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養牛的前景如何?

古稀人652


以前我是不贊同農村散養戶養牛的,但自從跟我家的鄰居交換了他養殖西門塔爾肉牛的經驗,我才發現原來農村養牛也是個不錯的養殖項目。尤其是養殖那些繁殖較早、生長髮育較快的肉牛品種,可為養殖戶帶來較豐厚的利潤。

今年的各種肉價都在漲,活牛價格和牛肉價格也是漲勢迅猛。我鄰居家養的西門塔爾肉牛,4個月的牛犢能賣到7000元以上,成年牛能賣到16000~17000元。從目前來看,明年(2020年)活牛的價格應該比較穩定,至少不會出現大起大落的現象。


農村養殖西門塔爾肉牛也是存在一定優勢的。像我家的鄰居,雖然養的不多(最多時候也就20多頭),但是利潤比較穩定。

首先養牛的圈舍基本不用花太多錢。因為農村地方大,這筆費用能省則省。天氣暖和的時候他家的牛就在門前的大片空地上拴養,等天氣轉冷,再把牛趕入自己動手修建的簡易牛舍內取暖。

其次牛的草料絕大多數也是他自己種植,或者免費從別的親戚那裡收集回來的。養牛的飼草是很大一筆開銷,只要解決了這個問題,其它問題都很好解決。

最後牛的抗病能力強,輕易不生病。平時多打掃圈舍衛生,經常防疫消毒,定期驅蟲,定期注射疫苗,這樣就可確保牛的健康。此外西門塔爾肉牛品種繁殖早,一年後的母牛犢即可生育,經濟效益不錯。


最後總結:2020年眨眼之間就來到,各種肉類的價格卻絲毫不見下跌。養豬戶還害怕非洲豬瘟,養牛戶就不用擔心這一點。所以單單從這方面來看,2020年養牛的前景也是一片大好。


西北郭郭


很高興能夠回答這個問題。2018年牛價從三月份一路飆升,主要因素還是由於非洲豬瘟的影響,牛肉替代豬肉,在我這裡有很多生豬病死,有很多養殖戶到目前為止還不敢補欄,但也不意味著2019年牛價就不會出現下跌趨勢,所以我認為還可以從以下幾點分析:

第一,全國人口基數大,每天消費肉類品很多,牛處於雞鴨豬牛四大家畜也佔了很大比重,從生豬補欄情況來說,從仔豬到母豬也需要一個過程,牛肉需求量比重還是會持續下去。

第二,農村散養牛戶持續減少。1,以前農村家家戶戶養牛,是為了耕地播種,而現在都是用機械化代替古老耕種方式。2,農村養牛一般都是老年人,農村老齡化加重,有很多沒有精力去養牛。3,年輕人外出務工,不願意接觸髒累養牛活。

第三,牛的養殖週期長。從一頭母牛犢從出生至能夠生育能力,至少需要18個月,產出牛犢至出欄1-2年時間。

以上幾點,明年養牛牛價還會持續保持,當然從一個新手養牛必需會選牛,牛的疾病防治等都需要長久持續學習過程,這是我個人觀點,希望能幫助你。謝謝





湘村阿成


國家大力發展農村養殖行業,為了提高農民收入,提升農村生活水平,因為農村除了種地就是養殖,一些貧困的地區沒有很好的發展經濟的項目,富餘的地區還好引資投資發展事業,這麼多年來農村主要還是以養殖增加效益為主。尤其養豬養牛。說到養牛就不得不說未來養牛業發展到底怎麼樣呢?前景如何呢?我們分析下:

養牛創業養牛脫貧致富,這一直髮展農村養殖業口號,很多人也看重養牛這個行業,不管你是放養還是圈養,在不接觸養牛行業的人眼中,養牛人有錢。

傳統的養牛方式相信大家看到了除了放養的只要是圈養的也都遵循科學養牛方法,以前養牛誰知道給牛打疫苗,養牛不都是直接給點草或者玉米秸稈吃點就行,現在不同了講究就是科學發展。

現在人們生活水平一天天的提高,吃牛肉的多了,吃得起牛肉的多了,國內養牛的又少,甚至要依靠進口活牛和牛肉供求市場,這就證明國內市場對於牛的需求很大。

現在養牛也顯得比較正式,以前傳統養牛散戶多數是以貼補家用或者代替勞力,現在養牛是以事業發展。

養牛行情從近幾年看相對是穩中有小幅上漲,沒有大起大落,其實養牛也很難出現價格大起大落,因為牛的繁殖週期相對於其它養殖品種來說,它的週期比較長,產犢少,嚴重的疫病也很少見,不像養雞、養豬那樣短期供應量有暴增暴跌,從而大幅度影響價格。

