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會述評」中非合作打開新空間

9月3日至4日,初秋的北京迎來了2018年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開幕式並發表主旨講話,強調中非要攜起手來,共同打造責任共擔、合作共贏、幸福共享、文化共興、安全共築、和諧共生的中非命運共同體,重點實施好產業促進、設施聯通、貿易便利、綠色發展、能力建設、健康衛生、人文交流、和平安全“八大行動”。

借力“一帶一路”實現“非洲夢”

自2013年中國政府提出“一帶一路”倡議以來,非洲大陸積極參與,以期實現非洲經濟從前工業化到全面工業化的跨越發展。

筆者今年8月在非洲國家吉布提考察時感受到,這個人口僅100萬的非洲小國發展意願強烈,參與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幹勁與激情十足。

筆者所到之處都能看到吉布提基礎設施建設的熱潮以及中國的巨大存在,如由中國公司參與管理的非洲最大自貿區今年7月開工建設、已經建成的從吉布提到埃塞俄比亞首都亞的斯亞貝巴的亞吉鐵路、中國招商局集團建設的港口以及中企投資建設的千戶經濟住房項目等等。

非洲國家對發展的希望源自“一帶一路”倡議所帶來的新動力和新夢想。和中國人擁有“中國夢”一樣,非洲人民也希望實現減貧和發展的“非洲夢”。

為此,非洲國家以及非洲聯盟已先後出臺了包括《非洲發展新夥伴計劃》《加速非洲工業化發展行動計劃》《非洲基礎設施發展規劃宣言》以及《非洲2063願景》等重要發展戰略文件,希望通過工業化、經濟融合和一體化將21世紀打造為非洲大發展的世紀。

“一帶一路”倡議與非洲21世紀的發展戰略可謂琴瑟相通,不僅可為中非關係的可持續發展以及非洲的跨越式發展增添新動力,也為南南合作闢出一條新道路。

中非產能合作對接條件已成熟

作為世界上經濟發展相對滯後的地區,非洲大多數國家工業化程度相對較低,但非洲擁有豐富的資源、較為廉價的勞動力和廣闊的市場潛力;中國經過40年的改革開放,已經擁有充足的發展資金、適用技術和設備以及從農業國成長為“世界工廠”的豐富發展經驗。

加之中國當下正在深化經濟轉型升級,大量優質富餘產能和先進裝備技術有待向外轉移,這些產能和裝備技術亦完全符合非洲發展的需要,因此渴望實現經濟多元化和工業化的非洲完全可以成為中國產能和裝備技術轉移的重要承接地之一。

可以說,中非產能合作歷史性對接的條件已經成熟。2015年,習近平主席在中非合作論壇約翰內斯堡峰會上提出總額達600億美元的中非“十大合作計劃”,擺在首要和突出位置的就是中非工業化合作,併為此專門設立了首批100億美元資金的“中非產能合作基金”。

“一體兩翼”助推非洲跨越式發展

近年來中非產能合作已經產生了不少早期收穫和成果。自2006年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以來,中國已在非洲5國創辦了6個境外經貿合作區,包括埃塞俄比亞東方工業園區、尼日利亞萊基自由貿易區、贊比亞-中國經貿合作區等。正在建設和已經運營的中非共建產業園則有近100個。

截至2017年底,已有3500多家中國企業在非洲投資經營。這些落戶非洲的中資企業在非洲進行二次創業,為非洲發展及企業自身轉型開闢了新空間。

最早落戶埃塞俄比亞東方工業園的東莞華堅集團,自2011年底投資建設華堅(埃塞)鞋廠一路走來,已經成為中非產能合作的排頭標兵企業,累計出口創匯超過1.22億美元,為當地解決了7500多人就業,實現了中企自身與投資所在國的共同發展。

另外,位於埃及蘇伊士灣西北經濟區的“中埃蘇伊士經貿合作區”截至2017年6月已有65家企業入駐,吸引合作投資額近10億美元,解決當地就業崗位3000多個。

作為中非產能合作的“一體兩翼”,基礎設施建設和工業園區建設如今在非洲正紅紅火火地展開。正如肯尼亞總統肯雅塔在“蒙內鐵路”開通之日所說:“鐵路的開通為肯尼亞新的工業化篇章打下了基礎。”由中國大力推動的“基礎設施建設+工業園區產業發展”的“雙輪驅動”模式正在拉昇非洲的經濟發展,把非洲的資源能源稟賦轉化為可持續發展和惠及民生的成果。

有理由相信,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將成為“一帶一路”攜手非洲的重要節點,“一帶一路”將打開中非合作的新空間,助推非洲國家實現跨越式發展。(來源:半月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