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和會相關的戰後新秩序和作用是什麼?

用戶6743931602750


1914年7月28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很快形成兩大軍事集團以英、法、俄形成協約國軍事組織,以德、意、奧形成同盟國軍事組織。後來美、日、中等國家也陸續加入一戰,捲入戰爭的有21個國家,1918年11月 11日第一戰世界大戰以同盟國的戰敗而結束。

1919年1月18日在巴黎凡爾賽宮召開的旨在建立世界和平體制的大會,其實是帝國主義列強著手擬訂對德和約,重新瓜分世界的一場會議。各個戰勝國共有1000多名代表出席會議,其中全權代表70人。中國作為戰勝國出席了會議。蘇俄沒有被邀請,德國作為戰敗國被拒之門外。本次會議主要是英法美三個國家即“三巨頭”操縱著大會的一切。英、法、美三大國各帶著自己的一套方案來參加會議,都想損人利己,彼此矛盾重重。

1919年6月28日,列強在經過激烈爭吵、協商、妥協後勉強達成協議,在巴黎凡爾賽宮簽訂了處置德國《凡爾賽和約》。還分別和戰敗的土、奧等國簽訂處置和約。在人民群眾的一片反戰浪潮聲中,與會各國提議建立國際聯盟盟約。盟約規定:除戰敗國家外,其他國家都可申請加入國際聯盟。國聯設有大會和行政院。行政院的權力最大,它由英法美意日5個常任理事國和4個選舉產生的非常任理事國組成。

巴黎和會通過領土和殖民地的瓜分來遏制德國及蘇維埃俄國等戰敗國及共產國家,但與此同時通過組建國際聯盟來企圖建立理想的國際外交秩序。巴黎和會把德國的領土大大縮小而且各列強把德國的海外殖民地瓜一空。巴黎和會還大大限制德國的軍事,規定德國武器裝備的限制,軍隊的數量限制。戰敗的德國還承受鉅額的賠款。巴黎和會對奧地利、土耳其等戰敗國也提岀了領土割讓及戰爭賠款的懲罰。和會列強美、日、英、法等還組建干涉軍進行干涉蘇維埃俄國的戰爭,並對共產國際採取遏制、打壓、消滅的政策。

巴黎和會成立的國際聯盟組織沒有對各帝國的強制約束力,由於各帝國主義矛盾尖銳以及美國的不加入導致國聯形同虛設。

巴黎和會還把德國在山東的權利轉交給日本,這激起了中國人民的極大憤慨,中國也因此爆發了“五四運動”,之後中國的民主主義革命也進入新的階段。巴黎和會後世界各地殖民地人民反抗殖民者的鬥爭也開始覺醒,殖民地的獨立運動也峰起雲湧。

巴黎和會的作用是對各帝國做了限制,暫時緩解了各帝國之的矛盾。巴黎和約形成的凡爾賽體系及後來的華盛頓體系確立了歐洲、西亞、非洲、東亞及太平洋諸島戰後的版圖、戰後新秩序,以及對各帝國海軍軍事力量的限制。但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許多矛盾並沒有徹底解決,有的方面隨時間推移甚至更尖銳。對德國的過重懲罰也引發了德國的仇恨,直接導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


劉257728326


戰後新秩序——凡爾賽體系

正如斐迪南·福煦元帥所言:“這不是和平,只是20年的休戰。”

一個碎片化的東歐

整個東歐的碎片化給了她們強大的鄰國未來擴張的可乘之機,隨著奧匈帝國的解體,缺乏團結力量的東歐從此成為了德國和俄國為了擴張的絕佳目標。同時,粗暴的領土分配和大量散步在各個“民族”國家的少數民族加劇了東歐地區的政治不穩定性,近三百萬匈牙利人散步在羅馬尼亞 捷克斯洛伐克和塞爾維亞-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王國的領土上。最可笑的是,東歐諸國標榜自己是所謂的“民族”國家從而否認少數民族的權利。在塞爾維亞-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王國,在政治上佔優勢地位的塞爾維亞民族主義認為這個國家是塞爾維亞建立的從而歧視和打壓其他民族,在1929年乾脆廢了議會搞君主獨裁了。

