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時期的地主,是如何壓榨農民的?

成朝利


地主,並不是一個什麼好詞彙。

說起地主,大家總是會想到四大惡霸地主:劉文彩、黃世仁、南霸天和周扒皮。這四個人,都是惡貫滿盈之輩,對於百姓都是扒皮吸血,惡毒至極!

其實,也不能一棍子打死。有一些地主,也是通過自己的能力,勤勞致富,最終小有家產。

當然,要是地主都是好人,那豈不是對不住“地主”這個詞。還是有很大一部分地主是名符其實的惡霸地主,欺凌百姓!


這一部分地主,往往不是那種大字不識幾個的暴發戶,而是當地一些相當有地位之人,就算沒有做過官,也和官府有著剪不斷理還亂的聯繫。

正所謂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

很多官員退休之後,拿著自己的多年搜刮的民脂民膏回到老家,開始廣置田產。這樣,一個地主家庭就誕生了!

地主要剝削百姓的方法其實也是非常簡單粗暴!

用今天的話來說,錢生錢永遠的最快的途徑。這句話放在地主身上,也是非常適用。地主有錢,可以購買大量土地,然後獲得更多錢財,再購買更多土地,再獲得更多錢財…

這是一個循環的過程,在這一個過程中,地主手中的土地會積累的越來越多,而農民手中的土地會越來越少。

沒了土地,農民只有兩種選擇,一種選擇是成為地主家的工人,替地主家幹活,換取工資,這就是我們常說“長工”;一種選擇就是向地主租借土地,按時交租,成為“佃戶”。


不管是長工也好,佃戶也好,都是失去了生產資料之人,都屬於弱勢群體 ,命運都不在自己掌控之中。

成為長工的人,人身自由沒了,時不時還要受到地主家大手們的欺負,剋扣工資也是常有的事情,有時候辛辛苦苦打了幾年工,沒拿到幾個錢!

成為佃戶之人,一年四季,按時交租,不管收成好不好,哪怕是顆粒無收,也得交租。交不起?沒事,借錢給你交(高利貸)!錢還不起?那房子抵押,實在不行,那老婆和女兒去抵押!


民國時期,地主剝削農民的手段和封建王朝並無二致,甚至還有部分地主鄉紳,淪為了漢奸,幫著日本人欺負中國人!


小鎮月明


在人們心目中,民國時期也就是舊社會的地主是罪惡的化身,我們在現實生活或者文藝作品中經常看到一些惡霸地主的形象,比如有名的劉文彩、莊閻王、黃世仁、馮老蘭、周扒皮等等,他們欺壓百姓,魚肉鄉里,為害一方。如果事情屬實,那這些地主確實應該受到制裁,但真實的歷史往往與我們看到的宣傳材料不同,事實證明很多地主的所謂罪行大都是虛構的。

民國時期的鄉紳,其實就是後來我們所說的地主

我認識一個沂蒙山裡的一個地主,姓李,這是一個標準的大財主,家有良田近千畝,他所住村莊內所有的磚瓦四合院都是他的房產,就是他們家放置雜物的院落也比普通老百姓的房子好很多。這位老李的土地一部分租給當地農民種植,秋後收租;一部分自種,家裡有幾個長工,農忙時有時僱傭幾個短工。平常老李父子和長工們一起下地,一起吃飯,家裡女人操持家務,為男人們做飯、洗衣,大體上和《白鹿原》中的白嘉軒一家差不多。這種生活方式與我們在影視劇中常見的地主截然不同,實事求是地說,當時中國的大部分地主都是這個樣子。

老李年輕時上過私塾,在沂蒙山裡屬於文化人,1940年代中期在當地學校教書,建國後繼續擔任教師。土改後老李家的土地、房產全被分給村裡農民,他本人也被學校辭退。老李為人非常老實,他曾私下說過,他之所以有這麼些土地和房產,一是家裡幾代人勤儉持家積攢的;二是他父親兄弟三人,只有他一個是男性,所以三家的財產全部由他繼承。

