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的地主,是如何压榨农民的?

成朝利


地主,并不是一个什么好词汇。

说起地主,大家总是会想到四大恶霸地主:刘文彩、黄世仁、南霸天和周扒皮。这四个人,都是恶贯满盈之辈,对于百姓都是扒皮吸血,恶毒至极!

其实,也不能一棍子打死。有一些地主,也是通过自己的能力,勤劳致富,最终小有家产。

当然,要是地主都是好人,那岂不是对不住“地主”这个词。还是有很大一部分地主是名符其实的恶霸地主,欺凌百姓!


这一部分地主,往往不是那种大字不识几个的暴发户,而是当地一些相当有地位之人,就算没有做过官,也和官府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联系。

正所谓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

很多官员退休之后,拿着自己的多年搜刮的民脂民膏回到老家,开始广置田产。这样,一个地主家庭就诞生了!

地主要剥削百姓的方法其实也是非常简单粗暴!

用今天的话来说,钱生钱永远的最快的途径。这句话放在地主身上,也是非常适用。地主有钱,可以购买大量土地,然后获得更多钱财,再购买更多土地,再获得更多钱财…

这是一个循环的过程,在这一个过程中,地主手中的土地会积累的越来越多,而农民手中的土地会越来越少。

没了土地,农民只有两种选择,一种选择是成为地主家的工人,替地主家干活,换取工资,这就是我们常说“长工”;一种选择就是向地主租借土地,按时交租,成为“佃户”。


不管是长工也好,佃户也好,都是失去了生产资料之人,都属于弱势群体 ,命运都不在自己掌控之中。

成为长工的人,人身自由没了,时不时还要受到地主家大手们的欺负,克扣工资也是常有的事情,有时候辛辛苦苦打了几年工,没拿到几个钱!

成为佃户之人,一年四季,按时交租,不管收成好不好,哪怕是颗粒无收,也得交租。交不起?没事,借钱给你交(高利贷)!钱还不起?那房子抵押,实在不行,那老婆和女儿去抵押!


民国时期,地主剥削农民的手段和封建王朝并无二致,甚至还有部分地主乡绅,沦为了汉奸,帮着日本人欺负中国人!


小镇月明


在人们心目中,民国时期也就是旧社会的地主是罪恶的化身,我们在现实生活或者文艺作品中经常看到一些恶霸地主的形象,比如有名的刘文彩、庄阎王、黄世仁、冯老兰、周扒皮等等,他们欺压百姓,鱼肉乡里,为害一方。如果事情属实,那这些地主确实应该受到制裁,但真实的历史往往与我们看到的宣传材料不同,事实证明很多地主的所谓罪行大都是虚构的。

民国时期的乡绅,其实就是后来我们所说的地主

我认识一个沂蒙山里的一个地主,姓李,这是一个标准的大财主,家有良田近千亩,他所住村庄内所有的砖瓦四合院都是他的房产,就是他们家放置杂物的院落也比普通老百姓的房子好很多。这位老李的土地一部分租给当地农民种植,秋后收租;一部分自种,家里有几个长工,农忙时有时雇佣几个短工。平常老李父子和长工们一起下地,一起吃饭,家里女人操持家务,为男人们做饭、洗衣,大体上和《白鹿原》中的白嘉轩一家差不多。这种生活方式与我们在影视剧中常见的地主截然不同,实事求是地说,当时中国的大部分地主都是这个样子。

老李年轻时上过私塾,在沂蒙山里属于文化人,1940年代中期在当地学校教书,建国后继续担任教师。土改后老李家的土地、房产全被分给村里农民,他本人也被学校辞退。老李为人非常老实,他曾私下说过,他之所以有这么些土地和房产,一是家里几代人勤俭持家积攒的;二是他父亲兄弟三人,只有他一个是男性,所以三家的财产全部由他继承。