英國的立場

英國首相大衛·勞合·喬治傾向於削弱德國的海外勢力和海軍實力,隨著德國的所有海外殖民地被瓜分,公海艦隊主力沉入了斯卡帕灣底下,英國就開始主張不那麼過度的削弱德國,以制衡法國。

法國的立場

法國在一戰中損失慘重,有400萬人傷亡,因此法國要求削弱德國從而對其進行補償。而且法國只有4000萬人且人口出生率很低,德國卻有6000萬人,如果不削弱德國,單憑法國是壓制不了德國的。法國總統雷蒙德·普恩加萊宣稱:“德意志帝國生於不義,自當死於恥辱!”但是,實際上法國人並沒有將德國削弱的太多。儘管,在領土上,法國人佔領了阿爾薩斯-洛林和薩爾蘭,將萊茵河左岸劃為非軍事區;在軍事上,整個凡爾賽合約不允許德國擁有一隻超過10萬人的陸軍,不能擁有空軍,不能擁有坦克;在經濟上要求德國賠償鉅額賠款。但是對德國的清算實際上是不夠的,既沒有清算對一戰爆發應負有巨大責任的普魯士軍官團,也讓德國保留了其發達的工業。說白了就是既狠狠地羞辱了德國人,又沒有摧毀德國人報復的能力。歷史的發展也是如此,德國因為揹負鉅額賠款導致政府濫發紙幣造成通貨膨脹從而規避欠款,造成了大量小資產階級的破產,使得激進的思想在德國大肆傳播。1923年法國聯合比利時為追討欠款派兵佔領了魯爾,釀成了魯爾危機,即使這樣,法國人也沒能佔到德國什麼便宜。

後記

法國人知道自身無法遏制德國便考慮跟隨英國的步子走,而英國人認為《凡爾賽和約》過於苛刻,兩國便走上了綏靖政策的不歸路。最後為二次大戰埋下了伏筆……


北城棠花如雪


一戰後,通過巴黎和會和華盛頓會議,帝國主義列強建立了“凡爾賽—華盛頓體系”,它確立了帝國主義在歐洲、西亞、非洲、東亞以及太平洋地區的統治秩序,是一戰後帝國主義國家重新瓜分世界的體系.

  1919~1920年,協約國同德國的盟國奧地利、匈牙利、土耳其、保加利亞簽訂了一系列和約,這些和約同《凡爾賽和約》一起確立了凡爾賽體系,確立了在歐洲、西亞、非洲統治的新秩序,標誌著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列強之間經過激烈的外交鬥爭,終於在歐洲、西亞和非洲建立了戰後資本主義世界的新秩序.凡爾賽體系對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的世界特別是歐洲的影響是巨大的.華盛頓會議是凡爾賽會議的繼續,通過華盛頓會議簽訂了一系列條約.1921~1922年美、英、日、法、意、荷、比、葡、中九國在美國華盛頓召開會議,簽定《四國條約》、《五國條約》、《九國公約》,所形成的華盛頓體系,確立了戰後帝國主義在東亞、太平洋地區的統治秩序.特別是通過華盛頓會議,美國取得了外交上的極大勝利,這對戰後美國在全球勢力的迅速膨脹具有重大影響. 經過華盛頓會議,資本主義世界在東亞和太平洋地區的秩序得到了安排.它同凡爾賽體系一起,構成了戰後資本主義國際新秩序,即通常所說的“凡爾賽—華盛頓體系”.

作用:1.在巴黎和會以後,各國列強暫時在歐洲等地區方面的矛盾得到了抑制。2.巴黎和會在協調一戰參戰戰勝國家之間的矛盾上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其強權政治的霸道措施,未能從根本上協調好各國的爭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