改革開放後,老李恢復公職,隨即辦理了退休,晚年還算幸福。但他的幾個兒子,因為當時出身成分高,是地主的後代,所以好幾個打了光棍,沒有媳婦,只有一個兒子找了個寡婦成親。這是一個地主的家史。

另外我還聽老母親講過一個故事,她的一個同班女同學是山東莒南大店鎮莊閻王的後代,莊閻王就是電影《平鷹墳》中的惡霸,老鷹之事不知真假,在此姑且不考。莊家在山東非常有名,其後人大都是知識分子,建國後當老師、幹部的特別多。母親說她這位莊姓同學學習成績優秀,非常聰明,並且文靜懂禮,一看就是大家出身。

講幾個關於地主的故事,不做任何評論,是非曲直請諸位朋友自己判斷。


民國年間那些事


我看到了這答題裡面的一些回答,真覺得非常的好笑。不知這些答題的人,是不瞭解中國近代史的情況,還是在粉飾地主階級,在頭條裡為已滅亡的地主階級鳴冤叫屈。

那麼什麼是地主階級呢?

首先用一句話概括,地主階級那是封建社會的產物。

不過在2000多年前,地主階級的產生,他還是一個進步勢力,用大白話說,他還是個好人,那是因為奴隸社會剛剛的滅亡,中國社會的奴隸們轉變為農民,使人類社會得到了進步。

然而,這個地主階級在漫長的封建社會里,不斷的與農民階級形成尖銳的矛盾,那是因為在中國這個農業國裡,土地這個唯一的生產資料,大多集中在少數的地主階級手中,因而產生了剝削制度,使辛勤勞作的農民,一年到頭只有貧窮,而掌握著土地的地主階級,卻是不勞而獲。


正因為農民的辛勤勞作一無所獲,而地主階級卻能不勞而獲,因此,這兩個階級在漫長的封建社會里,不斷出現大規模的衝突,乃至於全國性的武裝衝突,曾多次的把以皇帝為代表的地主階級,用暴力推翻,進而形成新的政權,當新的政權誕生後,為了緩解社會的矛盾,也多次的調整了土地政策,使新的朝代得到空前的發展。

那麼,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農民階級,為什麼要推翻這種結局呢?

在中國的近代史上,在滿清王朝的後期,以及後來的民國時期,由於國家長期處於動盪之中,使土地這個生產資料出現了嚴重的失衡現象,少數地主階級,保持著大多數的土地,而大多數的農民階級,卻只有少量的土地,因而形成了尖銳的社會矛盾。

在清王朝倒臺後,由於民國的各個軍閥政府,包括蔣介石的民國政府,仍然沒有改變土地這個生產資料失衡的狀況,並且民國政府的一些法律,支持和保護少數地主階級的利益,使農民階級與這種階級之間的矛盾更加尖銳。


大家都熟悉的楊白勞的故事,就是一個典型的地主階級與農民階級矛盾的突出代表,地主對農民的盤剝已經達到前所未有的程度, 這種把土地出租給農民,收取租金,也是一個典型的剝削現象,當農民們因天災人禍無法上繳地租的情況下,這種有理由強迫農民上繳地姐,甚至把佃戶家的妻子兒女,拉到自己家,以工抵債,甚至成為終身的奴隸,而這種不人道的,強拉人家妻子兒女去以工抵債或以人抵債的現象,是受當時法律保護的。

那麼,共產黨領導的農民階級取得了全國勝利以後,地主階級又是怎麼樣的呢?農民階級又是怎麼樣的呢?

