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途島戰役中日本和美國的海軍部隊都沒裝雷達,導致發現對方艦載機部隊靠目測?

崑崙採茶人


你可以埋汰特朗普特不靠譜,你不能寒磣美帝二戰海軍的裝備嘛,實際上,美國海軍在1939到1940年間就給列剋星敦級航母裝上了CXAM型對空搜索雷達,沒錯,就包括在1942年5月珊瑚海海戰被日本人幹掉那一艘同名航母。同樣在“約克城級”系列航母中,“約克城”號在1940年安裝了CXAM雷達,而企業號則在1941年安裝了CXAM-1型雷達。



“列剋星敦號”這艘滿載排水量43000噸的航母是1927年正式服役的,原本打算建造的是戰列巡洋艦而後改的航母,也是美軍第一艘裝載對空雷達的大型軍艦。因此,1935年以後入役的約克城級航母,毫無懸念也都安裝了艦載對空搜索雷達。既然有雷達,那為啥還要用偵察機搜尋日本軍機呢?答案就一個,當時雷達功能還不夠強大唄。

以CXAM-1型為例,這款雷達對“大機群”的搜索距離是130公里,對單機目標的搜索距離只有90公里,在浩瀚的太平洋戰場上,如此功能完全不足以應付突發情況。以日軍的零式戰機為例,它的最大時速已經達到533公里每小時,簡單算算,當美軍艦載雷達發現零式機群時 ,敵機只需要14分鐘就可以飛臨艦隊上空,航速略慢的轟炸機20分鐘也足以來敲門了。

(南雲忠一)

假如是日本軍機來襲美艦,那麼加上美艦必要的反應和作戰準備時間,留給美國人的的大概只有12分鐘左右 ,而《決戰中途島》已經告訴我們,用艦隊防空炮火打擊來襲的轟炸機或者攻擊機,是多麼不靠譜的一件事情,那是完全被動應戰和需要靠點運氣的,等於將整個航母編隊置於極度危險境地之下,沒有哪個海軍將領敢這麼賭。

所以擊落來襲敵機的最有效方式,仍然是及時放飛本方的艦載戰鬥機,《決戰中途島》裡面美軍轟炸機雖然一傢伙炸沉三艘本子航母,可是戰鬥中被零式擊落的水平轟炸機、魚雷轟炸機也是不少,鬼子無非是漏防了致命的俯衝轟炸機而已。因為在速度較快和機動靈巧的戰鬥機面前,轟炸機就是被輕鬆獵殺的“火雞”。



然而二戰時期的航空母艦,放飛艦載機的工作程序複雜而苦逼,耗時也相當之長,戰鬥機要一架架從機庫裡先升到甲板上,再排好隊一架架起飛,還要在艦隊上空完成爬高和編隊,12分鐘是遠遠不夠的。但凡起飛時間能快一點,南雲忠一也不用左右為難成為千鬼所指了,這是由軍事科技的發展水平、發展階段決定的,個人能力所起的作用非常有限。

因此,美軍若想獲得足夠的艦隊防空能力,至少需要提前45分鐘以上掌握敵情,半小時都沒戲。而早期的艦載雷達不能滿足這個需求,預警時間嚴重不夠,那就剩下一個笨辦法,用偵察機進行遠距離巡航和搜索,力爭早點發現敵艦敵機。而日本海軍的艦載雷達發展更為落後,他們直到1942年5月的瓜島戰役後,才認識到雷達在海戰中的重要性,所以《決戰中途島》之時,日本海軍確實沒有裝備對空搜索雷達。



艦載雷達真正投入使用,是德國人在1935年實現的,當時的探測距離只有9公里,美國人則是1938年研製成功和列裝,而日本海軍的艦載雷達研究是從1939年才開始的。日本人早期研製的“Mark I Model 1 ”型探測系統,只能算是個粗糙的雷達原型,後來改進出艦載防空和水面搜索雷達為“IJN Mark II Model 1”21型,從1943年起大約裝備了80套,顯然時間點已嚴重滯後。

即便是日軍1944年列裝的最新式22型雷達,對大型艦船的探測距離也只有35公里,所以在1942年的那場海空大戰中,日本人的偵察方式只能是巡邏機和潛艇搭配使用。而中途島戰役日軍失敗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巡邏機彙報情況不準確、不及時。這架從重巡洋艦“利根號”上起飛的偵察機,是聯合艦隊第一機動艦隊的小災星,我們不妨回顧下1942年6月4日這天發生的事情。

