保證比人家專業的汽修工修的更好麼?這完全是個亂彈琴的問題!


關於車主自己修車本身就是個很具時代感的問題,咱們國家上世紀8、90年代的車子也都是自己修,因為在那個時候4S沒有、汽修廠又太少,很多開汽修的老闆都是各個工廠的修車班出身的選手,對付日系車尚可、對付德系車根本就玩不明白,由於汽修廠少、技術差,在那個時代的很多車主都會自己修車,完全是摸著石子過河,有的時候鼓搗半天、弄一身的油汙卻根本不知道修沒修好、甚至都不知道是哪裡出了問題,總之人家就在那鼓搗!所以那個時代的德系車得到了“修不好”的盛名,並不是修不好,而是在上世紀8、90年代很少有能走明白的!所以自己親自修車的時代咱們國內也有過,也正是因為那個沒辦法的時代,修廢了無數輛車!

美國也好、咱們國內也罷,其實都經歷過沒有4S、汽修店少、汽修技術不過關的時代,所以在那種特殊情況下,車主們親自上陣修車完全是不得已而為之!車主修車只是在汽車產業鏈不完善時期的一種特殊的對待方式,沒什麼值得炫耀的,無數量車都是在那個時候被亂修一通導致提前報廢的,所以不要迷信美國人會親自修車、更不提家常便飯了,因為有些問題他們根本修不了!跨行業處理問題本身就是錯誤的,更不值得去誇獎、羨慕!過去美國人的確有自己修車的習慣,但那是沒辦法、也是胡亂修,死馬當活馬醫唄!而現在年輕一代的美國人也不會自己修了!

道理其實很簡單,掉了一塊漆,對於美國普通車主他怎麼補?系統出問題了,一個普通美國車主怎麼檢查?總得有塊平板吧?甚至於隨便的一次保養,總得有個升降地臺吧?而且換下來的廢機油在美國是不能隨便排放的,以防止汙染!所以說美國人自己修車如家常便飯完全是不加思索的想法,一個普通的美國車主哪有那麼多設備、工具?所以美國車主親自修車完全是個偽命題,就算想說人家動手能力強也不至於這麼說吧?各種個樣的工業製品都有專修人員,那是普通消費者能鼓搗明白的麼?


非專業車評


美國人未必有多喜歡自己修車或者做保養,只不過人工太貴了。以我所在的明尼蘇達州為例,去修車行換一次機油,最基本的機油成本只需要19美元一次,但人工費要30多。至於發生了小剮蹭,需要補漆或者鈑金之類的,人工成本按小時計費,動輒開出每小時四十多美元的報價。

所以,有一次近地下車庫的時候,後視鏡邊緣被擦掉了一道漆,我果斷選擇在網上自己買來了補漆套裝。倒不是因為多喜歡自己動手,純屬被逼無奈。

(圖:在美國很容易網購到專門用來修補小剮蹭的原料和工具,比如這種“補漆筆”,才幾塊錢的事,要是送去修車店免不了幾十美元的人工費。)

再者,美國人往往從小接觸汽車,耳濡目染,對於汽車的養護維修並不陌生。汽車往往停在自家後院或車庫,小時候就喜歡東摸摸西看看,跟我們小時候玩汽車玩具一樣,天生就不排斥接觸和機械有關的事情。這一點,我相信在下一代的中國人身上也會有所體現:從小就把家裡的車當成一件大玩具,對其保有好奇心,以後自己動起手來就遊刃有餘。

最後,美國的影視文化中對於自己動手改裝或者維修車輛總體持正面態度,《速度與激情》等電影給青少年一種暗示:自己修車改車是很有範的事情。反觀我國,法律對於改裝車的限制非常嚴格,自己動手改車往往和“非主流”的地下文化聯繫在一起,不登大雅之堂,人們自然也難以對自己修車產生強烈的認同感了。


王瑞恩


關於這個問題,是有很多的原因和因素造成的,我自己的車有機車和汽車,一般機車選擇自己保養維修,但是汽車還是會送到4s店或者修理店進行維修保養。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造成:

1.汽車文化

美國從五六十年代開始就以大排量肌肉車為主的潮流,美國工業的發達加上石油價格的低廉,讓很多家庭很早就有汽車,並且有些持有的時間非常久,汽車知識也相對應比較普及,因此維修和保養很多都是親自動手。

2.場地問題

如果汽車想要自己維修保養那麼最基本的也是需要有一個維修工位,最基本的至少也要有一個固定的停車場,還要有升降機。



而國內大部分持有汽車的車主都是住商品房,汽車停在小區路邊,沒有固定車位,更不可能有維修工位,場地也限制了自己保養維修車輛的可能性。

3.保養維修成本

美國的人工非常昂貴,汽車的保養和維修除了配件的費用還有一大部分是人工,因此一些有動手能力並且想節約用車開支的人就選擇自己動手。而國內的修理店的人工費用比較低,有些地方買機油甚至可以免手工費更換,既然可以這樣為什麼還要自己動手,直接到修理店就可以了。


總的來說這個是和國家大的用車環境和個人的消費習慣有關係的,並且我身邊也有朋友開始自己給汽車做保養和簡單的維修,由於美國的汽車發展比中國要早,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也會向著那樣自己動手的趨勢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