可以說,當地主階級被打倒以後,農民階級已經翻身解放,共產黨把土地這個農民的生產資料,強制性的從地主階級手中奪出來,把他分給了無地的農民,真正做到了耕者有其田,使農民的勞動成果歸農民自己所有,不再向地主階級繳納土地租金。

當然為國家納稅,那是必須的,也是必然的。

而農民階級,取得土地後成了土地真正的主人,這在封建社會里,農民階級多次的大起義,所未能達到的,只有在共產黨的領導下,才真正的做到了耕者有其田,土地歸勞動者所有。然而不甘心失敗的地主階級,也曾用暴力對抗過農民階級,但不管這地主階級怎麼樣的垂死掙扎,都在新生的共和國政權下,慘遭失敗。

地主階級的失敗已經近70年了,失敗的地主們在肉體上已經消失了多年,然而,他們的亡魂還在,不時的在輿論之處興風作浪,然而這些個興風作浪都是多餘的,不論他的後人怎麼努力,都無回天之力,只能化作幾隻秋後的蒼蠅,嗡嗡叫而已。

農民朋友們,你們現在的承包田,那都是從地主手裡奪來的土地,現在農民朋友們,所承包的土地不但不繳納稅金,而且還要得到國家的有關政策,得到補助款,這就是歷史的進步。

有誰還能支持以失敗滅亡的地主階級呢?


趙志軍001


民國時期地主作為一個階級是非常複雜的,既有欺男霸女、肆意妄為的地主,也有被佃戶欺壓的弱勢地主,不能一概而論。


正如今天我們不能給“擁有70年產權住房”群體下一個整體定義一樣。


我這裡就先談談擁有大量土地的地主能把佃戶欺壓成什麼樣,然後再談談佃戶又是如何“欺壓”弱勢地主的。


事實上民國能欺壓佃戶的地主,通常都不僅僅只有地主一個身份,而能讓這些地主可以肆意欺壓、凌辱佃戶的都不是因為他單純的擁有土地,而是這些地主或多或少和當時軍政兩界有緊密的聯繫。


我之前談過蘇北地主的情況,這裡我談一個很極端的例子。


皮定均將軍在自己回憶錄《鐵流千里》披露了某因為金庸武俠小說而家喻戶曉的寺廟在民國時期是方圓幾百裡範圍內最大的地主,而且這個寺廟對待佃戶完全是可以用“凌辱”來形容,將軍在回憶錄裡直言不諱的指出“有些所謂‘六根清淨’的和尚竟公開要挾佃戶說:‘有閨女的種水澆地,有好媳婦的種好地,有爛媳婦的種爛地,沒有女人的開荒地!’少林寺佃戶的閨女沒人家願娶,小夥子沒有人家願嫁,家家都有一篇慘痛的血淚史。”


為什麼這家寺廟對待佃戶如此兇殘?當然不是因為這家寺廟土地多,而是因為這家寺廟在當時掌握了一支武裝。


因為這家寺廟武僧比較多,在1920年代的時候民國政府幹脆允許他們成了一支國家正規武裝,正式名稱是xx師xx團,但是大家都稱呼這支軍隊為“xx寺保安團”。


手裡有武裝,自然可以隨心所欲欺壓佃戶,佃戶畢竟打不過軍隊。其實蘇北那些欺男霸女、橫行霸道的地主往往和這家寺廟一樣,自己還兼著保安團團長或者保安隊隊長職務,手裡有武裝的。


好了,說完哪些地主可以欺壓農民,接著我們說說哪些地主又被佃戶欺負。


這些被佃戶欺負的地主主要集中在江南地區,為什麼江南地區會出現被佃戶“欺負”的地主呢?


這就要明朝說起了,因為江南經濟發達,所以明清兩代接近600年的時間,江南地區逐漸發展出了各種各樣的金融交易方式,其中土地作為一種特殊的金融產品自然也發展出有關它的金融產品。


這就是“永佃田”制度的出現。


所謂“永佃田”,簡單來說就是土地產權和經營權徹底分開,而且土地經營權本身也可以交易的。


舉個例子:


a地主因為某種原因,把甲地塊的經營權永久性的賣給了佃戶b,過了十幾年,佃戶b去世了把甲地塊的經營權傳給了自己兒子小b;這時候z地主由於經營不善,生意失敗,想要拿回甲地塊的經營權,但是由於他早就永久性賣給了b,所以無論是打官司還是請族長出面都沒能拿回甲地塊經營權。


結果就是a雖然是甲地塊的主人,但是卻無權在甲地塊上耕種,他只能和小b商量甲地塊的地租是否能上漲。


但是上漲地租這種事情也不是a地主單方面說了算,如果a地主地租上漲超過當地平均水平,佃戶小b是可以去衙門打官司或者請族長評理的,之前說了a地主只是沒有軍政關係的中小地主,他在訴訟中是不佔優勢的,除非他願意行賄,但是行賄價值往往是地租好幾倍,所以行賄對於a地主來說是更不划算的行為。


當然,a地主是可以選擇把甲地塊賣掉的,但是由於他早就出賣了經營權,所以他只能出賣土地的產權,根據民國時期的資料,假設甲地塊總價值是100的話,土地所有權價值60,經營權價值40.


