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版小說《霸王別姬》裡的程蝶衣為什麼會在情敵不在後走向不歸路?

丫丫侃神劇


首先糾正一點,原版小說裡,程蝶衣最後並沒有走向不歸路,而是落入凡塵,歸於沉寂了。

在李碧華的小說裡,程蝶衣和段小樓經過文革那一段歇斯底里的互相揭發、菊仙上吊身亡之後,就分道揚鑣了。斷了一根手指的程蝶衣被下放到酒泉去打磨夜光杯,後來回到北京京劇團當藝術指導。段小樓到福州去勞動改造,後來偷渡到了香港。

動亂年代結束後,北京京劇團到香港進行訪問演出,段小樓無意中從海報上看到程蝶衣的名字,就去尋訪故人。倆人一起到一家老式澡堂子泡了澡,本來是不痛不癢地閒聊,聊到最後不小心提到菊仙,蝶衣沉默,小樓道歉。

“我——我和她的事,都過去了。請你——不要怪我!”

段小樓算是對程蝶衣的感情有了個回應。這時,書中有一段程蝶衣的心理描寫,很傳神:

他是知道的!他知道他知道他知道!這一個陰險毒辣的人,在這關頭,抬抬手就過去了的關頭,他把心一橫,讓一切都揭露了。
誰願意面對這樣震驚的真相?誰甘心?蝶衣痛恨這次的重逢。否則他往後的日子會因這永恆的秘密而過得跌宕有致。
蝶衣千方百計阻止小樓說下去。
千方百計。
千方百計……

於是,程蝶衣為了轉移話題,邀請段小樓再唱一段。就在京劇團訪港演出的最後一場結束後,倆人在舞臺上又合作了一次“霸王別姬”。都是六十開外的老人了,唱功身架都不行了,但是蝶衣很滿足。演到自刎那一段,他在朦朧中彷彿感覺到血滴出來、小樓扶著他忘形大喊、時光彷彿退回到小石頭小豆子年代,他感到無比的美好……但這終究只是錯覺,小樓喚醒了他,戲唱完了。

他自妖夢中,完全醒過來,是一場戲弄。
太美滿了!
強撐著爬起來,拍拍灰塵,嘴角掛著一絲詭異的笑。
“我這輩子就是想當虞姬!”
他用盡了力氣。再也不能了。

後來,蝶衣隨團回北京,小樓繼續在香港度過餘生。時代在快速變遷,周圍一切都在快速變化,他們記憶中的那些東西,都沒有了。

書裡的結尾就是這樣。

電影《霸王別姬》對結尾做了很大改動,蝶衣和小樓還是唱了最後一齣戲,但是蝶衣是真的自刎了。這樣的改動使得故事的悲劇意味和藝術感染力達到頂峰,無疑是有其理由和成功的。但是書中的寫法在我看來,更真實也更深沉,因為其真實,更有一種撕心裂肺難以言喻的痛楚。

它表明的是人生的無奈和殘酷。看過《霸王別姬》這個故事的人,不會懷疑程蝶衣對藝術和生命的信仰,只是在電影中他為這種信仰獻身了,這比較容易理解。在書中,他表面上卻像是跟現實妥協了:接受組織安排結婚、回京劇團當藝術指導、出訪演出……過去的歲月所帶來的傷害化成嘴裡輕描淡寫的“想當年”,就像所有的“過來人”一樣。但其實,深埋在心裡的痛是無法消解的,正因為終其一生無法消解,餘生多長,就要忍受這樣的痛楚多久。這樣帶著折磨生活,其實比痛快死去更為不易。

但個體再痛苦又如何?時代的車輪滾滾向前,碾滅一切,混沌一切。力拔山兮氣蓋世的霸王沒轍,堅執到底的虞姬也沒轍。

沒有人,沒有任何個體的愛恨情仇能敵得過歲月。書裡冷靜得近乎冷酷地寫出了這個事實。

電影裡的改編無疑是更具有藝術衝擊力,也更容易被大家所理解。我想題主問的應該是電影裡的結局。菊仙算是蝶衣的情敵,為什麼菊仙不在了,蝶衣反而要自盡?

我想大概可以這麼解釋:

1.所謂菊仙是蝶衣的情敵,這是比較流於表面的理解。實際上在精神層面,蝶衣和菊仙反而比較像同一類人。他們都愛同一個男人,他們都有為愛犧牲的信念。相比之下,段小樓只是一個懦弱的普通人,配不上菊仙的愛,也配不上蝶衣的愛。在電影裡批鬥那一段,是菊仙冒死從火中搶回了蝶衣的劍,說明她是懂蝶衣的。某種程度上,菊仙和蝶衣才算惺惺相惜。如果不是有小樓的存在,蝶衣和菊仙不會是仇人。

2.菊仙自盡,是因為懦弱的小樓在壓力之下被迫說不愛她,這等於推翻了她心中的愛情信仰。這一點蝶衣是完全理解的。也可以說,是菊仙幫助蝶衣看明白了小樓的平庸懦弱。況且菊仙自盡,對於蝶衣最愛的師哥小樓來說,也是一個沉重打擊。所以菊仙自盡這回事,無論如何對蝶衣來說都不是一件值得慶幸的事。

