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植玉米,哪些情況下容易出現倒伏?農民朋友該如何避免?

維奧


作為一個農村人我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一.出現玉米倒伏、空杆、缺粒是多種原因造成的。

1.選用了劣質玉米種子,種植密度過大(倒伏主要原因),沒有合理的施肥澆水。病蟲害和自然災害(大風大雨),還有就是授粉時無風或風力太小,這造情況都會使玉米出現倒伏,空杆,缺粒。

二.防治措施

1.選用優質的玉米種子。土質肥沃及栽培水平高的地塊,宜選用豐產性能較高、耐密性強的雜交種:土質 瘠薄及栽培水平較低的地塊,宜選用適應性強的雜交種。

2.合理安排種植密度。一般品株行距為30cmx70cm,一畝地大約種植3500苗左右。

3.合理進行施肥和澆水。適時供應營業成份和水,,並注意施足氮肥,配合磷、鉀肥。

4.人工授粉。如遇高溫乾旱大風、陰雨等不利天氣,使授粉不良造成缺粒。 所以進行人工輔助授粉是減少缺粒,增粒增產的有效措施。






鄉村曰記


現在我們這裡的玉米基本上長到了9葉以上了,但是由於從陽曆6月中旬到現在已經有20多天沒有下雨了。這就是我們這裡今年玉米的情況,對於什麼樣的玉米容易出現倒伏呢,在我種植這幾年的玉米的時間裡我自己的玉米出現倒伏的情況是這樣的:

首先肯定是在6-10葉期間沒有打控制旺長的農藥的玉米特別容易出現倒伏。如果說因為乾旱或者說玉米長勢不好的,而沒有打控制旺長的藥也會出現倒伏的情況。比如說我在2018年的時候就出現了這樣的情況,因為澆矇頭水的時候選擇先澆了比較火旱的一半土地,進而導致了澆水的玉米跟晚澆了幾天的玉米的長勢大不一樣,在打控制旺長的農藥的時候長勢比較矮的沒有噴施,結果在收穫的時候由於受到了颱風溫比亞的影響倒伏了!


其次就是在給玉米追肥的時候比較單一的光使用尿素,會造成玉米植株長勢比較旺盛。由於提苗快所以很容易出現玉米秸稈長的比較細一些,提高了玉米棒子的高度,從而使玉米的抗倒伏能力下降。在後期的時候碰上颳風下雨的天氣比較容易倒伏。

第三就是選擇抗倒伏的玉米品種,也可以把植株高和植株矮的進行套種,這樣的話有利於提高玉米的抗倒伏能力。


豫東小農


玉米倒伏是多種原因造成的,要具體原因具體分析,大致有以下原因吧:

1.選擇籽種不當。

所選籽種長的太高,不適合當地氣候環境,長的太高遇到大風就容易被吹倒,建議選擇矮化品種。

2.澆水太多。

一般澆地水澆合適為佳,澆的太多土壤完全被泡軟了,無法支撐玉米的重量。建議澆地時人要在現場,地裡玉米都見到水了,要及時改水,保持地裡的水深為三至五公分就可以了。

3.大風天澆地。

澆地的時候遇到大風天,這樣最容易造成大面積倒伏,是所有倒伏因素危害最大的一種。建議澆地前要觀察天氣預報,避開不良天氣,選擇無風天進行澆地。

4.土壤問題。

比如鬆軟固性較差的沙土地,是不太適合種植玉米的,因為玉米太高,稍微有點風澆點水就會出現倒伏。建議沙土地種植矮化作物,花生、西瓜、孜然都比較適合沙土地。

5.澆地時間不當。

除了大風天不能澆地,在玉米快成熟植株上結有大玉米棒子時也不易澆地,由於植株重量太高。建議選在玉米剛開始結棒子,出紅玉米鬚的時候比較好,當然要根據地的墒情判斷,靈活掌握。

6.氣候問題。

當地大風極端天氣比較多,不適合較高農作物的種植。建議改為適合當地種植的作物比較好。

7.營養沒跟上。

土地肥力不夠造成玉米長勢不行,植株比較細,無法承受本體重量。建議種植前要施底肥,中間要追肥。

8.植株太密。

種的太密,玉米長不起來,造成植株太細,不抗倒伏。建議一畝地植株在4000株左右比較合適。

9.及時排水。

大雨天或者澆水澆多了都需要及時排水,不能一澆了之。

總結:

種植農作物要根據當地的氣候條件選擇適合當地種植的農作物,儘量選擇當地比較成熟的品種,田間管理要到位,儘量避開不利因素。


三農之問


種植玉米,哪些情況下容易出現倒伏?農民朋友該如何避免?


