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史書中的“崑崙奴”到底是什麼人?

屯蒙秋水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崑崙奴就是中國古代的黑奴,性質差不多,只是民族不同。

很多人認為崑崙奴是崑崙山來的,就是西域來的奴隸。

在當年,西域、中亞的遊牧民族普遍是奴隸制度,每個部落都有大量奴隸。

這些奴隸基本都是戰俘或者戰敗部落的平民。

但崑崙奴主要不是來自西域,而是東南亞。

歷史記載,唐朝期間出現了崑崙奴,也就是奴隸。

他們有的專門作為歌舞奴隸,從事娛樂業;有的則就是普通奴僕,為權貴人家服務。

當時崑崙奴的來源主要是進貢和販賣。

進貢主要是唐朝的藩屬國,把奴隸當做特產進貢給大唐。有的則是藩屬國使者帶到大唐的奴隸,本來是自用,後來因為使者死亡或者缺錢,才賣給當地人。

這批奴隸中,有不少真的就是西域來的,有一些甚至是黑人,主要是阿拉伯人從非洲掠奪來的奴隸,若干代後輾轉賣到西域。

唐代長安“內有東西方四十餘國僑民,包括源自非洲來的黑人(崑崙奴)。

但是,這些正宗的崑崙奴,其實數量很少。

也就是說,中國古代境內的黑人是很少的。大家都知道,黑人的基因很強。祖上如果一代是黑人,往往要七八代才能恢復膚色。之前的後代,皮膚都會受影響

以奧巴馬為例,他的父親是來自肯尼亞的留學生,母親是堪薩斯州白人。換句話說,他只有一半黑人血統,但膚色還是比較黑。

另外,

販賣則就是單純的人口買賣。

這些販賣的奴隸,多是東南亞或者南亞的人,一說是從越南購買來的。。他們的特點是皮膚比較黑,但比黑人要白。

但大唐的老百姓不區分他們的民族,一律叫做崑崙奴。

廈門大學的韓振華教授指出,崑崙奴是指包括老撾的卡族在內的印支半島上的小黑人,崑崙人原指中南半島的原住民一小黑人,凡是在半島上統治這些小黑人的國家

印度歷史記載,越南的西貢(當時還不屬於越南),從公元3世紀以來就是東南亞最大的奴隸市場。直到明代為止,這裡還有大量的奴隸交易。

一般認為,這才是崑崙奴的主要來源。

因為中國文化中的崑崙奴形象,多是上身赤裸斜披帛帶,橫幅繞腰或穿著短褲,這和非洲黑人服飾以及中東黑奴服飾有很大區別。

另外,中國的崑崙奴並不是十分高大,這又同黑人有著較大的區別。

《隋書》卷八二《南蠻傳·真臘》:“人物小而色黑。婦人亦有白者。悉捲髮黑身,性氣捷勁。”

其實,中國的崑崙奴數量很少,而且基本是上層社會的專用。

這就類似於今天中國富豪,專門僱傭一個英國倫敦腔的管家一樣,多是一種身份的象徵,而並不是為了實用。

宋元時期,中國的海外貿易空前發達,境內依然存在有崑崙奴。

明清時期,隨著海禁和閉關鎖國的頒佈實施,數量減少,漸漸銷聲匿跡。


薩沙


如果想對崑崙奴有所瞭解,大家可以看一部電視劇,這部電視劇的名字就是《崑崙奴》,不過電視劇和歷史上對崑崙奴的記載是有所不同的。崑崙奴這部電視劇講的是,世世代代以採藥為生的崑崙族人,為了應付繁重的進貢負擔,導致族內民不聊生,後來在中原道長無觀的策劃下,他們開始發兵進攻長安,不過最後沒有成功。對這個電視劇有了解的朋友可以和大家一起分享交流。

那麼史書中對崑崙奴的記載是怎麼樣的呢?對崑崙奴的記載,確實出現在唐朝,唐朝史書記載,崑崙奴是一種皮膚呈現黑色的人,在《隋書》中有一部分是《南蠻傳》,該書中記載:“人物小而色黑,婦人亦有白色,悉捲髮黑色,性氣捷勁”,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崑崙奴身材並不是很魁梧,不過身體素質比較好,而且他們的女人中,也有白皮膚的人。

現在也有崑崙奴陶俑的出土,從這些陶俑的外形來看,崑崙奴大部分都是赤裸上身的,或者是穿戴斜披的帛帶。根據唐朝史料的記載,崑崙奴在當時的社會地位並不是很高,當時政府高層的家中也有崑崙奴,他們擁有崑崙奴,目的就是為了彰顯自己的社會地位。