改革开放后,老李恢复公职,随即办理了退休,晚年还算幸福。但他的几个儿子,因为当时出身成分高,是地主的后代,所以好几个打了光棍,没有媳妇,只有一个儿子找了个寡妇成亲。这是一个地主的家史。

另外我还听老母亲讲过一个故事,她的一个同班女同学是山东莒南大店镇庄阎王的后代,庄阎王就是电影《平鹰坟》中的恶霸,老鹰之事不知真假,在此姑且不考。庄家在山东非常有名,其后人大都是知识分子,建国后当老师、干部的特别多。母亲说她这位庄姓同学学习成绩优秀,非常聪明,并且文静懂礼,一看就是大家出身。

讲几个关于地主的故事,不做任何评论,是非曲直请诸位朋友自己判断。


民国年间那些事


我看到了这答题里面的一些回答,真觉得非常的好笑。不知这些答题的人,是不了解中国近代史的情况,还是在粉饰地主阶级,在头条里为已灭亡的地主阶级鸣冤叫屈。

那么什么是地主阶级呢?

首先用一句话概括,地主阶级那是封建社会的产物。

不过在2000多年前,地主阶级的产生,他还是一个进步势力,用大白话说,他还是个好人,那是因为奴隶社会刚刚的灭亡,中国社会的奴隶们转变为农民,使人类社会得到了进步。

然而,这个地主阶级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不断的与农民阶级形成尖锐的矛盾,那是因为在中国这个农业国里,土地这个唯一的生产资料,大多集中在少数的地主阶级手中,因而产生了剥削制度,使辛勤劳作的农民,一年到头只有贫穷,而掌握着土地的地主阶级,却是不劳而获。


正因为农民的辛勤劳作一无所获,而地主阶级却能不劳而获,因此,这两个阶级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不断出现大规模的冲突,乃至于全国性的武装冲突,曾多次的把以皇帝为代表的地主阶级,用暴力推翻,进而形成新的政权,当新的政权诞生后,为了缓解社会的矛盾,也多次的调整了土地政策,使新的朝代得到空前的发展。

那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农民阶级,为什么要推翻这种结局呢?

在中国的近代史上,在满清王朝的后期,以及后来的民国时期,由于国家长期处于动荡之中,使土地这个生产资料出现了严重的失衡现象,少数地主阶级,保持着大多数的土地,而大多数的农民阶级,却只有少量的土地,因而形成了尖锐的社会矛盾。

在清王朝倒台后,由于民国的各个军阀政府,包括蒋介石的民国政府,仍然没有改变土地这个生产资料失衡的状况,并且民国政府的一些法律,支持和保护少数地主阶级的利益,使农民阶级与这种阶级之间的矛盾更加尖锐。


大家都熟悉的杨白劳的故事,就是一个典型的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矛盾的突出代表,地主对农民的盘剥已经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 这种把土地出租给农民,收取租金,也是一个典型的剥削现象,当农民们因天灾人祸无法上缴地租的情况下,这种有理由强迫农民上缴地姐,甚至把佃户家的妻子儿女,拉到自己家,以工抵债,甚至成为终身的奴隶,而这种不人道的,强拉人家妻子儿女去以工抵债或以人抵债的现象,是受当时法律保护的。

那么,共产党领导的农民阶级取得了全国胜利以后,地主阶级又是怎么样的呢?农民阶级又是怎么样的呢?