從經濟角度去看養牛,銷路很好,價格也是比較穩定,(當然任何行情都有高有低的時候不能較真總體價格穩定),一般育肥牛的銷路有主要兩方面販子和屠宰場。

牛的適口性也非常好,一般玉米秸稈或者牧草都可以。為了更大節省成本,不少養牛戶利用青貯飼料的辦法,牛的適口性增加了,營養提高了,成本降低了。

農村養牛還要謹記場地建設問題,如果你真的選擇養牛行業我們就要看未來,養殖遠離村莊,不能再像以前一樣在家裡養牛了,汙染環境,發展新農村你這邊汙染養殖肯定是不允許的,你可能養牛聞不到,鄰居也受不了這個氣味,現在環保嚴查養殖汙染問題,所以一定要一步到位,把場地規劃好,才是正確發展養牛的方向。

以後養牛業肯定也是慢慢科學化管理,科學化管理前期可能成本要高,但是效益也要高,如果都能科學化管理養牛,不光對自己對消費者也是認可的,如果說都去科學化管理養牛方式,牛的品質好了發展的前景也就比較明亮了。

以後的牛價肯定也越來越透明,不像以前同樣的牛同一個地方差價非常大。慢慢的牛價和豬價一樣透明牛企也能上市,養牛市場能得到調控,不會再漲的離譜跌的嚇人的局面。

現在很多當地都為了提高養牛的積極性,有補貼政策有技術指導,還有很多惠農政策,所以說養牛行業前景不容小覷。所以說養牛還是可以的



小飛與珊珊的日常生活


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國內牛肉消費量呈逐年遞增的態勢,與此同時由於農業機械化的發展牛存欄量卻在不斷下降,因此養牛前景十分看好。


韋老道


中國每年對肉的需求量是8600萬噸,其中豬肉佔62%,禽類20%,牛羊肉11%,今年豬肉價格上升了,明年對牛羊肉的需求量會增大,所以明年養牛合適。


木桃說青海


從這几几年來看,牛在市場上的定價基本上沒什麼變化,所以明年養牛還是不錯的


鄉農小秋


可以,現在國家對農業發展很重視,養牛,養豬,養殖業的發展大有前途


八桂新農


大規模的養殖肯定是不行的,現在我可以這樣告訴你一些禽類養殖、還有高汙染的水產養殖在將來肯定是不行了。因為在2020年我們要實現脫貧奔小康的同時,環境也要達到和諧,也就是碧水藍天。因此大規模的養殖在某些情況下將會受到限制,當然如果環境汙染處理達到標準同樣也是允許的,但是在農村裡面養殖2-10萬隻的家禽肯定會越來越少,因為環境達不到標準。但是養牛還是可以的如果在農村養殖1-30頭牛是沒有多大問題的。

養牛將來行情

當然他並沒有說規定讓你養多少頭牛,也沒有限制你養多少頭牛。關鍵是看著你汙水以及糞便處理能否達到排放的標準,但是你要知道樹大招風這一個特點,一旦小有規模肯定會有人過來。正常情況下你養這個二三十頭是絕對沒有問題的。而且基本上也不會有人去找你,一旦養殖的過多,肯定會吸引別人的注意力。

①生豬慘淡:我們國內的生豬行業非常的慘淡,現在很多大型的企業都準備在西南地區、江蘇地區、安徽地區等進行規模投資,也有一些集團和公司對我們國內的養豬業進行了這樣的預測,在未來的十年之內應該是我們國內的生豬養殖黃金週期。即使是疫苗研究出來,我們國內的生豬養殖想要恢復到以前的狀態,仍然需要2~3年,甚至時間更長。


②環保嚴厲:當然現在環保越來越嚴格,因此我們在養殖的時候小規模、小面積養殖是得到了允許,怕就怕在中型大型的規模,而且還沒有達到排放的標準。這一個是比較嚴重的,而且一旦處理起來也比較麻煩。

③肉牛價格長期穩定:肉牛價格在將來的2~3年之內也會長期得到穩定,主要是因為我們國內的環保因素越來越嚴格,大型的肉牛養殖場現在也不算特別多。國內的肉牛產值遠遠不能滿足我們的需求。而且現在從東南亞走私的一些肉牛產業被查封,現在只能寄託於歐美的一些肉牛產業,以及國內的一些產業發展。

不管是肉牛養殖,還是目前的肉羊養殖在將來的2~3年內應該不會有特別大的變動,尤其是目前生豬產業極其慘淡的情況下。


聚焦三農瞭解事實


養牛,就只有一個目的,賺錢,那麼明年養牛前景如何?我的答案是:明年養牛可以,可以賺到錢。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大家對牛肉這類高檔肉類的需求也在一步步的擴大,從以前的吃飽到現在的吃好,也都開始了對生活物質的追求。而且最近幾年牛肉的價格是一直在穩步上升,尤其今年受非洲豬瘟的影響,牛肉價格更是上漲了不少,所以後面一段時間養牛賠本的風險不大。