由於江南土地產權情況異常複雜,從清朝到民國,當地衙門既沒有能力也沒有意願去搞清楚具體情況,他們還是按照土地所有者情況來進行收稅。


也就是說國家稅收和佃戶小b無關,全部由a地主承擔,以民國時期,蘇州一帶地主要承擔的賦稅竟有十三項之多。


據1930年編撰出版的年鑑類刊物《吳縣》記載,地主應承擔的正稅;省稅;縣稅;省附加稅;浚凇經費;縣附加稅;築路經費;輔助費;公安費;普教畝捐;地方輔助畝捐;保衛團經費和農業改良畝捐,大致每畝的貨幣負擔為大洋4元多一點。而當時蘇州地區平均地租為每畝6元/年,但是實際上地主是拿不到這麼多的。


根據資料,蘇州一帶地主最好的年景只能拿到地租的8折,也就是4.8元/年/畝。為什麼沒辦法收足?


這是因為在江南地區,擁有永久性經營權的佃戶都比較強勢,如吳江縣黎裡鎮湯字圩佃農陸孝忠、陸孝思、龐耀採、顧鬍子等,集結了72圩之眾,與地主爭輸租之數,每畝只許納五斗、三鬥。對不承認減租的地主則襲擊其家屋和或倉房。這場減租風潮延續了一年多。


這種情況下,只擁有土地所有權的江南中小地主真沒辦法多收地租,能收到4.8元就非常不錯了,然而還是根據蘇州的資料,當時蘇州地區每畝土地收益在20—30元之間,也就是說擁有永久性經營權的佃戶只需要付給地主多則6元,少則4.8元/畝就可以享受15元/畝的純利。


史料上說,“既獲厚利,復作非為”,這批評的其實是江南地區獲得永久性經營權的佃戶。


綜上所述,民國佃戶欺負地主,佃戶比地主掙得還多,並不是笑話或者胡說,指的是江南地區擁有永久經營權的佃戶VS沒有軍政關係,出賣了經營權只擁有土地所有權的中小地主的情況。這種情況在江南乃至安四川一帶並不罕見。


所以說,民國地主和農民的關係是非常複雜,只能具體地區具體分析,沒有辦法簡單歸納;任何符號式的簡單粗暴歸納都是不負責任的。


蘭臺


其它地方的地主不敢妄評,說說我老家的兩戶地主吧。

他們的田地也不多,大概每家有40一50畝這樣,房子是用泥磚砌的,房桁條有些還是竹子做的,村上有些貧農的房子比他們的還好。只因他們家的男人經常外出做些小生意,也就是現在的小商小販,孩孑又小,所以就請了一些短工來幫忙打理田裡的活路。

土改工作隊來了,而且還帶來了評地主的指標一一我們村必須選出兩戶地主。他們兩戶剛好符合佃工,做生意的兩個條件,所以就光榮的成為了地主。

到文化大革命來了,這兩個地主被鬥得慘不忍睹,一個上吊死了,一個跳水庫溺亡。


晴天222781476


我是闖關東農民的後代,我的祖先通過自己的辛勤勞作,開墾荒地。歷經幾代,攢下1200畝地,也算是個地主吧。

可是當時土地產量低,畝產跟現在天地之差。種地攢下的錢又去置辦土地,在他們的眼裡,土地就是他們的命根子!