(機庫內劇照)

早晨7點30分,該機給南雲發回無線電報告:在距離中途島約240海里的海面發現10艘美國軍艦。什麼概念呢,大約是距離中途島380公里,距離日軍艦隊大約400公里,這樣的距離別說日軍艦隊沒有裝載對空雷達,就是有也發現不了美機起飛。南雲當時就冒了冷汗,要求偵察機查明美軍艦隊裡是否有航母(如果只是戰列艦或者驅逐艦那並不可怕,開過來還得10個小時呢),結果偵察機從此沒了音信,於是南雲只能按原計劃繼續準備轟炸和攻擊中途島。

結果上午8點15分,那架該死的偵察機再次發來電報:“有吖,有航母吖”!於是南雲再命令換上魚雷準備攻擊航母,所有攻擊準備作業是什麼時候完成的呢?9點18分,也就是說,日本人用了整整1個小時零3分鐘才完成起飛準備,而且還沒有一架飛機升空呢(護航零戰不算)。然而,七分鐘以後的9時25分,第一批美軍魚雷機已經飛臨本子艦隊頭上(8點40分起飛,路上用了剛好45分鐘),後面就是蜂擁而來的好幾批,結局就此註定。



反過來其實也一樣,本子第2航空戰隊司令官山口多聞少將曾經也發動反擊,18架“九九”艦轟和和6架零戰組成的攻擊編隊,從飛龍號航空母艦起飛搜索前進,終於發現了美軍航母約克城號,經過兩次攻擊後也成功擊沉了它。如果當時美軍的艦載雷達足夠優秀的話,早一點出動戰機截殺,這20多架日本飛機也討不著好去。

不能用現代的相控陣雷達水平去衡量二戰時期的軍事科技,如今相控陣雷達的反應時間極短(有計算機呢),最遠探測距離超過5000公里,還能同時跟蹤多個目標,如果太平洋戰場上當年有這玩意,那美國人就算先弄著情報,也佔不到多大便宜了。


度度狼gg


非常樂意回答您的問題:中途島戰役時雷達沒有完全投入使用,雷達其實是日本人先發明的~只是日本人那是沒有重視~

偷襲中途島日本的進攻部隊由航空母艦8艘(艦載機400多架)和戰列艦、巡洋艦、驅逐艦、潛艇等戰鬥艦艇共120多艘組成,由聯合艦隊總司令海軍上將山本五十六指揮。南雲忠一率領的由4艘航空母艦組成的第一機動部隊作為(艦載機260多架,其他戰鬥艦艇17艘)襲擊中途島,支援登陸部隊登陸;以海軍中將近藤信竹率領的登陸編隊入侵中途島;山本五十六親率主隊位於南雲部隊之後600海里跟進 ;同時分出一部分艦隊佯攻阿留申群島牽制美海軍主力。

美海軍提前破譯了日本的電報密碼,知曉了日軍的一切行動,於是太平洋艦隊的全部主力由尼米茲海軍上將全部部署在中途島附近伏擊日軍,主要兵力:美國太平洋艦隊第16特混艦隊,下轄航空母艦2艘(“企業”號 、“大黃蜂”號),巡洋艦6艘,驅逐艦9艘;第17特混艦隊,下轄航空母艦1艘(“約克城”號),巡洋艦2艘,驅逐艦5艘,這基本是美國太平洋艦隊的全部主力了,和日本比看著有點寒酸。

偷襲中途島海戰以日美航母被擊沉4:1戰果,美國取得完勝,其大致損失如下:

中途島美國:1艘航空母艦(“約克城號航空母艦”),1艘驅逐艦(“哈曼”),147架飛機(多為被擊落),307人陣亡。

日本:4艘航空母艦(“赤城”“加賀”“蒼龍”“飛龍”),1艘重巡洋艦(“三隈”),332架飛機(包括備用機,被炸燬於航母約280架,僅被擊落42架),3500人陣亡。聯合艦隊最精銳的一批飛行員損失殆盡,而且很多精銳飛行員沒有死,而是與日本航母一起自沉與大海。