倒伏不僅影響了玉米的生長,同是導致產量下降。根據以往的經驗減產1-2成在所難免,嚴重的情況玉米產量會 斬半 。

一般情況下影響玉米出現倒伏的情況有:漲勢過於旺盛、育種不良、種植的密度、土壤問題、水肥等管理不當等。

對於上述這幾種情況的出現,編者給一一解答:

其一,強降雨、暴風后發生的倒伏

比如強降雨後的倒伏切不可採取強扶起來的方式,假如強行扶起,玉米的根系容易被折斷,對玉米生長不利。在玉米受強降雨後可以採取的辦法底部有支撐,讓玉米自然生長。多數玉米植株在受降雨倒伏後能自行恢復。


其二,種植的密度過大、空間密集

密制度是玉米中後期倒伏的主要因素,在前期的玉米生長時由於玉米植株還沒完全展開,並未受影響。到了玉米生長的中後期,玉米植株長大至10葉時,因密度過大影響了正常的的生長空間,使得每一株的生長養分不足,倒伏出現。一般情況下一畝地玉米育植4500株為易(相當於每壟間距500mm,每株間距400mm),高於這個數值後隨著數值的增加玉米倒伏率增加。有的玉米生產者單純的增加玉米植株數至7000株,卻不考慮其他生長因素,後期在颳風或者降雨後地裡有一半左右的玉米折斷,相扶也難!

其三,土壤問題

土壤板結或者土壤中的酸鹼度失調,玉米在生長後根系不能正常的的生長髮育。多數情況下農藥、肥料施用不當容易造成土地酸鹼度失衡、土壤板結,小希建議為了規避此類情況的出現,優先用農家肥改善土壤結構、土壤的肥力。

其四,生長過於旺盛

玉米的生長需要肥料、水分的保持供給,假如短時間內水肥充足,玉米的生長旺盛,此時的玉米需要對玉米噴打矮壯素或者控旺素,此類藥物的施用建議為8-12葉之間,防治玉米只增高拔節不粗壯的情況,而只拔節很容易出現倒伏。

上述純屬個人觀點,僅供參考。歡迎批評指正。文字原創,圖片來之網絡!!謝謝


小希時間


玉米是我國的重要糧食作物,有著重要的經濟地位和價值,在種植過程中,最易出現倒伏、空杆及缺粒等現象,嚴重影響玉米的產量及質量。

在玉米種植中倒伏、空杆、缺粒的原因有哪些?

(一)倒伏的類型及原因

1、倒伏類型:倒伏是指玉米莖稈傾斜或節間折斷。據莖稈傾斜程度,又分為莖倒、根倒和莖折斷三種。

①莖倒:是指莖稈基部機械組織強度差,遇暴風雨時造成莖稈傾斜。

②根倒:

是根系發育不良,灌水或雨水過多,遇大風引起傾斜度較大的倒伏。

③莖折斷:主要是指抽雄前玉米植株生長較快,莖稈組織嫩弱或受病、蟲危害,遇風造成莖折斷。

常見的倒伏是莖倒和根倒。

2、倒伏原因:

(1)密度過大:

在玉米定植中,定植密度過大,會造成田間鬱蔽,植株之間相互遮陽會使莖稈徒長、纖細,極易發生倒伏。

(2)施肥、灌水不合理:在玉米生長中,缺少營養元素,尤其是氮、磷、鉀三要素施用不合理,造成機械組織發育不好,使植株瘦小,禁不起風吹雨打,缺水,使土壤板結,植株根系不能很好的吸收營養物質,也易倒伏。

(二)空稈和缺粒的原因

空稈和缺粒是影響玉米產量的兩個主要因素。空稈是指玉米植株未形成雌穗,或雖有雌穗但無籽粒。缺粒表現為多種形式,有的果穗一側自基部到頂部整行沒有籽粒;有的整個果穗結籽很少,缺粒在果穗上散亂分佈;有的果穗頂端籽粒小且呈白色,也稱禿尖。空稈、缺粒的主要原因有:

(1)高溫:玉米在抽雄授粉時期,如果出現高溫,就會影響授粉質量,就會出現缺粒現象,一般在抽雄授粉時期,日均溫度不能高於33度,如果高於33度,會使花粉失去生命力。