為什麼當時社會會有崑崙奴呢?目前史學界對他們的來歷也有所考證。根據《新唐書》和《舊唐書》中的《南蠻傳》的記載,這些崑崙奴很多來自真臘、扶南或者林邑這些南洋國家,也就是今天的東南亞國家。

不過也有史學界的學者認為,這些人不僅僅來自南洋,因為唐朝是一個空前開放的國家,當時唐朝已經和阿拉伯國家有聯繫了,所以這些崑崙奴很有可能來自中東或者非洲一帶。他們之所以能夠來到萬里迢迢的唐朝,就是因為當時很多中國人外出做生意,所以他們隨著這些生意人來到了中原大地。


朗照千江月


中國歷史上的崑崙,指的是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這些地區,從那來的奴僕,就稱為崑崙奴。這些崑崙奴個頭教矮,東南亞太陽厲害,就是長得黑了點,但是地地道道的黃種人,可以看看歷史上有名的包拯。

後來,隨著中國的日益強盛,許多阿拉伯商人也與中國接觸。到訪中國,一些黑人奴隸也就被帶到了中國,這些黑人也被成為崑崙奴。這種崑崙奴,是正兒八經的黑人。

這是崑崙奴的兩大主要來源,阿拉伯商人帶來的,和印尼、馬來等地區的奴僕。

崑崙奴最為盛行的時期,是唐朝。唐朝國立強盛,對外開放程度高,許多外國人都紛紛來到長安、洛陽定居,一些面色黝黑的奴僕也跟著進來了。

作為典型的黃種人,面對這些外來的黑色人物,唐人也沒有過多牴觸,畢竟世界那麼大,啥都有,也不做過多區分,就將這些面色黝黑的奴僕稱為“崑崙奴”。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崑崙奴隨著時局的發展,也有了一個新的意思,只要長得黑點的人,就可以稱作崑崙奴。

崑崙奴,為什麼會在唐朝時興起呢?

崑崙奴,除了外表引人注目外,其他都是很不錯的,能歌善舞,有才藝,現在的黑人也是;性格好,會伺候人;力氣大,黑人的典型特徵。在封建社會,富貴人家、帝王家最喜歡這樣的奴僕了,自然這些崑崙奴就在繁華的唐朝盛行了。

隨著後世的封建王朝,逐漸封閉,不與外部交流,外國人也較少,自然外來的崑崙奴也就越來越少了。所以,崑崙奴的盛行,也可以看做一個王朝興盛、高度開放的標誌。到了現代也是這樣。


歲七夸父


崑崙奴?看到這個詞,很多人可能會直接望文生義,覺得是崑崙山來的奴隸,但是自己知道的崑崙奴膚色又比較黑,崑崙山怎麼會有這樣的人種?於是更加想不通了。

其實這裡的崑崙並非是指的崑崙山,在古代崑崙除了指崑崙山外,還指黑色,所以崑崙奴的意思就是黑色的奴僕的意思,這就好理解多了吧


那麼這些崑崙奴是從何而來呢?


其實根據史書記載崑崙奴大都來自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菲律賓,等東南亞地區,

因為地處熱帶,當地人的皮膚比較黑,所以稱之為崑崙奴,崑崙奴其實還是黃種人(棕色人種),

當然有一部分阿拉伯人帶來的崑崙奴是黑人,來自非洲,應該是阿拉伯人在非洲搶掠來的人口,販賣為奴隸,唐朝人並不講究奴隸的出處,

據說崑崙奴在古代很受貴族追捧,因為崑崙奴性情溫和,身強體壯,吃苦耐勞,對主子的話很是遵從

所以當時流傳這樣一句話“崑崙奴,新羅婢”,新羅指的是今天的朝鮮半島,可見崑崙奴也是紅極一時啊。


我們是鈉梨子


古代記載的崑崙奴有三種,其中兩種是人,一種是神話生物。

神話生物出現得比較早,後世便把形象上與神話生物接近的人,也稱作崑崙奴。但是這個時候,“奴”並非奴隸的意思。

“崑崙”一詞最早可追溯至《尚書·禹貢》:“織皮崑崙,析支渠搜,西戎即敘”。《穆天子傳》記載:“吉日甲子,天子賓於西王母。……天子觴西王母於瑤池之上。”瑤池位於崑崙,崑崙是西王母的居所。