可以说,当地主阶级被打倒以后,农民阶级已经翻身解放,共产党把土地这个农民的生产资料,强制性的从地主阶级手中夺出来,把他分给了无地的农民,真正做到了耕者有其田,使农民的劳动成果归农民自己所有,不再向地主阶级缴纳土地租金。

当然为国家纳税,那是必须的,也是必然的。

而农民阶级,取得土地后成了土地真正的主人,这在封建社会里,农民阶级多次的大起义,所未能达到的,只有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才真正的做到了耕者有其田,土地归劳动者所有。然而不甘心失败的地主阶级,也曾用暴力对抗过农民阶级,但不管这地主阶级怎么样的垂死挣扎,都在新生的共和国政权下,惨遭失败。

地主阶级的失败已经近70年了,失败的地主们在肉体上已经消失了多年,然而,他们的亡魂还在,不时的在舆论之处兴风作浪,然而这些个兴风作浪都是多余的,不论他的后人怎么努力,都无回天之力,只能化作几只秋后的苍蝇,嗡嗡叫而已。

农民朋友们,你们现在的承包田,那都是从地主手里夺来的土地,现在农民朋友们,所承包的土地不但不缴纳税金,而且还要得到国家的有关政策,得到补助款,这就是历史的进步。

有谁还能支持以失败灭亡的地主阶级呢?


赵志军001


民国时期地主作为一个阶级是非常复杂的,既有欺男霸女、肆意妄为的地主,也有被佃户欺压的弱势地主,不能一概而论。


正如今天我们不能给“拥有70年产权住房”群体下一个整体定义一样。


我这里就先谈谈拥有大量土地的地主能把佃户欺压成什么样,然后再谈谈佃户又是如何“欺压”弱势地主的。


事实上民国能欺压佃户的地主,通常都不仅仅只有地主一个身份,而能让这些地主可以肆意欺压、凌辱佃户的都不是因为他单纯的拥有土地,而是这些地主或多或少和当时军政两界有紧密的联系。


我之前谈过苏北地主的情况,这里我谈一个很极端的例子。


皮定均将军在自己回忆录《铁流千里》披露了某因为金庸武侠小说而家喻户晓的寺庙在民国时期是方圆几百里范围内最大的地主,而且这个寺庙对待佃户完全是可以用“凌辱”来形容,将军在回忆录里直言不讳的指出“有些所谓‘六根清净’的和尚竟公开要挟佃户说:‘有闺女的种水浇地,有好媳妇的种好地,有烂媳妇的种烂地,没有女人的开荒地!’少林寺佃户的闺女没人家愿娶,小伙子没有人家愿嫁,家家都有一篇惨痛的血泪史。”


为什么这家寺庙对待佃户如此凶残?当然不是因为这家寺庙土地多,而是因为这家寺庙在当时掌握了一支武装。


因为这家寺庙武僧比较多,在1920年代的时候民国政府干脆允许他们成了一支国家正规武装,正式名称是xx师xx团,但是大家都称呼这支军队为“xx寺保安团”。


手里有武装,自然可以随心所欲欺压佃户,佃户毕竟打不过军队。其实苏北那些欺男霸女、横行霸道的地主往往和这家寺庙一样,自己还兼着保安团团长或者保安队队长职务,手里有武装的。


好了,说完哪些地主可以欺压农民,接着我们说说哪些地主又被佃户欺负。


这些被佃户欺负的地主主要集中在江南地区,为什么江南地区会出现被佃户“欺负”的地主呢?


这就要明朝说起了,因为江南经济发达,所以明清两代接近600年的时间,江南地区逐渐发展出了各种各样的金融交易方式,其中土地作为一种特殊的金融产品自然也发展出有关它的金融产品。


这就是“永佃田”制度的出现。


所谓“永佃田”,简单来说就是土地产权和经营权彻底分开,而且土地经营权本身也可以交易的。


举个例子:


a地主因为某种原因,把甲地块的经营权永久性的卖给了佃户b,过了十几年,佃户b去世了把甲地块的经营权传给了自己儿子小b;这时候z地主由于经营不善,生意失败,想要拿回甲地块的经营权,但是由于他早就永久性卖给了b,所以无论是打官司还是请族长出面都没能拿回甲地块经营权。


结果就是a虽然是甲地块的主人,但是却无权在甲地块上耕种,他只能和小b商量甲地块的地租是否能上涨。


但是上涨地租这种事情也不是a地主单方面说了算,如果a地主地租上涨超过当地平均水平,佃户小b是可以去衙门打官司或者请族长评理的,之前说了a地主只是没有军政关系的中小地主,他在诉讼中是不占优势的,除非他愿意行贿,但是行贿价值往往是地租好几倍,所以行贿对于a地主来说是更不划算的行为。


当然,a地主是可以选择把甲地块卖掉的,但是由于他早就出卖了经营权,所以他只能出卖土地的产权,根据民国时期的资料,假设甲地块总价值是100的话,土地所有权价值60,经营权价值40.