養牛的情景還是很不錯的

第一:現在的農村,政策是鼓勵農民養殖來扶貧致富的,而農村人大多數人又是會養牛羊的,有一定的這方面經驗,國家對養殖戶也有一定程度的資金補助和技術方面的扶持,所以大家對養牛還是比較接受的。

第二:有一定的天然優勢。農村是山多水多,到處都有草,而且農民種地以後還是大量的草料,像麥草,瓜秧,秸稈等等,都是餵養牛的天然草料,而且,最主要的是這些最耗費資金的草料都可以自己解決,可以說是節省了好大一部分資金。


第三:牛本身的一些優點。牛是一種大型的家畜,飼草量大,但是它的抗病能力也好,只要平時防疫做到位,一般不容易得病,是比較容易管理的。

第四:養殖方式的轉變。更加便捷化,輕鬆化,以前的養殖牛都是農戶在散養,規模不大,都是順帶耕地種田才養殖的,沒有什麼效益性,而現在的養殖都是規模化,科學化,機械化養殖,管理更加方便了,效率更高了,產生的效益也更好了,養殖戶得到的實惠更多了。


第五:養殖戶思想觀念的轉變。現在的養殖戶也開始進行不斷的學習先進養殖技術了,不在用以前的老土辦法了,在養殖過程中更加註重科學技術的應用,再養殖經驗不斷豐富的同時,也在不斷的學習養殖知識,轉變養殖觀念,轉變養殖思路。

第六:市場發展需求的變化。我國人口基數大,每年需要的肉量也是很大的,今年又受到非洲豬瘟的影響,豬肉缺口急劇加大,轉而消費牛肉的人數上升,所以牛肉的價格也在上漲,至少短時間週期內價格是不會下降的。

總結

養牛有風險,還是得謹慎。雖然說養牛能賺錢,但是養牛是一個高風險和高收益同時存在的,而且,養殖也是個很辛苦的事,不是嘴上說說,大腦裡想想那麼簡單的,是需要付出很大努力的。明年養牛前景肯定是不錯的,但希望還是經過充分準備後再考慮養牛,這樣風險就會小很多,彎路也會少很多。


渭水三農人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國內牛肉消費量呈逐年遞增的態勢,與此同時由於農業機械化的發展牛存欄量卻在不斷下降,因此養牛前景十分看好。然而養牛賺錢卻不太容易,有超過一半的養牛戶都難以獲得理想的效益收入,這顯然與養牛前景相差甚遠。

養牛不賺錢的原因非常多,可有時牛養的膘肥體壯、飼料成本同樣控制在合理範圍內,但等牛出欄後一算賬卻發現沒有利潤可言,甚至還可能會倒貼錢,這讓養牛戶好不苦惱。這種情況很可能買牛與銷路出現了問題,其實對於相當一部分養牛而言這兩點問題一直是硬傷。

下面小編將詳細分析一下這兩點問題,希望對廣大養牛的朋友能夠有所幫助!

買牛

買牛比養牛難,相信不少養牛戶都有這樣的感覺,特別需要到外地買牛的情況下。

1、價格與質量

一些牛販子、牛經濟報價特別低給人一種“撿漏”的感覺,可真要買牛時價格卻又高的離譜,甚至一頭牛比市場價格還要高一兩千元,可以說幾乎每個新入行的養牛戶都交過類似的學費。當前信息靈通、交通方便的情況下,各地牛的價格與質量均成正比,一分價錢一分貨想要遠低於市場價格買好牛的“撿漏”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不過花高價買差牛的“打眼”卻經常發生。

買牛時要想不多花冤枉錢又能買到稱心如意的牛,就必須掌握一定的選牛知識,若不然去哪裡買牛都會上當受騙。首先需要能夠準確認知所準備購買牛的品種特性、代別與質量,其次則需要有一定眼力能夠估出牛的大致體重,自己一無所知的情況下一定要找一個可靠且懂行的人幫忙。

2、應激與發病

不少牛在引進後會大量發病甚至死亡,死一頭牛需要數頭牛的效益來補,一旦傷亡率較高肯定難以賺錢。養牛戶多將其歸結為應激或水土不服的原因,不過這卻是一個錯誤的認知,試想一下一個人從黑龍江到海南,將近4000公里的距離可能出現不適但因此生病的可能性卻非常小,牛的適應性比人強得多自然更加不會因此而生病。

