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鐵:生態不是視覺 而是要提高資源配置效率

2018年9月14日,中國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首席經濟學家李鐵出席“2018中國長白山國際生態會議”,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之生態小鎮實踐”分論壇上發言,以下內容根據發言速記整理:

今天我們討論的是生態文明小鎮,這裡面涉及到幾個關鍵問題。第一個,什麼是生態文明,第二個,什麼是小鎮。30年中國城市化發展歷史,城市的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這個變化過程中,我們感覺到,中國的城市發展水平已經和西方發達國家接近,甚至在形態上已經超過了很多發達國家。

我來到長白山的二道白河鎮,也看到了二道白河小鎮的景觀視覺,確實可以說是在中國可以拿得出手的一個特色小鎮。但是理解“生態”這件事情,我大概從兩個出發點來考慮這個問題。

第一個,所謂生態的東西是不是視覺的效果?我記得前年在厄瓜多爾召開聯合國“人居三”大會的時候有個新城市議程,從八個方面對城市提出了的要求。實際上所說的視覺概念只有“綠色”這兩個字,其他的都是講的人和人、人和社會,以及整個城市的基礎設施怎樣來為人服務。

對於我們這個小鎮,它發展到今天,講生態不能停留在視覺上,偏重於視覺生態效果已經是這些年中國城市發展的非常嚴重的誤區,這種城市發展模式已經造成了地方債務的增加,也是導致現在經濟增長放緩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

在這裡,為什麼我們要提“生態”的概念?這個生態就不是一個簡單的視覺的概念,而是要看資源效率配置是否合理。一個城市的投入和產出能不能形成一個合理的關係,它短期最大化的投入能不能形成最大的社會收益。這取決於城市決策者如何來看待一個城市,並以此來說明這個城市未來發展是不是生態和可持續的。

在這裡,不僅僅是一個城市內部資源效率配置的關係,也是全社會資源配置的關係。在經濟學意義上來講,如果不能形成合理的配置,造成投入產出出現了負面效果,那麼最後的結果,我們認定這個城市不是生態的。很多中等城市,地級城市,包括很多的一線城市,為什麼包容性越來越差?就是因為這些城市過多地注重了它的景觀效果,但是忽視了對人的服務、忽視了資源配置效率的提高。

我們在二道白河看到,與山水、園林、森林更為接近的一種景觀塑造。但是我更關注的是這七萬多人口,他們的生活,未來它承擔的作為旅遊小鎮的服務功能,它可容納的人口流量,以及現在形成的投資,未來會對資源分配產生什麼樣的效果。

舉一個例子來講,許多城市目前大量的基礎設施的投入,可能會形成很好的視覺效應。但是這個投入的資金來源是什麼?這和中國的土地制度有直接的關係。資金來源一定是來源於土地出讓金。它的前提就是我要更多地去開發房地產,產生足夠的資金,用這些資金解決我們想要達到的城市視覺效果。其實,無論是二道白河、還是全國的各類城市,包括各類小鎮,都是在按照這個中國30年城市化進程中已經形成的、已經固化的城市發展模式來運轉。

所謂運轉,就是每當建設一個城市的景觀設施的時候,一定要通過一塊土地的拍賣,賣給房地產商,通過開發房地產來解決景觀設施投入問題。可是當我們景觀設施投入越多,對房地產發展的預期就越高。當有一天房地產發展出現了資金鍊條斷裂的時候,城市就出現了嚴重的債務負擔。中國幾乎所有的城市,都在按照這個模式來運行。我們為什麼要在這裡討論生態問題?就是當城市按照這種模式走到債務嚴重增加的局面的時候,城市的良性發展已經走到了盡頭,城市已經沒有辦法繼續維持它正常的運轉。

各位地方政府的官員,你們有沒有感覺到你們的財政面臨的壓力?如果你們感到這個壓力了,你們有沒有感覺到現在土地出讓的速度越來越低?有沒有感覺到政府的債務在增加?這種發展模式已經造成中國經濟發展面臨一個非常嚴重的危機,而造成這種危機的原因就是我們現在討論生態小鎮的時候一個非常重要的觀念誤區。這個誤區是什麼?就是我們把過多的焦點關注在形態上、關注在景觀設計上,但是我們忘記了支撐這些小鎮建設的資金來源是什麼?如果我們沒有能力支撐這種景觀設計、這種形象設計和這種龐大的政績工程的時候,即使已經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非常有景觀視覺效果的小鎮,但是這個小鎮的未來運轉也會出現問題。

僅舉二道白河為例,現在它應該說是全中國視覺景觀效果最好的一個小鎮,我每次來的時候都讚不絕口。可是維繫這種小鎮的投入能力,實際上已經超出我們自身的經濟增長和收入能力,這也是小鎮當前面臨的一個非常嚴峻的問題。因為我們的城市建設超出了經濟增長水平和收入能力的時候,沒有其他的辦法,只能繼續依賴於房地產開發。但是帶來的更重要的後果是什麼?因此當前解決城市的生態問題和可持續發展問題,一定要把發展的路徑與未來的旅遊規劃和戰略建立起非常必要的聯繫。