由于江南土地产权情况异常复杂,从清朝到民国,当地衙门既没有能力也没有意愿去搞清楚具体情况,他们还是按照土地所有者情况来进行收税。


也就是说国家税收和佃户小b无关,全部由a地主承担,以民国时期,苏州一带地主要承担的赋税竟有十三项之多。


据1930年编撰出版的年鉴类刊物《吴县》记载,地主应承担的正税;省税;县税;省附加税;浚凇经费;县附加税;筑路经费;辅助费;公安费;普教亩捐;地方辅助亩捐;保卫团经费和农业改良亩捐,大致每亩的货币负担为大洋4元多一点。而当时苏州地区平均地租为每亩6元/年,但是实际上地主是拿不到这么多的。


根据资料,苏州一带地主最好的年景只能拿到地租的8折,也就是4.8元/年/亩。为什么没办法收足?


这是因为在江南地区,拥有永久性经营权的佃户都比较强势,如吴江县黎里镇汤字圩佃农陆孝忠、陆孝思、庞耀采、顾胡子等,集结了72圩之众,与地主争输租之数,每亩只许纳五斗、三斗。对不承认减租的地主则袭击其家屋和或仓房。这场减租风潮延续了一年多。


这种情况下,只拥有土地所有权的江南中小地主真没办法多收地租,能收到4.8元就非常不错了,然而还是根据苏州的资料,当时苏州地区每亩土地收益在20—30元之间,也就是说拥有永久性经营权的佃户只需要付给地主多则6元,少则4.8元/亩就可以享受15元/亩的纯利。


史料上说,“既获厚利,复作非为”,这批评的其实是江南地区获得永久性经营权的佃户。


综上所述,民国佃户欺负地主,佃户比地主挣得还多,并不是笑话或者胡说,指的是江南地区拥有永久经营权的佃户VS没有军政关系,出卖了经营权只拥有土地所有权的中小地主的情况。这种情况在江南乃至安四川一带并不罕见。


所以说,民国地主和农民的关系是非常复杂,只能具体地区具体分析,没有办法简单归纳;任何符号式的简单粗暴归纳都是不负责任的。


兰台


其它地方的地主不敢妄评,说说我老家的两户地主吧。

他们的田地也不多,大概每家有40一50亩这样,房子是用泥砖砌的,房桁条有些还是竹子做的,村上有些贫农的房子比他们的还好。只因他们家的男人经常外出做些小生意,也就是现在的小商小贩,孩孑又小,所以就请了一些短工来帮忙打理田里的活路。

土改工作队来了,而且还带来了评地主的指标一一我们村必须选出两户地主。他们两户刚好符合佃工,做生意的两个条件,所以就光荣的成为了地主。

到文化大革命来了,这两个地主被斗得惨不忍睹,一个上吊死了,一个跳水库溺亡。


晴天222781476


我是闯关东农民的后代,我的祖先通过自己的辛勤劳作,开垦荒地。历经几代,攒下1200亩地,也算是个地主吧。

可是当时土地产量低,亩产跟现在天地之差。种地攒下的钱又去置办土地,在他们的眼里,土地就是他们的命根子!