漢朝時候,印度宗教傳入我國。在印度古婆羅門教裡,有一個神話人物,叫作“摩奴”。而我國很久以來,便認為西方為崑崙所在之處,西方最高等的神是西王母,摩奴在國人的觀念裡,自然要居西王母之下,便等於西王母的奴僕,意義上,相當於後期神話裡的金甲力士之類。因其居於崑崙,亦稱崑崙奴。

且由於印度人眾所周知的形象,他們的神話人物也是那個樣子,即皮膚較黑,毛髮有些捲曲。自此,便奠定了“崑崙奴”在國人心目中的形象。

後來,由於地理觀念逐漸進步,越來越擴大的情況下,再提到“崑崙國”,所指的地方就不止一處了。

古籍中記載的崑崙,包括恆河以東及馬來群島;荼陵東南的佔筆羅或佔不牢島;緬甸、馬來半島、蘇門答臘、爪哇等地的崑崙國;南詔附近的崑崙國。

我國唐代前後, 泛稱南洋各地為“崑崙”。“崑崙”在唐代已成為一種泛稱,“崑崙奴”則是來源於南洋各地的奴隸。

在《舊唐書·南蠻傳》中記載:在林邑以南,皆捲髮黑身,通號“崑崙”。

可以看出,這些人不是來自西邊的崑崙上,而是來自南邊。至於黑身,倒並不是說是黑人,而是相對中國人來說是比較黑的。這些人大多來自於南洋諸島和非洲地區,被販運到唐朝的,至中土後,或精習樂舞,供人娛樂,或為奴僕,供主人役使,時人通稱其為崑崙奴。

據現代考古和史料考證,中國歷史上的“崑崙奴”主要來源是來自西貢(現在叫崑崙島)上的亞洲馬來黑人。而據印度歷史記載,西貢自公元三世紀以來就是亞洲最大的奴隸市場,主要向中國銷售奴隸,這種販奴行為一直持續到明代。

那,有沒有真正的黑奴呢?可能也有。1932年,陳寅恪先生在研讀《維摩詰經文殊師利問疾品演義》後所提出的“骨侖即崑崙”的觀點。隨著波斯商人在世界各地販賣非洲東海岸之黑人,因尼格利陀人形貌肖似非洲黑人,印度人遂將其與黑人並稱為“骨侖”。“骨侖”與“崑崙”讀音相近,“崑崙奴”因此也可能包含非洲東海岸的黑人。


純鈞LHGR


崑崙奴,是指從事奴僕工作的黑人。唐傳奇中,有一篇很動人的故事叫《崑崙奴》,在西安南郊的唐代墓穴中,出土過黑人陶俑。因此,至少唐代開始,黑人奴僕就已經在我國出現。

盛唐的長安是國際化大都會,外國人中不僅有各國的遣唐使,還有崑崙奴、新羅婢,供富貴人家驅使。

全唐詩中,張籍有一首《崑崙兒》有這樣的描述“金環欲落曾穿耳,螺髻長卷不裹頭。自愛肌膚黑如漆,行時半脫木棉裘。”

他們耳戴大大的金環,頭髮都是小圈的卷卷,皮膚漆黑,只有眼白和牙齒是白色的,和今天的非洲朋友是不是很相似?

他們精通水性,可以修船造舟;精通音律,彈奏樂曲;力大無比,可以耕田種地,還曾經在鄭成功家族的軍隊中效力,忠誠勇猛戰鬥力強,是鄭家軍中的精銳部隊。

我今天想說唐傳奇中的“崑崙奴”,這是一位武藝高強的忠僕。



實際上,“崑崙奴”在歷史上的名聲一直是可靠的。 唐代宗大曆年間,有一位崔生,他父親是地位顯赫的官員,與當時的重臣一品很要好。一次,一品患病,崔生的父親命他去探視。崔生很年輕,容貌不凡,舉止得體。崔生拜過一品後,傳達了他父親的關懷之情。

一品很喜歡崔生,讓崔生坐在面前,這時有三個貌美的使女站在前面,手捧金甌,金甌中是甘酪鮮桃。一品讓一位身穿紅綃衣的使女端了一碗給崔生吃。到崔生告辭的時候,一品命紅綃使女送崔生出院。紅綃女伸出三個手指,又連續翻了三掌,然後又指了指胸前的小鏡子,說:"記住。"