(2)養分、水分供應不足:玉米生長髮育需要從土壤中吸收大量養分和水分發育受阻。缺磷時,果穗發育緩慢以致停止,增加玉米空稈率。開花時遇高溫乾燥天氣,土壤水但雨水過多,尤其是開花時連天陰雨也影響正開花授粉,使空稈、缺粒增加。

(4)病、蟲危害:有些病蟲害如玉米螟、病毒病等危害,阻斷了養分的運輸,從而 影響了玉米的生長,就會出現空杆和缺粒現象。

(5)品種本身的遺傳特性:有些品種對栽培條件及環境的適應能力差,或本身花粉就少,也會出現空杆和缺粒。

如何預防倒伏、空稈和缺粒現象?

【1】.選用良種

不同雜交種的遺傳特性不同,應因地制宜,選用優良品種。土質肥沃及栽培水平高的地塊,宜選用豐產性能較高、耐密性強的雜交種;土質瘠薄及栽培水平較低的地塊,宜選用適應性強的雜交種。

【2】.合理密植

根據品種、地力、栽培方式,因地制宜地確定適宜的種植密度,保證有良好的通風透光條件,使莖稈粗壯,特別是滿足中部葉片對光照的要求,保證果穗良好的發育,是減少玉米倒伏、空稈和缺粒的主要措施。採用寬窄行種植,對改善群體內的光照條件有一定作用,也可降低倒伏、空稈和缺粒率。

【3】.適時早播

夏玉米適期早播,不僅能充分利用光、溫、水資源,更重要的是使雌穗分化提早在7月上、中旬的高溫季節前完成,使穗分化期在較低溫度下進行,分化時間長,有利於小穗分化,提高結實率。

【4】.合理的肥、水管理

從拔節到開花是雌穗分化和授粉的關鍵時期,肥、水供應及時,能促進雌穗分化和正常結實。對土壤肥力低的地塊,應增施肥料,追肥宜採用前重後輕式,即第一次追肥在拔節期施入,佔總追肥量的60%,其餘40%在大喇叭口期施入;對土壤肥力高的地塊,宜採用前輕後重式追肥,即在拔節期追施總量的30%~40%,大喇叭口期追施60%~70%;對肥力較差、長勢弱的地塊,定苗後應立即追施適量的氮肥提苗,一般佔總追肥量的25%左右;對局部點片的弱苗應進行單株管理,偏施少量氮肥,以保證苗壯、苗齊、苗勻。

穗期應結合追肥進行灌水,使土壤含水量保持在田間持水量的70%~80%。水分過多時,應及時排水防澇。

【5】.加強田間管理

在玉米生育期間,及時中耕培土除草,選留壯苗,控大苗促小苗,加強病、蟲害防治,進行人工輔助授粉等,對降低倒伏、空稈和缺粒有一定作用。

如果玉米出現倒伏可用以下辦法補救:

倒伏若發生在拔節前,玉米自身有一定的恢復直立的能力,不必人工扶直。倒伏若發生在抽雄前後,植株上部較重且株間相互壓蓋,很難自然恢復直立狀態,必須倒後立即人工扶起,並剷土將根部培好,最好在2~3 天內完成,若拖延時間不但難以扶直,也會加重損失。

我是【鄂西小濃】,以上就是我的“玉米倒伏、空杆、缺粒發生原因及預防措施”的回答,供大家參考!


鄂西小濃人


玉米倒伏問題一直困擾著很多農民,但是很難說清到底是咋回事。農耕子從事農業技術推廣30多年,和農民共同探討了多年,根據相關的技術要領和陝南地區的實踐經驗相結合才發現,真正的原因無外乎以下幾個方面:

  1. 陰雨大風天氣最容易引起倒伏。雨水導致土壤溼度增加,根系支撐能力下降,同時葉片上面也附著了大量的水滴,重力作用下,加上風力作用很容易導致莖杆折斷和從玉米莖基部倒伏,所以暴風雨天氣發生倒伏最嚴重。


