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瀆古鎮,香溪之畔山塘街,舊時吳中第一鎮


江蘇蘇州,吳中,木瀆古鎮。

位於蘇州古城西部,一個與蘇州古城同齡的江南水鄉文化古鎮,迄今已有2500多年曆史。素有“吳中第一鎮,秀絕冠江南”之譽。

木瀆古鎮,香溪之畔山塘街,舊時吳中第一鎮

乾淨利落、雍容雅緻的蘇州評彈,以木瀆為聖地;讓人津津樂道的吳儂軟語口音,也以木瀆最地道;聲名赫赫的蘇繡,也是發源於木瀆。就這幾點,足可見木瀆文化底蘊之深厚。

木瀆古鎮,香溪之畔山塘街,舊時吳中第一鎮

在眾多江南古鎮裡,木瀆這個名字並不算好聽,但它的來歷卻很有趣。春秋末年,吳越相爭,越國戰敗後,將越女西施獻給吳王夫差。夫差對西施極盡寵愛,為她在靈巖山一帶修建了館娃宮和姑蘇臺。宮殿耗資巨大,不計成本。“三年聚材,五年乃成”,源源而來的木材堵塞了山下的河流港瀆,“木塞於瀆”,木瀆之名由此而來。

木瀆古鎮,香溪之畔山塘街,舊時吳中第一鎮

古鎮內有一條山塘街,有2500年的歷史了,比蘇州市裡的山塘街還要古老。因而不少人家就在山塘兩岸定居,形成了最早的居民聚居點,並逐漸發展成為集鎮。

木瀆古鎮,香溪之畔山塘街,舊時吳中第一鎮

木瀆山塘街的格局是街河並行,河畔綠蔭綿延、街巷幽深。街的一頭枕著幽奇古樸的山壑,另一頭連著繁華熱鬧的商市,河兩岸多被綠色灌木遮掩。

木瀆古鎮,香溪之畔山塘街,舊時吳中第一鎮

木瀆山塘街遠沒有蘇州山塘街華麗和喧囂,她更似江南的鄉間小街,寧靜、清純。這裡的遊客不多,坐在御碼頭遊船上賞著兩岸的風土人情,也很舒服。

木瀆古鎮,香溪之畔山塘街,舊時吳中第一鎮

古鎮中那條緩緩流過的古老小河,名為“香溪”。香溪,傳說中,西施和宮女們每日用香料沐浴,浴後之水傾入河中,從靈巖山流淌至木瀆鎮上,日久脂留不退,滿河生香,故名香溪。如今,古鎮的主要景點都分佈在香溪沿岸的老街上。香溪,因此也成了木瀆的雅稱。

木瀆古鎮,香溪之畔山塘街,舊時吳中第一鎮

從西北到東南,從嚴家花園到榜眼府第,斜暉脈脈水悠悠,流淌千年的香溪,見證了古鎮的繁華過往,也陪伴她歷盡風雨和興衰。據傳,乾隆爺六次下江南,六次都住在木瀆。

木瀆古鎮,香溪之畔山塘街,舊時吳中第一鎮

木瀆古鎮,香溪之畔山塘街,舊時吳中第一鎮

木瀆古鎮明清極盛之時,有私家園林30餘所,被譽為“園林之鎮”。但因為地處蘇州近郊,她比那些偏遠的古鎮更早遭遇了破壞重建的命運。老街上的古建築大多被拆除,保存下來的也都有不同程度的損壞,如今看到的古鎮風貌,多是新建或重修後的產物。

木瀆古鎮,香溪之畔山塘街,舊時吳中第一鎮

木瀆古鎮最著名的,無疑便是嚴家花園了。位於鎮上的王家橋畔,面迎香溪,背倚靈巖。據悉,乾隆年間,嚴家花園的第一任主人便是當時乾隆帝紅人沈德潛。道光年間,沈家後人將此園出讓給詩人錢端溪,改名為“端園”,聲名鵲起,頗具規模。光緒二十八年,端園易主木瀆首富嚴國馨,更名為“羨園”。因園主姓嚴,當地人亦稱“嚴家花園”。近200年時光,嚴家花園在三代主人的努力下,無論造園藝術還是人文底蘊都達到頂峰,躋身江南名園之列。

木瀆古鎮,香溪之畔山塘街,舊時吳中第一鎮

嚴家花園的古建築保存較好,其中最著名的是第三進尚賢堂,這是一座蘇州罕見的明式楠木廳,已有400多年的歷史。作為書香名門,園中設有兩處書齋,分別名為“友于”和“海棠”。園中花木造景亦別具一格,可分為“春夏秋冬”四方景緻。春景玉蘭盈香,夏景荷風四面,秋景登高折桂,冬景疏影寒梅。從視覺到嗅覺,盡享四季變幻之美。

木瀆古鎮,香溪之畔山塘街,舊時吳中第一鎮

木瀆古鎮,香溪之畔山塘街,舊時吳中第一鎮

木瀆古鎮虹飲山房是位居第二的園林名勝,屈居嚴家花園之後。當年乾隆南巡,每至木瀆,必遊虹飲山房,看戲品茗賦詩觀景,直到夜幕降臨才會返回靈巖山的行宮。而他的隨臣們,包括宰相劉墉等人,都會留宿園中。劉墉與園主徐士元交好,曾為其題寫園中匾額。虹飲山房格局開闊,疏朗大方,在清新秀美的江南風光之外,亦兼具北方皇家園林的氣象,受到帝王的青睞也在情理之中。

木瀆古鎮,香溪之畔山塘街,舊時吳中第一鎮

除了嚴家花園和虹飲山房,木瀆還有古松園、榜眼府第等景點。古松園為清末木瀆富翁蔡少漁所建,園中有一顆羅漢松,為明代遺物,樹齡已高達500多年。榜眼府第則是晚清啟蒙思想家、林則徐的弟子馮桂芬的故居。兩座宅邸建築均古樸雅緻,各具特色。

木瀆古鎮,香溪之畔山塘街,舊時吳中第一鎮

木瀆古鎮,香溪之畔山塘街,舊時吳中第一鎮

此外,鎮西有風景名山靈巖山,山上建有“館娃宮”,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座山頂皇家花園,給後人留下了諸多遺蹟。雄距山頂的靈巖寺為梁代建築。靈巖山以中國佛教和遊覽勝地著稱於世。清康熙、乾隆二帝多次南巡,與靈巖山遙遙相對的天平山位於鎮西北,更以“紅楓、清泉、怪石”三絕聞名江南,“天平觀楓”成為江南的一大奇觀。

古村記整理自網絡,部分圖文來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