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渎古镇,香溪之畔山塘街,旧时吴中第一镇


江苏苏州,吴中,木渎古镇。

位于苏州古城西部,一个与苏州古城同龄的江南水乡文化古镇,迄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素有“吴中第一镇,秀绝冠江南”之誉。

木渎古镇,香溪之畔山塘街,旧时吴中第一镇

干净利落、雍容雅致的苏州评弹,以木渎为圣地;让人津津乐道的吴侬软语口音,也以木渎最地道;声名赫赫的苏绣,也是发源于木渎。就这几点,足可见木渎文化底蕴之深厚。

木渎古镇,香溪之畔山塘街,旧时吴中第一镇

在众多江南古镇里,木渎这个名字并不算好听,但它的来历却很有趣。春秋末年,吴越相争,越国战败后,将越女西施献给吴王夫差。夫差对西施极尽宠爱,为她在灵岩山一带修建了馆娃宫和姑苏台。宫殿耗资巨大,不计成本。“三年聚材,五年乃成”,源源而来的木材堵塞了山下的河流港渎,“木塞于渎”,木渎之名由此而来。

木渎古镇,香溪之畔山塘街,旧时吴中第一镇

古镇内有一条山塘街,有2500年的历史了,比苏州市里的山塘街还要古老。因而不少人家就在山塘两岸定居,形成了最早的居民聚居点,并逐渐发展成为集镇。

木渎古镇,香溪之畔山塘街,旧时吴中第一镇

木渎山塘街的格局是街河并行,河畔绿荫绵延、街巷幽深。街的一头枕着幽奇古朴的山壑,另一头连着繁华热闹的商市,河两岸多被绿色灌木遮掩。

木渎古镇,香溪之畔山塘街,旧时吴中第一镇

木渎山塘街远没有苏州山塘街华丽和喧嚣,她更似江南的乡间小街,宁静、清纯。这里的游客不多,坐在御码头游船上赏着两岸的风土人情,也很舒服。

木渎古镇,香溪之畔山塘街,旧时吴中第一镇

古镇中那条缓缓流过的古老小河,名为“香溪”。香溪,传说中,西施和宫女们每日用香料沐浴,浴后之水倾入河中,从灵岩山流淌至木渎镇上,日久脂留不退,满河生香,故名香溪。如今,古镇的主要景点都分布在香溪沿岸的老街上。香溪,因此也成了木渎的雅称。

木渎古镇,香溪之畔山塘街,旧时吴中第一镇

从西北到东南,从严家花园到榜眼府第,斜晖脉脉水悠悠,流淌千年的香溪,见证了古镇的繁华过往,也陪伴她历尽风雨和兴衰。据传,乾隆爷六次下江南,六次都住在木渎。

木渎古镇,香溪之畔山塘街,旧时吴中第一镇

木渎古镇,香溪之畔山塘街,旧时吴中第一镇

木渎古镇明清极盛之时,有私家园林30余所,被誉为“园林之镇”。但因为地处苏州近郊,她比那些偏远的古镇更早遭遇了破坏重建的命运。老街上的古建筑大多被拆除,保存下来的也都有不同程度的损坏,如今看到的古镇风貌,多是新建或重修后的产物。

木渎古镇,香溪之畔山塘街,旧时吴中第一镇

木渎古镇最著名的,无疑便是严家花园了。位于镇上的王家桥畔,面迎香溪,背倚灵岩。据悉,乾隆年间,严家花园的第一任主人便是当时乾隆帝红人沈德潜。道光年间,沈家后人将此园出让给诗人钱端溪,改名为“端园”,声名鹊起,颇具规模。光绪二十八年,端园易主木渎首富严国馨,更名为“羡园”。因园主姓严,当地人亦称“严家花园”。近200年时光,严家花园在三代主人的努力下,无论造园艺术还是人文底蕴都达到顶峰,跻身江南名园之列。

木渎古镇,香溪之畔山塘街,旧时吴中第一镇

严家花园的古建筑保存较好,其中最著名的是第三进尚贤堂,这是一座苏州罕见的明式楠木厅,已有400多年的历史。作为书香名门,园中设有两处书斋,分别名为“友于”和“海棠”。园中花木造景亦别具一格,可分为“春夏秋冬”四方景致。春景玉兰盈香,夏景荷风四面,秋景登高折桂,冬景疏影寒梅。从视觉到嗅觉,尽享四季变幻之美。

木渎古镇,香溪之畔山塘街,旧时吴中第一镇

木渎古镇,香溪之畔山塘街,旧时吴中第一镇

木渎古镇虹饮山房是位居第二的园林名胜,屈居严家花园之后。当年乾隆南巡,每至木渎,必游虹饮山房,看戏品茗赋诗观景,直到夜幕降临才会返回灵岩山的行宫。而他的随臣们,包括宰相刘墉等人,都会留宿园中。刘墉与园主徐士元交好,曾为其题写园中匾额。虹饮山房格局开阔,疏朗大方,在清新秀美的江南风光之外,亦兼具北方皇家园林的气象,受到帝王的青睐也在情理之中。

木渎古镇,香溪之畔山塘街,旧时吴中第一镇

除了严家花园和虹饮山房,木渎还有古松园、榜眼府第等景点。古松园为清末木渎富翁蔡少渔所建,园中有一颗罗汉松,为明代遗物,树龄已高达500多年。榜眼府第则是晚清启蒙思想家、林则徐的弟子冯桂芬的故居。两座宅邸建筑均古朴雅致,各具特色。

木渎古镇,香溪之畔山塘街,旧时吴中第一镇

木渎古镇,香溪之畔山塘街,旧时吴中第一镇

此外,镇西有风景名山灵岩山,山上建有“馆娃宫”,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山顶皇家花园,给后人留下了诸多遗迹。雄距山顶的灵岩寺为梁代建筑。灵岩山以中国佛教和游览胜地著称于世。清康熙、乾隆二帝多次南巡,与灵岩山遥遥相对的天平山位于镇西北,更以“红枫、清泉、怪石”三绝闻名江南,“天平观枫”成为江南的一大奇观。

古村记整理自网络,部分图文来自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