儘管土地不少,不過我的先人都是自己勞作,偶爾僱傭短工,從未僱傭長工。因為僱傭長工就要讓人家吃好住好,花費太大不划算。

我是七十年代生人,從小聽地主剝削壓迫農民的故事,也問過長輩,當時雖然政治氣候不比文革時期,但餘威尚在,所以老人們都吱吱唔唔,敷衍了事。待到九十年代以後,老人們敢於直言了,都說那樣的事咱們當地沒有聽說過。

後來據我掌握的情況看,我們當地被劃為地主成份的人,其實就是土地比較多的農民而已。他們力出的比普通農民多,汗灑的比普通農民多,甚至吃的穿的都不如普通農民!就如我的祖先,拼命的幹,省吃儉用,攢點錢就買地!終其一生,能比普通農民唯一強一點的就是死後出個風光大殯而已。

這就是我們當地的地主,剝削與壓榨與他們無干。


東港朝天闕


近代作家高玉寶寫的的自傳體小說《高玉寶》 ,其中有一片段是《半夜雞叫》,就是對地主周扒皮的血淚控訴。

高玉寶小時候和一幫人,在地主周扒皮家當長工。當初東家立的規矩就是:雞叫起床下地幹活。

為了榨取長工更多的勞動,每到三更時分,周扒皮不辭辛苦天天學雞叫,引得所有雞跟著叫。摧促長工早早起來到田地鋤地。

三更天,伸手不見五指,挑著燈也分不清莊稼苗和雜草,書中沒說用燈的事,可能周扒皮心疼燈油,怎麼會讓長工們挑著油燈幹活,那太浪費燈油了。我很欽佩這幫長工,黑燈瞎火的竟然能鋤好地。或許這幫長工身體稟賦超常,可能身體磷元素含量豐富,如同貓眼一樣,擁有夜視功能。在伸手不見五指的凌晨,長工的來到田裡,只鋤雜草,絲毫傷不到莊稼苗的。


長工們頗有微詞,連雞都偏向有錢人,我們休息不好啊。

有一天半夜,高玉寶拉肚子,發現了周扒皮半夜學雞叫的貓膩,告訴了其他長工。大夥一合計,等第二天周扒皮正學雞叫的時候,把他痛打了一頓。

高玉寶用親身經歷告訴我們:民國時的地主就是可惡啊,呵呵

不過,照心想不明白,人學雞叫,雞是不是跟著叫呢?


天中照心


其實最恨地主的,往往不是農民,而是工業資本家和大國政府。

生產力要發展,就必須擁有更多的資金積累、技術革新、勞動力和廠房。但地主階級全是一毛不拔、目光短淺的吝嗇鬼和守財奴,終朝只恨聚無多。他們把土地屯在手裡收租子,把錢屯在手裡給窮人放高利貸,對投資新技術,對產業升級毫無興趣。一有錢,要麼就是買房置地,要麼就是娶姨太太生孩子,頂多不過裝模作樣衣錦還鄉發錢騙個“大善人”的美名,捐個官騙個朝廷背書。

如果天下的富人都是這個德性,當然就阻礙生產力發展了。

生產力發展需要三個要素:資本、市場、勞動力,但這三個要素,在封建時代,都被地主牢牢鎖死了,資本都在他們家小金庫裡,吃飯都不肯多放油,點燈都不肯多一根燈草;市場?需要什麼市場?糧食農產品手工業產品都收回倉庫,自己享用,洋玩意兒問外國人買就是了,反正一輩子也用不完;勞動力都是他們家的租戶佃戶,世世代代為他們家打工種地,豈能成為他人的勞動力?

你想想美國南北戰爭的時候,南方種植園主願意把他們家的黑人送給北方工業資本家去做工人嗎?世世代代摘葡萄種植菸草才是正經的,工業產品從外國買,自己生產原材料就夠了。所以南方種植園必須死,不死,就沒有勞動力,就沒有工業化,就沒有偉大的工業國美利堅。