崔生回家後茶飯不思,反覆思索,不得其解。

崔生家有一個叫磨勒的崑崙奴,憂心崔生身體,願意為他排解,崔生於是把這段經歷告訴了磨勒。

磨勒說:"這是小事一件。"崔生又把紅綃姬的隱語說了。磨勒說:"這有什麼難的,伸三個手指,是說一品家有十院使女,她是第三院的。翻掌三次,正是十五,是說十五日後。胸前小鏡子,是說十五的月亮圓如鏡,叫你去相會。"

隨之,磨勒還提出瞭解決方案,讓崔生用兩匹青絹,做一套緊身衣服。自己先夜行至一品家,把兇猛的惡犬殺掉。

三更後,崔生換上了緊身青衣,磨勒揹著他飛過了十多重院牆,到了使女院落停下了。紅綃女想要和崔生離開這裡,於是,磨勒先為紅綃姑娘把隨身用的衣服,妝奩揹出去三次,然後背崔生和使女,飛出高牆大院十幾處,一品家的守衛,都沒發現。



到這裡,似乎是個圓滿的故事,但是之後,使女隱居兩年放鬆警惕,去各處遊玩被認出來了,一品於是召來崔生。崔生把磨勒如何相救全盤脫出,為磨勒召開了殺身之禍。

一品命令五十名士兵,持兵器抓捕磨勒。磨勒卻手持匕首,飛出了高牆,頃刻之間,不知去向。

金庸曾說,崑崙奴的故事是中國歷史上第一篇武俠小說。但是在讀者看來,這是個悲傷的故事,崑崙奴忠肝義膽,卻最終被主人犧牲了。


大先生的故紙堆


崑崙奴是一個經常在史書中看到的詞,很多古代小說中也都出現過。這個詞是從唐朝開始出現的,那麼崑崙奴到底是什麼呢?

所謂的崑崙奴,其實就是指的就是東南亞一帶的土著人,還有小部分的非洲黑人。

因為古代將東南亞的馬來西亞附近稱為崑崙,注意了,這個是崑崙而不是崑崙山,兩個不一樣。另一方面因為這些東南亞的土著基本都是貴族的奴僕,所以他們就被稱為崑崙奴。

舊唐書中就有這樣的記載:

自林邑以南,皆捲髮黑身,號為崑崙。

這裡的林邑指的是今天的越南,再往南邊那就是馬來西亞一帶的,在唐代這裡被稱為崑崙。而當地的土著們膚色都很黑,頭髮都是捲毛,跟非洲的土著們外貌有點像。

唐朝是歷史上非常少有的開放、非常國際化的朝代,尤其是在長安城,大街上隨處可以看到各個國家的人,從歐洲白人,到非洲黑人,東南亞人,阿拉伯人等等,都可以看到。盛世大唐,兼容幷包。

在唐朝的貴族圈裡流行著一句話,叫做“崑崙奴,新羅婢”。意思就是用崑崙奴做僕役,用新羅的女人做婢女。所謂的新羅,在現在的朝鮮半島,唐朝時新羅的婢女就相當於現在的菲律賓女傭了。

後世出土的唐朝陶俑中就有不少崑崙奴的形象,厚嘴唇,卷頭髮,有些沒褪色的還能看出來是黑色的,在很多唐代壁畫裡也能看到。

這些東南亞是如何成為崑崙奴,如何成為貴族們爭相豢養的奴役的呢?


這得從隋朝說起了,當時一些商人從東南亞抓了當地土著,販賣到中國做奴隸,因為他們長相奇特,很多有錢人出於獵奇的想法就把他們買來。後來購買的人越來越多,慢慢的就成了一種時尚,流行在貴族圈裡,然後就有了崑崙奴這個稱呼。


漂浮菌


“崑崙奴,新羅婢”,這是在盛唐時期最為流行的叫法。


唐朝,國家的繁榮昌盛以及國際地位的日益上升,使世界很多國家的人都向往來到長安這個令世界矚目的國際化大都市。

在各國的使節、商人、權貴慕名來到唐都長安的同時,隨之而來的還有大量隨侍的黑人奴僕,這便是唐人所謂的“崑崙奴”和“新羅婢”。

“崑崙奴,新羅婢”為什麼流行於盛唐時期呢,是因為這是一種高貴身份的象徵和標誌。男性的崑崙奴個個高大健壯,女性的“新羅婢”又經過專業的訓練而個個溫順能幹,這些外邦的奴僕很受唐朝權貴的青睞,爭相僱傭,就相當於當今上流階層僱傭的男僕和菲律賓女傭一樣那麼搶手。



