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鴻章談判時病倒,奄奄一息時卻不願斷氣,僕人說完話後才願閉眼


清末是我國最黑暗的一段時期,當時由於清政府的腐敗無能,導致我國被諸國列強侵犯,被迫簽訂了各種喪權辱國的條約。而在這其中,有一個人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這個人就是李鴻章。當時李鴻章作為清廷外交官,在國際上的知名度很大,因此清政府讓他擔任談判專家,負責和諸國列強簽訂條約。

李鴻章談判時病倒,奄奄一息時卻不願斷氣,僕人說完話後才願閉眼

李鴻章一生擔任過多次談判專家,斡旋於諸國列強之間,直到他彌留之際,依然念念不忘簽約的事情。

李鴻章出生於官宦家庭,自幼便天資聰穎,學習能力很強,因此年紀輕輕便中了舉人,並在父親的舉薦下,拜在名師門下,從而順利踏入仕途。之後李鴻章便步步高昇,最高坐到了中堂之位。李鴻章有著宏圖大志,他曾先後創建了淮軍和北洋水師,使之成為了晚清的兩支重要軍隊。

當時這兩支軍隊為清廷打了無數勝仗,威名遠播,而李鴻章的名聲也越來越大,就連日本首相伊藤博文也稱讚他是清朝唯一一個能夠和諸國列強抗衡的人。

李鴻章談判時病倒,奄奄一息時卻不願斷氣,僕人說完話後才願閉眼

後來,由於清廷不肯給北洋水師撥軍費,導致北洋水師的很多戰艦和炮彈因為年久失修而逐漸破損,武器也越來越落後。為此,李鴻章曾想盡辦法向戶部大臣翁同龢索要經費,卻都被拒絕了,理由是慈禧太后要辦大壽,導致國庫緊張。

就這樣,曾經威震一方的北洋水師逐漸沒落下去,到了甲午戰爭時期,面對日本先進的武器和龐大的軍隊,北洋水師即便竭盡全力也無法抵抗,最終全軍覆沒了。因為這事,李鴻章被伊藤博文嘲笑不自量力,竟妄想以一人之力對抗日本全國之力。

在甲午戰爭結束以後,中日雙方便開始談判。作為北洋水師的創始人,李鴻章對此次戰敗事件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再加上李鴻章的外交能力極強,在國際上的知名度也很高,因此,他被清廷指派前往日本馬關談判。

李鴻章談判時病倒,奄奄一息時卻不願斷氣,僕人說完話後才願閉眼

在談判的過程中,日本人提出了很多無理要求,並步步緊逼,但李鴻章卻絲毫無懼,他死死地守著底線,就是不肯讓步。也正因如此,李鴻章在又一次因談判無果而返回居住的旅館時,卻被一名日本刺客給偷襲了,雖然保住了性命,卻傷了一隻眼睛。

雖然李鴻章不肯讓步,可是清廷卻堅持不住而率先妥協了,並命令李鴻章也要答應日本的無理要求,在這種情況之下,簽約是勢在必行的了,唯一的辦法就是儘量減少損失。因此,最終李鴻章以自己的一隻眼睛為代價,為清廷省下了一億兩白銀。

可惜李鴻章的良苦用心沒能得到大眾的理解和支持,當國內百姓得知他簽訂了喪權辱國的條約後,立刻展開了一場怒罵,甚至還有人想要殺了他。就連清廷也把責任推在了他身上,把他的官位罷免了。

李鴻章談判時病倒,奄奄一息時卻不願斷氣,僕人說完話後才願閉眼

但清廷沒有李鴻章是不行的,因此,很快清廷又找了個藉口把李鴻章召回了朝中,繼續利用他的外交能力,讓他在諸國列強中斡旋,為清廷爭取最大利益。就這樣,李鴻章一次次地出席談判會,一次次地被迫簽訂喪權辱國的條約。直到幾年後,八國聯軍又來侵略中國,搶奪中國的瑰寶,這次依然是李鴻章負責從中斡旋,而此時的他已經風燭殘年了。

這次談判並不順利,因為李鴻章在談判過程中病倒了,或許是揹負太多壓力,也或許是已經對清廷絕望,這一次李鴻章的病來勢洶洶,已經無法再治癒了。但即便是在李鴻章快要不行的時候,俄國依然不肯放過他,想強迫他簽字畫押。可李鴻章硬憋著一口氣,就是不肯簽字。直到彌留之際,他的僕人告訴他,只要簽了字,俄國就不再為難中國。李鴻章這才鬆了口氣,闔眼與世長辭了。

李鴻章談判時病倒,奄奄一息時卻不願斷氣,僕人說完話後才願閉眼

世人對李鴻章的評價褒貶不一,有人認為他是賣國賊,也有人認為他敢於在黑暗時期努力創新改革,辦洋務,行新學,是非常難能可貴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