中國歷史不是沒有給過地主階級機會,但近代二百年證明了,資格自私、短視、愚蠢的地主階級社會精英不肯承擔責任,不肯支持中國的現代化和工業化,而是更容易當買辦和漢奸!蘇北的地主不但橫徵暴斂,甚至還有初夜權這樣的特權,山東孔家的後人更是吸血鬼一樣奴役當地百姓,草菅人命,他們兼併土地,隱瞞人口,抗稅不繳,對農民卻是敲骨吸髓一樣的剝削。他們對於民國時期的民族企業家們,更是百般刁難,各種敵視,榮氏兄弟辦個廠,地主土豪就能慫恿暴民前來砸場子鬧事要錢,最後土地拿不到,還要賠錢。

從理性上說,大家都是人,雖然大部分地主不幹人事,但我也不會因此歧視他們,地主階級最可惡的不是壞,而是垃圾,太垃圾,所以應該被掃進歷史的垃圾堆。


平原公子


歡迎打開歷史寶藏。(約500字,閱讀需2分)

在任何一個社會,貧富分化都是必然的現象。

中國直到解放後,依然存在不少的地主。

劉少奇在1950年做了《關於土地改革問題的報告》一文,指出:在新解放區,無地、少地的貧、僱農還廣泛存在,他們遭受農村地主階級殘酷的壓榨和無情的剝削,生計難以維持,漸成社會安定的隱患;地主階級則錦衣玉食,奢侈享樂。

因此新中國發起了一場打擊地主的行動。

那麼這些地主都是怎麼壓榨農民的呢?

並不是我們認為的那樣,地主就是佔有土地特別多的。

地主依靠收取地租,外放債務,僱傭工人,經營工商業,管理公堂,收取學租等方式來剝削農民,並積累了大量的不義之財作為維持其物質生產、生活資料來源。

當然,土地是一個最直接最容易劃定的指標。

因為在傳統社會,還是以小農經濟為主,所以商業被稱為末業,不管是經商致富,還是做官發財,最後都會買田置地,這次是讓人安心的所在。

所以“地主”這個劃分辦法和稱呼還是一個很好的代用指標呢,一下子就簡單粗暴區分出財富的多少。

在劃定為地主成分之後,地主們的土地、耕畜、農具、多餘的糧食(多餘的糧食是指地主在減租、繳納公糧並留下地主自己足夠食用之外的糧食)及其在農村中多餘的房屋(多餘的房屋是指地主及其家屬足夠住用之外的房屋)均在沒收之列。

也正是通過這種手段,對地主這個階層進行了財富的再分配。

兩分鐘走近歷史現場,更多歷史類原創內容,歡迎右上角關注@歷史寶藏。

歷史寶藏



民國時期地主瘋狂壓榨農民的典型,當屬劉文彩和黃世仁。

大地主劉文彩和黃世仁被描繪成橫行霸道和兇狠殘暴。瘋狂的壓榨欺凌農民。事實卻恰恰相反。

劉文彩再修建了學校——文彩中學。文彩中學佔地2000多畝,當時徵地為使老百姓利益不受到損失,劉文彩採取的是用兩畝地換一畝地的辦法。學校建成後,其規模當時在四川地區乃至在全國私立學校中都是最大最好的學校。 劉文彩從不干預教育和教學,他只在開學典禮會上勉勵學生們發憤學習,將來報效中華民族。劉文彩明確規定,校產是學校的校產,劉文彩家子孫不得佔有。

劉文彩每遇逢年過節都要對貧困人家走訪和接濟,鄉鄰之間糾紛也都要請劉文彩進行調解,因為他辦事公道正派。他還投資修建街道,現在未拆除的兩條街道仍不失當年之繁華。

黃世仁是《白毛女》中的惡霸地主,他一心想霸佔佃戶楊白勞的女兒喜兒。除夕之夜,黃世仁強迫楊白勞賣女頂債,楊白勞被迫喝滷水自殺。此後,喜兒被搶進黃家,遭黃世仁姦汙。

事實上,楊白勞與黃世仁是異性兄弟。楊白勞賭博、抽大煙。把把家產敗盡。黃世仁為人勤奮,熱心。收留了楊白勞孤苦無依的女兒喜兒。

稱舊社會地主瘋狂壓榨農民的說法。源自六十年前,那是一個說謊的時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