尽管土地不少,不过我的先人都是自己劳作,偶尔雇佣短工,从未雇佣长工。因为雇佣长工就要让人家吃好住好,花费太大不划算。

我是七十年代生人,从小听地主剥削压迫农民的故事,也问过长辈,当时虽然政治气候不比文革时期,但余威尚在,所以老人们都吱吱唔唔,敷衍了事。待到九十年代以后,老人们敢于直言了,都说那样的事咱们当地没有听说过。

后来据我掌握的情况看,我们当地被划为地主成份的人,其实就是土地比较多的农民而已。他们力出的比普通农民多,汗洒的比普通农民多,甚至吃的穿的都不如普通农民!就如我的祖先,拼命的干,省吃俭用,攒点钱就买地!终其一生,能比普通农民唯一强一点的就是死后出个风光大殡而已。

这就是我们当地的地主,剥削与压榨与他们无干。


东港朝天阙


近代作家高玉宝写的的自传体小说《高玉宝》 ,其中有一片段是《半夜鸡叫》,就是对地主周扒皮的血泪控诉。

高玉宝小时候和一帮人,在地主周扒皮家当长工。当初东家立的规矩就是:鸡叫起床下地干活。

为了榨取长工更多的劳动,每到三更时分,周扒皮不辞辛苦天天学鸡叫,引得所有鸡跟着叫。摧促长工早早起来到田地锄地。

三更天,伸手不见五指,挑着灯也分不清庄稼苗和杂草,书中没说用灯的事,可能周扒皮心疼灯油,怎么会让长工们挑着油灯干活,那太浪费灯油了。我很钦佩这帮长工,黑灯瞎火的竟然能锄好地。或许这帮长工身体禀赋超常,可能身体磷元素含量丰富,如同猫眼一样,拥有夜视功能。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凌晨,长工的来到田里,只锄杂草,丝毫伤不到庄稼苗的。


长工们颇有微词,连鸡都偏向有钱人,我们休息不好啊。

有一天半夜,高玉宝拉肚子,发现了周扒皮半夜学鸡叫的猫腻,告诉了其他长工。大伙一合计,等第二天周扒皮正学鸡叫的时候,把他痛打了一顿。

高玉宝用亲身经历告诉我们:民国时的地主就是可恶啊,呵呵

不过,照心想不明白,人学鸡叫,鸡是不是跟着叫呢?


天中照心


其实最恨地主的,往往不是农民,而是工业资本家和大国政府。

生产力要发展,就必须拥有更多的资金积累、技术革新、劳动力和厂房。但地主阶级全是一毛不拔、目光短浅的吝啬鬼和守财奴,终朝只恨聚无多。他们把土地屯在手里收租子,把钱屯在手里给穷人放高利贷,对投资新技术,对产业升级毫无兴趣。一有钱,要么就是买房置地,要么就是娶姨太太生孩子,顶多不过装模作样衣锦还乡发钱骗个“大善人”的美名,捐个官骗个朝廷背书。

如果天下的富人都是这个德性,当然就阻碍生产力发展了。

生产力发展需要三个要素:资本、市场、劳动力,但这三个要素,在封建时代,都被地主牢牢锁死了,资本都在他们家小金库里,吃饭都不肯多放油,点灯都不肯多一根灯草;市场?需要什么市场?粮食农产品手工业产品都收回仓库,自己享用,洋玩意儿问外国人买就是了,反正一辈子也用不完;劳动力都是他们家的租户佃户,世世代代为他们家打工种地,岂能成为他人的劳动力?