3.綜上所述,小樓的人生境界和菊仙、蝶衣差得很遠。蝶衣的信仰是人戲合一,一輩子唱戲,一輩子帶著忠貞不屈的虞姬的靈魂生活。但段小樓只是以唱戲為謀生手段而已,他不願接受也無力接受蝶衣對他當個“真霸王”的期待。他在感情上負了菊仙,在感情和理想上負了蝶衣。但他是蝶衣最愛的人。最愛的人尚且如此,還能對這人世間有什麼期待呢?像程蝶衣那樣的理想主義者是無法和這平凡的濁世相容的,這才是他自盡的根本原因,而不是狹隘的情場鬥爭。

總結:程蝶衣和菊仙,在精神上都是高傲的,雖然互為“情敵”,但彼此都有不屑與對方相爭的心理。他們的自盡都屬於“我要死,與你無關”。菊仙自盡是因為心愛的男人摧毀了她的信仰,蝶衣自盡是因為這個男人所代表的平凡世界不再讓他留戀。從始至終蝶衣和菊仙都只演出內心戲而不是對手戲,沒有爭風吃醋的庸俗表現,自然也談不上被對方影響。蝶衣最後走向不歸路,也跟“情敵不在了”沒有關係。

參見之前的相關問答:

《感覺電影結局時的段小樓很無恥,和之前的反差比較大,是什麼原因?》

以上是頭條號“海闊天空詩酒花”的回答。歡迎在今日頭條APP關注“海闊天空詩酒花”,圖文、問答、視頻,海闊天空隨便聊。


海闊天空詩酒花


《霸王別姬》是香港作家李碧華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完成的一部小說,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這部作品之所以被家喻戶曉完全是張國榮版電影《霸王別姬》的功勞。這部作品給我們的第一印象是關於同性戀的故事,然而書生認為若是僅僅把它當作一個同性戀的故事就會使這部作品大打折扣,它不是真正的關於同性戀的作品。這從程蝶衣自刎的時間上我們可以做出判斷,如果程蝶衣真的愛上了段小樓而且不能自拔的話她自刎的時間應該是在段小樓與他的妻子菊仙結婚的那一天。但是讓我們感到奇怪的是程蝶衣並沒有這樣做,他不但沒自刎而且還參加了他們的婚禮。程蝶衣真正想不開而自刎恰恰是在文革結束後段小樓的妻子菊仙去世以後。那麼他為什麼要這樣決絕呢?



如能弄明白這個問題我們才能真正理解《霸王別姬》的含義。書生以為《霸王別姬》真正要表達的是人生的三重境界,段小樓、菊仙和程蝶衣就代表了人生的三種不同境界。

第一層境界自然就是故事的男主角段小樓。段小樓是一個煙火氣很重的世俗之人,他之所以熱愛唱戲是為了可以更好的生存,在程蝶衣小的時候由於他排練時經常出錯總是惹的段小樓大發雷霆,段小樓發火最直接的原因就是擔心程蝶衣會砸了他的飯碗,但是卻不經意間塑造了一個藝術家。我們每個人拼命工作都是為了能夠養家餬口能夠過上更好的生活,所以我們最最終把自己活成了“段小樓”。



而代表人生第二種境界的就是段小樓的妻子菊仙,她曾經是一位名妓,當段小樓為了她不惜付出生命的代價勇鬥惡霸時,菊仙被徹底感動了,她用自己所有的積蓄將自己贖了身,對菊仙來說愛情就是一切,為了愛情她也可以放棄一切。也正是因為愛情對於菊仙最重要我們才能理解在文革時期當段小樓在眾人面前叫嚷著要與下賤的菊仙劃清界限時,菊仙的愛情之夢徹底破滅,她最終選擇了自殺。當愛情一旦逝去生命也就無可留戀。



對於菊仙來說對感情的追求是高於對生命的追求,雖然很多人會不理解,但是我們不得不承認她的追求比段小樓的追求要更高尚。但是,除此之外還有更高層次的追求,那就是程蝶衣對藝術對理想的追求,他將自己的生命全身心的投入到藝術中,他在藝術中真正找到了自己的生命意義。所以我們可以看到程蝶衣對段小樓真正迷戀的是什麼,那就是他們共同融於彼此生命的戲曲藝術,他雖然一生沒有結婚也沒有戀愛,但是對他來說和段小樓完美的藝術結合已經足夠了。在小說中程蝶衣與段小樓的關係更恰當的說應該是夥伴關係,無論離了誰他們的藝術價值都會殘缺不全,對於程蝶衣來說藝術就是生命,當故事的結局段小樓表示他已經跳不動了的時候程蝶衣毅然決絕的拔劍自刎,因為他再也感受不到生命存在的價值。

同樣是死,菊仙是因為愛情,程蝶衣是因為藝術的缺憾。


頑石說名著


小說看過多年了,有些情節可能記得不準。

我印象中,小說里程蝶衣沒有自盡。文革兩人互相的傷害給對方造成難以彌補的傷痛,段小樓避世去了香港再也不是梨園圈子的人。沒有了霸王,程蝶衣有世上那不能少一分一毫的誓言便失去了意義。活著也就只剩下活著了,其實和虞姬死去也沒有什麼區別。


紅迷輕羅小扇


程蝶衣在段小樓愛人還在的時候還可以安慰自己,都是段的愛人在中間擋著,自己才沒和段走到一起。

然而當段的愛人離開之時,也正是程正視自己對段的感情之時。段不和他在一起,並非因為段的愛人,而是段不可能喜歡程蝶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