第一輪戰罷,這個時候的日本海軍實力還是遠遠領先於美國的,偷襲中途島如果日本這時候不慫,日本還有4艘航母,而且隨隊還有4艘水上飛機母艦,還有大和在內的幾艘戰列艦,這些戰列艦在航母的艦載機的掩護下都是可以吊打美國的,還有115艘軍艦可以參戰,而美國呢?只有2艘航母,而且航母的艦載機損失慘重,以空戰擊落147:42架的比列可以看出,日本艦載機飛行員素質遠遠強於沒有怎麼打過仗的美軍飛行員,如果這時候山本五十六頭再鐵一點點,中途島美軍真的已經是強弩之末了,第一輪的大勝那是因為美國利用了偷襲,而且一下子炸沉3艘航母也有很大的運氣成分,第二輪擺開陣勢打一場,美軍太平洋艦隊實力遠遠不是日本的對手。

日本海軍撤退因為“性格”使然

但是日本海軍撤退也和日本海軍的“性格”有關係,什麼性格呢?日本海軍太相信偷襲這一招了,這是日本海軍訓練最重要最重要的一個科目!雷達是一個日本人最先發明,找到日本海軍直接給日本拒絕了,日本的理由是:你這不是在我軍艦上安裝了“一盞明亮的大燈”嗎?在遠距離自己能看見敵艦,但敵艦也知道自己的存在,那還怎麼偷襲呢?於是直接拒絕了!然後這個日本人將雷達拿去了美國,美軍一看好東西於是被美軍發揚光大了,這就說明日海軍的偷襲的思想根深蒂固,第一輪偷襲失敗了,損失慘重,既然偷襲失敗那就撤退吧!山本五十六恐怕都沒有想過這時候可以堂堂正正的和美軍對著幹也一樣能贏!

中途島海戰後的一段時間內,其實日本的海軍在太平洋還是佔有優勢的,但是有時候打仗氣勢這個東西說不準,美軍這時候雖然劣勢但是氣勢上來了,日本這時候主力4艘航母沉沒,士氣沒有了,開始畏手畏腳,大和、武藏這兩艘絕對主力的戰列艦更是躲著美國艦隊走,給了美軍這段空白期絕佳的緩衝時間。再之後美國的強大工業能力支撐下堪稱造艦狂魔。中途島海戰後不久,慢慢的大量的軍艦開始服役,大量的航母來到了太平洋的前線,從珍珠港海戰之後的3年10個月裡造了156艘航母,其中24艘大型航母,而日本這幾年才造了3艘大型航母,在這樣的數量差面前日本也被打得沒有任何還手能力,大和、武藏被幾百架艦載機群毆下沒有任何反抗機會,但日本還是不投降,於是捱了兩顆原子彈,最後給嚇得投降了!


米米爸


雷達是現在軍事武器中必備的一樣東西,沒有這個東西,根本就無法發現對方。其實在海軍和空軍中這個東西用得非常的普遍,但是在二戰的時候,雷達的技術還遠遠沒有現在這麼先進。



當時的雷達小型化技術做的也不是很好,往往雷達都比較巨大,並且效率也比較低。一般小型軍艦上都無法安裝那種大規模的雷達,只能在一些大軍艦上使用,當時美國的航母列剋星敦號,約克城號等都裝了這種雷達。不過當時探測距離相當的有限,而且由於是剛應用的東西,所以出現誤差的可能性也很大。



當時美國的航母上裝備的這種巨型雷達,探測距離不到100公里。所以即使能夠迅速發現對方的飛機,而對方的飛機事實上離本艦隊已經相當近了,往往只有一二十分鐘的時間而已。如果飛機是沿著海面飛行的話,加上地球曲面的關係,雷達發現敵方的飛機可能時間更晚,說不定對方飛機飛到艦隊面前才發現。



而當時的防空武器相對比較落後,往往效率也不高,所以要攔截對方的轟炸機群的話,還是靠航母放飛機上天才行。但航母要把機群放上天的話,也需要很長的時間,所以雷達所擁有的那點預警時間遠遠不夠,因此無論是日本還是美國,都用偵察機來進行搜索。而日本的利根號巡洋艦上的偵察機,由於機械問題,最終導致南雲中一的機動艦隊沒有及時收到準確的信息,導致戰敗。



我是平安讀歷史,期待您的關注與點評!


平安讀歷史


1、錯,依靠飛機偵查。2、尚未研製出雷達。


覺醒207580216


美國航母裝了雷達。

日本雷達還在測試試驗階段。


一葉楓流


那時雷達沒有安裝上軍艦;日本海軍、美國海軍都是靠水上飛機進行空中搜索、偵查。


溫榮KM


因為沒有衛星


小浪哥遊戲解說


沒信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