你想想美国南北战争的时候,南方种植园主愿意把他们家的黑人送给北方工业资本家去做工人吗?世世代代摘葡萄种植烟草才是正经的,工业产品从外国买,自己生产原材料就够了。所以南方种植园必须死,不死,就没有劳动力,就没有工业化,就没有伟大的工业国美利坚。

中国历史不是没有给过地主阶级机会,但近代二百年证明了,资格自私、短视、愚蠢的地主阶级社会精英不肯承担责任,不肯支持中国的现代化和工业化,而是更容易当买办和汉奸!苏北的地主不但横征暴敛,甚至还有初夜权这样的特权,山东孔家的后人更是吸血鬼一样奴役当地百姓,草菅人命,他们兼并土地,隐瞒人口,抗税不缴,对农民却是敲骨吸髓一样的剥削。他们对于民国时期的民族企业家们,更是百般刁难,各种敌视,荣氏兄弟办个厂,地主土豪就能怂恿暴民前来砸场子闹事要钱,最后土地拿不到,还要赔钱。

从理性上说,大家都是人,虽然大部分地主不干人事,但我也不会因此歧视他们,地主阶级最可恶的不是坏,而是垃圾,太垃圾,所以应该被扫进历史的垃圾堆。


平原公子


欢迎打开历史宝藏。(约500字,阅读需2分)

在任何一个社会,贫富分化都是必然的现象。

中国直到解放后,依然存在不少的地主。

刘少奇在1950年做了《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一文,指出:在新解放区,无地、少地的贫、雇农还广泛存在,他们遭受农村地主阶级残酷的压榨和无情的剥削,生计难以维持,渐成社会安定的隐患;地主阶级则锦衣玉食,奢侈享乐。

因此新中国发起了一场打击地主的行动。

那么这些地主都是怎么压榨农民的呢?

并不是我们认为的那样,地主就是占有土地特别多的。

地主依靠收取地租,外放债务,雇佣工人,经营工商业,管理公堂,收取学租等方式来剥削农民,并积累了大量的不义之财作为维持其物质生产、生活资料来源。

当然,土地是一个最直接最容易划定的指标。

因为在传统社会,还是以小农经济为主,所以商业被称为末业,不管是经商致富,还是做官发财,最后都会买田置地,这次是让人安心的所在。

所以“地主”这个划分办法和称呼还是一个很好的代用指标呢,一下子就简单粗暴区分出财富的多少。

在划定为地主成分之后,地主们的土地、耕畜、农具、多余的粮食(多余的粮食是指地主在减租、缴纳公粮并留下地主自己足够食用之外的粮食)及其在农村中多余的房屋(多余的房屋是指地主及其家属足够住用之外的房屋)均在没收之列。

也正是通过这种手段,对地主这个阶层进行了财富的再分配。

两分钟走近历史现场,更多历史类原创内容,欢迎右上角关注@历史宝藏。

历史宝藏



民国时期地主疯狂压榨农民的典型,当属刘文彩和黄世仁。

大地主刘文彩和黄世仁被描绘成横行霸道和凶狠残暴。疯狂的压榨欺凌农民。事实却恰恰相反。

刘文彩再修建了学校——文彩中学。文彩中学占地2000多亩,当时征地为使老百姓利益不受到损失,刘文彩采取的是用两亩地换一亩地的办法。学校建成后,其规模当时在四川地区乃至在全国私立学校中都是最大最好的学校。 刘文彩从不干预教育和教学,他只在开学典礼会上勉励学生们发愤学习,将来报效中华民族。刘文彩明确规定,校产是学校的校产,刘文彩家子孙不得占有。

刘文彩每遇逢年过节都要对贫困人家走访和接济,乡邻之间纠纷也都要请刘文彩进行调解,因为他办事公道正派。他还投资修建街道,现在未拆除的两条街道仍不失当年之繁华。

黄世仁是《白毛女》中的恶霸地主,他一心想霸占佃户杨白劳的女儿喜儿。除夕之夜,黄世仁强迫杨白劳卖女顶债,杨白劳被迫喝卤水自杀。此后,喜儿被抢进黄家,遭黄世仁奸污。

事实上,杨白劳与黄世仁是异性兄弟。杨白劳赌博、抽大烟。把把家产败尽。黄世仁为人勤奋,热心。收留了杨白劳孤苦无依的女儿喜儿。

称旧社会地主疯狂压榨农民的说法。源自六十年前,那是一个说谎的时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