作為全世界的所謂具有生態特點的旅遊小鎮,它有一個最好的規律就是旅遊人口流量非常大,但是很少有人在這裡買房子。絕大部分房子都是通過各種酒店的方式來進行經營,而不是通過房地產。為什麼通過酒店經營可以達到最生態的效果?就是因為它達到了所謂住宅和酒店的利用率最高,就沒有造成資源的浪費。

另一方面,我們也知道,二道白河是自然資源保護區,那麼保護區的資源是非常有限的。如果我們按照一種房地產開發的模式,建造了一座一座房子甚至別墅,並把它們出讓出去。意味著什麼?意味著買了這棟房子的人和買了這幢別墅的人,他對這裡的資源形成了永續的佔有。這種佔有就形成了一種不平衡的結果,就是他佔有了,別人享受不到,我們還得去開發新的地盤去給其他人佔有,或者是再開發新的酒店去給更多的人應用。那就在這個城市裡形成了一部分資源長期閒置,另一部分資源在旺季相對緊張。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想到的是什麼?是政府的投資和市場化的投資能否在一定的時間內取得最大的經濟收益和社會收益,保證企業的運轉、市場的運轉,保證政府不能出現過多的債務。這就是一個生態的問題,就是在宏觀的資源投入產出的效率下,我們有沒有造成所謂的資源浪費。

很多人說,中國現在人口出現了緊張的問題。可是,我們知道,中國現在人均的能耗相當於歐盟的三分之二,相當於日本的二分之一,相當於美國的三分之一。這是我們按照14億的總人口算的情況,如果我們按8億的城鎮常住人口算,我們的人均資源消耗已經超過了歐洲、日本。可是我們的人均GDP、我們的生活水平與這些國家還有很大的差距。那麼你說,這種能源的消耗、資源的消耗,它是生態的嗎?那肯定不是。所以站在生態文明的角度來理解,我們不是要看到一個和山水景觀相對吻合的一種所謂的小鎮,這不是最終的生態的要求,而最重要的是資源、效率、配置,以及未來的城市發展成本等等連接在一起的一種經濟學的方式。

中國快速城鎮化過程中,很多政府官員在他任期之內有選擇一種城市發展模式的能力,這是國外任何一個國家做不到的。就是在你執政三年、五年、甚至兩年期間,你有足夠的能力去調動資源,去做你想做的事情。你可以做成一個山水景觀,也可以做出一個人造的西方的所謂達沃斯小鎮。但是按照你個人的理解,在不考慮投入產出的效果之下,你調動所有資源去建立這麼一套城市景觀,它帶來的後果是非常嚴重的。

我也看了很多城市,看了很多政府官員的所謂的政績,有園林的、有西方模式的。但是在這種城市發展的歷史長河中,最後都是所謂城市發展的垃圾。如果我們能在有限的決策過程中,把資源配置更多地轉化為對人的服務上、對人的就業的服務、對所有到這裡來旅遊的遊客的深度服務,如果我們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軟環境上、放在資源效率的節約上,我們才能說生態文明和小鎮的發展更好融合在一起。

我記得總書記去崇禮考察的時候,崇禮拿出了一個龐大的規劃,要在崇禮周邊一個山地之間,一個很狹窄的空間去搞一個幾十萬人的城市。總書記講,我曾經到過達沃斯,達沃斯就15000人,一樣接納了那麼多的旅遊人口,大約每年幾百萬的人口。我去過很多次達沃斯,那裡沒有什麼園林景觀規劃。也沒有請什麼世界級規劃大師精心設計。每一個房間、每一塊土地都是每一個所有者創造的一種建築空間。但在這個建築空間過程中,它形成了一種相對自然和諧的組合。它沒有龐大的會議中心,也沒有雙向四車道和豪華的交通體系。一年那麼多人在那裡滑雪,夏天在那裡爬山,但是它對資源的浪費是最少的,它的資源利用效率是最高的。

政府的主官在達沃斯當政的時候,他也沒有搞過於龐大的所謂的景觀工程。他仍然會迎接每年500萬到600萬的旅遊人口,你來了以後把錢留在這裡,你在這兒玩夠了,你走,但是你不能在這裡永續地佔有資源。相對於我們中國所謂的小鎮,我們想一想我們的開發模式,我們想一想過去已開發的地產,未來城市的經營方式、未來城市的景觀設計,怎麼更好地和人結合在一起,怎麼更好地和資源配置效率的提高結合在一起,怎麼能避免過多的債務出現,怎麼來選擇一種真正適合生態文明發展的新的模式,我想這是值得所有在座的人認真思考的。

謝謝大家!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