  2. 實踐證明,不同的玉米品種抗倒伏能力差異很大。其中,矮桿品種、穗位低的品種、氣生根層數和數量多的品種,抗倒伏能力就比其他普通品種強得多。有的品種莖杆比其他品種粗一些,抗倒伏也很強。
  3. 土層深厚和經過深翻的地塊的抗倒伏能力比土層淺和沒有深耕的地塊強。有趣的是,有經驗的老農告訴我,進行多次中耕的地塊容易倒伏,這也被多次印證屬實。
  4. 玉米密度越高,莖杆也細弱,抗倒伏能力下降。氮肥使用越多,抗倒伏能力越低,特別是只使用氮肥而不施磷鉀肥或者少施磷鉀肥的地塊,抗倒伏能力低下。
  5. 玉米螟、玉米莖基腐病(青枯病)和紋枯病造成莖杆壞死或者蟲蛀,引起其他病蟲害加劇,抗倒伏能力很差。

陝南地區,幾乎每年都有玉米嚴重倒伏的問題,經過認真分析,制定了詳細的玉米倒伏方案,已經成為有識之士的共識,可以採用如下辦法:

  1. 選用抗倒伏品種。一般根據新引進品種的株型高低、節間長短、穗位高低、根系發達狀況來選擇,並在容易發生倒伏的地塊進行示範種植後選擇抗倒伏能力強的推廣。
  2. 適時早播。實踐證明,早播的玉米個子矮、穗位低,高溫高溼的時候已經過了乳熟期,減少了倒伏的危險。即便倒伏,也不會顯著影響產量。

  3. 翻地施肥。冬前深翻有利於增加活土層,減少病原基數和害蟲基數,如果配合施入大量的農家肥,也能培肥地力,增加根系深扎能力,有效避免倒伏。葉面噴肥啊也能增加抗倒伏能力,而不應該在幼苗期多施氮肥,以免節間過長而株型過高,容易發生倒伏。
  4. 合理密植。早、中、晚熟品種對於密度有不同的要求,實踐上並不是為了抗倒伏而降低密度,而是在保證產量的基礎上適當稀植,這一點必須領會其中奧妙。有人曾經做過實驗,生長調節劑對於玉米抗倒伏有顯著作用,本人沒有親眼看到,不做評價。

  5. 防治病蟲害。大喇叭口期用辛硫磷防治玉米螟有很好的效果,其他的病蟲害也可以預防為主,綜合措施防治,才會有顯著效果。

總結:玉米倒伏問題不是不能預防,而是沒有得到引起足夠重視,都是認為外力作用下形成的,所以提高認識,從一開始就將防止倒伏作為高產穩產的前提來重視,就能有效避免。


農耕子


我覺得有以下幾點,可作參考。

1天氣原因,比方說颳大風,和下大雨都會使農作物倒扶。

2玉米種的時候太密了,沒有提苗,使營養跟不上玉米纖細。這樣就很容易倒。

3種玉米,小苗時候肥料少的話,玉米麵營養跟不上,纖細,發黃,沒有營養。這樣長大的面也很容易倒。

4成長時期要保證水份充足,水份跟不上容易造成玉米發黃,死亡。這樣也會造成倒扶。

生蟲,打藥,除草,細心一點,科學管理,我相信你會種好玉米的。加油!!





記錄生活小李


玉米作為我國一種特有的農作物,全國各地均有種植,是我國重要的糧食農作物和飼料作物。玉米也是世界上總產量最高的農作物,其產量和種植面積是僅次於小麥和水稻的農作物,其在全國各地都有種植。

玉米含有豐富的維生素,脂肪和蛋白質。玉米味道甜美,可以炒菜,還可以煮著吃和燉湯,其還是製作白酒和酒精的原料。

玉米在我國的種植歷史可以追溯到500年,其產量高,適應力強深受廣大農民的喜愛。目前玉米在我國的種植面積大概有3.5億畝左右,是除了美國之後世界上最大的種植國家。

玉米倒伏一直都是種植玉米的一大難點,在我們農村有一句俗語,玉米一倒,生活不好。但是在遇到惡劣天氣的情況下,難免玉米會倒伏,

如何預防玉米倒伏?我認為有以下幾點。

第一:品種

玉米的品種是決定玉米產量質量的關鍵,好的品種不僅能帶來好的產量,而且還能有效抵擋災害和疾病,在玉米種植前儘量選擇矮杆抗倒伏的玉米種子。

第二:肥料

玉米在生長期間需要多次施肥,一般都是選擇尿素或者是磷鉀複合肥。肥料的使用能使玉米的根部和莖幹部分更加的壯實,抓地力更強,玉米對抗自然災害和倒伏的能力就會加強。

第三:農藥

玉米在生長的時候需要多次打農藥,對於如何防止玉米倒伏,一般都是玉米6個葉左右的時候,選擇0.020%的多效唑,我們那裡叫唑莊素,每畝地使用30~40公斤左右的藥液對玉米地進行噴灑,其可以有效控制玉米的生長高度,能有效預防玉米在生長期間發生的倒伏現象。

