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会述评」中非合作打开新空间

9月3日至4日,初秋的北京迎来了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开幕式并发表主旨讲话,强调中非要携起手来,共同打造责任共担、合作共赢、幸福共享、文化共兴、安全共筑、和谐共生的中非命运共同体,重点实施好产业促进、设施联通、贸易便利、绿色发展、能力建设、健康卫生、人文交流、和平安全“八大行动”。

借力“一带一路”实现“非洲梦”

自2013年中国政府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非洲大陆积极参与,以期实现非洲经济从前工业化到全面工业化的跨越发展。

笔者今年8月在非洲国家吉布提考察时感受到,这个人口仅100万的非洲小国发展意愿强烈,参与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干劲与激情十足。

笔者所到之处都能看到吉布提基础设施建设的热潮以及中国的巨大存在,如由中国公司参与管理的非洲最大自贸区今年7月开工建设、已经建成的从吉布提到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的亚吉铁路、中国招商局集团建设的港口以及中企投资建设的千户经济住房项目等等。

非洲国家对发展的希望源自“一带一路”倡议所带来的新动力和新梦想。和中国人拥有“中国梦”一样,非洲人民也希望实现减贫和发展的“非洲梦”。

为此,非洲国家以及非洲联盟已先后出台了包括《非洲发展新伙伴计划》《加速非洲工业化发展行动计划》《非洲基础设施发展规划宣言》以及《非洲2063愿景》等重要发展战略文件,希望通过工业化、经济融合和一体化将21世纪打造为非洲大发展的世纪。

“一带一路”倡议与非洲21世纪的发展战略可谓琴瑟相通,不仅可为中非关系的可持续发展以及非洲的跨越式发展增添新动力,也为南南合作辟出一条新道路。

中非产能合作对接条件已成熟

作为世界上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地区,非洲大多数国家工业化程度相对较低,但非洲拥有丰富的资源、较为廉价的劳动力和广阔的市场潜力;中国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已经拥有充足的发展资金、适用技术和设备以及从农业国成长为“世界工厂”的丰富发展经验。

加之中国当下正在深化经济转型升级,大量优质富余产能和先进装备技术有待向外转移,这些产能和装备技术亦完全符合非洲发展的需要,因此渴望实现经济多元化和工业化的非洲完全可以成为中国产能和装备技术转移的重要承接地之一。

可以说,中非产能合作历史性对接的条件已经成熟。2015年,习近平主席在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上提出总额达600亿美元的中非“十大合作计划”,摆在首要和突出位置的就是中非工业化合作,并为此专门设立了首批100亿美元资金的“中非产能合作基金”。

“一体两翼”助推非洲跨越式发展

近年来中非产能合作已经产生了不少早期收获和成果。自2006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以来,中国已在非洲5国创办了6个境外经贸合作区,包括埃塞俄比亚东方工业园区、尼日利亚莱基自由贸易区、赞比亚-中国经贸合作区等。正在建设和已经运营的中非共建产业园则有近100个。

截至2017年底,已有3500多家中国企业在非洲投资经营。这些落户非洲的中资企业在非洲进行二次创业,为非洲发展及企业自身转型开辟了新空间。

最早落户埃塞俄比亚东方工业园的东莞华坚集团,自2011年底投资建设华坚(埃塞)鞋厂一路走来,已经成为中非产能合作的排头标兵企业,累计出口创汇超过1.22亿美元,为当地解决了7500多人就业,实现了中企自身与投资所在国的共同发展。

另外,位于埃及苏伊士湾西北经济区的“中埃苏伊士经贸合作区”截至2017年6月已有65家企业入驻,吸引合作投资额近10亿美元,解决当地就业岗位3000多个。

作为中非产能合作的“一体两翼”,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业园区建设如今在非洲正红红火火地展开。正如肯尼亚总统肯雅塔在“蒙内铁路”开通之日所说:“铁路的开通为肯尼亚新的工业化篇章打下了基础。”由中国大力推动的“基础设施建设+工业园区产业发展”的“双轮驱动”模式正在拉升非洲的经济发展,把非洲的资源能源禀赋转化为可持续发展和惠及民生的成果。

有理由相信,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将成为“一带一路”携手非洲的重要节点,“一带一路”将打开中非合作的新空间,助推非洲国家实现跨越式发展。(来源:半月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