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詩詞對對聯,上聯:蜂蝶隨香探花間;求下聯

上聯:蜂蝶隨香探花間。

下聯:???????

下聯:???????

品詩詞對對聯,上聯:蜂蝶隨香探花間;求下聯

品詩詞對對聯,上聯:蜂蝶隨香探花間;求下聯

品詩詞對對聯,上聯:蜂蝶隨香探花間;求下聯

古詩詞欣賞

古詩詞欣賞

一,花島

唐代:韓愈

蜂蝶去紛紛,香風隔岸聞。

欲知花島處,水上覓紅雲。

品詩詞對對聯,上聯:蜂蝶隨香探花間;求下聯

簡析:

這首詩描寫一座開滿鮮花的江中小島的美麗景色,卻並未正面描繪,而是通過細微的觀察、敏銳的嗅覺以及豐富的想象來加以表達,構思甚為奇特,極具藝術效果。

蜂蝶採花,本為自然現象,但這裡用“去紛紛”極言其多,且都飛向同一方向,可見某一地方對它們的吸引力之巨大,已暗點“花島”的存在和魅力。繼觀察到這一奇特現象之後,詩人順著蜂蝶飛去的方向,調動嗅覺,頓時感到撲鼻的香氣隔著寬闊的江面傳送過來,香氣隔岸可聞,可見花香之濃郁,而由花香之濃郁,則又不難想見繁花之茂盛。

品詩詞對對聯,上聯:蜂蝶隨香探花間;求下聯

一句視覺,一句嗅覺,雖未直接展示花島,卻已足以撩動讀者的嚮往之情,也足以調動人們的想象力了,亟欲一睹美景的人們自然要爭相打聽其具體方位。那麼,這花島究竟在什麼地方呢?詩人給出的答案是“欲知花島處,水上覓紅雲”,“水上”是花島的地理位置,“紅雲”則是指出了花島的隱約所在。因為隔著寬闊的江水,無法看清花島的真面目,只是隱約可見遠方似有一片紅色的雲彩,那就是花島的具體位置。遠望如紅雲,則近處其花之繁盛可以想見。

本詩以一句輕鬆的指點,給讀者以啟發,從而進一步激發人們的想象,詩的意境也就更為深厚。全詩短短二十字,且平白如話,但卻包含著曲折的心理過程,給人以豐富的想象和雋永的回味,極見藝術構思的匠心。

二,雨晴

唐代:王駕

雨前初見花間蕊,雨後兼無葉裡花。

蛺蝶飛來過牆去,卻疑春色在鄰家。(版本一)

雨前初見花間蕊,雨後全無葉底花。

蜂蝶紛紛過牆去,卻疑春色在鄰家。(版本二)

品詩詞對對聯,上聯:蜂蝶隨香探花間;求下聯

賞析:

這是一首即興詩,寫雨後漫步花園所見的衰敗景象。詩中攝取的景物很簡單,也很平常,但平中見奇,饒有詩趣。

“雨前初見花間蕊,雨後全無葉底花。”詩的前兩句扣住象徵春色的“花”字來寫春景,以“雨前”所見和“雨後”情景相對比、映襯,表現了作者面對滿園落紅殘春油然而生的嘆息之情。“初見”“全無”是精準的概括,令人感受到雨前、雨後截然不同的兩種景緻。雨前,春天剛剛降臨,花才吐出骨朵兒,尚未開放;而雨後,花事已了,落紅滿徑,枝條是上只剩下滿樹綠葉了,說明這場雨下得很大很久。好端端的百花爭豔的美好春色,卻被這一場春雨給鬧殺了。

品詩詞對對聯,上聯:蜂蝶隨香探花間;求下聯

詩人望著花落春殘的小園之景,是非常掃興而生感觸的。掃興的不光是詩人,還有那蜜蜂和蝴蝶。詩的下兩句由花寫到蜂蝶。“蜂蝶紛紛過牆去,卻疑春色在鄰家。”被苦雨久困的蜂蝶,好不容易盼到大好的春晴佳期,它們懷著和詩人同樣高興的心情,翩翩飛到小園中來,滿以為可以在花叢中飽餐春色,不料撲了空,小園無花空有葉;它們也像詩人一樣大失所望,懊喪地離開,紛紛飛過院牆。

花落了,蜂蝶也紛紛離開了,小園顯得更加冷清寥落,詩人的心也就更是悲苦悵惘。望著“紛紛過牆去”的蜂蝶,滿懷著惜春之情的詩人,剎那間產生出一種大膽而奇妙的聯想:“卻疑春色在鄰家”。院牆那邊是鄰家,詩人想得似乎真實有據;但一牆之隔的鄰家小園,自然不會得天獨厚,獨享春色,詩人想得卻是天真爛漫;畢竟牆高遮住視線,不能十分肯定,故詩人只說“疑”。“疑”字極有分寸,體現了一個度,格外增加了真實感。這兩句詩,作者把原無理性的蜂蝶賦予“人”的智慧,不僅把蜂蝶追逐春色的神態、心理寫得活靈活現,妙趣橫生,而且描寫似乎“陽春”真的“有腳”,她不住自家小園,偏偏跑到鄰家,她是十分調皮、非常會捉弄人的,這就更把“春色”寫活了。同時,作者的“惜春之情”也被表現得淋漓盡致,透露出詩人希望春色沒有遠去的心情。

品詩詞對對聯,上聯:蜂蝶隨香探花間;求下聯

作者內心傷春惜春的心情和眼前自然景象巧妙接合,既賦予蜜蜂蝴蝶以人格精神,又暗暗流露作者的內心感觸,兩者神態、心理寫得活靈活現。其中,“卻疑春色在鄰家”,可謂神來之筆,造語奇峰突起,而又渾然天成,令人頓時耳目一新。這一句是全篇精髓,起了點鐵成金、化腐朽為神奇的作用,經它點化,小園、蜂蝶、春色,一齊煥發出異樣神采,妙趣橫生。古人謂“詩貴活句”(吳喬《圍爐詩話》),就是指這種最能表達詩人獨特感受的新鮮生動的詩句。這首七言絕句,精巧地選擇雨晴後的景物,來進行生動的描繪,表達了作者的惜春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