為什麼叫“崑崙奴”,是因為中國古人以“崑崙”來形容黑色的東西,唐朝人沿用此古義將不同於唐人黃皮膚的人統稱為“崑崙人”,因此這些來自於東南亞和南亞以及非洲地區的奴僕便被唐人統稱為“崑崙奴”。


野釣魚倌


說到崑崙,大家第一印象可能是崑崙山,其實,這裡說的崑崙(不是崑崙山)在中國古代指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一帶,“崑崙”一詞,在中國古代除指崑崙山外還指黑色的東西。崑崙是一個泛稱,非專指某一地區或國家。

“崑崙奴,新羅婢”

崑崙奴主要指從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一帶來的僕役,他們中大多數是東南亞一帶的土著人,雖然皮膚黑(和中國人對比),但也是黃種人,另有少部分是黑人。根據《舊唐書·南蠻傳》記載:“在林邑以南,皆捲髮黑身,通號‘崑崙’。”這裡記載的人大多來自於南洋諸島和非洲地區。他們來了之後開始學習技能,為有錢人或者貴族服務。

另外根據宋代周去非《嶺外代答》卷三記載:“西南海上有崑崙層期國,連接大海島,……海島多野人,身如黑漆,拳發,誘以食而擒之,動以千萬,賣為蕃奴。”這些人大多數是被販運到唐朝的,至中土後,或精習樂舞,供人娛樂,或為奴僕,供主人役使,所以當時人稱他們為崑崙奴。

在唐朝時期,長安洛陽是國際性的大城市,很富裕,當時流傳的一句行話,“崑崙奴,新羅婢”。因為崑崙奴踏實幹事,個個體壯如牛,性情溫良,踏實耿直,比較好管理。新羅的婢女,受過專業訓練,乖巧能幹。而且人數少,俗話說“物以稀為貴”,當時這些人就受到貴族豪門的搶,只有一些社會地位很高的人用得起。兩者都很受當時豪門貴族的喜愛。族豪門都搶著要。

唐代黑人怎麼來到中土的?

一、作為年貢送往西都長安與東都洛陽;二、作為土著“蠻鬼”被掠賣到沿海或內地;三、跟隨東南亞或南亞使節入華被遺留者。

歡迎評論交流、關注一下,謝謝


歷史的吻痕


其實“崑崙奴”就是泛指膚色為黑色的異邦奴隸,在我國古代,崑崙一詞是有黑色的意思,在唐朝,甚至是更早之前,也已經存在,通過販賣,進貢的方式,來到中國的異邦奴隸,在《舊唐書.南蠻傳》就有記載:“在林邑以南,皆捲髮黑身,通號'崑崙'。”這一句的描述的意思我們想象一下,是不是特別像非洲黑人,膚黑,還帶捲髮?

其實絲綢之路在大漢時期就已經建立,所以東西方交流從那個時候就開始了,交流的除了文化之外,其實還包括了一些特殊的商品,其中就包括了“崑崙奴”,崑崙奴據記載在西南海有崑崙層期國,上面有些野人沒有開化,就把這些野人抓來作為藩奴,也就是“崑崙奴”,所以我們大概可以由此來推斷一下崑崙奴一部分來歷其實就是從東南亞的一些海島上抓來的。

後來到了大唐王朝,當時的長安城,洛陽城可以說是世界上數一數二的國際大都市,外邦來的人很多,加上與西方交往頻繁,所以途經西域,再到今天的中東地區,在轉至北非販賣來奴隸也是完全可行的,並且在那時崑崙奴是作為貢品上貢的,所以崑崙奴不是特指某個地區販賣來的奴隸,而是指黑色的奴僕。

這些奴僕有的遠隔千里甚至是萬里來到華夏,其實就是說物以稀為貴,奴隸販子通常會教給他們一些技藝,用來取悅主人,所以也只有那時的貴族們才能用得起崑崙奴,但是在今天也有考證,曾經我國過去的確是有崑崙族這個種族的,但是後來逐漸被同化消失,這個種族的特色就是膚黑捲髮,但是怎麼說呢,皮膚黑這個意思,我們其實不要完全理解為黑人,就像我們看東南亞靠近赤道的一些國家,他們雖然也是黃種人,但是他們的膚色就明顯偏黑一些,所以崑崙奴有非洲來的,有南洋抓的,甚至還有些原始部落抓來的,我們把崑崙奴理解為膚色較黑的異邦奴僕似乎更為合適一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