牛在引進後大量發病甚至死亡,應激與水土不服僅能算作誘因,根本原因為牛本身便帶病。例如對養牛業危害比較大的牛傳染性胸膜肺炎(簡稱牛傳胸、牛肺疫或爛肺病),在疫區牛感染本病後只要飼養管理得當可能沒有症狀表現,但經過長途運輸與環境變化便會出現發病。首先大家一定要挑選健康牛,對牛趕著跑幾圈便可將帶病牛或亞健康牛挑出來;其次當從牛傳胸或口蹄疫疫區買牛時,一定要先注射相關血清,等牛到家15~20天后無任何不良症狀的情況下再注射疫苗;最後則需要加強飼養管理與過過渡,使牛儘快適應新的養殖環境。

銷路

當前市場上牛一直比較缺,甚至說成供不應求也不為過,但有一些養牛戶卻苦於沒有銷路。

1、非牛主產區

在牛主產區牛販子比較多一般不用為銷路而發愁,但非牛主產區由於牛數量少牛販子自然少,一個地區可能就幾個牛販子而且可能出現聯合壓價,這樣養牛戶便拿著好牛賣不到好價。可找外地牛販子,不夠一車或不比他們當地便宜的情況下他們肯定不會來。在非牛主產區養牛數量較少的情況下,一定要多與當地養牛戶聯合,這樣才能避免當地牛販子壓價或才能配車賣到外地。

2、酒香巷子深

當前大環境下酒香同樣怕巷子深,牛養的再多、再好若牛販子不知道肯定不會來收購。因此養牛戶一定要多與當地養牛戶、牛販子交流,讓別人知道你有牛,這樣牛販子便會問著你買牛而非你求著他們賣牛,一反一正至少要相差0.5~1元/斤,一頭牛則會多賣大幾百甚至上千元。

美國養牛這9點經驗,值得中國農民借鑑

以前美國是中國最大的牛肉供應國,但在2003年美國爆發的“瘋牛病”使得美國牛肉列入中國市場的黑名單。

如今時隔14年,美國牛肉“解禁”,再次出口中國市場,即使價格每斤在58—120元,依然受到歡迎。中國農民該怎麼辦呢?

1

提高養殖技術

提高養殖技術是關鍵,中國農民可以借鑑英美等農業發達國家的經驗,使養殖系統化、產業化。

2

培育高品種

牛肉一般分為兩個不同的群體:母體品種與終端品種。一般來說,產婦品種以其生產和母乳能力而聞名,而終端品種以其生長和肉生產能力而聞名。

美國農民會將這兩種肉牛雜交,將這兩種牛的有點結合起來,中國農民可以通過雜交等手段培育高品種的肉牛品種,解決品種低、出欄率低、繁殖成活率低的難點,增加肉牛品種

3

提高質量

要想真正實現養殖收益,最根本的還是要提高牛肉的質量,養殖農戶要加強牛肉的前期、中期和後期管理。

前期應依其強大的消化能力,供給多量的營養豐富的粗飼料和適量的含蛋白質較多的精飼料,並給予充足的飲水。

4

散養肉牛

對於養牛來說,散養要比圈養的牛肉質量好。美國農民不管風吹雨淋,他們都會定時散養肉牛。

而且他們餵養的不是飼料,而是稻草和碘鹽、鋅、納以及鈣等這些微元量。牛的身體跟人類一樣都需要微量元素,這樣生產出來的牛肉口感好。

5

專家解決問題

美國的牧場有大量的牧場社區服務系統,無論是牛生病了,或者是其他技術設備方面的難題,只要通過這個服務系統,一個電話就可以請到專業的人員過來解決。

中國農民也有這樣的農業服務系統,“雲種養”作為最大的農技問答網站,裡面有數萬名農業專家免費解決農業方面的知識,還支持農產品售賣、觀測農產品市場走向,深受農民朋友的喜愛。

6

規模化養殖

美國農民採用規模化產業鏈的形式養牛,美國農業解析惡化程度高,他們給牛喂的飼料大多數都是自家的農作物,比如說青貯、玉米、苜蓿草和麥稈等。而在我國很多從事養牛的人員,一般家裡面是很少種植大量的農作物,只能餵養飼料。

7

建立科學的養殖基地

採用標準化手段,建立科學、可控的養殖基地,規範養殖肉牛。同時還可以建立預警機制,綠色養殖。

8

培育品牌

美國的牛肉形成自己的品牌,中國的牛肉品牌少,因此要提高養殖規模和緊身品牌加工,形成規模化、品牌化加工需求,產生規模效應。形成肉牛產品一條線的基礎上,降低成本,建立價格優勢,培育起自己的品牌。

9

分批管理

美國農民對於體質不同的牛會進行分批管理,區別對待,這樣就可以保證每頭牛可以獲得足夠的營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