一般情況下,玉米倒伏都發生在玉米的生長後期。那個時候玉米已經長得非常高了,這個時候要看玉米的倒伏情況以及嚴重性。如果倒伏不是特別嚴重,而且面積不是很大的情況下,是可以去進行扶直的,反之,如果玉米倒伏特別嚴重,而且面積特別大又是全部都挨著地面的情況下,我認為就沒有必要去扶直了,如果你這個時候如果把它扶直的話,有可能過兩天下雨刮風的時候它又倒掉了。

總述:玉米倒伏是玉米減產的主要原因,對於自然災害我們無法抵抗。我們能做的就是利用科學技術的管理,減少玉米發生倒伏的可能性。






深漂的寧寧


玉米抗倒伏能力是農民選擇購買玉米種子的一個重要指標,但是近兩年玉米種植風調雨順很少發生玉米倒伏事情,很多農民就只顧玉米的產量開始盲目的縮減玉米柱距,這樣就可以多播種玉米。再有一個因素就是現在玉米底肥充足即便玉米畝苗數超標玉米也生長的粗壯有力,通常情況下玉米種子都合格,也就抗倒伏能力都不差。

如果有風雨因素參與時秸稈細弱、密植度大、玉米植株高度大的玉米容易倒伏,特別是果穗位置高的玉米容易倒伏。

  1. 在日常的玉米田間管理中,針對玉米秸稈細弱農民多數就是增大肥料的用量特別是氮元素的用量,玉米播種時往往一畝地使用整袋的偏氮肥。

  2. 也正是因為玉米肥料充足,玉米的種植密度一般都調控在七八寸,從玉米地看苗棵棵都黑綠粗壯,但是密植度大的玉米明顯的通透性不好,風阻很大。


  3. 對於一些靠天吃飯的地區來說,玉米抗旱性是重要選種指標,但是多數地區玉米地是水澆地,乾旱時可以人工補水,水肥充足就容易造成玉米苗株旺長玉米苗株高度大。

敲個黑板:農民朋友該如何避免玉米後期倒伏?

  1. 合理密植是最好的調控玉米抗倒伏能力的方法,合理密植不容易出現因為苗株爭肥造成的秸稈細弱、氣生根少、葉片多風阻大、病蟲害滋生等問題,對提高玉米抗倒伏能力很有幫助。

  2. 玉米種植戶對玉米有意無意的蹲苗也會提高玉米的抗倒伏能力。在玉米拔節期前因為降水少問題,農民寧願選擇讓玉米乾旱也不去澆水,其目的就是為了給玉米蹲苗。但從實踐種植經驗來看多澆一水就需要多開支一筆錢,玉米利潤就要低一些。

  3. 對玉米進行化學控旺是最常用的方法,在玉米6-10葉期噴施縮節胺或者矮壯素可以有效調控玉米秸稈的高度,降低玉米果穗的位置。在玉米苗期噴施控旺藥劑多是抑制了玉米一至三節的節間距問題,增強了玉米後期的抗倒伏能力。


農耕隨筆


每年—到夏季雨水就會很多,溫度也會提高,七八月份也是玉米最容易發生倒伏的季節,那麼玉米倒伏會對玉米的產量造成嚴重的影響,這也是很多玉米種植戶們最頭疼的事情,隨著農業生產力的發展和玉米產量水平的上升,玉米高產與倒伏直接影響著玉米生產,玉米倒伏有三種因素,一是品種,二是人為,三是天氣。

1.品種、植株過高,穗位過高,稈細稈弱,或次生根少。

2.人為方面,密度過大,施肥不合理等。

3.天氣方面拔節期的陰雨寡照和灌漿期的暴風驟雨,在這三因素中,天氣因素是玉米倒伏的關鍵因素。

4,預防工作,合理密植及合理施肥,培土、蹲苗、採用化控技術,可在拔節以後噴施植物生長抑制劑來抑制株高,降低植珠重心,但是用化控技術—定要根據藥劑說明來掌握藥量,玉米倒伏歸根到底就只有三個因素,一是品種,二是人為,三是天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